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費翔的傳奇史,當年的他是多少媽媽的夢中情人

如果說從臺灣歌手中, 選出兩個一夜爆紅的偶像歌手, 那麼只有鄭智化和費翔兩個人了, 前者憑藉《水手》在那個一個村沒有幾臺電視機, 通訊還要靠BB機, 大哥大的年代, 一夜之間紅遍了大江南北。 後者憑藉《冬天裡的一把火》一夜之間家喻戶曉, 特別是後者, 這個混血美男子, 在當時成了多少媽媽的夢中情人。

高大的個子, 充滿磁性的聲音, 音樂劇唱腔, 投入而動情的演繹, 很快就將我們拉回了那個充滿回憶的年代。 他真的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 燃燒了無數人的激情......

曾經有人認為費翔是在臺灣混不下去了, 就如同在中國混不下去了才跑到美國發展,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早在費翔還在臺灣的時候, 他已經是一位紅透了臺灣和東南亞的人物。

費翔出生在臺灣, 父親是一位美國軍人, 在一次籃球比賽時認識了費翔的母親畢麗娜, 之後兩人魚雁傳書,

慢慢擦出了火花, 最後結為夫妻。 中西結合, 才有了一代混血美男子費翔。

由於家庭環境比較富裕, 費翔從小就被父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小時候的費翔13歲, 體重就有200斤, 據說一次能吃100個餃子。 小時候的費翔由於太胖, 常常受到同齡人的嘲笑, 因此在性格上變得格外內向,

總是少言寡語。 為了讓費翔改掉這些弊端, 1978年, 家裡人決定把費翔送往美國發展。

1981年從美國紐約戲劇學院畢業後, 費翔回到了臺灣, 此時的他高高的個子, 加上父母優良基因的傳承, 那雙湛藍眼睛, 顯得格外迷人, 擁有著一半美國人的血統讓他的樣子顯得特別容易過目不忘。

但費翔也有自己的苦惱, 在臺灣的娛樂圈中, 他個子太高了和他一起搭檔的女生, 就如同姚明和曾志偉站在一起一樣, 鏡頭中總有一種違和感, 什麼女總裁, 什麼你情我濃的場景, 看上去只有小鳥依人的感覺。

能和他一起搭戲的女演員實在太少了, 這也是他的「硬傷」。 時間久了費翔的演藝之路變得越來越窄。

在這種情況下, 費翔只好轉型往音樂方面發展。 1982年費翔第一張專輯《流連》一出即火, 不僅獲得了臺灣的金曲獎, 而且在1983年的時候費翔的人氣已經火到了東南亞, 甚至被新加坡評選為「亞洲十大歌星之一」。那時候的鄧麗君是費翔的強勁對手,而影視業方面周星馳和梁朝偉,參加無線藝人培訓班剛畢業,劉青雲,吳君如,和劉嘉玲這一年剛進入無線藝人培訓班學習,期待著以後能大放光彩呢。

臺灣著名主持人陶晶瑩還是費翔的鐵桿粉絲,也是在這個時候,費翔遇到了初戀女友葉倩蓮,當時的費翔22歲,葉倩文21歲,金童玉女,情竇初開的年紀,再加上兩個人一個是中美混血,一個從小生活在加拿大,相似的背景和觀念,讓兩人很快走在了一起。在外界看來他們是最合適的一對,俊男配靚女也是大家比較喜歡撮合看到的結局。只是這段感情卻沒有得到費翔媽媽的認可。

當時的費翔出道即巔峰自然引得媒體關注,費翔的媽媽不願影響兒子的事業,經紀公司也希望費翔暫時處於「單身狀態」,種種原因,讓這段感情最終沒有走到最後。不久葉倩文遠赴香港發展,兩人也就沒有了交集。

葉倩文在以後的採訪中也透露,自己一生只愛過三個人,一個是香港富豪,一個是現任丈夫林子祥,而另一個就是當年情投意合的費翔。其中和林子祥的這份感情又充滿了議論性和質疑聲,甚至被冠以「小三」的名頭。詳情往期文章《為愛癡狂!在輿論中硬把姐夫變情婦,葉倩文的迷情歲月》。

