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小罐茶的“好聽就是好茶”原來是真的!

自從小罐茶廣告在央視各大頻道上線以來, 八位制茶大師和他們監製的小罐茶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

視頻宣傳中, 中國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黃山毛峰第49代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謝四十等人悉數出場, 詳細解釋了小罐茶品質所在。 這其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王順明的“背書”有些特別。 視頻中, 他用手搖晃著小罐茶的罐子, 發出清脆的聲響。 王順明問:“好聽嗎?好聽就是好茶!”

好聽就是好茶, 這是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說法。 即使不喝茶的人也都在電視廣告中聽過,

以至於每當有人談論起小罐茶的時候, 這句話就被自然而然地提起。

然而, 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 好聽就是好茶這句話, 理解起來卻有些困惑。 甚至有網友提出質疑, 認為所謂的“好聽就是好茶”這一說法根本就是瞎扯。

那麼, “好聽就是好茶”僅僅是一句宣傳口號嗎?到底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好聽就是好茶”是專業的體現

今年初, 《茶道》雜誌特意採訪了全國茶葉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原福建省茶葉品質檢測站站長陳郁榕, 他表示, 大紅袍的監製大師王順明那一句“好聽嗎?好聽就是好茶”引起很多關注, 但其實這句話是非常專業的, 直接反映了條索的緊結重實度。 “我曾在一次大賽審評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兩款茶各個方面都難分伯仲,

在場的評委都表示難以評定, 我當下就提出了採用聽聲音的判斷方式來做最後定奪, 大家一致認同。 ”

原來, “好聽就是好茶”並不是一句噱頭, 而是專業的評判手段。 用聲音評審竟然是專家判斷好茶的標準之一。 在對茶葉的感官審評中, 需要靠視覺判斷其色澤形狀、條索勻淨度, 用嗅覺判斷其火功是否有異味以及香型的持久度, 用味覺判斷其滋味, 用觸覺視覺判斷其葉底, 而聲音實際可以說明乾燥火候對於茶品質的重要性。

好聽說明採摘標準、含水適當

對於“好聽就是好茶”, 王順明大師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 也專門做過解釋。 他說, 很多非茶行業的人, 感覺這就是一句廣告詞, 實際上並不是。

王順明老師還透露, 一些茶學本科生大三審評課第一節學的就是“好聽就是好茶”。 不管是罐子還是蓋碗中, 茶葉擲地有聲時, 條形一定是緊索, 它會帶給你很多“這是一泡好茶”的內容。

小罐茶的大紅袍採摘武夷山世界雙遺產地核心景區的春茶茶青, 經傳統工藝精工初制後, 再採用王順明先生獨特的精製工藝, 以100%閩南荔枝炭火反復烘焙製作而成。 好聽, 說明採摘是標準的, 同時揉撚是有力度的, 揉撚過程中, 前鬆後緊, 這樣的條形緊而且重, 內涵一定豐富。 同時, 乾燥度也影響聲音, 好聽, 含水量說明適當。 如果含水量過高, 搖起來就不會這麼擲地有聲, 聲音會是悶的。

茶葉自己會說話

原來“好聽就是好茶”背後竟有這麼多依據,

看來那些有質疑的網友確實是誤會了。

在《茶道》雜誌的採訪中, 全國茶葉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陳郁榕表示:“小罐茶曾邀請我參與了產品研發階段的茶葉審評環節, 作為專業人員, 我非常認可小罐茶在審評過程中的高標準和專業度。 小罐茶產品出來後, 雖然受到了各方的質疑, 也有很多人跑來諮詢我, 我都是告訴他們先喝了再說, 茶葉自己會說話。 ”

看來, 專業知識雖然一時不能被廣大“網友”所理解, 卻是專家普遍認可的。 小罐茶的品質有時會被“網友”低估, 但卻也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 據說, 今年春茶市場上, 小罐茶的春茶一直供不應求, 這就是對其品質的最好證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