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農業廳官的壽寧茶業情懷

我的家鄉壽寧縣地理條件、氣候和生態環境都非常適合種植茶葉, 是福建省茶葉生產大縣。

小時候, 我看到和聽到茶葉生產給壽寧斜灘老家的經濟和社會帶來的繁榮, 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斜灘種茶有近千年歷史。 據史載:明代宣德年間(1416—1426年), 張姓最早從浙江麗水遷徙斜灘定居, 在張家龍崗劈草煉山、開墾荒地, 並從鄰縣福安和政和等地引進茶苗, 大舉種植茶葉。 隨後郭、盧、何、周諸姓家族陸續遷入, 斜灘人口驟增。 他們看到種茶有利可圖, 相繼在鎮周邊山場開墾種植茶園, 逐漸形成產業規模。 又據史載:明弘治至萬曆(1488—1599年)百年間,

斜灘東起車嶺、西臨印潭、南與鳳陽接壤、北至水北, 方圓30多公里的座座荒山變成茶園, 滿目青山一片翠綠, 成為閩東坦洋功夫茶的原料產地。 茶葉成了斜灘鎮歷史上最為大宗的農業土特產和貿易商品。

明、清時期, 斜灘鎮主村就已有加工茶葉(主要是初制毛坯)作坊;至 19世紀中葉, 制茶業十分發達;鼎盛時期的1932-1936年, 鎮域所在地即開辦茶行24家之多, 3000多人從事茶葉加工與茶葉購銷行業。 斜灘茶商與福安、賽岐、甯德、福州、溫州、上海和臺灣、香港、東南亞等海內外商客早有茶葉貿易往來。

斜灘紅茶最為出名。 因其制茶過程相當複雜而又稱“功夫茶”。 斜灘高山環境、氣候、土壤均具優異特點, 非常適宜種茶。

制茶名師認真研究傳統制茶技術, 務求條型細嫩、火焙得中。 所制出的茶葉色味俱佳, 泡水後濃淡適度, 為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所嗜好, 俄國、德國、美國、波蘭、葡萄牙等國也爭相採購。 斜灘茶葉年產量均上萬箱(每箱25—30公斤), 全部經由寧德三都海關或福州馬尾港出口, 暢銷海內外。

斜灘愛國歸僑盧少洲《椰鳳蕉雨憶南洲》一書就有陳述, 說斜灘在外鄉賢志士無不關心家鄉茶葉銷售。 斜灘籍在外知名人士, 如時任福建學院院長郭公木、國大代表何宜武、任職三沙海關盧少洲等, 都十分關心斜灘茶葉生產與銷售。 他們與當時的海軍總長薩鎮冰交情甚篤, 一起饋贈薩公10箱斜灘產的功夫紅茶。 薩公品嘗後讚不絕口, 視為佳茗珍品。

薩公出國巡訪東南亞諸國及港澳期間, 把斜灘產的“功夫茶”精裝成珍貴禮品隨帶出訪, 分別贈送各國軍政要員或友人。 斜灘功夫紅茶因此聲名大噪, 備受青睞。 此後, 斜灘更是商賈雲集, 其茶葉購者如林、銷路廣闊。

新中國成立前, 茶葉生產與斜灘農民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斜灘幾乎每一農戶都擁有一定面積的茶園。 制茶工人很多;釆摘茶葉、水陸運輸的工人為數也不少;至於採茶揀茶的婦女、童工更是不計其數。 茶葉旺季, 流動人口大增, 熱鬧非常。 斜灘流傳的“要糧田中拿, 要錢山中找”諺語, 就反映了茶葉生產銷售是當時斜灘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一種情景。

當時, 由於茶葉對外貿易活躍、商業興盛, 斜灘成為閩東、閩北主要的物資集散地。

斜灘人愛茶成習, 接客待友都離不開茶。 茶文化不僅歷史悠久, 而且在民間也顯得特別獨特;尤其在佘族男女, 他們至今還流行著唱茶歌、說茶事、以茶傳情、以茶抒懷的習俗。

新中國成立後,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 壽寧茶葉有了長足發展。 全縣有近14萬畝茶園, 涉茶農民占80%以上。 壽甯山好水好出好茶, 卻無知名品牌, 沒有深加工的現代化設備和工藝。 因此, 所生產的茶葉銷售管道不暢, 好茶賣不出好價格, 嚴重影響了家鄉廣大茶農的收入。

我是從家鄉大山走出去的。 既是飲著家鄉水長大, 也是喝家鄉茶成長。 我從懂事起就同茶葉打交道, 採茶季節常常利用課餘時間跟母親上山採茶。 當兵入伍後,

喝的茶葉都是母親從家鄉寄來的。 這些茶葉都是母親用手工製作成的。 母親去世後, 我弟弟、堂弟每年仍然給我捎來家鄉茶葉。 我對家鄉茶葉情有獨鍾!