和葉倩文分手後,費翔一心撲在了事業上,1982年到1986年間,費翔出了8張個人專輯,成績斐然,成為臺灣一線巨星的存在。

由此可見,當時的費翔事業上如日中天,而那些認為費翔是因為在臺灣混不下去而來到內地的說法,只是空穴來風罷了,而費翔真正來到內地發展其實是有別的原因的。

尋「根」找回血濃於水的親情,費翔放棄了臺灣的基礎。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臺灣的很多人是因為被迫離開內地,兩地之間有著深厚的血緣親情,隨著兩地關係取得進一步發展的時候。費翔放棄了在臺灣如日中天的事業。

1986年,一封遲來的的家書,輾轉多地到了費翔母親畢麗娜手中,而這封家書正是畢麗娜的母親李夢白所寫,而信中還帶著一張費翔媽媽40年前的照片,信的內容包含了李夢白多年分離的擔憂。也是因為這封家書,費翔的媽媽決定回內地探親,她和費翔的姥姥分別了已經40年時間,血濃於水的親情,讓費翔的媽媽不由得回憶起往昔,那種親情的牽絆,讓她不能不尋回來。

費翔知道了這件事,內心也是「騎虎難下」,經紀公司也明確了各種利害「你可以回去,但是等你回來後,我們不敢保證你還能唱歌。」

一邊是如日中天的事業,一邊是祖國的根,還有那血濃於水的親情,以及母親那割捨不斷的牽絆。人生的重大選擇在這一刻,出現在了費翔的面前。

那幾天,費翔輾轉難眠,看到母親也是鬱鬱寡歡,費翔知道這是母親一輩子的牽絆與情結,深思考慮之下,費翔選擇「回家」尋根。

之後費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親情,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同年費翔陪伴著母親一起回了北京,在一處四合院見到了這位年邁的姥姥。

在北京的那段時光,姥姥對這個混血外孫也是格外的疼愛,讓費翔找到了童年丟失的那份親情和快樂。

之後費翔簽約了廣州太平洋音響公司,事業重心放在了內地,不久就在內地出了第一張專輯《跨越四海的歌聲》

費翔成了第一個跨越海峽兩岸進軍內地歌壇的臺灣藝人。當時的專輯一經發出便一舉突破百萬銷量。也是這一年劉嘉玲才通過和萬梓良合作的《流氓大亨》漸露鋒芒,周星馳的電影事業依舊處於跑龍套階段。而李連杰的老婆利智倒是在這一年在國外學成歸來並斬獲「亞洲小姐」冠軍。

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費翔迎來了事業高峰,在這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費翔大放異彩,一夜之間他的歌紅遍了大江南北。

一個身穿紅色燕尾服的混血兒,看上去帥氣又頗顯張揚的大高個,坐在人群中顯得那麼獨特,那麼格格不入。

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偶像歌手的概念,搖滾音樂中也只有崔健的歌比較受人喜歡,而費翔還是海峽對岸過來的歌手,不少人也都好奇,這個混血兒能為大家帶來什麼節目,是變魔術嗎?還是大合唱?

那一年,費翔27歲,當費翔上臺的時候距離新一年12點的鐘聲已經很近了,觀眾經過幾個小時的表演後也略顯疲憊。只是音樂響起,片刻過後現場觀眾的氣氛被再次點燃,新的曲風讓人耳目一新。

「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

現場所有人突然來了精神,原來唱歌不止像劉歡和崔健那樣啊,特別是一個費翔在舞臺上那妖嬈的舞姿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原來歌還能這麼唱?男生也能跳出這麼妖嬈的舞蹈?歌手還可以邊唱邊跳這麼表演?一開口費翔的表演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他的歌聲,他的舞姿瞬間俘獲了億萬觀眾的心靈。

那一年,費翔的歌成了最受歡迎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成為了第一個從央視走紅真正意義性的偶像歌手。

從那天以後,人們記住了那個帶有中美混血的費翔。他的歌也開始流行在大江南北的街頭小巷。

肆意的舞蹈,大幅度的搖擺,盡情地展現自我,那種如癡如醉的表演風格,把導演都嚇了一跳,完全忘記了彩排時交代要「收斂」的「警告」

好在導演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她害怕這種曲風妖嬈的舞蹈比較前衛,受到大眾的反感和輿論,立馬吩咐工作人員把費翔的舞蹈鏡頭全部換成特寫,這樣不僅放大了費翔的演唱狀態,還把過分張揚的動作隱藏了不少,這也是如今費翔當年的視頻特寫較多,遠距離拍攝很少,焦點全部在費翔的臉上的原因。

