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慣用的5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中的趕緊改

朋友上小學的孩子濤濤就特別膽小。 每次兩家人一起吃飯, 濤濤都不多說一句話, 甚至我和老公誇讚他的時候, 他也不敢和我們對視, 頭都不敢抬。

去年冬天, 有一次, 濤濤忘了帶鑰匙, 提早放學的他進不了家門, 竟然大冷天在樓棟裡站了將近一個小時等媽媽下班回家。 媽媽看著快凍僵了的濤濤心疼壞了, 而濤濤竟然不敢敲鄰居家的門進屋等一會兒自己的媽媽……

這可急壞了朋友。 朋友是全職媽媽, 對濤濤平時事無巨細都要管, 連今天在學校和哪個小朋友說話了都要過問。

可是面對越來越「膽小」的兒子,

她卻又十分疑惑:如果從小就這麼不「闖」, 怕這怕那, 連這一點保護自己的社交能力都沒有, 以後還敢獨立進入社會嗎?

其實, 朋友的擔憂與疑惑, 也是很多家長共同的擔憂。 面對膽小的孩子, 簡單的一句「別害怕」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因為孩子既不知道面對他害怕的東西為什麼「別害怕」, 又會因為這種未知而更加害怕。

然而其實, 只要你明白了導致孩子膽小的原因, 就能找到更好的解決孩子「膽小」「恐懼」這些問題的好方法了。

小孩到底是不是膽小,得看這兩點

1、做事會不會畏畏縮縮?

膽小的孩子做事總是畏畏縮縮, 他們放不開。 不敢和別人說話, 常常用哭泣來緩解恐懼。 他們的內心是著急的, 會焦躁不安, 沖親密的人發火。

但對恐懼事物, 又會變得畏縮, 他們始終生活在自己的小空間裡。

2、對新環境的適應程度怎麼樣?

孩子的恐懼來源, 往往是新鮮事物。 膽小的孩子對新事物是反抗的, 而且適應程度低。 比如你特別害怕蛇, 但突然有條蛇走進你的房間, 你肯定會尖叫不已, 想著把蛇趕出去。 小孩對恐懼源也是一樣的, 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排斥感很強烈。

如果你的小孩符合以上兩點, 那你可得對他多加注意了。 小孩生來就是一張白紙, 他膽小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聯。 也許你的某些行為, 對他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造成孩子膽小? 01批評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 成長過程中常會犯錯, 這屬於一種正常的現象。 但是對於孩子的錯誤, 父母有時會採取不當的教育方式, 這樣長此以往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犯錯在所難免, 面對如此情況, 多加交流溝通才最重要。 以身邊的事情為例, 好友小麗的女兒本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但是最近卻變得鬱鬱寡歡。

偶然看到小麗在教育孩子, 只能聽到小麗在說話, 孩子在一旁委屈不作聲。 大聲的批評並沒有帶來好處, 孩子反而更加顯得無助。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想法, 犯錯就要嚴厲地批評, 不能姑息。 這樣只會讓孩子敢怒而不敢言, 是否犯錯最好先詢問清楚。

多聽孩子表露心聲,

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再下結論, 急於批評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逐漸變得懦弱膽小。

02父母打壓式教育

膽小的孩子除了對外界有戒備心理, 更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的不自信。 他們認為自己做不好, 所以不敢嘗試。 尤其是一些採取打壓式教育的家庭, 更容易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打壓式教育顧名思義, 就是經常打壓孩子。 孩子畫了一幅畫, 家長非但不讚揚, 還說「你畫得一點也不好看, 以後不要畫了, 丟人!」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肯定, 就會備受打擊。 長時間打壓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尤其是接觸新事物, 他們第一反應是退縮, 覺得自己做不好。 這也就造成了膽小的性格。 但孩子畢竟年齡小, 只要加以引導, 就很容易改變性格。

03控制式教育

有些家長喜歡控制孩子,比如:

「這個危險,不要碰!」

「這邊小朋友太多了,別碰著你,我們去那邊玩吧!」

爸媽喜歡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事,爸媽的包辦主義,會加深孩子的恐懼和排外心理。

