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加坡“紅紅火火”的走廊,讓全島人民都羨慕了

農歷新年將至, 淡濱尼一戶非華族同胞為感謝中國鄰居平日的幫助, 特地用新年裝飾布置走廊, 營造喜慶的佳節氣氛。

網民Lilian Loy 本月7日在《走, 新加坡》的Facebook頁面上, 分享了這則歌頌鄰居間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的溫馨故事, 還附上兩張走廊被布置后的照片。

淡濱尼一戶馬來居民阿都拉與鄰居鄭女士一同欣賞新年裝飾。 經由阿都拉兄弟倆的一番巧思, 組屋走廊煥然一新充滿年味, 他們希望與附近居民同樂, 發揚甘榜精神。 (海峽時報)

小紅點最難能可貴也最美麗的一道人文風景, 就是各民族共榮共樂, 身處在同一屋檐下。

淡濱尼一處走廊最近特別“紅紅火火”:不但裝飾十分火紅、鄰里間的感情也很火熱。

熱心的馬來居民在居住樓層的走廊布置新年裝飾, 一組組溫馨的照片上周末在網上瘋傳。 全城贊嘆鄰里友愛之余, 也感嘆組屋區原來也有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的“甘榜精神”。

這條春節氣氛濃郁的走廊, 就在淡濱尼11街大牌117的四樓。 走廊上掛著燈籠、貼上對聯、系上彩綢、輔以五彩繽紛的年花點綴, 紅彤彤的布置讓鄰里社區年味爆棚。

張燈結彩的組屋走廊, 掛滿了新年裝飾, 紅色小燈也點綴著夜晚的組屋。

(Abdullah bin Abdul Rahman)

這些裝飾全由一名馬來男子阿都拉·阿都·拉曼(Abdullah Abdul Rahman, 36歲, 銷售助理)策劃及包辦, 為的是感謝華族鄰居們平日的幫助, 也借此為該座組屋的獨居年長居民們, 營造喜慶的佳節氣氛。

據《海峽時報》報道, 阿都拉與鄰居們感情要好, 布置新年裝飾僅僅只是他聊表心意的一種方式。

去年12月, 阿都拉的父親不幸離世。 艱苦時期, 左鄰右舍紛紛伸出援手, 除了慰問之外, 也幫忙他照料盆栽及打掃走廊, 讓他沒有后顧之憂。

“爸爸去世后, 由于組屋空間有限, 我們一家不得不暫時搬到姐姐家, 招待探訪父親的親友。 ”

“在我們離家的一個月里, 鄰居們不時替我們打掃門外走廊, 也幫忙盆栽澆水。 為此, 我想表達感激之情, 同時也想將不同族群聚在一塊,

共慶農歷新年。 ”

阿都拉與鄰居們的團體自拍(wefie)。 (海峽時報)

每逢佳節都會布置與鄰居同樂

去年開齋節, 阿都拉同樣也花了不少巧思, 將走廊“改頭換面”一番, 讓鄰居們感受到非凡的佳節氛圍, 體驗穆斯林的重要節日文化。

與他攜手改造樓層的, 是大哥阿茲曼(Azman Haji Mohd Salleh,

59歲, 無業)。 阿茲曼負責居家照顧82歲的老母親, 阿都拉則在外掙錢, 一家目前住在兩房式組屋內。

阿都拉表示:

“我知道對不少街坊鄰居來說, 去年是個艱難的一年。 由于病毒阻斷措施的限制, 這里的許多年長者當時都無法進行日常活動, 感到十分孤獨。 ”

去年5月病毒阻斷措施實行期間, 本地47個著名地標都亮起藍燈, 表示與民眾共度難關, 并向前線醫護人員致敬。 阿都拉當時也應景地將原本以綠色為基調的開齋節燈飾, 全部改換成藍色。

阿都拉(右)與大哥阿茲曼在住家外合照。(海峽時報)

受訪居民陳女士(67歲,退休人士)表示,這些設計精美的春節裝飾確實為街坊帶來歡樂,尤其是在經歷了一整年的疫情難關之后。

陳女士目前一人獨居,七年前搬到這座組屋,是早前幫助阿都拉一家的鄰居之一。

“我和阿都拉的家人相處融洽,特別是他的父親。所以當阿都拉提出布置走廊的建議時,我欣然答應。”

“如果我需要幫助,我很欣慰地知道,他們一家就在走廊的另一端。”

精美的新年裝飾引起不少附近居民駐足觀賞,他們都大贊阿都拉的巧思。(海峽時報)

網民喜見國人不論語言及宗教和睦共處

這則報道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紛紛為街坊鄰里的友好關系鼓掌點贊。

網民表示:

“嗷~我喜歡這樣的團結精神,也喜愛尊重及感受他族文化的精神。比起貶低或攻擊他人,這樣的方式很棒!”

