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中年夫妻隱居深山密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地種菜年入70多萬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田園夢。 我們從田間鄉野聚集, 用鋼筋水泥覆蓋土地, 建造出高樓大廈, 城市越來越宏大、越來越先進, 越來越擁擠、越來越雷同。 於是, 又開始懷念鄉間的自由, 看四季分明、花開花落, 走在田野, 風在身邊、草在眼前。 然而, 心中再嚮往, 真正能做到回歸田園的人, 好像還真沒有幾個。 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卻毫不費力氣~

近日, 聽一位戶外愛好者說, 在山西省中條山區的永濟市境內發現了隱居在此的一群湖北人, 深山之中極其原始, 沒有水泥公路也無水泥道路, 僅有一條盤山開鑿的石子道路, 裡邊皆是三五戶一個小村落, 都散居在深山密林之間, 聽上去有些神乎其神, 周日大家相約一起前去「探險」。 進入大山便看到了石頭堆積起來一般的大山, 白色的石頭似乎透出一種神秘之感。

沿著坎坷不平蜿蜒的山路上行, 儘管是越野車還是覺得有點吃力, 窄窄的山道甚至有點危險, 大多地方僅能容納一輛車子通過, 向上爬行, 山體越來越高, 回頭後望, 山下的村子越來越小, 不免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恐懼之感, 帶路的戶外朋友卻神閒氣定, 看看他大家才慢慢定下心了。 車子爬上山頂便又向山溝開去,

如此反復數次後我們在一個山坳裡的樹林前停下來, 幾聲狗叫傳出, 告訴我們密林深處有人家。

沿著一條黃土小道走過300多米, 繞過一個山坡, 我們便看到了這戶人家, 一位中年男子提著水桶走了出來, 雞鳴犬吠大鵝叫聲不絕, 似乎在告訴我們這裡別有天地,

當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熱情好客的余大哥將我們請進了家, 不大的院子建在山坡中間, 兩排房子新舊分明, 北邊是傳統的黃土房子建於上個世紀, 南側是新建不久的簡易房子, 大哥說自己祖籍湖北, 解放前父母和鄉人一起逃荒來到這裡,

在這個有水源有土地的地方隱居了下來, 自己土生土長在這裡, 已經55年了, 後來在老家又娶回一個媳婦繼續在大山裡生活, 一起走過了30多年。

余大哥和妻子在大山裡延續著父輩們的農耕生活, 生下了2兒2女, 家貧出人才, 孩子們都很有出息, 他們很用功都考上了大學,現在都走出了大山,這是夫妻兩個最自豪的事情。這個小山坳裡以前只有4戶人家,近幾年移民搬遷都搬到了山外,他家在那邊也有新房子,山外生活環境自然要比山裡好,可是也有弊端,快60的人在外邊打工無人要,種地沒有田,收入很少,所以山裡山外兩邊跑,今天天氣不錯,夫妻兩個騎著摩托車回家轉一轉,照顧照顧雞貓鴨狗。

余大哥和妻子在大山裡延續著父輩們的農耕生活,生下了2兒2女,家貧出人才,孩子們都很有出息,他們很用功都考上了大學,現在都走出了大山,這是夫妻兩個最自豪的事情。這個小山坳裡以前只有4戶人家,近幾年移民搬遷都搬到了山外,他家在那邊也有新房子,山外生活環境自然要比山裡好,可是也有弊端,快60的人在外邊打工無人要,種地沒有田,收入很少,所以山裡山外兩邊跑,今天天氣不錯,夫妻兩個騎著摩托車回家轉一轉,照顧照顧雞貓鴨狗。

余大哥哈哈一笑,「山裡人是靠山吃山,這是習慣,前些年崖柏很值錢,在山崖上採集枯死的崖柏能賣大價錢,想當年一根崖柏賣過萬元,一年崖柏的收入要過10萬元的(約合新臺幣43萬),近幾年崖柏熱過去了,就是陳化的老料也不值錢了,房子裡剩的這一堆在前幾年少說也要賣上四五萬元,現在有人收購是按20元1斤,劃不來,所以把好的留下等待價格回升,不太好的便燒火用了。」

說到了家庭收入,余大哥這樣講:「孩子們大了都能自立了,我們兩個賺錢夠自己花就行了,這大山裡靠山吃山就是賣山貨,有崖柏,有藥材,還能搞養殖,我們村子這裡小氣候很好,生產的番茄品質更好,要比山外的價格高得多,大家每年都要回到山裡種番茄,僅此一項收入在10萬左右(約合新臺幣43萬),有的家戶甚至更多,還有外地人在山裡承包地種蔬菜,他家5畝地去年收入8萬元(約合新臺幣34萬)。」