當時的導演鄧在軍怕這種誇大的動作,張揚嫵媚的舞蹈「有傷風化」,引起輿論和社會的討論。只是儘管這樣,費翔還是火了,並且那麼耀眼。

從春晚以後,費翔吸引了不少粉絲,那時候的費翔成了現在很多媽媽的心中偶像,夢中男神。

很多人開始模仿他的舞蹈,學唱他的歌曲,每次費翔出現在大街上,無數的粉絲拿著他的照片瘋狂地呼喊他的名字,費翔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偶像。

春晚不僅紅了《冬天裡的一把火》,費翔的另一首歌《故鄉的雲》更是感動了不少人。

「請允許我唱一支歌獻給我的外婆,獻給我的母親,獻給我的故鄉......」

這是一首遊子歸鄉的寄託,其中蘊藏著對家人的牽絆,對故鄉的思念。這首歌當時讓不少人落淚。

那個時候我們內地對待感情還是比較含蓄的,小姑娘們表達愛意也大多屬於文藝范,全國各地愛慕費翔的小姑娘寫的情書都可以裝滿幾麻袋。

即便是現在不少年輕的網友在提到家中的長輩當年對費翔的話題,依舊讓媽媽們懷念。

看到混血兒的費翔,大家也對審美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混血兒長得這麼漂亮,以至於有人開始有了找一個外國老公來營造一個混血的基因。

此後的三年,可以說是費翔的時代,三年內4張專輯《四海一心》《太陽的眼鏡》......銷量突破2000萬張,這樣的成績在當時,是罕見的,即便放在現在也很難讓人打破。

急流勇退,追求另一份夢想。

費翔在內地火了,卻被臺灣封殺了14年,他當時準備發行的歌曲也被叫停。

有媒體問道費翔「後悔嗎?」

費翔說「沒有後悔。」可能這就是一份家國情懷吧,有了當初的決定,才有了內地另一片天地。只是令人可惜的是,在他費翔臺灣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選擇來到的內地。在他內地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費翔又選擇了離開......

1989年,費翔在內地12個城市舉辦了巡迴演唱會,一年65場,場場爆滿,這個成績時至今日我想能做到的也沒有幾人。就連當時的央視新聞電影製片廠還專門拍攝了紀錄片《費翔和他的歌》

費翔也是第一個在內地舉辦全國巡演的偶像歌手。

值得敬佩的是費翔把當時演唱會的一部分收入捐獻給了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

1989年10月22日,費翔在北京最後的一場演唱會中,向粉絲們做了最後的告別,這三年時間,費翔的事業可以說正是巔峰時期,可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他決定去美國尋求音樂劇和舞臺劇的發展,這是一個新的追求和挑戰。

消息一出,粉絲們誠惶誠恐,難以理解費翔為何會在這個時候做出如此選擇。

只是只有費翔自己知道,在美國文化的薰陶下,在費翔心裡,百老匯就是一個神聖的殿堂,在美國人眼中百老匯才是一個表演的地方,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再者費翔快30歲了,如果這個時候他不去,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的費翔心裡明白「花無百日紅,一個歌手,經過三年的巔峰時刻,特別是從最後的65場演唱會當中,他知道自己的舞蹈和唱歌風格已經被大眾所熟知,能為大眾帶來的東西已經不多了。」

一個歌手,認清了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另一個夢想追求,這種自我認知和分析是難能可貴的,此時的他選擇了急流勇退,可能對於費翔來說「江郎才盡」被粉絲所拋下倒不如合適的時間追逐另一份夢想而留下一段傳奇來的更好吧。

對於他來講,單調的唱歌,重複以往再走下去就是一個不良的迴圈,最終的結果就是榨幹了自己,疲憊了觀眾,想要有所提高,就必須有所突破,可能費翔的突破點在美國的百老匯,那裡也是自己嚮往的地方。

從這個層次來看,費翔是一個睿智的人,他的每一次選擇,都充滿了理智,把控了自己的人生。

即便是告別前粉絲拉出了橫幅「我的心上人,請你不要走」百般挽留,但是費翔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另一段「征途」。

遠在國外,綻放自我,依舊為藝術的發展行動著。

在美國發展,費翔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有些做法,更是為中國的藝術提升做出了榜樣