對家鄉的茶葉, 我有一種特殊情感, 每當想起家鄉茶葉都倍感親切。 家鄉的茶葉始終讓我難以忘懷和牽掛。 幾十年來, 我一直心系家鄉茶葉發展。 從部隊轉業到省農業廳, 因崗位工作不但直接接觸茶葉, 還與茶界泰斗張天福結下不解的茶葉之緣。 他在下放壽寧9年艱難的時間裡都一直十分關心壽寧茶葉發展。 我被他這種執著和崇高的精神所深深感染、折服。 所以, 我無論在崗在職還是退休兼職, 都時時刻刻關注家鄉茶葉發展。

轉業到省農業廳工作的第一年, 我到全省各地調研農業發展情況, 尤其茶產業發展情況。瞭解到安溪的鐵觀音、平和的白芽奇蘭、武夷山的岩茶和省茶葉研究所培育的茶葉新品種,都很受市場歡迎。當地種植、加工、經營這些茶葉品種的茶農和茶企,都收到很好的經濟效益。當時,我也對家鄉茶葉生產經營情況做了全面調研。家鄉茶農種植的茶葉主要以福雲6號為主,茶企以加工綠茶為主。雖然產量很高,但是產值很低。

有一次我回家鄉,弟弟葉岩發跟我講,茶青一斤才幾毛錢。他種了10多畝茶葉,一年辛辛苦苦勞作,除了肥料、農藥、人工等成本,基本就沒有什麼利潤了。弟弟就因種植茶葉收入低後來改做加工茶葉。最多一年可加工綠茶毛茶1000多擔。可是由於加工的茶葉品質不高,倒致常常銷售不暢。有的茶葉運到安徽、湖北等地,賣不出去,最後只好虧本賣給當地商人。有時就是虧本賤賣,也很長時間拿不到茶款,甚至變成呆帳。因此弟弟茶葉加工廠經常停產。類似情況在我家鄉時有遇到。如何破解家鄉茶葉生產經營困境,成了我當時日夜思考的一大問題。

調研中,我專門找了縣裡當時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林盛寶,一起探討解決方法和路子。在商討中,我建議縣裡推廣茶葉新品種種植,推動壽甯茶葉市場建立,提高茶葉加工工藝水準。

為了推廣茶葉新品種,我先動員弟弟葉岩發和堂弟葉岩清帶頭試種。在我的動員下,他們投入資金,一手開發新茶園,一手改造舊茶園,並把全部新舊茶園都種植了茶葉新品種。還在斜灘、竹管壟、清源3個鄉鎮選建了3個試種點。我先後幫助他們聯繫引進白芽奇蘭、鐵觀音、金觀音、金牡丹、台茶等7個新品種,進行了試種推廣。同時,還動員他們在壽甯武曲鎮租地進行茶葉新品種育苗,為茶葉新品種在壽寧的推廣試種打下了基礎。經努力,他們一次就育了好幾畝新品種茶苗,並獲得成功。

推廣新品種要有政府政策支持。我會同縣相關領導建議縣裡拿出部分資金支助茶葉新品種推廣。在此基礎上,我還幫助爭取上級給予支持。當時,縣裡還算重視,專門下了文件支援幫茶葉新品種的推廣工作。

當時,多數茶農由於認識還不足,觀念沒跟上,只重眼前利益,不願意改造舊茶園、種植茶葉新品種。結果,新品種在全縣種植規模不大。再加上仍然處於加工工藝滯後、行銷管道不暢等大環境中,試種成功的茶農效益非常不好。茶葉新品種推廣受阻,弟弟和堂弟在武曲鎮培育的茶苗,每株5分錢都賣不出去,最後把茶苗送給人種還沒人要。他們自行試種成功的200畝多茶園,近一半也荒廢了。

面對這種局面,我心裡也非常著急。為了解決推廣中的困難,我弟弟和堂弟引進台商來做茶葉加工。沒想到,台商居然把加工好的茶葉拿走了,人也跑了。這無疑給推廣工作雪上加霜。

茶葉新品種的推廣工作就這樣放棄嗎?不能!因為只有推廣新品種才是解決壽寧茶葉生產困境的唯一出路。做事半途而廢不符合我的性格,我認准的事決不輕言放棄。不久,我又與弟弟和堂弟再商量,決定聘請縣茶業管理局制茶師郭堯福一起來合作,請他參與管理和加工。這一招終於取得了很好效果。

在縣歷屆領導重視和相關部門推動下,壽寧茶葉新品種的種植推廣,歷經了曲曲折折,衝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緩慢地走上了正軌。整個過程歷時長達近10年,我回味其中的甘苦,感慨良多!

