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倆兒子平分百萬遺產!輪流養老5年「被累到精疲力盡」還倒欠10萬,老母親後悔哭訴:親生兒不如傍身錢,養老還要靠自己

在傳統的思維模式裡, 養兒養女可以防老, 真的老得走不動了, 兒女會照顧自己, 沒有錢了, 兒女也會「打發」一點, 不至於日子過得太艱苦。

可是, 當你真的變老了, 會慢慢發現, 兒女和自己越來越遠了, 一方面是兒女到外地去工作了, 和家鄉的距離很遠, 另一方面是各自有了家庭, 總是會「顧此失彼」, 特別是有的兒子, 真的是「娶了媳婦忘了娘」, 如果媳婦當家, 公公婆婆的日子, 估計很難熬;女兒呢, 也可能遠嫁, 好幾年都不會回娘家看一看, 那就幾乎是等於沒有生, 感情聯繫停留在打個電話, 發個微信消息, 此外就是郵寄一點生活必需品。

人到晚年才明白, 養兒養女都不防老, 還是靠以下這「五樣」。 總體說來, 就是「靠自己」, 凡事都要看遠一點, 提前準備好老年生活的必需品。

父母為了兒女辛苦了一輩子, 卻不想是這樣的結局。

於父母而言, 子女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續。 自己現在所奮鬥的一切, 都是為了孩子。

在這樣的思想灌輸下, 父母自然也會想著, 自己年輕時一切都為了孩子, 那自己年老了, 子女自然也會替自己養老。 其實養兒防老, 無非就是期盼自己的晚年, 能享享天倫之樂。

可父母也要懂得一個道理, 子女結婚成家了, 那麼他們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子女的很多事情, 都已經和自己無關了。

父母年老了, 不能全部指望子女, 也得有自己的養老資本。

畢竟兒子再有錢, 也不如自己手裡有錢。 只有手裡有錢, 心裡才不慌, 才能安享自己的晚年。

陳阿姨和老伴相濡以沫了四十年, 在前兩年時, 老伴因病去世了, 留下陳阿姨一個人。 其實, 陳阿姨有兩個兒子, 只是老伴病倒後, 兩個兒子兒媳都很少出現。

老伴全都依賴著陳阿姨來照顧。

直到老伴去世後, 得知老伴留下了120萬遺產, 兩個兒子兒媳, 就開始天天往陳阿姨家跑。 各種噓寒問暖, 各種殷勤討好。 陳阿姨知道兩個兒子是惦記上了這筆遺產。

兩個兒子都勸陳阿姨把錢拿出來分了, 反正以後養老還是要靠兩個兒子, 陳阿姨想想就同意了。 老伴不在了, 她一個人生活, 確實挺孤獨的。 於是她沒有給自己留一分錢, 兩個兒子各分了60萬。

開始的時候, 陳阿姨給兩個兒子帶孩子, 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著, 倒也相安無事。 可才過了3年, 兒媳就和陳阿姨有了矛盾。

大兒媳孩子大了, 想讓陳阿姨固定住在小兒媳家帶孩子。 而小兒媳卻覺得說好輪流養老, 怎麼現在就變成了她自己一個人養老?兩個兒媳相互推諉,

誰都不想讓陳阿姨固定住在自己家。

再加上兩個兒媳話裡話外暗示陳阿姨是吃閑飯的, 陳阿姨心裡也特別傷心難過。 她想著, 既然兩個兒媳都不歡迎自己, 那倒不如回老家自己過。

可等她想把錢要回來時,

兩個兒媳卻開始跟她算賬了。 說陳阿姨輪流在他們家住, 也花了不少錢。 生活費這樣一算下來, 陳阿姨就被賬單嚇住了, 她還倒欠了10萬塊錢。

陳阿姨也不敢再提要回錢, 可錢要不回來, 她就沒有錢回老家, 自己一個人生活, 只能依附著兒子兒媳過日子。 從此兒子兒媳都沒有了好臉色, 都認為陳阿姨自私, 只顧著自己, 不為兒子孫子著想。