2001年,由費翔牽線,韋伯先生帶領百老匯班底在人民大會堂和上海大劇院為中國觀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非凡之作》音樂會。為中西方藝術交流起到了橋樑作用。

這是美國百老匯第一次踏上中國的這片土地。

1996年,費翔在《楊瀾視線》中以嘉賓的身份詳細介紹了六集百老匯音樂劇,讓觀眾更好地瞭解到國外音樂劇的形式,發展。

為了讓人們更多地瞭解音樂劇的魅力,為了讓東西方音樂劇結合,同年費翔還錄製了《百老匯精選》這張專輯耗資巨大,並且歌詞全部被翻譯成了中文。更好地展示了國外音樂劇的形式和內容。可以說費翔的舉動對中國音樂劇的發展和推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人們更好地瞭解和學習了國外的音樂劇。

時隔多年,回看費翔的一生,輾轉各地,在臺灣,在東南亞,在內地,又在美國最後重回祖國的懷抱,每一次選擇,他一直遵循著內心的想法,去挑戰去突破,他對演藝事業的敬畏和熱愛,從來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消減。可以說他是一個優質的藝人,也是一個令人學習的藝人。

偶像明星就如同天上的流星劃過一樣有燦爛的時刻。但在光芒過後能否在人們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光影,就要看在歲月洗禮後是否有讓人記住或讚美的品質和風骨。

甚至被新加坡評選為「亞洲十大歌星之一」。那時候的鄧麗君是費翔的強勁對手,而影視業方面周星馳和梁朝偉,參加無線藝人培訓班剛畢業,劉青雲,吳君如,和劉嘉玲這一年剛進入無線藝人培訓班學習,期待著以後能大放光彩呢。

臺灣著名主持人陶晶瑩還是費翔的鐵桿粉絲,也是在這個時候,費翔遇到了初戀女友葉倩蓮,當時的費翔22歲,葉倩文21歲,金童玉女,情竇初開的年紀,再加上兩個人一個是中美混血,一個從小生活在加拿大,相似的背景和觀念,讓兩人很快走在了一起。在外界看來他們是最合適的一對,俊男配靚女也是大家比較喜歡撮合看到的結局。只是這段感情卻沒有得到費翔媽媽的認可。

當時的費翔出道即巔峰自然引得媒體關注,費翔的媽媽不願影響兒子的事業,經紀公司也希望費翔暫時處於「單身狀態」,種種原因,讓這段感情最終沒有走到最後。不久葉倩文遠赴香港發展,兩人也就沒有了交集。

葉倩文在以後的採訪中也透露,自己一生只愛過三個人,一個是香港富豪,一個是現任丈夫林子祥,而另一個就是當年情投意合的費翔。其中和林子祥的這份感情又充滿了議論性和質疑聲,甚至被冠以「小三」的名頭。詳情往期文章《為愛癡狂!在輿論中硬把姐夫變情婦,葉倩文的迷情歲月》。

和葉倩文分手後,費翔一心撲在了事業上,1982年到1986年間,費翔出了8張個人專輯,成績斐然,成為臺灣一線巨星的存在。

由此可見,當時的費翔事業上如日中天,而那些認為費翔是因為在臺灣混不下去而來到內地的說法,只是空穴來風罷了,而費翔真正來到內地發展其實是有別的原因的。

尋「根」找回血濃於水的親情,費翔放棄了臺灣的基礎。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臺灣的很多人是因為被迫離開內地,兩地之間有著深厚的血緣親情,隨著兩地關係取得進一步發展的時候。費翔放棄了在臺灣如日中天的事業。

1986年,一封遲來的的家書,輾轉多地到了費翔母親畢麗娜手中,而這封家書正是畢麗娜的母親李夢白所寫,而信中還帶著一張費翔媽媽40年前的照片,信的內容包含了李夢白多年分離的擔憂。也是因為這封家書,費翔的媽媽決定回內地探親,她和費翔的姥姥分別了已經40年時間,血濃於水的親情,讓費翔的媽媽不由得回憶起往昔,那種親情的牽絆,讓她不能不尋回來。

費翔知道了這件事,內心也是「騎虎難下」,經紀公司也明確了各種利害「你可以回去,但是等你回來後,我們不敢保證你還能唱歌。」

一邊是如日中天的事業,一邊是祖國的根,還有那血濃於水的親情,以及母親那割捨不斷的牽絆。人生的重大選擇在這一刻,出現在了費翔的面前。

那幾天,費翔輾轉難眠,看到母親也是鬱鬱寡歡,費翔知道這是母親一輩子的牽絆與情結,深思考慮之下,費翔選擇「回家」尋根。

之後費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親情,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同年費翔陪伴著母親一起回了北京,在一處四合院見到了這位年邁的姥姥。

