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懿傳》:阿箬到底是因為什麼錯以為皇帝喜歡上了她,網友:她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甄嬛傳》甄嬛身邊有浣碧;《如懿傳》如懿身邊一個叫惢心, 一個叫阿箬。 惢心為人善良, 做事情妥貼, 很讓放心的那種。 但是阿箬滿肚裡都是鬼主意, 有野心。 整天想著改變命運, 一心想做皇上的妃子。

萬萬沒有想到, 隨著與皇上見面的次數多了阿箬誤以會皇上愛上她, 然後, 又出賣自己的主子如懿。 最後, 做了皇上表面上的寵妃。

愛本來就沒有錯, 但是, 錯愛的方式, 有限的只是人的本能。

阿箬為什麼會喜歡上皇上呢?因為如懿是皇上心愛的女人, 會經常過來找如懿, 而阿箬又是如懿的貼身丫鬟, 按現在的說法, 阿箬是如懿的得力助手會時常伴隨在身邊。 一來二去在這個大紫禁城裡是阿箬看見只有帥氣英俊的皇上。

雖說, 哪個少女不懷春,

說來說去阿箬的膽子、野心也真夠大的。 作為一個丫鬟還敢想著篡位爭取皇上的心, 這種想法要是放在一般的丫鬟, 簡直是想都不敢想。 阿箬之所以對皇上有了其他的歪心思, 主要也是她心裡對皇上有愛, 而她又理解成皇上對她有愛的意思。 為什麼阿箬會有認為皇帝看上了她呢?從以下幾點我們能看出原因。

一、阿箬把皇帝的話理解過了頭

阿箬之所以認為皇上是喜歡自己的也不是空穴來風。 皇宮裡的男人除了侍衛, 就是只有皇帝一個人, 而阿箬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皇帝。 阿箬也是一個青春年少的女人, 正所謂「哪個少女不懷春」。 到了這個年紀阿箬也是有找物件的心思的, 可是放眼望去整個紫禁城的男人太少了, 太監不算男人, 她又覺得侍衛檔次不夠, 而皇帝每天就在她眼前晃, 時間長了她就動了心思, 自己也慢慢帶入了角色。

皇帝偶爾看她一眼, 她就以為皇帝對她有意思, 皇帝說點啥她就以為皇帝在說給她聽。 這就像粉絲追明星, 明星說大家好,

粉絲就認為是在對自己說, 時間長了自己也分不清真假, 就成了「楊麗娟」。

而皇帝對阿箬根本就沒有那個意思。 比如阿箬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巴巴地穿紅著綠給皇帝上茶, 結果皇帝表揚了阿箬, 但是實際這是為了討好如懿。 皇帝的原話說「這麼伶俐的人都是如懿調教得好」, 可是阿箬只記住了皇帝誇她伶俐,你說是不是缺心眼。

阿箬跟著如懿嫁給皇帝已經七八年了,如果皇帝真的有這個心思早就把阿箬收了。富察皇后的侍女就是因為被皇帝看上了,就成了後來的儀貴人,所以皇帝在找女人這方面可是毫不手軟的。之所以七八年也沒啥動靜就是因為皇帝根本沒看上阿箬,而阿箬卻隨著時間的推移動了心思。

人如果先入為主的看一件事,就會不斷地給自己找理由,這就好比你想買一件大衣,你就會不斷地給自己找理由,直到自己買到手為止,即使這件大衣可能根本就不適合你。阿箬對皇帝心理的錯誤解讀,導致了她內心的膨脹,認為皇帝對自己有情,只是礙於如懿沒有對她出手。

二、父親的升官讓阿箬誤以為具備了成為嬪妃的資格

宮廷劇裡總是說後宮和前朝息息相關,咱們不研究歷史只說劇的話,這嬪妃的家世就跟我們的工作業績是一個道理。你在公司裡,如果每個月的銷售業績很好,給公司能帶來更大的利益,領導肯定重視你。如果你的銷售業績不行,還能在公司待下去,估計你就只能是領導家的親戚了。

阿箬的父親原來官位不大,也沒什麼成績,皇帝也不知道有這麼一號人,所以阿箬雖然對皇帝動了心思,也不敢有太多的想法。畢竟一個宮女想跟皇帝搭上邊,這身份地位還是差的太多了。可是阿箬的父親挺有本事,工作幹得不錯,這個時候阿箬的身份就有了變化,她自己的心態也不一樣了。作為管家的小姐她自認為是有資格當上嬪妃的,貴妃高晞月就是因為父親的貢獻大,被皇帝太后一路抬舉到貴妃的位置上。

作為皇帝寵妃的丫鬟,她每天看著如懿的吃穿用度心裡面羨慕的很。阿箬本身就是個愛慕虛榮的人,過節單位給她和惢心每人發了兩件新衣裳,結果讓她都給占了去,還好直屬領導如懿幫惢心出了頭。雖然如懿能點破阿箬的非分之想,但是這種小打小鬧的做法斷不了阿箬想當嬪妃的念頭,反而會讓她認為如懿嫉妒她。

三、外人的挑唆讓阿箬更相信皇帝喜歡自己

阿箬認為皇帝對自己有意思,而自己又具備了當嬪妃的資格,這事看起來就有了七八分真了。但是沒有皇帝的認證,這事還是不作數的。阿箬在跟如懿對質的時候始終認為皇帝是喜歡自己的,除了上面說到兩點以外,還有一點就是金玉妍的挑唆。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自己拿不定主意,問問別人的意見確實很有幫助,但是阿箬的資訊來源出了問題。

