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成長路上,請允許孩子慢一點,用耐心餵養的孩子更優秀

你怎麼這麼慢啊!你看看人家。

跟你說了幾百次了, 你就是記不住。

你能不能快點, 媽媽還有事。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 因為我們常掛在嘴邊。

孩子們總是在無條件接受著我們的催促, 我們卻還抱怨孩子達不到我們的要求, 羨慕的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

畢淑敏說:「凡是自然的東西, 都是緩慢的。 太陽一點點升起, 一點點落下。 花一朵朵開, 一瓣瓣地落下, 稻穀成熟, 都慢得很那。 」

其實, 孩子的成長也是緩慢的。 當你在著急催促孩子的時候, 不但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 而且會讓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差。

放慢腳步,

讓孩子慢慢來, Wendy媽告訴你, 慢養, 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

01

孩子, 你慢慢學, 快樂長

前幾日閨蜜蕓跟我吐槽:「現在的孩子真心養不起啊, 兩個人的工資都不夠養個孩子, 還要時不時啃老。 」

我回復:「連你都養不起, 不可能吧。 」閨蜜是機構的鋼琴老師, 一年的收入起碼也是10W+。

老公是設計師, 收入就不用說了。

細問之下, 閨蜜說:「孩子現在不是已經中班了麼?班上好多孩子都報了很多的校外培訓, 我想想我家閨女也不能落後呀。 給她報了個鋼琴班、舞蹈班、畫畫班、珠心算......」

閨蜜說完, 我蒙了。 給她算了一下, 孩子一周就兩天的休息時間, 這完全違背了這個歲數孩子的教學理念。 望女成鳳的心情我是理解的, 但是這樣的做法會不會適得其反呢?

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 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 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會腐爛。 」

作為家長, 我們不能急功近利, 中班的孩子正是玩的年齡, 當你把屬於她玩的時間全部剝奪。

孩子回饋你的不是碩果累累, 而是滿滿痛苦。

我不排斥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 因為這確實是在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 但是, 繁重的壓力讓孩子就像沒有了剎車的車子, 掌握方向盤的家長該如何是好?

對待孩子的成長, 家長不能急躁。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 父母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 學會等待。

Wendy媽覺得孩子該玩的年齡, 我們就該讓孩子好好玩, 慢慢地學, 才能讓她在童年裡快樂成長。

02

懂得放慢節奏, 慢養孩子的父母, 反而時常在孩子身上收穫意外之喜。

我的一個同學, 就是一位很有耐心的媽媽。 陪孩子出去玩, 她會放慢腳步, 讓自己適應孩子的步調;孩子被廣場上的鴿子吸引, 她會停下來, 陪著她一起看, 直到孩子看夠了, 心滿意足地說「媽媽, 我們走吧」;她帶孩子去公園裡喂魚, 會看著孩子一點點捏著魚食喂, 有時候, 一喂甚至就是一個下午。

而她的女兒, 小小年紀, 做事已經特別有條理性。

有次我去她家串門, 剛好趕上孩子在拼積木。 只見小人兒很淡定地拿著一塊塊積木,

手上一邊忙活, 嘴裡一邊有規律地念叨著「首先、其次、然後、再然後」, 平和而又快樂。

而孩子的這種秩序感, 恰恰來自於媽媽對她的耐心。

同學是個聰明媽媽, 她充分瞭解對於處在敏感期的孩子需要多些耐心, 給予孩子足夠的心靈養分和成長空間, 讓孩子自然平穩地慢慢成長, 順利度過敏感期。

「媽媽, 你等等我~」

「寶貝, 你慢慢來!」

有耐心的父母, 收穫的也是有耐心的孩子。

等一等孩子, 讓他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3

用耐心餵養的孩子更優秀

孫茜在《你好媽媽》中談過對孩子的耐心:

「媽媽, 什麼是添加劑?」有段時間, 孩子很喜歡問這個問題, 連續好幾天, 每天都要問四五遍, 每一次孫茜都耐心回答。

主持人問:他如果問一百遍,你就準備答一百遍?

孫茜回答:對,他如果問一萬遍,我也準備認真的給他回答一萬遍。

頓時好服氣,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總是有理由的,因為別人的父母是優秀在先的。

孩子就像小樹苗,耐心的呵護,才會走上最順的路。

Wendy媽有話說:

在生活中,我們要讓孩子慢慢來。也許是等他慢慢把一顆珠子穿起來,也許是等他慢慢揉著眼睛起床,也許是聽它慢慢把一句話講完。做個會慢慢等待的家長,我們就能遇見最好的孩子。

龍應臺說:「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

生活在快節奏的生活裡,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難免心浮氣躁。其實,耐心教育孩子,成長的不僅是孩子,更是父母。

放下節奏,讓孩子慢慢來,你會發現孩子的天真可愛,會發現世界的美好。

主持人問:他如果問一百遍,你就準備答一百遍?

孫茜回答:對,他如果問一萬遍,我也準備認真的給他回答一萬遍。

頓時好服氣,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總是有理由的,因為別人的父母是優秀在先的。

孩子就像小樹苗,耐心的呵護,才會走上最順的路。

Wendy媽有話說:

在生活中,我們要讓孩子慢慢來。也許是等他慢慢把一顆珠子穿起來,也許是等他慢慢揉著眼睛起床,也許是聽它慢慢把一句話講完。做個會慢慢等待的家長,我們就能遇見最好的孩子。

龍應臺說:「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

生活在快節奏的生活裡,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難免心浮氣躁。其實,耐心教育孩子,成長的不僅是孩子,更是父母。

放下節奏,讓孩子慢慢來,你會發現孩子的天真可愛,會發現世界的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