陳阿姨有苦難言, 也不敢為自己辯解。 從此以後, 陳阿姨依舊輪流在兒子家住, 可她要做的事情和家務卻更多了。 不僅不能享清福, 反而還被累到精疲力盡。

陳阿姨沒有了自己的老年生活, 談快樂和享福更是奢望。 夜深人靜的時候, 陳阿姨只能悄悄抹眼淚。 她後悔了, 當初不該把錢全分給兒子們, 導致自己今天身無分文,哪裡都去不了,只能眼巴巴指望著兒子。

03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人老了,要想活得有尊嚴,那就必須得有自己的生活,自己有錢有資本去支配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此,才不會被人所嫌棄。

父母愛子女,這無可厚非。但不管如何愛子女,父母都一定要有自己的財產。只有你手裡有錢了,你才不會心慌,也不會被兒子兒媳的嫌棄所嚇倒。

父母養育了子女,子女長大成人了,有能力回報父母的養育,這自然是好事。可如果子女沒有能力回報,又或者子女太過於計較,那麼父母就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畢竟孝順的兒女,父母會很好過。而不孝順的子女,只會把父母推來推去,誰也不願意養。所以父母的養老錢,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過早分給兒女,否則到自己真正困難時,你會發現自己走投無路,誰也指望不上。

到了老年,老人沒有錢,日子都特別難過。俗話說的好,兒女千有萬有,不如老人自己有。自己有錢在手裡,你才能硬氣起來。有時親生兒子不如傍身錢,有錢就有底氣,就能活得有尊嚴。

第一樣:身體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福氣」。

人老了,生活過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取決於身體的健康狀況。比方說,一個人在公園散步,看到另一個人在公園裡,卻是由保姆推著輪椅逛一逛,即便坐輪椅的人,有百萬家產,都不如健康走路的人開心。

上次過年的時候,我回了一趟老家,父母獨自在家過年的有不少。我的大叔叔一家,就是兩個老人在家,日子很冷靜,除了門口有燃放鞭炮的紙屑,就根本看不出過年的氣氛。幸運的是,大叔叔兩口子,身體還健康,自己可以下地幹活,種點稻子、蔬菜,隔幾天去鎮裡買點肉,日子還算過得滋潤。和大叔叔聊天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憂傷,他說,「兒女啊,長大了,都是別人家的,哪有時間管老人。再說了,他們在城裡買了房子,欠一屁股債,我也不讓他們回家過年,一來一去開支很大,他們賺錢不容易。還是等端午節,看他們能不能回家聚一聚。我們兩老,身體好,他們就不要操心了。」大叔叔說了實話,身體好,兒女就不要操心,年紀大了也不怕。

人老了,健康比錢重要,能夠幹活,能夠自己做飯,這樣的老年生活,不僅僅是自己過得愉快,也會讓出門在外的兒女放心。

第二樣:夫妻互相陪伴,是最好的「保姆」。

社區有一對老年夫妻,男人八十多歲了,女人也七十多歲了,男人三年前就臥病在床,走不動了。幸好女人身體還好,每天慢慢扶著男人坐到輪椅上,然後推著輪椅一起去公園看別人跳舞。他們的日子,別人不僅沒有覺得很難,反而羨慕他們的感情,真是一對模范夫妻。很多人都說,「要不是女人照顧得好,男人早就不在人世了。」真的,夫妻陪伴著,即便誰有了病痛,對方就是最好的「保姆」,並且比兒女照顧得更好。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兒女也會覺得父母病久了,很討嫌,但是作為老伴,不會覺得討嫌,反而誰失去了誰,真的就是「崩塌」了一樣,有一個人,變成了心中的牽掛,反而是快樂的,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有希望。