福建省幾個品種的茶葉在全國都是著名品牌,有的在國際上還享有盛譽。如坦洋功夫、鐵觀音、大紅袍、白芽奇蘭、福鼎白茶等。這些品牌不僅在原產地建立了批發市場,還在全國各地開發了專門茶葉批發市場。

我想壽寧茶葉要推出去,也必須建立茶葉專營市場。於是,我又找縣長建議縣裡搞個茶葉批發交易市場,並作為縣裡一大專案上報省農業廳申報立項。為了促成此事,我還專門找了時任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請他支持我家鄉的這個項目。張部長當即答應,叫我由縣裡抓緊上報項目。我馬上讓分管副縣長擬個可行性報告。縣裡此時才開始非常認真地組織人員做可行性報告。由於種種原因,加上當時壽寧縣南陽工業園區沒有開發,找不到合適地點,只在南陽搞了個60畝地的規劃。專案由省農業廳轉報農業部,部裡要求上報這種專案用地不得少於200畝。我即讓縣裡另找地方重新報。說實在,當時縣裡確實找不到 200畝大的地盤,加上縣財政困難、配套資金也沒辦法落實,這專案根本沒法上。其實,縣相關部門同志也擔心這麼大專案搞上去、如果形不成市場會變成半拉子工程。就這樣,縣裡放棄了這個項目。此後,其他地方茶葉市場紛紛建了起來,並且做得很好。家鄉茶葉市場這個大項目下了大氣力沒做成,我至今仍感到十分遺憾。

2005年,我陪同張天福老人到壽甯拍攝《茶界泰斗張天福》專題片素材。張老對我說:“壽寧出產這麼好的茶葉,可是沒有一個品牌,沒有一個規範市場。這事還是要好好策劃一下。”我說:“要請你老人家和我們一起促進壽寧茶產業發展。”張老說:“我始終沒有忘記壽寧,更沒有忘記壽寧茶葉發展。”張老利用拍攝休息時間向縣政府提出了茶產葉發展的建議。他的許多建議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採納。特別是2007年8月新任壽甯縣委書記李海波對壽寧茶產業發展非常重視,上任伊始就冒著酷暑深入基層調研茶產業發展情況。為了把壽寧茶產業做大做強,李海波書記和時任縣長雷仕慶帶領縣裡各套班子部分成員、14個鄉鎮黨委書記以及縣農辦、茶業局、農業局等有關部門人員和老同志代表,組成考察團到安溪縣考察茶產業發展。取經回來,李海波書記還親自從安溪引進裕發茶葉有限公司、雙秋茶葉有限公司、天池峰茶葉有限公司來壽甯開發茶葉基地,種植新品種茶葉,開工廠加工茶葉。縣委、縣政府這一舉措,有力推動了壽寧烏龍茶種植和發展。

目前,鐵觀音、白芽奇蘭、金牡丹、金觀音等茶葉新品種已在壽甯深入茶農各家各戶,接近了全面開花結果的新局面。

為了更大更好發展福建省有機茶,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研究決定,引導相關茶葉企業在全省建立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張老一直心系壽寧茶葉發展,堅持要在壽寧建一個基地。為此,我先後多次回家鄉作基地選址考察。在我考察基礎上,102歲高齡的張老、壽甯籍和曾在壽寧工作過的省部級老領導鄭義正、陳增光、呂居永和相關技術人員一起,應新任縣委書記卓曉鑾、縣長黃國章熱情邀請,又再一次來壽寧考察,並確定有機茶基地選址。這一次,我也陪同張老回壽寧。

