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神奇的“延遲滿足”效應真的萬能?別再盲信,用它教孩子應深入瞭解這三點!


文/魯鵬程

延遲滿足效應, 真的有那麼神奇嗎?開宗明義, 其實它並不是萬能的,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有諸多限定條件, 所以還是一步步來解讀, 若不喜長文, 可直接閱讀最後的加粗字體部分, 該部分為本文的核心與關鍵。

1968年,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蜜雪兒曾設計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 那些具備“延遲滿足”素養的孩子(也就是能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 可以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目標而主動放棄即時獲得滿足的孩子)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上明顯自我控制力更強,

而且注意力也更集中。

比如, 一些不具備“延遲滿足”素養的孩子在課堂上會忍不住掏出放在書包裡的玩具, 偷偷摸摸地躲在書本後玩, 這又如何能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呢?但是具備“延遲滿足”素養的孩子則不會那樣, 他們會集中注意力將課聽完, 忍到下課或是放學回家的時候再玩玩具。

不僅如此, 這些具備“延遲滿足”素養的孩子抵抗挫折與壓力的能力也比普通孩子強。 可見, 具備“延遲滿足”的素養是孩子走向成功所應該具有的一種重要心理素質。 遺憾的是, 很多媽媽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 總是立即滿足他, 甚至有的媽媽還“超前滿足”或是“超量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直接導致孩子缺乏 “延遲滿足”的素養。

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

對孩子延遲滿足的訓練應該從生活點滴入手,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以前立即滿足孩子要求的態度, 不要再孩子要什麼就馬上給什麼。 比如, 當孩子在商場看到一個新型玩具, 吵鬧著要買時, 我們不要立刻拒絕, 當然更不能立即滿足。 我們可以對他說:“家裡的玩具已經有很多了, 只有等你過生日的時候, 媽媽才會再給你買一個你喜歡的玩具。 ”

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 向我們求助時, 我們也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 告訴他答案, 而是要鼓勵他自己想辦法, 這樣孩子就能更專注地學習。 當然, 如果孩子實在做不出來, 我們也可以適當給予指導。

這樣一來, 孩子就能明白, 不是什麼東西一要就能馬上得到的,

而是需要等待, 需要他學會自我控制。

延遲滿足訓練應該循序漸進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循序漸進, 對孩子延遲滿足的訓練也是一樣, 我們不能一開始就期望孩子能等待20分鐘, 這太不現實。 其實, 我們對孩子的延遲滿足可以從1分鐘開始, 然後, 可以再一點點地增加孩子等待的時間, 從1分鐘、幾分鐘到十幾分鐘……這樣遞增地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訓練。

如果孩子能耐心地等下來, 我們不僅要滿足他的要求, 還應該給他一些精神鼓勵, 以增強他的信心。 這樣孩子就能慢慢學會自我控制, 專注力也會越來越強。

別對等待中的孩子過分關注

我們在循序漸進地訓練孩子等待的過程中, 要注意不要對等待中的孩子投以過分的關注,

因為我們的關注很可能會讓孩子利用撒嬌、哭鬧等行為逼迫我們不得不妥協, 從而立刻滿足他的要求。

孩子會因為等待而覺得煩悶, 他可能會唉聲歎氣, 甚至用哭鬧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這時, 我們要狠下心來, 不去理睬孩子的這些小把戲, 而是專心地做自己的事, 讓孩子知道他的那些行為無法讓他的要求立即得到滿足, 只有等待才能讓他的要求得以滿足。 當孩子耐心地等我們忙完了事情之後, 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擁抱, 告訴孩子他做得很好。

要正確看待“延遲滿足效應”

延遲滿足, 不是萬能的, 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孩子。 使用這個效應或原理的前提是真正理解它, 正確看待它。 比如, 延遲滿足是有後續實驗的。

1992年, 蜜雪兒的研究小組在其報告中明確指出, 5歲似乎是“延遲滿足”訓練的一條重要分界線(出現延遲滿足能力的萌芽), 4歲及以下的孩子並不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 通過對更多孩子的研究發現, 大多數8—13歲孩子能夠較好地發展出延遲滿足能力, 該結論與最新的神經發育研究結果吻合。

另有相關研究(1976年, Miller Dale T.;Karniol Rachel)表明, 主動延遲和被動延遲對孩子來說差異很大。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在掌控延遲進程(可隨時自主停止), 那他主動延遲的時間會更長;反之, 如果孩子認為是別人在掌控延遲進程(自己只能被動遵守), 那他的延遲時間會大大減少。 對此, 最新神經科學研究解釋為:被動感會啟動憤怒情緒系統(先天的本能情緒之一), 進而干擾自控力。

還有幾個細節需要注意:

第一,主導延遲滿足的成人是否可信,非常重要;

第二,眼前的“棉花糖”到底有多麼稀缺,在不同孩子的眼裡是不一樣的,因為有的孩子平時經常被滿足吃“棉花糖”,所以“棉花糖”對他的誘惑力不大,他就能延遲很久,而有的孩子平時沒有得到過“棉花糖”,所以他延遲的時間就相對較少;

第三,在某種意義上,孩子渴望的來自父母的關愛情感及周圍環境的安全感可能也近似於“棉花糖”……

總之,延遲滿足訓練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其對孩子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這點值得媽媽們注意。

魯鵬程,家庭教育專家,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學好弟子規 教出好孩子》《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好媽媽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媽媽怎麼辦》等。圖片來自網路。

PS:如有關於親子教育的問題諮詢,請在新浪微博(@魯鵬程-家庭教育)留言,因為微信留言只能在48小時內回應,超時就不能回應了,所以有的問題沒有及時看到,就無法互動了,實在抱歉,還請見諒。

歡迎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獲取更多家庭教育的理念與方法。

進而干擾自控力。

還有幾個細節需要注意:

第一,主導延遲滿足的成人是否可信,非常重要;

第二,眼前的“棉花糖”到底有多麼稀缺,在不同孩子的眼裡是不一樣的,因為有的孩子平時經常被滿足吃“棉花糖”,所以“棉花糖”對他的誘惑力不大,他就能延遲很久,而有的孩子平時沒有得到過“棉花糖”,所以他延遲的時間就相對較少;

第三,在某種意義上,孩子渴望的來自父母的關愛情感及周圍環境的安全感可能也近似於“棉花糖”……

總之,延遲滿足訓練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其對孩子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這點值得媽媽們注意。

魯鵬程,家庭教育專家,著有家庭教育暢銷書《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學好弟子規 教出好孩子》《孩子優秀是教出來的》《好媽媽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媽媽怎麼辦》等。圖片來自網路。

PS:如有關於親子教育的問題諮詢,請在新浪微博(@魯鵬程-家庭教育)留言,因為微信留言只能在48小時內回應,超時就不能回應了,所以有的問題沒有及時看到,就無法互動了,實在抱歉,還請見諒。

歡迎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獲取更多家庭教育的理念與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