阿箬之所以會背叛如懿是因為皇后三人組的操作。要想在如懿和阿箬之間找到突破口是不容易的,如懿一直對阿箬很好,而且這麼多年的相處肯定是有情分的,要想讓阿箬反水,只有找到阿箬心裡唯一的不滿,那就是阿箬認為如懿擋住了她當嬪妃的路。

為了讓阿箬信以為真,金玉妍就會告訴阿箬皇帝是喜歡阿箬的,是因為如懿不同意才一直沒要阿箬。這個資訊是爆炸性的,因為金玉妍是外人,阿箬認為外人肯定看得比較客觀,而且金玉妍是皇帝的嬪妃,皇帝喜歡自己的話應該是皇帝親口跟金玉妍說的,要不金玉妍不可能知道。皇后三人組的這個操作就坐實了阿箬的猜想。

羊肉沒吃到,反惹一身騷,甚至付出慘痛代價。阿箬雖然如願晉升為嬪妃,但至始至終皇上都沒有碰過她,每次都是皇帝在床上睡覺,阿箬在地下跪一宿,在旁人眼裡都明白皇上心裡根本就不喜歡阿箬。不得不說,阿箬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最後,還是活得很痛苦。

說到底,阿箬不管哪種結果,都是輸家。論家世、學識、修養、能力都不是嘉貴妃及其他妃嬪的對手。阿箬不懂得及時止損,還要死耗著不應該糾纏的事情上,最終的受害者只能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有時候一個人做錯了一步,可以說是毀滅性的事情。

可是阿箬只記住了皇帝誇她伶俐,你說是不是缺心眼。

阿箬跟著如懿嫁給皇帝已經七八年了,如果皇帝真的有這個心思早就把阿箬收了。富察皇后的侍女就是因為被皇帝看上了,就成了後來的儀貴人,所以皇帝在找女人這方面可是毫不手軟的。之所以七八年也沒啥動靜就是因為皇帝根本沒看上阿箬,而阿箬卻隨著時間的推移動了心思。

人如果先入為主的看一件事,就會不斷地給自己找理由,這就好比你想買一件大衣,你就會不斷地給自己找理由,直到自己買到手為止,即使這件大衣可能根本就不適合你。阿箬對皇帝心理的錯誤解讀,導致了她內心的膨脹,認為皇帝對自己有情,只是礙於如懿沒有對她出手。

二、父親的升官讓阿箬誤以為具備了成為嬪妃的資格

宮廷劇裡總是說後宮和前朝息息相關,咱們不研究歷史只說劇的話,這嬪妃的家世就跟我們的工作業績是一個道理。你在公司裡,如果每個月的銷售業績很好,給公司能帶來更大的利益,領導肯定重視你。如果你的銷售業績不行,還能在公司待下去,估計你就只能是領導家的親戚了。

阿箬的父親原來官位不大,也沒什麼成績,皇帝也不知道有這麼一號人,所以阿箬雖然對皇帝動了心思,也不敢有太多的想法。畢竟一個宮女想跟皇帝搭上邊,這身份地位還是差的太多了。可是阿箬的父親挺有本事,工作幹得不錯,這個時候阿箬的身份就有了變化,她自己的心態也不一樣了。作為管家的小姐她自認為是有資格當上嬪妃的,貴妃高晞月就是因為父親的貢獻大,被皇帝太后一路抬舉到貴妃的位置上。

作為皇帝寵妃的丫鬟,她每天看著如懿的吃穿用度心裡面羨慕的很。阿箬本身就是個愛慕虛榮的人,過節單位給她和惢心每人發了兩件新衣裳,結果讓她都給占了去,還好直屬領導如懿幫惢心出了頭。雖然如懿能點破阿箬的非分之想,但是這種小打小鬧的做法斷不了阿箬想當嬪妃的念頭,反而會讓她認為如懿嫉妒她。

三、外人的挑唆讓阿箬更相信皇帝喜歡自己

阿箬認為皇帝對自己有意思,而自己又具備了當嬪妃的資格,這事看起來就有了七八分真了。但是沒有皇帝的認證,這事還是不作數的。阿箬在跟如懿對質的時候始終認為皇帝是喜歡自己的,除了上面說到兩點以外,還有一點就是金玉妍的挑唆。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自己拿不定主意,問問別人的意見確實很有幫助,但是阿箬的資訊來源出了問題。

阿箬之所以會背叛如懿是因為皇后三人組的操作。要想在如懿和阿箬之間找到突破口是不容易的,如懿一直對阿箬很好,而且這麼多年的相處肯定是有情分的,要想讓阿箬反水,只有找到阿箬心裡唯一的不滿,那就是阿箬認為如懿擋住了她當嬪妃的路。

為了讓阿箬信以為真,金玉妍就會告訴阿箬皇帝是喜歡阿箬的,是因為如懿不同意才一直沒要阿箬。這個資訊是爆炸性的,因為金玉妍是外人,阿箬認為外人肯定看得比較客觀,而且金玉妍是皇帝的嬪妃,皇帝喜歡自己的話應該是皇帝親口跟金玉妍說的,要不金玉妍不可能知道。皇后三人組的這個操作就坐實了阿箬的猜想。

羊肉沒吃到,反惹一身騷,甚至付出慘痛代價。阿箬雖然如願晉升為嬪妃,但至始至終皇上都沒有碰過她,每次都是皇帝在床上睡覺,阿箬在地下跪一宿,在旁人眼裡都明白皇上心裡根本就不喜歡阿箬。不得不說,阿箬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最後,還是活得很痛苦。

說到底,阿箬不管哪種結果,都是輸家。論家世、學識、修養、能力都不是嘉貴妃及其他妃嬪的對手。阿箬不懂得及時止損,還要死耗著不應該糾纏的事情上,最終的受害者只能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有時候一個人做錯了一步,可以說是毀滅性的事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