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張老和老領導這次專題考察。在張老和老領導考察期間,召開了壽寧縣茶產業發展專題座談會。會上,張老和老領導及相關專家發表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在張老和老領導要求下,我也就如何才能把壽寧茶產業做大做強作了發言。在發言中,我首先分析了壽寧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現狀。壽甯地處高山,生態環境、氣候、土壤都適合種茶,是種茶的好地方。壽甯種茶歷史悠久,自古商茶發達,茶葉生產早已深入千家萬戶,與他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發展茶產業是壽甯一大民生工程。壽寧茶產業現狀是“三不缺三缺”:一是壽寧不缺種茶的,缺的是如何種植品種優良、原料安全優質的茶葉;二是壽寧不缺茶葉加工原料和初加工企業,缺的是先進的精加工工藝、技術和現代化廠房、設備;三是壽寧不缺茶葉產量和品種,缺的是知名品牌和銷售管道。

我接著提出了壽寧茶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路和做法。總體思路是在穩定茶葉產量同時,壽寧茶產業要在更加注重茶葉品質提升、茶葉品牌打造和茶葉市場開拓上下大功夫,以實現整個產業轉型升級。具體做法:一是建立高標準的茶葉示範基地同改造舊茶園相行並舉,推進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二是推廣茶葉新品種和茶葉加工新工藝,從根本上提高茶葉品質;三是狠抓茶葉深加工和生產機械化,從根本上提高茶葉附加值和安全保障;四是打造茶葉品牌和建設壽甯高山茶葉交易中心或批發市場,從根本上改變千家萬戶跑市場和茶葉銷售不暢局面。我還強調說,以上4個方面的實現,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戶形成共識、目標一致;需要共同抓住張老提出的在壽甯建設有機茶示範基地的契機,合力使勁、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創新發展。相信上下左右共同奮鬥幾年,一定能夠實現好壽寧茶產業“做大做強”的宏偉目標!在座談會上,我再次表態:“我是飲家鄉水長大、喝家鄉茶成長的。現在退休了,我也有為家鄉茶產業發展盡一份力的心情和願望。”

這一次考察和座談會後,縣委、縣政府很快就提出了壽寧茶產業發展意見,做出了把茶產業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的決定,專門成立了“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幾天後,我建議縣委、縣政府組織該領導小組部分成員和承擔基地建設專案的福建達敏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相關人員,共同走出壽寧考察取經。還主動提出願當“取經”領隊。建議得到同意後,考察組一行8人先後到安溪、華安、平和等縣考察了茶產業發展情況。考察中,考察組參觀了安溪華祥苑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華祥苑、中閩魏氏、平和向榮等茶莊園,以及安溪縣、華安縣茶葉批發市場和部分茶企。回來後,考察組給縣委、縣政府寫了考察報告。隨即,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和福建達敏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研究決定,著手籌建“壽甯縣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

2011年,壽甯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正式啟動建設。

按照張老要求和壽寧籍省部級老領導囑託,我除了負責全省5個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協調工作外,把主要精力幾乎全身心地投入了幫助和推動壽寧有機茶示範基地建設。從基地土地租賃、專案建設規劃,到基地道路開通、標準茶園開墾、新品種茶葉種植;從茶園路網、水利、綠化,到加工廠、管理房建設,我都在一線現場參與設計、組織實施。特別是專案啟動後,從龜嶺村到基地核心區新開通的寬6.5米公路建設,遇到了不少困難。如公路坡度較陡,交通設計部門感到為難、要改變路線,可當地村民堅持要求按原路線走。僅為此一事,我就多次和縣基地建設領導小組成員、鎮村幹部和有關技術人員到現場,協商統一意見,取得多方共識,才把這段路線定下來。路基剛開挖後,又遇到村民提出林木、茶園及土地的賠償等問題。後通過反復協商才逐個解決。經過努力,基地最終才把這條公路開通。

正當基地建設專案穩步推進之際,達敏公司雇用負責基地道路挖掘和開墾茶園工程的當地村民張齊堯,因工資未達到要求和有關費用報銷問題,突然提出不幹。如果此時找不到合適人選負責基地建設和管理,將對整個專案建設帶來影響。為了解決基地建設人才這一長遠問題,我多方物色人選。經認真思考,最後建議公司聘用曾任過鄉鎮副鎮長副書記、時任縣政法委主任科員葉瑞岩,來擔任基地建設負責人。可葉瑞岩是在職幹部不能受聘企業。於是,我又反復做葉瑞岩思想工作,並根據縣裡當時有關政策動員葉瑞岩打報告提前退休。經我動員,葉瑞岩提交了提前退休申請。縣裡批准後,他應聘到任基地負責基地建設負責人。葉瑞岩不負眾望,到基地工作發揮了很好作用。我又建議公司董事長在部隊工作的丈夫施曉東由轉業改為自謀職業,到公司負責基地管理和茶葉銷售工作。

