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造火炮,德國人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卡爾超重型自行臼炮全史

"卡爾"重型臼炮(Morser Karl)由萊茵鋼鐵公司(Rheinmetall)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製造, 它是德軍裝備的口徑最大、重量最重的自行火炮, 同時也是人類戰爭史上投入實戰的最大自行火炮。

1936年3月, 萊茵鋼鐵公司提出生產一種超重型牽引式榴彈炮, 用於進攻馬其諾防線(Maginot Line), 次年1月該方案演變為生產一種超重型自行火炮。 在炮兵上將卡爾·貝克爾(Karl Becker)的密切關注下, 這種自行火炮的論證和設計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並在1940年5月生產出第一個全尺寸模型, 因此這款武器也獲得了"卡爾"的昵稱。 1940年10月到1941年8月, 6輛"卡爾"陸續走下生產線。

■卡爾·貝克爾上將, "卡爾"這種超級臼炮的誕生同他的積極努力密不可分。

"卡爾"自行臼炮一共生產7輛, 第1至6號車分別名為"亞當"(Adam)、"夏娃"(Eva)、"托爾"(Thor)、"奧丁"(Odin)、"洛基"(Loki)和"齊沃"(Ziu), 第7號車屬於測試車型沒有名字。 第1、2號車為8個負重輪, 最大時速10千米, 第3-7號車為11個負重輪, 最大時速6千米,

它們的最大行程都不超過60千米, 不具備長途行進的能力。

當需要鐵路運輸時, 需要將"卡爾"置於兩組專用鐵路平板車之間, 再用兩組特殊懸臂架一前一後將其架起來。 到達鐵路運輸終點後, "卡爾"將依靠自身動力駛向預設好的發射陣地, 雖然它完全具備通過普通路面的能力, 但是為了以防萬一, 它的行進路線都是經過千挑萬選, 沿途的路面也經過嚴密的勘測和加固處理。

由於後坐力巨大, "卡爾"在射擊前需要通過懸掛裝置將底盤調至最低位置, 使車底與地面直接接觸, 以獲得最好的射擊精度。 此外"卡爾"的火炮必須水平裝彈, 每發射一發炮彈後都得進行重新觀瞄, 這極大降低了火炮射擊的速度。

■鐵路運輸狀態的"卡爾"臼炮。

"卡爾"自行臼炮長11.15米, 寬3.16米, 高4.38米, 全重124噸, 裝備一門8.45倍徑600毫米火炮, 可以發射兩種炮彈。 600毫米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彈高2.511米, 重2170千克, 裝藥量289千克, 炮口初速220米/秒, 最大射程4.32千米;600毫米的輕型混凝土穿甲彈高1.991米, 重1700千克, 裝藥量220千克, 炮口初速283米/秒, 最大射程6.64千米。

■"卡爾"臼炮的600毫米炮彈, 收藏於德國科布倫茨國防技術研究中心。 "卡爾"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彈重2.17噸, 重量超過一輛普通轎車。

1941年2月起, 德軍開始嘗試增加"卡爾"的射程, 計畫為其換裝一種更長身管的火炮。 1942年5月, 為6輛"卡爾"生產540毫米長身管火炮的命令正式下達。 雖然口徑減小為540毫米, 發射的炮彈重量減小為1250千克, 但是由於炮口初速增加到378米/秒, 炮彈的最大射程達到10.06千米, 穿透力也大增。

不過540毫米長身管火炮在生產過程中問題不斷, 直到1944年才有三輛"卡爾"換裝540毫米火炮, 分別是1號"亞當"、4號"托爾"和5號"洛基"。 為了以示區別, 德軍將原先裝備600毫米炮的"卡爾"稱為"040號武器系統", 換裝540毫米炮的"卡爾"稱為"041號武器系統"。 兩種不同口徑的火炮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而互換,

比如4號車"托爾"在1944年參與鎮壓華沙起義之前就換回了600毫米炮。

■難得一見的壯觀場面, 3輛長身管"卡爾"(041號武器系統)彙聚一堂。 照片拍攝于1944年夏秋之際波蘭境內, 每一輛"卡爾"旁邊還有一輛配套的四號底盤專用彈藥輸送車。

