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諸葛亮武鄉侯就是個鄉侯,級別不如魏延,也比不上姜維和王平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建興元年, 封亮武鄉侯, 開府治事。 頃之, 又領益州牧。

223年劉備於白帝城離去, 劉禪登基為帝封諸葛亮為武鄉侯, 除了爵位之外, 諸葛亮身兼丞相、益州牧、錄尚書事、司隸校尉數職, 並有假節之權;不過後世對於諸葛亮這個武鄉侯的爭議頗多, 焦點在於其到底是縣侯還是鄉侯, 而且雙方各有論據, 其實不用再爭論了, 諸葛亮武鄉侯就是個鄉侯, 級別不如魏延, 也比不上姜維和王平, 我們從頭說起。

先大概瞭解一下漢末三國時期的爵位等級制度, 漢高祖劉邦白馬之盟曾立盟約:「非劉氏而王者,

天下共擊之, 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 天下共誅之。 」所以王位和功臣是無緣的, 即使功勞再大也沒有, 如果有臣子進爵王位那就意味著他準備要篡位了, 比如曹操213年進爵為魏公、216年晉封為魏王其實就是明擺著告知天下曹氏將要取代劉氏。

侯爵有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之分, 其中鄉侯和亭侯又衍生出都鄉侯和都亭侯, 所以三國侯爵等級細分為縣侯、鄉侯(都鄉侯)、亭侯(都亭侯)、關內侯, 除了關內侯沒有食邑之外, 其餘都有食邑只不過是多少問題, 少的只有幾十戶, 多的可達數萬戶, 當然爵位等級最高的是縣侯。

諸葛亮的武鄉侯之所以有縣侯和鄉侯之爭, 焦點就在於武鄉是一個鄉還是一個縣?我們來看看歷史上認為武鄉侯為縣侯的主要依據並一一加以分析。

第一, 武鄉侯和武鄉縣的關係

三國時期有封功臣籍貫地為封地的習慣, 比如曹丕登基後原本封後將軍朱靈為鄃侯, 結果朱靈不樂意要曹丕改封他為高唐侯(朱靈是高唐人), 曹丕二話不說答應了, 其餘張郃封為鄚侯、徐晃封為楊侯也是如此(陽平侯是後面改封的)。

蜀漢這種例子也不少見, 比如姜維的平襄侯、馬岱的陳倉侯, 所以有理由相信諸葛亮的武鄉侯也應該在其家鄉瑯琊郡(即使是遙封也有特殊意義)。

歷史上確實有武鄉縣, 不過它不在徐州而是在並州上黨郡,

而且是在西晉武帝泰始年間(西元265年- 274年)涅縣分為武鄉縣、鐐陽縣和涅縣三縣後始有武鄉縣, 也就是說在漢末三國時期只有涅縣而沒有武鄉縣。

那麼徐州瑯琊郡是否有武鄉縣呢?東漢建武十七年, 光武帝封子劉京為瑯琊王, 瑯琊郡改為瑯琊國, 先是建都於莒後又移都於開陽, 轄有郯縣、襄賁、蘭陵、丞縣、陰平、戚縣、昌慮、合鄉、祝其、利城、贛榆、朐縣、厚丘等十三縣, 其中並沒有武鄉縣。

不過史料中卻提及了有人在建安年間曾被封為武鄉侯, 此人就是歷經曹操、曹丕和曹叡三朝, 曾任曹魏弘農太守、五官中郎將的嚴幹。

《三國志-卷二十三》裴松之注引《魏略列傳》記載:建安初, 仕東郡為右職。 司隸辟, 不至。 郡舉孝廉, 拜蒲阪令, 以病去官。 複舉至孝, 為公車司馬令。 為州所請, 詔拜議郎, 還參州事。 建策捕高幹, 又追錄前討郭援功, 封武鄉侯, 遷弘農太守。 破馬超後, 為漢陽太守。 遷益州刺史, 以道不通, 黃初中轉為五官中郎將。 明帝時, 遷永安太僕, 數歲卒。

雖然諸葛亮之前已有武鄉侯, 但並不能由此認為此武鄉侯就是縣侯,原因很簡單,曹操時期罕有封縣侯者,其麾下大將絕大部分都是亭侯、都亭侯、關內侯,不要說縣侯就連鄉侯和都鄉侯都罕見,當然也有四個人例外:一個是被封為高安鄉侯的夏侯惇,一個是被封為宣威侯的張繡(不確定這個是鄉侯還是縣侯,它是李傕、郭汜掌權時朝廷所封,不過張繡投降後得到了曹操的承認),一個是因除掉了袁尚、袁熙首級送給曹操而被封為襄平侯的遼東太守公孫康,還有一個是投降曹操後被封為閬中侯的張魯。

四人之中夏侯惇的高安鄉侯是鄉侯,張魯的閬中侯和公孫康的襄平侯是縣侯,不過夏侯惇是曹操麾下第一人,張繡、張魯曾是威震一方的諸侯,他們投降後曹操當然要給予他們極高的待遇,公孫康割據遼東也是一方諸侯;嚴幹在史料中記載不多,也不是什麼出名人物,要知道就連曹仁、於禁、張遼、荀彧、荀攸、郭嘉等人也才是都亭侯或者是亭侯而已,所以可以肯定嚴幹的武鄉侯絕對不可能是縣侯,了不起是個鄉侯!