控制式教育還體現在壓迫、強迫孩子上。比如:

「我兒子會好多單詞!你快告訴奶奶,蘋果怎麼念?快說啊!」

此類讓孩子在人前表現自己的情況各位家長應該是不陌生的了。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表現自己,強迫孩子做TA不喜歡的事反而會讓孩子畏懼這一件事。

如果家長過於強勢或脾氣暴躁,寶寶沒有選擇的機會,整日戰戰兢兢,唯恐哪句話或哪個動作讓家長不滿意,長期下去膽子越來越小。

04「嚇唬」式教育

有些家長經常嚇唬孩子「你再不聽話,就找個要飯的把你帶走!」,孩子的內心是十分的敏感的,這樣的話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認為爸爸媽媽已經不愛自己了,並且這種恐懼感是時時刻刻都伴隨著孩子的,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孩子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會有一定的恐懼情愫,所以家長的嚇唬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另外有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誇大事實,把事物的恐怖程度翻了數倍來描述,並且經常說謊嚇唬孩子,只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從而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一定的恐懼感。

05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家長會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比如:

「我家孩子就是比較內向、膽小」

「剛才阿姨問你幾歲了,你怎麼不回答!膽小鬼!」

小孩子還沒有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家長的依賴很強,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家長給孩子貼的標籤,會誤導孩子,讓TA認為其實自己就是個膽小的孩子。最終成為了家長不願看到的那個「膽小鬼」。

並且,孩子還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在TA退縮的時候會想:「我本身就是膽子小,我就是做不來這件事」。越不去嘗試越膽小,形成了惡性循環。

Wendy媽有話說:

教育的話題一直不斷,對於父母來說,希望孩子可以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有時卻忽略了孩子本身,每個人的性格以及成長歷程都不相同,教育方式當然也會不一樣。

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時會變得焦急,採取一些不當的方式來解決。父母要在平日裡以身作則,交流溝通才最重要。

03控制式教育

有些家長喜歡控制孩子,比如:

「這個危險,不要碰!」

「這邊小朋友太多了,別碰著你,我們去那邊玩吧!」

爸媽喜歡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事,爸媽的包辦主義,會加深孩子的恐懼和排外心理。

控制式教育還體現在壓迫、強迫孩子上。比如:

「我兒子會好多單詞!你快告訴奶奶,蘋果怎麼念?快說啊!」

此類讓孩子在人前表現自己的情況各位家長應該是不陌生的了。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表現自己,強迫孩子做TA不喜歡的事反而會讓孩子畏懼這一件事。

如果家長過於強勢或脾氣暴躁,寶寶沒有選擇的機會,整日戰戰兢兢,唯恐哪句話或哪個動作讓家長不滿意,長期下去膽子越來越小。

04「嚇唬」式教育

有些家長經常嚇唬孩子「你再不聽話,就找個要飯的把你帶走!」,孩子的內心是十分的敏感的,這樣的話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認為爸爸媽媽已經不愛自己了,並且這種恐懼感是時時刻刻都伴隨著孩子的,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就會變得畏畏縮縮。孩子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會有一定的恐懼情愫,所以家長的嚇唬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另外有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誇大事實,把事物的恐怖程度翻了數倍來描述,並且經常說謊嚇唬孩子,只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從而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一定的恐懼感。

05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家長會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比如:

「我家孩子就是比較內向、膽小」

「剛才阿姨問你幾歲了,你怎麼不回答!膽小鬼!」

小孩子還沒有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對家長的依賴很強,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家長給孩子貼的標籤,會誤導孩子,讓TA認為其實自己就是個膽小的孩子。最終成為了家長不願看到的那個「膽小鬼」。

並且,孩子還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在TA退縮的時候會想:「我本身就是膽子小,我就是做不來這件事」。越不去嘗試越膽小,形成了惡性循環。

Wendy媽有話說:

教育的話題一直不斷,對於父母來說,希望孩子可以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但有時卻忽略了孩子本身,每個人的性格以及成長歷程都不相同,教育方式當然也會不一樣。

父母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時會變得焦急,採取一些不當的方式來解決。父母要在平日裡以身作則,交流溝通才最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