每輛"卡爾"的車組成員共21人,包括指揮官、正副駕駛員各1人,以及18名炮手。此外,德軍還為"卡爾"配備了專門的彈藥輸送車,該車使用四號坦克底盤,一共生產了13輛,1-6號車各配兩輛,7號車配一輛。四號彈藥車上安裝有一個吊運炮彈的小型吊臂,每輛可以裝載4發炮彈,作戰時隨同"卡爾"前進。

第一輛"卡爾"服役之時法國戰役早已結束,其第一次參加實戰是"巴巴羅薩"行動中對蘇聯布列斯特要塞的炮擊。1941年6月22日對蘇作戰開始之時,德軍僅有的4輛"卡爾"都裝備第833重炮營,該營下轄兩個重炮連。

第1重炮連裝備1號車"亞當"和2號車"夏娃",備彈60發,配屬南方集團軍群第17集團軍;第2重炮連裝備3號車"托爾"和4號車"奧丁",備彈36發,配屬中央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在對布列斯特要塞的進攻中,第2重炮連的2輛"卡爾"發射了31發炮彈,為負責主攻該要塞的第45步兵師提供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不過它對敵人精神上的威懾和震撼作用遠遠大於它實際造成的破壞效果。

■戰場上行軍途中的"卡爾"自行臼炮,看8對負重輪應該為1號車"亞當"或2號車"夏娃"。由於重量太大,車速較低(最大時速不超過10公里),它的行軍過程屬於"爬行狀態",比步行快不了多少。

1942年初,5號車"洛基"和6號車"齊沃"加入德軍序列。同年春天,第833重炮營得到命令,派遣3輛"卡爾"前往克裡米亞,同800毫米的"朵拉"超級列車炮一起支援第11集團軍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6月2日到7月1日之間,"卡爾"一共向塞瓦斯托波爾發射了97發重型混凝土穿甲彈和100發輕型混凝土穿甲彈,這些炮彈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被用來對付蘇軍"高爾基"海岸炮連。該連的核心裝備是2座擁有重裝甲防護的雙聯裝305毫米炮塔,但是它們也根本無法抵禦德軍600毫米炮彈的打擊,塞瓦斯托波爾最終在1942年7月4日失陷。

■發射狀態的"卡爾"自行臼炮,2噸多重的600毫米炮彈出膛瞬間地動山搖,感覺有摧毀一切的威力。

1944年8月,"卡爾"又得到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前往鎮壓華沙起義,當時剛剛換裝的長身管540毫米火炮也第一次在戰爭中亮相。這次"卡爾"的表現同兩年前在克裡米亞一樣出色,起義軍在巨炮的淫威下損失慘重,最後投降。1945年3月,"卡爾"還參加了炮轟雷馬根(Remagen)橋頭堡的行動。此外,"卡爾"在戰爭期間還曾前往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阿登山區、布達佩斯等地,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它們在這些地區都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1944年華沙起義期間,"卡爾"發射的600毫米炮彈擊中華沙城內著名的摩天大樓保誠大廈的場景。

1945年隨著德國戰敗,"卡爾"也悉數落入西方盟軍和蘇軍之手。2號"夏娃"、5號"洛基"和7號實驗車被美軍俘虜,4號"奧丁"和6號"齊沃"則被蘇軍繳獲。1號"亞當"和3號"托爾"下落不明,它們很可能也被蘇軍俘獲,然後銷毀。保存至今的"卡爾"僅有一輛,那就是在俄羅斯庫賓卡(Kubinka)展出的6號"齊沃",不過它上面重新塗裝的名字卻是"Adam"("亞當")。

■現在唯一存世的"卡爾"自行臼炮(旁邊是著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由俄羅斯莫斯科以西的庫賓卡坦克博物館珍藏。可以清楚地看見這輛"卡爾"上面寫著"Adam",但是單單從底盤的11個負重輪來推斷它也不可能是第1或第2號車,實際上它是第6號車"齊沃"。