2013年1月,龜嶺村到基地核心區新開公路4.5米寬的路面水泥硬化工程開始建設。工程完成三分之二時,當地部分村民反悔,認為賠償太低,聚眾干預,不讓鋪設剩餘的三分之一水泥路面。此時,已臨近春節,老天又要下雨。如果水泥路面不能一次性鋪設完成,以後的困難會更大。我心裡非常著急,既擔心村民聚眾阻撓出事,又憂慮工程受阻影響整個專案建設。我一方面找縣鎮兩級有關領導出面做群眾工作,一方面指揮葉瑞岩、葉少勤、葉少儉等施工負責人,廣泛做村裡相關人員工作。就這樣,經過大家努力,被迫停工兩天后,水泥路面總算按時全部鋪完。

茶山開挖也碰上麻煩。在茶山開挖中,部分村民跑來認祖宗山而無理干涉茶園開墾。並且,當地有的部門也出面“責令”停工。經反復宣傳和協調,好不容易才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設。

通過近兩年艱苦努力,壽甯縣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第一期近400畝茶園開墾工程完成。所有茶園都嚴格按照張老“梯層茶園表土回園開墾法”標準開墾,種上茶苗,做好水土保持和綠化。同時,還建起2200多平米標準化廠房、

600多平方米生活管理房和相關水電設施。

項目竣工,省市縣三級領導到現場視察,都覺得示範基地建設有規模有檔次,比較滿意。寧德市委、市政府還把該示範基地定為“調研拉練”和現代農業參觀點,先後兩次組織全市各縣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人員前往參觀調研。縣裡也組織全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部門領導多次到現場參觀。壽甯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榮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示範基地建設先進點”榮譽,並獲得表彰和獎勵。

與此同時,為了使達敏公司縮短與茶行業的接觸距離,解決示範基地在茶園管理、茶葉加工和茶葉品牌打造缺經驗、缺技術等問題,我還建議並牽線搭橋達敏公司與霧晟峰茶業有限公司聯手合作。雙方協商確實:達敏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收購霧晟峰茶業有限公司51%股權。霧晟峰公司387畝已種植10年、環境優美的生態茶園納入成為達敏公司的又一個基地。僅兩年多時間,該基地生產加工的茶葉多次參加省內外競賽評比,多次獲得金獎、銀獎和省農業廳授予的優質茶獎牌。不僅為壽寧茶葉爭得了聲譽,也為達敏公司打造茶葉品牌打下了堅實基礎。

多年來,我還致力於推動壽甯建設“茶莊園”和“壽甯高山茶葉交易中心”。希望以我的努力,使家鄉的茶葉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在廣大茶農茶企積極參與下,真正能夠走出大山,走向全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尤其茶產業發展情況。瞭解到安溪的鐵觀音、平和的白芽奇蘭、武夷山的岩茶和省茶葉研究所培育的茶葉新品種,都很受市場歡迎。當地種植、加工、經營這些茶葉品種的茶農和茶企,都收到很好的經濟效益。當時,我也對家鄉茶葉生產經營情況做了全面調研。家鄉茶農種植的茶葉主要以福雲6號為主,茶企以加工綠茶為主。雖然產量很高,但是產值很低。

有一次我回家鄉,弟弟葉岩發跟我講,茶青一斤才幾毛錢。他種了10多畝茶葉,一年辛辛苦苦勞作,除了肥料、農藥、人工等成本,基本就沒有什麼利潤了。弟弟就因種植茶葉收入低後來改做加工茶葉。最多一年可加工綠茶毛茶1000多擔。可是由於加工的茶葉品質不高,倒致常常銷售不暢。有的茶葉運到安徽、湖北等地,賣不出去,最後只好虧本賣給當地商人。有時就是虧本賤賣,也很長時間拿不到茶款,甚至變成呆帳。因此弟弟茶葉加工廠經常停產。類似情況在我家鄉時有遇到。如何破解家鄉茶葉生產經營困境,成了我當時日夜思考的一大問題。

調研中,我專門找了縣裡當時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林盛寶,一起探討解決方法和路子。在商討中,我建議縣裡推廣茶葉新品種種植,推動壽甯茶葉市場建立,提高茶葉加工工藝水準。