所以漢末三國時期並不存在武鄉縣,諸葛亮的武鄉侯也就不可能是縣侯,至於在此之前嚴幹的武鄉侯最多就是個鄉侯,從他立功多數在並州來看,這個武鄉侯的武鄉很可能就是並州上黨郡涅縣治下的某個鄉(西晉涅縣一分為三,東漢末的這個武鄉應該就是西晉分出來的武鄉縣的雛形),總之和諸葛亮的武鄉侯沒啥關係。

第二,武鄉侯和魏延南鄭侯的對比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三國志》: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223年劉禪登基後封魏延為都亭侯,230年陽溪之戰魏延和吳懿大破費瑤和郭淮,戰後被封為南鄭侯。

南鄭縣是漢中的治所,魏延這個南鄭侯是縣侯無疑而且含金量頗高,所以就有不少觀點認為以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其爵位絕不可能在魏延之下,既然魏延是縣侯,那麼諸葛亮的武鄉侯無疑也是縣侯,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蜀漢對爵位的賜予還是比較謹慎的,這從蜀漢大將和名臣走後被追ㄕˋ有ㄕˋ號者才區區12人可以看出來,一句話蜀漢原則上還是秉承兩漢以來」非軍功不得封侯「的傳統,這樣的結果就是有軍功者爵位往往在地位比他高的人之上。

魏延是這樣,姜維也是這樣:234年諸葛亮病倒五丈原,姜維斷後擊退追擊的司馬懿,憑此戰功被封為縣侯的平襄侯,而位在其上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的蔣琬只是被封為安陽亭侯;同樣的例子還有王平,他也是因軍功被封為縣侯的安漢侯,比蔣琬和費禕都要高。

所以諸葛亮的武鄉侯爵位只是鄉侯,低於魏延的縣侯南鄭侯、也不如姜維的平襄侯和王平的安漢侯並不奇怪,不得不說諸葛亮以身作則、其治理下的蜀漢封爵以軍功為首這一點確實做得很好。

其實後世不少地理方面的著作比如唐朝《十道記》、宋朝《太平寰宇記》、清朝《方輿紀要》都指出了諸葛亮武鄉侯的武鄉所在地就在漢中南鄭縣的武鄉穀。

相比較兩種觀點,顯然武鄉侯是鄉侯其食邑之地在漢中南鄭,比起武鄉侯是遙封於徐州瑯琊郡的縣侯更有說服力。

但並不能由此認為此武鄉侯就是縣侯,原因很簡單,曹操時期罕有封縣侯者,其麾下大將絕大部分都是亭侯、都亭侯、關內侯,不要說縣侯就連鄉侯和都鄉侯都罕見,當然也有四個人例外:一個是被封為高安鄉侯的夏侯惇,一個是被封為宣威侯的張繡(不確定這個是鄉侯還是縣侯,它是李傕、郭汜掌權時朝廷所封,不過張繡投降後得到了曹操的承認),一個是因除掉了袁尚、袁熙首級送給曹操而被封為襄平侯的遼東太守公孫康,還有一個是投降曹操後被封為閬中侯的張魯。

四人之中夏侯惇的高安鄉侯是鄉侯,張魯的閬中侯和公孫康的襄平侯是縣侯,不過夏侯惇是曹操麾下第一人,張繡、張魯曾是威震一方的諸侯,他們投降後曹操當然要給予他們極高的待遇,公孫康割據遼東也是一方諸侯;嚴幹在史料中記載不多,也不是什麼出名人物,要知道就連曹仁、於禁、張遼、荀彧、荀攸、郭嘉等人也才是都亭侯或者是亭侯而已,所以可以肯定嚴幹的武鄉侯絕對不可能是縣侯,了不起是個鄉侯!

所以漢末三國時期並不存在武鄉縣,諸葛亮的武鄉侯也就不可能是縣侯,至於在此之前嚴幹的武鄉侯最多就是個鄉侯,從他立功多數在並州來看,這個武鄉侯的武鄉很可能就是並州上黨郡涅縣治下的某個鄉(西晉涅縣一分為三,東漢末的這個武鄉應該就是西晉分出來的武鄉縣的雛形),總之和諸葛亮的武鄉侯沒啥關係。

第二,武鄉侯和魏延南鄭侯的對比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三國志》: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223年劉禪登基後封魏延為都亭侯,230年陽溪之戰魏延和吳懿大破費瑤和郭淮,戰後被封為南鄭侯。

南鄭縣是漢中的治所,魏延這個南鄭侯是縣侯無疑而且含金量頗高,所以就有不少觀點認為以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其爵位絕不可能在魏延之下,既然魏延是縣侯,那麼諸葛亮的武鄉侯無疑也是縣侯,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蜀漢對爵位的賜予還是比較謹慎的,這從蜀漢大將和名臣走後被追ㄕˋ有ㄕˋ號者才區區12人可以看出來,一句話蜀漢原則上還是秉承兩漢以來」非軍功不得封侯「的傳統,這樣的結果就是有軍功者爵位往往在地位比他高的人之上。

魏延是這樣,姜維也是這樣:234年諸葛亮病倒五丈原,姜維斷後擊退追擊的司馬懿,憑此戰功被封為縣侯的平襄侯,而位在其上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的蔣琬只是被封為安陽亭侯;同樣的例子還有王平,他也是因軍功被封為縣侯的安漢侯,比蔣琬和費禕都要高。

所以諸葛亮的武鄉侯爵位只是鄉侯,低於魏延的縣侯南鄭侯、也不如姜維的平襄侯和王平的安漢侯並不奇怪,不得不說諸葛亮以身作則、其治理下的蜀漢封爵以軍功為首這一點確實做得很好。

其實後世不少地理方面的著作比如唐朝《十道記》、宋朝《太平寰宇記》、清朝《方輿紀要》都指出了諸葛亮武鄉侯的武鄉所在地就在漢中南鄭縣的武鄉穀。

相比較兩種觀點,顯然武鄉侯是鄉侯其食邑之地在漢中南鄭,比起武鄉侯是遙封於徐州瑯琊郡的縣侯更有說服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