在北京的那段時光,姥姥對這個混血外孫也是格外的疼愛,讓費翔找到了童年丟失的那份親情和快樂。

之後費翔簽約了廣州太平洋音響公司,事業重心放在了內地,不久就在內地出了第一張專輯《跨越四海的歌聲》

費翔成了第一個跨越海峽兩岸進軍內地歌壇的臺灣藝人。當時的專輯一經發出便一舉突破百萬銷量。也是這一年劉嘉玲才通過和萬梓良合作的《流氓大亨》漸露鋒芒,周星馳的電影事業依舊處於跑龍套階段。而李連杰的老婆利智倒是在這一年在國外學成歸來並斬獲「亞洲小姐」冠軍。

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費翔迎來了事業高峰,在這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費翔大放異彩,一夜之間他的歌紅遍了大江南北。

一個身穿紅色燕尾服的混血兒,看上去帥氣又頗顯張揚的大高個,坐在人群中顯得那麼獨特,那麼格格不入。

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偶像歌手的概念,搖滾音樂中也只有崔健的歌比較受人喜歡,而費翔還是海峽對岸過來的歌手,不少人也都好奇,這個混血兒能為大家帶來什麼節目,是變魔術嗎?還是大合唱?

那一年,費翔27歲,當費翔上臺的時候距離新一年12點的鐘聲已經很近了,觀眾經過幾個小時的表演後也略顯疲憊。只是音樂響起,片刻過後現場觀眾的氣氛被再次點燃,新的曲風讓人耳目一新。

「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

現場所有人突然來了精神,原來唱歌不止像劉歡和崔健那樣啊,特別是一個費翔在舞臺上那妖嬈的舞姿更是讓人目瞪口呆。

原來歌還能這麼唱?男生也能跳出這麼妖嬈的舞蹈?歌手還可以邊唱邊跳這麼表演?一開口費翔的表演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他的歌聲,他的舞姿瞬間俘獲了億萬觀眾的心靈。

那一年,費翔的歌成了最受歡迎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成為了第一個從央視走紅真正意義性的偶像歌手。

從那天以後,人們記住了那個帶有中美混血的費翔。他的歌也開始流行在大江南北的街頭小巷。

肆意的舞蹈,大幅度的搖擺,盡情地展現自我,那種如癡如醉的表演風格,把導演都嚇了一跳,完全忘記了彩排時交代要「收斂」的「警告」

好在導演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她害怕這種曲風妖嬈的舞蹈比較前衛,受到大眾的反感和輿論,立馬吩咐工作人員把費翔的舞蹈鏡頭全部換成特寫,這樣不僅放大了費翔的演唱狀態,還把過分張揚的動作隱藏了不少,這也是如今費翔當年的視頻特寫較多,遠距離拍攝很少,焦點全部在費翔的臉上的原因。

當時的導演鄧在軍怕這種誇大的動作,張揚嫵媚的舞蹈「有傷風化」,引起輿論和社會的討論。只是儘管這樣,費翔還是火了,並且那麼耀眼。

從春晚以後,費翔吸引了不少粉絲,那時候的費翔成了現在很多媽媽的心中偶像,夢中男神。

很多人開始模仿他的舞蹈,學唱他的歌曲,每次費翔出現在大街上,無數的粉絲拿著他的照片瘋狂地呼喊他的名字,費翔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偶像。

春晚不僅紅了《冬天裡的一把火》,費翔的另一首歌《故鄉的雲》更是感動了不少人。

「請允許我唱一支歌獻給我的外婆,獻給我的母親,獻給我的故鄉......」

這是一首遊子歸鄉的寄託,其中蘊藏著對家人的牽絆,對故鄉的思念。這首歌當時讓不少人落淚。

那個時候我們內地對待感情還是比較含蓄的,小姑娘們表達愛意也大多屬於文藝范,全國各地愛慕費翔的小姑娘寫的情書都可以裝滿幾麻袋。

即便是現在不少年輕的網友在提到家中的長輩當年對費翔的話題,依舊讓媽媽們懷念。

看到混血兒的費翔,大家也對審美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混血兒長得這麼漂亮,以至於有人開始有了找一個外國老公來營造一個混血的基因。