為了推廣茶葉新品種,我先動員弟弟葉岩發和堂弟葉岩清帶頭試種。在我的動員下,他們投入資金,一手開發新茶園,一手改造舊茶園,並把全部新舊茶園都種植了茶葉新品種。還在斜灘、竹管壟、清源3個鄉鎮選建了3個試種點。我先後幫助他們聯繫引進白芽奇蘭、鐵觀音、金觀音、金牡丹、台茶等7個新品種,進行了試種推廣。同時,還動員他們在壽甯武曲鎮租地進行茶葉新品種育苗,為茶葉新品種在壽寧的推廣試種打下了基礎。經努力,他們一次就育了好幾畝新品種茶苗,並獲得成功。

推廣新品種要有政府政策支持。我會同縣相關領導建議縣裡拿出部分資金支助茶葉新品種推廣。在此基礎上,我還幫助爭取上級給予支持。當時,縣裡還算重視,專門下了文件支援幫茶葉新品種的推廣工作。

當時,多數茶農由於認識還不足,觀念沒跟上,只重眼前利益,不願意改造舊茶園、種植茶葉新品種。結果,新品種在全縣種植規模不大。再加上仍然處於加工工藝滯後、行銷管道不暢等大環境中,試種成功的茶農效益非常不好。茶葉新品種推廣受阻,弟弟和堂弟在武曲鎮培育的茶苗,每株5分錢都賣不出去,最後把茶苗送給人種還沒人要。他們自行試種成功的200畝多茶園,近一半也荒廢了。

面對這種局面,我心裡也非常著急。為了解決推廣中的困難,我弟弟和堂弟引進台商來做茶葉加工。沒想到,台商居然把加工好的茶葉拿走了,人也跑了。這無疑給推廣工作雪上加霜。

茶葉新品種的推廣工作就這樣放棄嗎?不能!因為只有推廣新品種才是解決壽寧茶葉生產困境的唯一出路。做事半途而廢不符合我的性格,我認准的事決不輕言放棄。不久,我又與弟弟和堂弟再商量,決定聘請縣茶業管理局制茶師郭堯福一起來合作,請他參與管理和加工。這一招終於取得了很好效果。

在縣歷屆領導重視和相關部門推動下,壽寧茶葉新品種的種植推廣,歷經了曲曲折折,衝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緩慢地走上了正軌。整個過程歷時長達近10年,我回味其中的甘苦,感慨良多!

福建省幾個品種的茶葉在全國都是著名品牌,有的在國際上還享有盛譽。如坦洋功夫、鐵觀音、大紅袍、白芽奇蘭、福鼎白茶等。這些品牌不僅在原產地建立了批發市場,還在全國各地開發了專門茶葉批發市場。

我想壽寧茶葉要推出去,也必須建立茶葉專營市場。於是,我又找縣長建議縣裡搞個茶葉批發交易市場,並作為縣裡一大專案上報省農業廳申報立項。為了促成此事,我還專門找了時任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請他支持我家鄉的這個項目。張部長當即答應,叫我由縣裡抓緊上報項目。我馬上讓分管副縣長擬個可行性報告。縣裡此時才開始非常認真地組織人員做可行性報告。由於種種原因,加上當時壽寧縣南陽工業園區沒有開發,找不到合適地點,只在南陽搞了個60畝地的規劃。專案由省農業廳轉報農業部,部裡要求上報這種專案用地不得少於200畝。我即讓縣裡另找地方重新報。說實在,當時縣裡確實找不到 200畝大的地盤,加上縣財政困難、配套資金也沒辦法落實,這專案根本沒法上。其實,縣相關部門同志也擔心這麼大專案搞上去、如果形不成市場會變成半拉子工程。就這樣,縣裡放棄了這個項目。此後,其他地方茶葉市場紛紛建了起來,並且做得很好。家鄉茶葉市場這個大項目下了大氣力沒做成,我至今仍感到十分遺憾。

2005年,我陪同張天福老人到壽甯拍攝《茶界泰斗張天福》專題片素材。張老對我說:“壽寧出產這麼好的茶葉,可是沒有一個品牌,沒有一個規範市場。這事還是要好好策劃一下。”我說:“要請你老人家和我們一起促進壽寧茶產業發展。”張老說:“我始終沒有忘記壽寧,更沒有忘記壽寧茶葉發展。”張老利用拍攝休息時間向縣政府提出了茶產葉發展的建議。他的許多建議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採納。特別是2007年8月新任壽甯縣委書記李海波對壽寧茶產業發展非常重視,上任伊始就冒著酷暑深入基層調研茶產業發展情況。為了把壽寧茶產業做大做強,李海波書記和時任縣長雷仕慶帶領縣裡各套班子部分成員、14個鄉鎮黨委書記以及縣農辦、茶業局、農業局等有關部門人員和老同志代表,組成考察團到安溪縣考察茶產業發展。取經回來,李海波書記還親自從安溪引進裕發茶葉有限公司、雙秋茶葉有限公司、天池峰茶葉有限公司來壽甯開發茶葉基地,種植新品種茶葉,開工廠加工茶葉。縣委、縣政府這一舉措,有力推動了壽寧烏龍茶種植和發展。

