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以下5種行為,無異於「疏離」孩子,中的趕緊改吧

孩子小時候都喜歡黏著自己的媽媽, 尤其是犯困要睡覺的時候, 更是誰哄都不行, 唯獨媽媽的懷抱才是最溫暖的。 可是當孩子漸漸長大以後, 媽媽們會發現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有的時候甚至會說媽媽「很討厭」, 為什麼親子關係變成了這樣?

雖然孩子有青春期、叛逆期, 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跟父母之間有代溝, 但是這些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母親與孩子之間關係的疏遠, 與母親的日常行為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你是下面這樣的媽媽, 別怪孩子討厭你。

1、不能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現在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承受著生活的壓力, 所以得忙自己的事業, 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會大打折扣。 尤其在大城市裡, 很多爸爸媽媽們就直接將孩子送到孩子奶奶家裡或者是送到託管的學校。 這樣一來, 媽媽幾乎沒有時間去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非常渴望媽媽的關心和愛護的, 所以孩子就會非常的思念媽媽, 對媽媽也非常親切, 因此更加珍惜每一次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可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 因為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完全實行自己的責任, 所以孩子在長大後習慣了這樣微弱的陪伴, 漸漸地就與媽媽的關係疏遠了。

2、過於強勢的媽媽:

在很多媽媽眼裡, 似乎只有孩子乖巧懂事才算是自己教導有方, 所以她們要求孩子必須要言聽計從, 雖然口裡時常說著「我還會害了你?我這是為你好「, 但殊不知, 這樣的強勢、霸道會讓孩子失去發言的權利, 喪失他們主動思考的積極性, 同時也會讓孩子產生反感情緒。

3、不懂得交流的媽媽:

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總喜歡陪著他說說話、講講故事, 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很多話不願意再跟媽媽傾訴, 因為有些媽媽喜歡教育人, 她們不願意悉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而是用大人的姿態教育孩子。

久而久之, 孩子在跟媽媽的交流過程中總是被教育、被批評, 自然就不會再跟媽媽吐露心聲, 他們寧願自己悶聲不語, 或找好朋友傾訴, 時間長了自然跟媽媽的距離也拉遠了。

4、時刻嘮叨不停的媽媽

嘮叨不停幾乎是每一個媽媽的技能, 而且這項技能, 大多數的媽媽都修煉的爐火純青, 但是結果往往卻很無奈,

不僅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絲毫作用, 甚至還會起到讓孩子一點一點遠離自己的作用!誰都不希望自己事事按照別人的意願做下去, 媽媽們的嘮叨出發點雖然是出於好心, 但是卻會讓孩子變得非常叛逆!其實這個時候媽媽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學會放下, 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

5、面對孩子的情感訴求時, 沒有及時的回應的媽媽

當孩子有一定的情感訴求時, 父母對此疏於瞭解, 沒有及時發現並且給予回應, 或者是父母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訴求, 但是不願意給予回應並且沒有做出相應的解釋。 這些都會讓孩子產生懷疑和不信任感, 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

事實上, 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 對父母的依賴會慢慢的減少,孩子粘人的表現也會有所改善。但是這個過程中,家長仍然要保持愛的輸出,否則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沒有安全感,性格也逐漸變冷漠。

Wendy媽有話說:

你是不是這幾種類型的媽媽,如果是的話,趕緊改吧!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對父母的依賴會慢慢的減少,孩子粘人的表現也會有所改善。但是這個過程中,家長仍然要保持愛的輸出,否則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沒有安全感,性格也逐漸變冷漠。

Wendy媽有話說:

你是不是這幾種類型的媽媽,如果是的話,趕緊改吧!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