此後的三年,可以說是費翔的時代,三年內4張專輯《四海一心》《太陽的眼鏡》......銷量突破2000萬張,這樣的成績在當時,是罕見的,即便放在現在也很難讓人打破。

急流勇退,追求另一份夢想。

費翔在內地火了,卻被臺灣封殺了14年,他當時準備發行的歌曲也被叫停。

有媒體問道費翔「後悔嗎?」

費翔說「沒有後悔。」可能這就是一份家國情懷吧,有了當初的決定,才有了內地另一片天地。只是令人可惜的是,在他費翔臺灣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選擇來到的內地。在他內地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費翔又選擇了離開......

1989年,費翔在內地12個城市舉辦了巡迴演唱會,一年65場,場場爆滿,這個成績時至今日我想能做到的也沒有幾人。就連當時的央視新聞電影製片廠還專門拍攝了紀錄片《費翔和他的歌》

費翔也是第一個在內地舉辦全國巡演的偶像歌手。

值得敬佩的是費翔把當時演唱會的一部分收入捐獻給了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

1989年10月22日,費翔在北京最後的一場演唱會中,向粉絲們做了最後的告別,這三年時間,費翔的事業可以說正是巔峰時期,可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他決定去美國尋求音樂劇和舞臺劇的發展,這是一個新的追求和挑戰。

消息一出,粉絲們誠惶誠恐,難以理解費翔為何會在這個時候做出如此選擇。

只是只有費翔自己知道,在美國文化的薰陶下,在費翔心裡,百老匯就是一個神聖的殿堂,在美國人眼中百老匯才是一個表演的地方,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再者費翔快30歲了,如果這個時候他不去,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的費翔心裡明白「花無百日紅,一個歌手,經過三年的巔峰時刻,特別是從最後的65場演唱會當中,他知道自己的舞蹈和唱歌風格已經被大眾所熟知,能為大眾帶來的東西已經不多了。」

一個歌手,認清了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另一個夢想追求,這種自我認知和分析是難能可貴的,此時的他選擇了急流勇退,可能對於費翔來說「江郎才盡」被粉絲所拋下倒不如合適的時間追逐另一份夢想而留下一段傳奇來的更好吧。

對於他來講,單調的唱歌,重複以往再走下去就是一個不良的迴圈,最終的結果就是榨幹了自己,疲憊了觀眾,想要有所提高,就必須有所突破,可能費翔的突破點在美國的百老匯,那裡也是自己嚮往的地方。

從這個層次來看,費翔是一個睿智的人,他的每一次選擇,都充滿了理智,把控了自己的人生。

即便是告別前粉絲拉出了橫幅「我的心上人,請你不要走」百般挽留,但是費翔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另一段「征途」。

遠在國外,綻放自我,依舊為藝術的發展行動著。

在美國發展,費翔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有些做法,更是為中國的藝術提升做出了榜樣

2001年,由費翔牽線,韋伯先生帶領百老匯班底在人民大會堂和上海大劇院為中國觀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非凡之作》音樂會。為中西方藝術交流起到了橋樑作用。

這是美國百老匯第一次踏上中國的這片土地。

1996年,費翔在《楊瀾視線》中以嘉賓的身份詳細介紹了六集百老匯音樂劇,讓觀眾更好地瞭解到國外音樂劇的形式,發展。

為了讓人們更多地瞭解音樂劇的魅力,為了讓東西方音樂劇結合,同年費翔還錄製了《百老匯精選》這張專輯耗資巨大,並且歌詞全部被翻譯成了中文。更好地展示了國外音樂劇的形式和內容。可以說費翔的舉動對中國音樂劇的發展和推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人們更好地瞭解和學習了國外的音樂劇。

時隔多年,回看費翔的一生,輾轉各地,在臺灣,在東南亞,在內地,又在美國最後重回祖國的懷抱,每一次選擇,他一直遵循著內心的想法,去挑戰去突破,他對演藝事業的敬畏和熱愛,從來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消減。可以說他是一個優質的藝人,也是一個令人學習的藝人。

偶像明星就如同天上的流星劃過一樣有燦爛的時刻。但在光芒過後能否在人們心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光影,就要看在歲月洗禮後是否有讓人記住或讚美的品質和風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