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NBA第一屆三分大賽是什麼樣子的?你見過嗎

現在的三分球大賽已經是nba全明星週末的必備常規專案, 尤其在小球風靡且「4分」也開始走上歷史舞臺的今天, 遠投不再僅僅是大眾心目中的奇技淫巧, 從早古時期到今時今日, 它永遠代表著人類對極限挑戰的不懈追求, 而且籃球的本質, 即把皮球投進籃筐裡, 從未因時代的變遷而改變。

nba於上世紀80年代初引進三分線, 雖然當時球員遠投水準不可與今日同日而語, 但還是湧現出了一批以大鳥拉裡伯德為潮頭者的能手迅速常握了百發百中的真諦, nba決定嘗試舉辦三分大賽娛樂球迷, 1986年首屆遠投賽事因此應運而生。

本屆賽事, 確立了五點投籃, 普通球1分和花球2分等規則, 並且該規則被沿用數十年之久, 此後除作細微改動, 基本雛形未變。

比如, 自2014年起, 參賽球員可在5個投籃點中指定一個優勢點可放置5個花球, 其他投籃點不變, 這樣三分球大賽的滿分由30分變成34分。

當時電視轉播技術還很落後, 電視錄影畫質粗糙, 設備簡陋, 網路也尚未普及, 工作人員需要把表格鋪滿技術臺手寫球員的資料統計。

但當時達拉斯的團聚球館還是人滿為患, nba全明星已經舉辦多年, 觀眾都熟悉了, 但三分大賽的出世令人新鮮,

都樂意來瞧一瞧西洋景。

題外話, 三分大賽之後, 1988年增加了扣籃大賽, 隨後世紀初有投籃之星、技巧大賽, 趣味性和豐富性陡增。

言歸正傳。

比賽開始前, 年輕的裡克巴里和搭檔頭髮灰白、時年52歲的拉塞爾作了現場報導。 參賽選手依次登場。

通過閃著粗顆粒的錄影, 可一窺80年代的球員風貌, 濃重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你可以看到, 在著裝上, 他們永遠是緊身背心、永不過膝的窄小短褲和長筒襪;配飾也很簡單, 護腕最普遍;髮型上, 光頭不多, 尤因式的燈籠頭很常見。 那時候的球員無論大牌還是無名之輩, 相對而言都是樸素的, 像紋身、地壟溝髮型、花哨的護臂或頭戴幾乎沒有。

珍貴的影視資料, 1986年NBA首屆三分球大賽現場實錄

說到選手, 伯德無疑是8位參賽者裡的最最大牌的, 其他也有久負盛名的好漢, 如沉睡者佛洛德, 這個名字在當時很響亮, 但很快就淹沒在歷史的故紙堆裡, 鮮有人知。

還有一位里昂伍德, 1984奧運會冠軍成員, 當時他作為大學生和喬丹一道出征了奧運會。

更傳奇的是, 伍德退役後, 成了nba裁判, 執法多年。

還有一位諾姆尼克森, 和總統一個姓的後衛, 曾追隨魔術師獲得兩枚冠軍戒指。 他在首屆三分大賽上, 是唯一一位穿長褲比賽的球員, 他的投籃令人印象深刻, 每次都要運一下球才跳投出手, 極耗費力氣和時間,結果「輕鬆」得到最低分9分。

直到4年後,籃球之神以沒有更低只有最低的5分打破尼克森的紀錄。

另一位叫做凱爾邁西,大齡球員,資質平平的白人,喬丹時代之前的公牛舊將。

首輪結束,佛洛德、凱爾邁西、尼克森、雷昂伍德淘汰。

伯德表現不佳,投出16分,搭上晉級末班車。冠軍大熱克雷格霍奇斯投出了高分25分驚豔全場。

另外兩位晉級的球員的故事也值得說道說道。

一位是得到19分的特倫特塔克,關於他最著名的是塔克法則。什麼典故呢?1990年的馬丁-路德金日的一場比賽,對陣雙方是尼克斯VS公牛。比賽還剩0.1秒,塔克接隊友馬克傑克遜發出的界外球,轉身投中三分,尼克斯以109比106取得勝利。

本來馬克傑克遜是想發給尤因空中接力的,未果,只好發給特倫特·塔克,塔克投中3分,判尼克斯勝。賽後公牛提出疑議,NBA一幀一幀觀看錄影,並找雙方隊員進行測試,最後得出結論:少於0.3秒不可能接球後投籃。這也導致從1990-91賽季後NBA作出了如下規定:「球員接球然後出手投籃的時間至少需要0.3秒,不管他是否投中都是如此。少於0.3秒只能空中接力扣籃或點撥,否則投中無效。這就是特倫特-塔克規則。

另外一位是得到17分的戴爾艾利斯,此人一共連續參加了四屆三分大賽,一門心思要折桂,但前三次牢牢被伯德壓制,最後在拉裡伯德未參加該賽事的1989年終於如願以償。

他還有兩項駭人聽聞的紀錄:

一、1988年1月26日,戴爾·艾理斯成NBA歷史唯一一位一局2次打四分(3+1)的球員。二、1989年11月9日,戴爾·艾理斯全場出戰69分鐘,4節比賽5個加時賽,一共只休息了4分鐘,打破NBA單場比賽出場時間紀錄至今。