這位網民說:

“謝謝你們,我的馬來兄弟們。你們的付出,為樂齡人士營造了佳節氣氛。”

以下網民表示,鄰里街坊本就應該守望相助。大家拋棄語言及宗教信仰的隔閡,像一家人一樣和睦相處,是一件好事。 

也有網民說:

“這就是消失已久的甘榜精神!團結的精神可以治愈一切。”

盡其所能保留這份“甘榜精神”

為趕在牛年前夕與街坊共襄盛舉,阿都拉兄弟倆早在一月中旬就緊鑼密鼓地設計擺放位置、聯絡附近居民及批發商,并在上個星期完成整個走廊的布置工作。

不少同座組屋的居民還特地來到四樓欣賞裝飾,貼心的阿都拉也不忘在住家外擺放兩張椅子,供年長居民坐下細細品味。

整個“工程”耗費100元,全部由阿都拉出資。附近的花店Sisters Flowers及其它商家聞訊后,也自發贊助了許多年花,讓本已紅彤彤的走廊更錦上添花。

阿都拉和鄰居鄭女士欣賞剛送來的金桔盆栽。走廊兩旁還擺放著胡姬花、玫瑰花及大紅花等花卉。(海峽時報)

有了居民的大力支持及正面反饋,兄弟倆下個月計劃開始,籌備來臨5月的開齋節裝飾。

阿都拉感慨地說:

“許多住宅區缺少的正是‘社區精神’,而我們在這里依舊保留了這份精神。”

“不管在樓下的菜市場或在樓層相遇,居民們都會互相問暖,送上拿手好菜,以及幫助彼此購買日用品。”

“我要盡我所能,保護好這種(甘榜)精神。”

新加坡不乏心靈手巧的人士:

盛港一戶組屋單位的阿姨,親手制作各種新年裝飾來布置組屋走廊,組屋充滿濃濃的新年氣息,令人贊嘆不已!阿姨也太厲害了! 從電梯口到樓梯間…… 組屋走廊…… 都貼上滿滿的新春裝飾 。 這些裝飾很多都是用紅包封做成的。 再搭配上年花,春節的氣息越來越濃! (以上圖源:Javan Ng 臉書)

阿都拉(右)與大哥阿茲曼在住家外合照。(海峽時報)

受訪居民陳女士(67歲,退休人士)表示,這些設計精美的春節裝飾確實為街坊帶來歡樂,尤其是在經歷了一整年的疫情難關之后。

陳女士目前一人獨居,七年前搬到這座組屋,是早前幫助阿都拉一家的鄰居之一。

“我和阿都拉的家人相處融洽,特別是他的父親。所以當阿都拉提出布置走廊的建議時,我欣然答應。”

“如果我需要幫助,我很欣慰地知道,他們一家就在走廊的另一端。”

精美的新年裝飾引起不少附近居民駐足觀賞,他們都大贊阿都拉的巧思。(海峽時報)

網民喜見國人不論語言及宗教和睦共處

這則報道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紛紛為街坊鄰里的友好關系鼓掌點贊。

網民表示:

“嗷~我喜歡這樣的團結精神,也喜愛尊重及感受他族文化的精神。比起貶低或攻擊他人,這樣的方式很棒!”

這位網民說:

“謝謝你們,我的馬來兄弟們。你們的付出,為樂齡人士營造了佳節氣氛。”

以下網民表示,鄰里街坊本就應該守望相助。大家拋棄語言及宗教信仰的隔閡,像一家人一樣和睦相處,是一件好事。 

也有網民說:

“這就是消失已久的甘榜精神!團結的精神可以治愈一切。”

盡其所能保留這份“甘榜精神”

為趕在牛年前夕與街坊共襄盛舉,阿都拉兄弟倆早在一月中旬就緊鑼密鼓地設計擺放位置、聯絡附近居民及批發商,并在上個星期完成整個走廊的布置工作。

不少同座組屋的居民還特地來到四樓欣賞裝飾,貼心的阿都拉也不忘在住家外擺放兩張椅子,供年長居民坐下細細品味。

整個“工程”耗費100元,全部由阿都拉出資。附近的花店Sisters Flowers及其它商家聞訊后,也自發贊助了許多年花,讓本已紅彤彤的走廊更錦上添花。

阿都拉和鄰居鄭女士欣賞剛送來的金桔盆栽。走廊兩旁還擺放著胡姬花、玫瑰花及大紅花等花卉。(海峽時報)

有了居民的大力支持及正面反饋,兄弟倆下個月計劃開始,籌備來臨5月的開齋節裝飾。

阿都拉感慨地說:

“許多住宅區缺少的正是‘社區精神’,而我們在這里依舊保留了這份精神。”

“不管在樓下的菜市場或在樓層相遇,居民們都會互相問暖,送上拿手好菜,以及幫助彼此購買日用品。”

“我要盡我所能,保護好這種(甘榜)精神。”

新加坡不乏心靈手巧的人士:

盛港一戶組屋單位的阿姨,親手制作各種新年裝飾來布置組屋走廊,組屋充滿濃濃的新年氣息,令人贊嘆不已!阿姨也太厲害了! 從電梯口到樓梯間…… 組屋走廊…… 都貼上滿滿的新春裝飾 。 這些裝飾很多都是用紅包封做成的。 再搭配上年花,春節的氣息越來越濃! (以上圖源:Javan Ng 臉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