很多人一下子就變老了,不是年紀變大很快,而是精神垮了。精神頹廢了,這是兒女無法「照顧」的,夫妻在一起,時間長了,這份感情,可以讓老年人支撐著走過歲歲年年。

第三樣:有存款,是你養老的「底氣」。

人老了,你得有點錢。很多老人,把自己的「老底」都給了兒女,最後自己身無分文,一旦遇到了生病的情況,那才是一個「急」。並且兒女成家以後,遇到要出很多錢為父母治病的情況,兒女願意,他們的另一半也許就不願意了。因為「養老錢」,很多年輕夫妻吵架,甚至因此鬧離婚的都有。

聰明的人,不會把自己所有的錢都給兒女,總是會「留一點」。雖然看起來是自私,但真的需要理解。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總不能等生病了,再去賺錢吧。

有存款,是養老的「底氣」,真的遇到難處了,可以自己解決,不要兒女「籌錢」,兒女也會覺得欣慰。特別是兒女負債累累的時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第四樣:自己有房子,「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會想,「要是老了,就去和兒女一起住。」有的人,早早就為兒女買了城裡的房子,特別是生了兒子的父母。

可是人老了,是會「討人嫌」的,再說,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我住的社區,就有一對老夫妻,因為農村的房子倒塌了,就搬過來和兒子住,兒子的家很大,有四個臥室。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的也很好,但是上個月,兒媳大鬧了一頓,「老人不搬出去住,那就我搬出去住。」為什麼呢?因為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老人不同,大家互相容不下。比方說,老人喜歡吃軟綿綿的飯,每次蒸飯就像「煮稀飯」,可是年輕人吃不慣,吃多了就感覺要「作嘔」。還有老人喜歡撿廢品回家,一個陽臺都是「臭烘烘」的。

不得已,兩個老人在社區附近租了一間車庫,算是「分了家」,才把矛盾慢慢化解。但是租車庫的錢,還得兒子出,常常聽到兩個老人唉聲歎氣,「早知如此,應該在農村蓋兩間紅磚房,也不會這麼受氣。」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人老了,靠房子養老都比靠兒女養老強。起碼自己的房子, 住起來舒服,房子本身也是「資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習慣,一大家子在一起住,難免有矛盾,閒話多了,矛盾厲害了,這養老的品質就下降了,甚至越過越苦。

導致自己今天身無分文,哪裡都去不了,只能眼巴巴指望著兒子。

03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人老了,要想活得有尊嚴,那就必須得有自己的生活,自己有錢有資本去支配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此,才不會被人所嫌棄。

父母愛子女,這無可厚非。但不管如何愛子女,父母都一定要有自己的財產。只有你手裡有錢了,你才不會心慌,也不會被兒子兒媳的嫌棄所嚇倒。

父母養育了子女,子女長大成人了,有能力回報父母的養育,這自然是好事。可如果子女沒有能力回報,又或者子女太過於計較,那麼父母就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畢竟孝順的兒女,父母會很好過。而不孝順的子女,只會把父母推來推去,誰也不願意養。所以父母的養老錢,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過早分給兒女,否則到自己真正困難時,你會發現自己走投無路,誰也指望不上。

到了老年,老人沒有錢,日子都特別難過。俗話說的好,兒女千有萬有,不如老人自己有。自己有錢在手裡,你才能硬氣起來。有時親生兒子不如傍身錢,有錢就有底氣,就能活得有尊嚴。

第一樣:身體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福氣」。

人老了,生活過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取決於身體的健康狀況。比方說,一個人在公園散步,看到另一個人在公園裡,卻是由保姆推著輪椅逛一逛,即便坐輪椅的人,有百萬家產,都不如健康走路的人開心。

