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趣聞|盤點那些「怪異」的汽車方向盤

 雖然汽車從誕生到現在的一百多年時間有了不少的變化, 但談到家用汽車的方向盤似乎沒有什麼大變化, 造型幾乎完全一致。

頂多是平底設計, 外加整合一些功能按鍵罷了。

不過在未來方向盤的造型方面, 概念車確實做到了大膽幻想。

當然, 有些特別的方向盤也曾經「曇花一現」,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怪異」的方向盤們。

在2011年的東京車展上, 本田透露了EV-STER概念車, 這是一臺兩人座敞篷車, 採用碳材料減輕了重量。 但是, 電動跑車上的方向盤變成了操縱桿。

這樣的設計用於在轉彎時與離心力作鬥爭, 能夠在操縱過程中使駕駛員保持更加直立的坐姿。

全車使用了不少碳纖維材質。

1999年這樣的設計可以說是非常超前了。

BMW Z22是寶馬於1999年發佈的具有未來感的概念。

它配備了諸如平視顯示器和側面攝像頭之類的高科技玩具-看上去和如今的不少電動車內飾有異曲同工之妙。

精妙之處在于這張概念圖並沒有設置儀錶盤, 是不是有點model3的意思?

至於矩形方向盤, 它不是機械操作的,

而是通過電子脈衝從駕駛員那裡得到命令的。

它的中間還有一個指紋掃描器, 用於點火, 同時可以通過按鈕切換變速箱。

密密麻麻的按鍵, 充滿戰鬥機風格的同時又有些電子遊戲的味道。

奧茲莫比爾·印加(1986)上的方向盤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見過的最瘋狂的轉向「方向盤」之一, 它於1986年在奧爾茲莫比爾印加中使用。

飛機衍生的頭盔配有全數字儀錶板, 給人十足的戰鬥機體驗, 這樣的風格在當年的確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如果剛剛的像是戰鬥機, 那它只能是像太空船了。

1980年的雪鐵龍Karin呈梯形形狀, 中央駕駛員座椅,後排有兩個座椅。方向盤雖然仍然是圓形的,但底部有一個與鍵盤相連的特殊凹口。這些實際上是電話按鈕,可以與汽車的其他控制項一起進行控制,而無需放開方向盤。

當然,這臺車的外觀自然也不會讓人失望。

藍旗亞·西比洛(1978)

1978年的都靈車展亮相的藍旗亞·西比洛,儘管當時的外觀並不新潮,但是裡面的方向盤激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一體式方向盤符合人體工程學,所有按鈕也都放在方向盤後面,同時保持簡約的外觀。

瑪薩拉蒂的設計一貫頗顯優雅,從這個獨特的大沙發就可見一斑。

1971年瑪莎拉蒂飛旋鏢概念被認為是最有代表性的「怪異方向盤」之一。

儘管是圓形的,但轉向柱的寬度幾乎和方向盤本身一樣寬,而所有控制項和儀錶盤都安裝在裡面,儀錶在方向盤裡。

對於不用考慮安全氣囊的時代,方向盤設計的確會有更大的空間,不過要在如今的乘用車上尋找獨特的方向盤設計,恐怕只有雪鐵龍世嘉離我們不算太遠吧。

中央駕駛員座椅,後排有兩個座椅。方向盤雖然仍然是圓形的,但底部有一個與鍵盤相連的特殊凹口。這些實際上是電話按鈕,可以與汽車的其他控制項一起進行控制,而無需放開方向盤。

當然,這臺車的外觀自然也不會讓人失望。

藍旗亞·西比洛(1978)

1978年的都靈車展亮相的藍旗亞·西比洛,儘管當時的外觀並不新潮,但是裡面的方向盤激起了所有人的興趣。

一體式方向盤符合人體工程學,所有按鈕也都放在方向盤後面,同時保持簡約的外觀。

瑪薩拉蒂的設計一貫頗顯優雅,從這個獨特的大沙發就可見一斑。

1971年瑪莎拉蒂飛旋鏢概念被認為是最有代表性的「怪異方向盤」之一。

儘管是圓形的,但轉向柱的寬度幾乎和方向盤本身一樣寬,而所有控制項和儀錶盤都安裝在裡面,儀錶在方向盤裡。

對於不用考慮安全氣囊的時代,方向盤設計的確會有更大的空間,不過要在如今的乘用車上尋找獨特的方向盤設計,恐怕只有雪鐵龍世嘉離我們不算太遠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