二輪戰罷,塔克淘汰,霍奇斯與艾利斯打平,根據規則,24秒加時,霍奇斯勝出,與伯德會師決賽。

決賽,霍奇斯先投,順序是從右向左,但命中率慘澹,甚至在左側45度投籃點,撞歪手邊放置籃球的球架,貽誤戰績,影響發揮,兵敗如山倒,最終僅得12分。霍奇斯連續於1990/1991/1992三年登頂三分寶座,順便輔助喬丹獲得兩冠。此為後話。

拉裡伯德出場,前兩輪未脫外套的他這回脫了,露出一身極為罕見的、並非三葉草綠色的酒紅色球衣。幾乎兵不血刃,伯德神仙附體,第一球失手後,來了一波11連中,迅速殺死比賽,驕傲地捧起獎盃,為首屆遠投大賽拉上了完美的序幕。

之後,伯德在三分大賽上展現出了巨大的統治力,包攬了前三屆三分王,他的「你們都是來爭第二的吧」,也早已成為美談。每每後世談起百步穿楊的功夫,撫今追昔,言必稱一代逼王大鳥伯德。其故事被津津樂道之餘,可見其影響後世之深遠

自首屆三分大賽開始至今,共26人次獲得冠軍,多人次連莊贏家,但2008年之後,再無人連續得到冠軍。伯德之後,一代一代傳承,三分球大賽的趣味性與觀賞性依然能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庫裡的橫空出世,更是賦予了三分投射的新定義,它們集體訴說了一個三十四年來nba的地板上三分線外永恆的神話。

極耗費力氣和時間,結果「輕鬆」得到最低分9分。

直到4年後,籃球之神以沒有更低只有最低的5分打破尼克森的紀錄。

另一位叫做凱爾邁西,大齡球員,資質平平的白人,喬丹時代之前的公牛舊將。

首輪結束,佛洛德、凱爾邁西、尼克森、雷昂伍德淘汰。

伯德表現不佳,投出16分,搭上晉級末班車。冠軍大熱克雷格霍奇斯投出了高分25分驚豔全場。

另外兩位晉級的球員的故事也值得說道說道。

一位是得到19分的特倫特塔克,關於他最著名的是塔克法則。什麼典故呢?1990年的馬丁-路德金日的一場比賽,對陣雙方是尼克斯VS公牛。比賽還剩0.1秒,塔克接隊友馬克傑克遜發出的界外球,轉身投中三分,尼克斯以109比106取得勝利。

本來馬克傑克遜是想發給尤因空中接力的,未果,只好發給特倫特·塔克,塔克投中3分,判尼克斯勝。賽後公牛提出疑議,NBA一幀一幀觀看錄影,並找雙方隊員進行測試,最後得出結論:少於0.3秒不可能接球後投籃。這也導致從1990-91賽季後NBA作出了如下規定:「球員接球然後出手投籃的時間至少需要0.3秒,不管他是否投中都是如此。少於0.3秒只能空中接力扣籃或點撥,否則投中無效。這就是特倫特-塔克規則。

另外一位是得到17分的戴爾艾利斯,此人一共連續參加了四屆三分大賽,一門心思要折桂,但前三次牢牢被伯德壓制,最後在拉裡伯德未參加該賽事的1989年終於如願以償。

他還有兩項駭人聽聞的紀錄:

一、1988年1月26日,戴爾·艾理斯成NBA歷史唯一一位一局2次打四分(3+1)的球員。二、1989年11月9日,戴爾·艾理斯全場出戰69分鐘,4節比賽5個加時賽,一共只休息了4分鐘,打破NBA單場比賽出場時間紀錄至今。

二輪戰罷,塔克淘汰,霍奇斯與艾利斯打平,根據規則,24秒加時,霍奇斯勝出,與伯德會師決賽。

決賽,霍奇斯先投,順序是從右向左,但命中率慘澹,甚至在左側45度投籃點,撞歪手邊放置籃球的球架,貽誤戰績,影響發揮,兵敗如山倒,最終僅得12分。霍奇斯連續於1990/1991/1992三年登頂三分寶座,順便輔助喬丹獲得兩冠。此為後話。

拉裡伯德出場,前兩輪未脫外套的他這回脫了,露出一身極為罕見的、並非三葉草綠色的酒紅色球衣。幾乎兵不血刃,伯德神仙附體,第一球失手後,來了一波11連中,迅速殺死比賽,驕傲地捧起獎盃,為首屆遠投大賽拉上了完美的序幕。

之後,伯德在三分大賽上展現出了巨大的統治力,包攬了前三屆三分王,他的「你們都是來爭第二的吧」,也早已成為美談。每每後世談起百步穿楊的功夫,撫今追昔,言必稱一代逼王大鳥伯德。其故事被津津樂道之餘,可見其影響後世之深遠

自首屆三分大賽開始至今,共26人次獲得冠軍,多人次連莊贏家,但2008年之後,再無人連續得到冠軍。伯德之後,一代一代傳承,三分球大賽的趣味性與觀賞性依然能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庫裡的橫空出世,更是賦予了三分投射的新定義,它們集體訴說了一個三十四年來nba的地板上三分線外永恆的神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