上次過年的時候,我回了一趟老家,父母獨自在家過年的有不少。我的大叔叔一家,就是兩個老人在家,日子很冷靜,除了門口有燃放鞭炮的紙屑,就根本看不出過年的氣氛。幸運的是,大叔叔兩口子,身體還健康,自己可以下地幹活,種點稻子、蔬菜,隔幾天去鎮裡買點肉,日子還算過得滋潤。和大叔叔聊天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憂傷,他說,「兒女啊,長大了,都是別人家的,哪有時間管老人。再說了,他們在城裡買了房子,欠一屁股債,我也不讓他們回家過年,一來一去開支很大,他們賺錢不容易。還是等端午節,看他們能不能回家聚一聚。我們兩老,身體好,他們就不要操心了。」大叔叔說了實話,身體好,兒女就不要操心,年紀大了也不怕。

人老了,健康比錢重要,能夠幹活,能夠自己做飯,這樣的老年生活,不僅僅是自己過得愉快,也會讓出門在外的兒女放心。

第二樣:夫妻互相陪伴,是最好的「保姆」。

社區有一對老年夫妻,男人八十多歲了,女人也七十多歲了,男人三年前就臥病在床,走不動了。幸好女人身體還好,每天慢慢扶著男人坐到輪椅上,然後推著輪椅一起去公園看別人跳舞。他們的日子,別人不僅沒有覺得很難,反而羨慕他們的感情,真是一對模范夫妻。很多人都說,「要不是女人照顧得好,男人早就不在人世了。」真的,夫妻陪伴著,即便誰有了病痛,對方就是最好的「保姆」,並且比兒女照顧得更好。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兒女也會覺得父母病久了,很討嫌,但是作為老伴,不會覺得討嫌,反而誰失去了誰,真的就是「崩塌」了一樣,有一個人,變成了心中的牽掛,反而是快樂的,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有希望。

很多人一下子就變老了,不是年紀變大很快,而是精神垮了。精神頹廢了,這是兒女無法「照顧」的,夫妻在一起,時間長了,這份感情,可以讓老年人支撐著走過歲歲年年。

第三樣:有存款,是你養老的「底氣」。

人老了,你得有點錢。很多老人,把自己的「老底」都給了兒女,最後自己身無分文,一旦遇到了生病的情況,那才是一個「急」。並且兒女成家以後,遇到要出很多錢為父母治病的情況,兒女願意,他們的另一半也許就不願意了。因為「養老錢」,很多年輕夫妻吵架,甚至因此鬧離婚的都有。

聰明的人,不會把自己所有的錢都給兒女,總是會「留一點」。雖然看起來是自私,但真的需要理解。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總不能等生病了,再去賺錢吧。

有存款,是養老的「底氣」,真的遇到難處了,可以自己解決,不要兒女「籌錢」,兒女也會覺得欣慰。特別是兒女負債累累的時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第四樣:自己有房子,「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會想,「要是老了,就去和兒女一起住。」有的人,早早就為兒女買了城裡的房子,特別是生了兒子的父母。

可是人老了,是會「討人嫌」的,再說,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我住的社區,就有一對老夫妻,因為農村的房子倒塌了,就搬過來和兒子住,兒子的家很大,有四個臥室。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的也很好,但是上個月,兒媳大鬧了一頓,「老人不搬出去住,那就我搬出去住。」為什麼呢?因為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老人不同,大家互相容不下。比方說,老人喜歡吃軟綿綿的飯,每次蒸飯就像「煮稀飯」,可是年輕人吃不慣,吃多了就感覺要「作嘔」。還有老人喜歡撿廢品回家,一個陽臺都是「臭烘烘」的。

不得已,兩個老人在社區附近租了一間車庫,算是「分了家」,才把矛盾慢慢化解。但是租車庫的錢,還得兒子出,常常聽到兩個老人唉聲歎氣,「早知如此,應該在農村蓋兩間紅磚房,也不會這麼受氣。」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人老了,靠房子養老都比靠兒女養老強。起碼自己的房子, 住起來舒服,房子本身也是「資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習慣,一大家子在一起住,難免有矛盾,閒話多了,矛盾厲害了,這養老的品質就下降了,甚至越過越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