余大哥說他和妻子覺得在山裡生活很不錯,自由自在,喝山泉吃的全是綠色食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空氣新鮮,沒有外邊花花世界那些個煩惱,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個「世外桃源之地」。

大哥家裡現在的用電是光伏發電,房子雖仍有點老舊,可是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電視冰箱電暖氣都有,甚至還有備用的液化氣。說話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余大哥一直在忙著做飯,大姐卻手插衣兜一直在看著,我們問這是個啥情況?大姐哈哈大笑說道:「我從湖北遠遠跑到深山裡,給他生了4個孩子,還都是大學生,我就是家裡的領導,後半生就是他養活我,當然不幹活。」此話說完,大家笑聲一片。

余大哥夫妻兩個堅守深山老林生活了30多年,培養出了4個大學生,生活是越來越好,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事情,說是一次探秘行動其實攝影師也沒有覺得有啥神秘之處,大山裡和山外農村不同的是建築環境有點差,自然環境卻要好的多。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找對方向,山裡山外都有發財路,生活一樣美。

他們很用功都考上了大學,現在都走出了大山,這是夫妻兩個最自豪的事情。這個小山坳裡以前只有4戶人家,近幾年移民搬遷都搬到了山外,他家在那邊也有新房子,山外生活環境自然要比山裡好,可是也有弊端,快60的人在外邊打工無人要,種地沒有田,收入很少,所以山裡山外兩邊跑,今天天氣不錯,夫妻兩個騎著摩托車回家轉一轉,照顧照顧雞貓鴨狗。

余大哥和妻子在大山裡延續著父輩們的農耕生活,生下了2兒2女,家貧出人才,孩子們都很有出息,他們很用功都考上了大學,現在都走出了大山,這是夫妻兩個最自豪的事情。這個小山坳裡以前只有4戶人家,近幾年移民搬遷都搬到了山外,他家在那邊也有新房子,山外生活環境自然要比山裡好,可是也有弊端,快60的人在外邊打工無人要,種地沒有田,收入很少,所以山裡山外兩邊跑,今天天氣不錯,夫妻兩個騎著摩托車回家轉一轉,照顧照顧雞貓鴨狗。

余大哥哈哈一笑,「山裡人是靠山吃山,這是習慣,前些年崖柏很值錢,在山崖上採集枯死的崖柏能賣大價錢,想當年一根崖柏賣過萬元,一年崖柏的收入要過10萬元的(約合新臺幣43萬),近幾年崖柏熱過去了,就是陳化的老料也不值錢了,房子裡剩的這一堆在前幾年少說也要賣上四五萬元,現在有人收購是按20元1斤,劃不來,所以把好的留下等待價格回升,不太好的便燒火用了。」

說到了家庭收入,余大哥這樣講:「孩子們大了都能自立了,我們兩個賺錢夠自己花就行了,這大山裡靠山吃山就是賣山貨,有崖柏,有藥材,還能搞養殖,我們村子這裡小氣候很好,生產的番茄品質更好,要比山外的價格高得多,大家每年都要回到山裡種番茄,僅此一項收入在10萬左右(約合新臺幣43萬),有的家戶甚至更多,還有外地人在山裡承包地種蔬菜,他家5畝地去年收入8萬元(約合新臺幣34萬)。」

余大哥說他和妻子覺得在山裡生活很不錯,自由自在,喝山泉吃的全是綠色食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空氣新鮮,沒有外邊花花世界那些個煩惱,用古人的話說就是個「世外桃源之地」。

大哥家裡現在的用電是光伏發電,房子雖仍有點老舊,可是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電視冰箱電暖氣都有,甚至還有備用的液化氣。說話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余大哥一直在忙著做飯,大姐卻手插衣兜一直在看著,我們問這是個啥情況?大姐哈哈大笑說道:「我從湖北遠遠跑到深山裡,給他生了4個孩子,還都是大學生,我就是家裡的領導,後半生就是他養活我,當然不幹活。」此話說完,大家笑聲一片。

余大哥夫妻兩個堅守深山老林生活了30多年,培養出了4個大學生,生活是越來越好,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事情,說是一次探秘行動其實攝影師也沒有覺得有啥神秘之處,大山裡和山外農村不同的是建築環境有點差,自然環境卻要好的多。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找對方向,山裡山外都有發財路,生活一樣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