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鵝眼:十年後,依然為這些照片落淚

2008年5月13日, 成都軍區空軍抗震救災官兵急赴重災區彭州龍門山鎮實施緊急搜救, 官兵在大雨中用身體搭建人梯, 轉移傷患。 (攝影:劉應華 編輯:邊宇航)

2008年5月13日, 一名營救官兵背著一個剛被救出的孩子。 (攝影:Bo Bor)

2008年5月16日, 四川什邡, 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搜救出一條小狗。 (攝影:劉自強/視覺中國)

2008年5月14日, 四川北川, 營救人員抬著從廢墟裡剛剛救出的一位倖存者, 穿過塌方區。 (攝影:杭州日報 陳慶港)

2008年5月21日, 北川縣擂鼓鎮, 這對夫婦劫後餘生, 在廢墟中開始了新的生活。 (攝影:深圳晚報 趙青)

2008年5月13日, 救援官兵抱著一個在地震中受傷的孩子。

(攝影:Bo Bor)

2008年5月13日, 四川綿陽北川, 從廢墟中的營救出一名3歲兒童, 獲救後小男孩向解放軍叔叔敬禮表示感謝。 他就是“敬禮娃娃”郎錚。 (攝影:綿陽晚報 楊衛華)

2008年5月13日, 救援官兵把一名倖存者從被地震摧毀的家中抬走。 (攝影:Bo Bor)

2008年5月21日清晨, 綿竹市廣濟鎮新和村, 14歲的徐佳玲正在鄰居家的衣櫃前梳頭。 (攝影:李舸/視覺中國)

2008年5月15日, 四川省什邡市, 河南省消防總隊抗震救災突擊隊在紅白鎮中心小學倒塌的廢墟中搜救孩子們。 他們對搜救出的孩子遺體小心托送, 連書包也集中放置, 讓家長們認領, 仿佛學生們還在整齊排隊。 (攝影:張曉理/視覺中國)

2008年5月12日, 西安市, 發生地震之後, 音唱幼稚教育中心的園長趙女士立即將孩子緊急撤離。

2008年5月17日, 四川阿壩理縣電站附近(距離理縣縣城5公里), 試圖從瑪律康進入理縣的救援人員在山體滑坡引發的沙塵暴中逃離。 由於16日的6.5級餘震, 從理縣進入汶川的西線路線不斷發生塌方。 (攝影:新京報 王申)

2008年5月16日, 四川都江堰市, 在坍塌的聚源中學教學樓廢墟前, 香港鳳凰衛視的記者陳魯豫在採訪一位老人時忍不住哭了。 在地震採訪中, 很多的記者都是一面流著眼淚, 一面拍照採訪。 (攝影:周超/視覺中國)

2008年5月13日清晨, 北川地震災區, 男孩廖波被倒塌的建築埋壓, 身受重傷。 生命垂危之際, 好友李陽舉著吊瓶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你是我最好的兄弟, 堅持住, 我不想你死!”經過一天一夜的守候, 廖波最終獲救。

這就是李陽被稱為“吊瓶男孩”、廖波被稱為“夾縫男孩”的原因。 (攝影:新華社 陳燮)

2008年5月18日下午4時, 廣漢機場, 北川縣禹裡羌族鄉中心衛生院護士杜鵑借了一部手機, 自地震後第一次與外界通話, 而後失聲痛哭, “四個, 哥哥, 四個啊。 ”(攝影:京華時報 駱永紅)

2008年5月18日, 四川綿陽, 11歲的李月靜靜躺在綿陽市四十四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的病床上。 她是北川縣曲山中學四年級的學生, 求生的本能和跳舞的夢想支撐著李月在廢墟下度過了70多個小時。 被營救時, 她的左腿被卡在廢墟中, 救援人員不得不決定現場為她截肢, 但她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芭蕾夢想, 被稱為“芭蕾女孩”。 (攝影:新京報 郭鐵流)

2008年5月15日, 汶川映秀鎮, 一位小夥子大聲哭喊著哥哥的名字,

然而哥哥一家居住的房屋已沒了蹤影。 (攝影:賀延光/視覺中國)

2008年5月13日, 都江堰市聚源鎮中學救援現場。 女孩名叫高瑩, 被救出時她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這抹微笑被稱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 高瑩後來也被稱為汶川地震"微笑女孩"。 (攝影:北京青年報 王曉溪)

2008年5月19日, 四川成都, 學生在校園裡為地震罹難者致哀, 一名學生淚流滿面。 (攝影:Guang Niu/Getty Images)

2008年5月12日, 成都錦江區婦產科醫院在地震後將即將生產的產婦轉移到了室外, 一位丈夫給妻子送上深情一吻, 陪伴著妻子。 (攝影:郭新/視覺中國)

2008年5月15日, 四川都江堰, 在災區參加救援的醫生正在流淚。 (攝影:王小波/視覺中國)

2008年5月19日, 四川綿陽北川中學, 地震瞬間“降”為半旗的五星紅旗仍在風中飄揚。

(攝影:綿陽晚報 楊衛華)

2008年5月22日, 四川廣元青川縣, 在倒塌在街道上的建築物廢墟上, 韓國救援隊隊員們細心做著消毒防疫。 (攝影:京華時報 駱永紅)

2008年5月23日傍晚, 在四川什邡市鎣華鎮地震災區, 一戶災民在自家的廢墟前集體吃晚飯。 (攝影:東方早報 趙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