目前,鐵觀音、白芽奇蘭、金牡丹、金觀音等茶葉新品種已在壽甯深入茶農各家各戶,接近了全面開花結果的新局面。

為了更大更好發展福建省有機茶,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研究決定,引導相關茶葉企業在全省建立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張老一直心系壽寧茶葉發展,堅持要在壽寧建一個基地。為此,我先後多次回家鄉作基地選址考察。在我考察基礎上,102歲高齡的張老、壽甯籍和曾在壽寧工作過的省部級老領導鄭義正、陳增光、呂居永和相關技術人員一起,應新任縣委書記卓曉鑾、縣長黃國章熱情邀請,又再一次來壽寧考察,並確定有機茶基地選址。這一次,我也陪同張老回壽寧。

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張老和老領導這次專題考察。在張老和老領導考察期間,召開了壽寧縣茶產業發展專題座談會。會上,張老和老領導及相關專家發表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在張老和老領導要求下,我也就如何才能把壽寧茶產業做大做強作了發言。在發言中,我首先分析了壽寧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現狀。壽甯地處高山,生態環境、氣候、土壤都適合種茶,是種茶的好地方。壽甯種茶歷史悠久,自古商茶發達,茶葉生產早已深入千家萬戶,與他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發展茶產業是壽甯一大民生工程。壽寧茶產業現狀是“三不缺三缺”:一是壽寧不缺種茶的,缺的是如何種植品種優良、原料安全優質的茶葉;二是壽寧不缺茶葉加工原料和初加工企業,缺的是先進的精加工工藝、技術和現代化廠房、設備;三是壽寧不缺茶葉產量和品種,缺的是知名品牌和銷售管道。

我接著提出了壽寧茶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路和做法。總體思路是在穩定茶葉產量同時,壽寧茶產業要在更加注重茶葉品質提升、茶葉品牌打造和茶葉市場開拓上下大功夫,以實現整個產業轉型升級。具體做法:一是建立高標準的茶葉示範基地同改造舊茶園相行並舉,推進高標準生態茶園建設;二是推廣茶葉新品種和茶葉加工新工藝,從根本上提高茶葉品質;三是狠抓茶葉深加工和生產機械化,從根本上提高茶葉附加值和安全保障;四是打造茶葉品牌和建設壽甯高山茶葉交易中心或批發市場,從根本上改變千家萬戶跑市場和茶葉銷售不暢局面。我還強調說,以上4個方面的實現,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戶形成共識、目標一致;需要共同抓住張老提出的在壽甯建設有機茶示範基地的契機,合力使勁、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創新發展。相信上下左右共同奮鬥幾年,一定能夠實現好壽寧茶產業“做大做強”的宏偉目標!在座談會上,我再次表態:“我是飲家鄉水長大、喝家鄉茶成長的。現在退休了,我也有為家鄉茶產業發展盡一份力的心情和願望。”

這一次考察和座談會後,縣委、縣政府很快就提出了壽寧茶產業發展意見,做出了把茶產業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的決定,專門成立了“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幾天後,我建議縣委、縣政府組織該領導小組部分成員和承擔基地建設專案的福建達敏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相關人員,共同走出壽寧考察取經。還主動提出願當“取經”領隊。建議得到同意後,考察組一行8人先後到安溪、華安、平和等縣考察了茶產業發展情況。考察中,考察組參觀了安溪華祥苑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華祥苑、中閩魏氏、平和向榮等茶莊園,以及安溪縣、華安縣茶葉批發市場和部分茶企。回來後,考察組給縣委、縣政府寫了考察報告。隨即,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和福建達敏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研究決定,著手籌建“壽甯縣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

