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蔬菜價格崩盤,每天銷毀1000箱,盤商買走後下秒就倒進田裡,菜農心痛:苦只能往肚裡吞

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 恒念物力維艱。 這話是古人寫的, 好像現代的很多年輕人對這個沒有多少共識性。 生活在鋼筋混凝土中的年青一代五穀不分, 六蔬不認的多了去了。

一粒糧食怎麼從莊稼地裡成長起來的, 多數人都不記得、不清楚了吧?在田裡從一個小種子, 到小芽胞到小禾苗到揚花結果。 寒來暑往, 日曬雨淋, 澆灌耕耘, 一粒種子的成長其實要經過蠻多的磨難, 才能長成為籽粒飽滿的糧食。

新冠肺炎蔓延至今1年多, 航空業和旅遊業首當其衝受到重創, 加上受到限制群聚、民眾減少出門等原因,

不少餐飲業也紛紛收攤......甚至就連農民也無法逃過這波疫情影響。 日前被喻為最強菜農的雲林青農「林佳新」就在個人臉書上以「蔬菜價格全面崩盤」為題發出貼文, 引起上千網友討論。

林佳新PO出「臺北農產」當天的拍賣現場, 只見影片中滿是紙箱堆疊包裝的農產品,

後方更是將新鮮蔬菜不斷傾倒出來, 林佳新指出當天幾乎有1000箱的蔬菜被銷毀, 就連他親自在雲林栽種的萵苣, 被收購後也因為沒有銷售空間, 直接被倒進農田丟, 心血無奈付諸流水令他相當心疼。

林佳新補充說到, 會出現如此大量的銷毀情況, 是因為市場受到疫情衝擊, 歲末年終許多尾牙活動強制停辦、國中小學也跟著延後開學, 團膳需求量大大下降, 才會導致市場上的葉菜類「供過於求」, 從前高麗菜1顆平均要價50元, 現在變成一堆好幾顆只要50元, 許多農民一旦發現採收、運送的成本高過於收益,

也可能會在產地直接耕除。

林佳新也痛心坦言:「最大問題不是價格問題, 而是明明有價格也有蔬菜, 但是沒有人願意消費。 」而行政院農糧署則出面表示, 接下來會盡力協助聯絡餐廳、超市等業者收購蔬菜, 也期望農民配合「預警系統」依需求調整耕種量,

藉著多項機制幫助菜價回歸穩定。

現在仍然是疫情防控的緊要時候, 此時, 新鮮蔬菜仍然是大家生活的剛需。 所以市場更應該流暢, 各方應儘量溝通協作, 避免物資被無謂浪費。

疫情期間, 生活保障是群眾生活的重要環節。 保障好大家的「菜籃子」「米袋子」,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讓前方的醫護人員不愁、後方的民眾不慌,這是防疫的重要保障。

不要再讓蔬菜被丟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保障好大家的「菜籃子」「米袋子」,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讓前方的醫護人員不愁、後方的民眾不慌,這是防疫的重要保障。

不要再讓蔬菜被丟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