每輛"卡爾"的車組成員共21人,包括指揮官、正副駕駛員各1人,以及18名炮手。此外,德軍還為"卡爾"配備了專門的彈藥輸送車,該車使用四號坦克底盤,一共生產了13輛,1-6號車各配兩輛,7號車配一輛。四號彈藥車上安裝有一個吊運炮彈的小型吊臂,每輛可以裝載4發炮彈,作戰時隨同"卡爾"前進。

第一輛"卡爾"服役之時法國戰役早已結束,其第一次參加實戰是"巴巴羅薩"行動中對蘇聯布列斯特要塞的炮擊。1941年6月22日對蘇作戰開始之時,德軍僅有的4輛"卡爾"都裝備第833重炮營,該營下轄兩個重炮連。

第1重炮連裝備1號車"亞當"和2號車"夏娃",備彈60發,配屬南方集團軍群第17集團軍;第2重炮連裝備3號車"托爾"和4號車"奧丁",備彈36發,配屬中央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在對布列斯特要塞的進攻中,第2重炮連的2輛"卡爾"發射了31發炮彈,為負責主攻該要塞的第45步兵師提供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不過它對敵人精神上的威懾和震撼作用遠遠大於它實際造成的破壞效果。

■戰場上行軍途中的"卡爾"自行臼炮,看8對負重輪應該為1號車"亞當"或2號車"夏娃"。由於重量太大,車速較低(最大時速不超過10公里),它的行軍過程屬於"爬行狀態",比步行快不了多少。

1942年初,5號車"洛基"和6號車"齊沃"加入德軍序列。同年春天,第833重炮營得到命令,派遣3輛"卡爾"前往克裡米亞,同800毫米的"朵拉"超級列車炮一起支援第11集團軍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6月2日到7月1日之間,"卡爾"一共向塞瓦斯托波爾發射了97發重型混凝土穿甲彈和100發輕型混凝土穿甲彈,這些炮彈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被用來對付蘇軍"高爾基"海岸炮連。該連的核心裝備是2座擁有重裝甲防護的雙聯裝305毫米炮塔,但是它們也根本無法抵禦德軍600毫米炮彈的打擊,塞瓦斯托波爾最終在1942年7月4日失陷。

■發射狀態的"卡爾"自行臼炮,2噸多重的600毫米炮彈出膛瞬間地動山搖,感覺有摧毀一切的威力。

1944年8月,"卡爾"又得到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前往鎮壓華沙起義,當時剛剛換裝的長身管540毫米火炮也第一次在戰爭中亮相。這次"卡爾"的表現同兩年前在克裡米亞一樣出色,起義軍在巨炮的淫威下損失慘重,最後投降。1945年3月,"卡爾"還參加了炮轟雷馬根(Remagen)橋頭堡的行動。此外,"卡爾"在戰爭期間還曾前往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阿登山區、布達佩斯等地,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它們在這些地區都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1944年華沙起義期間,"卡爾"發射的600毫米炮彈擊中華沙城內著名的摩天大樓保誠大廈的場景。

1945年隨著德國戰敗,"卡爾"也悉數落入西方盟軍和蘇軍之手。2號"夏娃"、5號"洛基"和7號實驗車被美軍俘虜,4號"奧丁"和6號"齊沃"則被蘇軍繳獲。1號"亞當"和3號"托爾"下落不明,它們很可能也被蘇軍俘獲,然後銷毀。保存至今的"卡爾"僅有一輛,那就是在俄羅斯庫賓卡(Kubinka)展出的6號"齊沃",不過它上面重新塗裝的名字卻是"Adam"("亞當")。

■現在唯一存世的"卡爾"自行臼炮(旁邊是著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由俄羅斯莫斯科以西的庫賓卡坦克博物館珍藏。可以清楚地看見這輛"卡爾"上面寫著"Adam",但是單單從底盤的11個負重輪來推斷它也不可能是第1或第2號車,實際上它是第6號車"齊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