2011年,壽甯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正式啟動建設。

按照張老要求和壽寧籍省部級老領導囑託,我除了負責全省5個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協調工作外,把主要精力幾乎全身心地投入了幫助和推動壽寧有機茶示範基地建設。從基地土地租賃、專案建設規劃,到基地道路開通、標準茶園開墾、新品種茶葉種植;從茶園路網、水利、綠化,到加工廠、管理房建設,我都在一線現場參與設計、組織實施。特別是專案啟動後,從龜嶺村到基地核心區新開通的寬6.5米公路建設,遇到了不少困難。如公路坡度較陡,交通設計部門感到為難、要改變路線,可當地村民堅持要求按原路線走。僅為此一事,我就多次和縣基地建設領導小組成員、鎮村幹部和有關技術人員到現場,協商統一意見,取得多方共識,才把這段路線定下來。路基剛開挖後,又遇到村民提出林木、茶園及土地的賠償等問題。後通過反復協商才逐個解決。經過努力,基地最終才把這條公路開通。

正當基地建設專案穩步推進之際,達敏公司雇用負責基地道路挖掘和開墾茶園工程的當地村民張齊堯,因工資未達到要求和有關費用報銷問題,突然提出不幹。如果此時找不到合適人選負責基地建設和管理,將對整個專案建設帶來影響。為了解決基地建設人才這一長遠問題,我多方物色人選。經認真思考,最後建議公司聘用曾任過鄉鎮副鎮長副書記、時任縣政法委主任科員葉瑞岩,來擔任基地建設負責人。可葉瑞岩是在職幹部不能受聘企業。於是,我又反復做葉瑞岩思想工作,並根據縣裡當時有關政策動員葉瑞岩打報告提前退休。經我動員,葉瑞岩提交了提前退休申請。縣裡批准後,他應聘到任基地負責基地建設負責人。葉瑞岩不負眾望,到基地工作發揮了很好作用。我又建議公司董事長在部隊工作的丈夫施曉東由轉業改為自謀職業,到公司負責基地管理和茶葉銷售工作。

2013年1月,龜嶺村到基地核心區新開公路4.5米寬的路面水泥硬化工程開始建設。工程完成三分之二時,當地部分村民反悔,認為賠償太低,聚眾干預,不讓鋪設剩餘的三分之一水泥路面。此時,已臨近春節,老天又要下雨。如果水泥路面不能一次性鋪設完成,以後的困難會更大。我心裡非常著急,既擔心村民聚眾阻撓出事,又憂慮工程受阻影響整個專案建設。我一方面找縣鎮兩級有關領導出面做群眾工作,一方面指揮葉瑞岩、葉少勤、葉少儉等施工負責人,廣泛做村裡相關人員工作。就這樣,經過大家努力,被迫停工兩天后,水泥路面總算按時全部鋪完。

茶山開挖也碰上麻煩。在茶山開挖中,部分村民跑來認祖宗山而無理干涉茶園開墾。並且,當地有的部門也出面“責令”停工。經反復宣傳和協調,好不容易才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設。

通過近兩年艱苦努力,壽甯縣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第一期近400畝茶園開墾工程完成。所有茶園都嚴格按照張老“梯層茶園表土回園開墾法”標準開墾,種上茶苗,做好水土保持和綠化。同時,還建起2200多平米標準化廠房、

600多平方米生活管理房和相關水電設施。

項目竣工,省市縣三級領導到現場視察,都覺得示範基地建設有規模有檔次,比較滿意。寧德市委、市政府還把該示範基地定為“調研拉練”和現代農業參觀點,先後兩次組織全市各縣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人員前往參觀調研。縣裡也組織全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部門領導多次到現場參觀。壽甯張天福有機茶示範基地榮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示範基地建設先進點”榮譽,並獲得表彰和獎勵。

與此同時,為了使達敏公司縮短與茶行業的接觸距離,解決示範基地在茶園管理、茶葉加工和茶葉品牌打造缺經驗、缺技術等問題,我還建議並牽線搭橋達敏公司與霧晟峰茶業有限公司聯手合作。雙方協商確實:達敏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收購霧晟峰茶業有限公司51%股權。霧晟峰公司387畝已種植10年、環境優美的生態茶園納入成為達敏公司的又一個基地。僅兩年多時間,該基地生產加工的茶葉多次參加省內外競賽評比,多次獲得金獎、銀獎和省農業廳授予的優質茶獎牌。不僅為壽寧茶葉爭得了聲譽,也為達敏公司打造茶葉品牌打下了堅實基礎。

多年來,我還致力於推動壽甯建設“茶莊園”和“壽甯高山茶葉交易中心”。希望以我的努力,使家鄉的茶葉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在廣大茶農茶企積極參與下,真正能夠走出大山,走向全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