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親子門診:要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打自己的頭,怎麼辦?

親子門診

專治親子關係常見病

每週嘉賓坐診 為你把脈開方

- 今日坐診 -

薑波

壹父母總策劃

資深電視導演、製作人

親子生活方式顧問

01

欺 負 Bullying

孩子出去玩時經常會被人欺負,

作為家長該怎樣告訴她要保護自己呢?

詳情

閨女已經六歲了, 現在在上大班, 下半年就要開始上小學了。

她性格比較開朗, 喜歡跟小朋友們一起玩, 但是就有個缺點, 就是心腸比較軟。

好多小孩在玩得特別興奮的時候, 總是會有一些過激的行為。

比如, 推你一下、打你一巴掌, 或者是搶玩具的時候抓臉、抓頭髮、咬手……我閨女每次被別人打了咬了都不會還手,

該怎麼辦?

開方

從家長的描述中不難判斷, 孩子性格開朗, 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在別的小朋友玩興奮了有一些過激行為時, 她也非常善良、寬容, 沒有“以牙還牙”。 這應該是一個很受小朋友歡迎的“好朋友”吧?

孩子回到家中是否準確地用“欺負”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遭遇了呢?還是這只是家長自己判斷得出的結論?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 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

因為小孩子的語言表達和處理衝突的能力都有限, 一旦發生矛盾, 動手是最直接的方法。

這種可控範圍內的小衝突, 家長可以不必介入, 孩子們大多數是可以自己協調解決的。 這也是他們發展社交能力的一個過程。

但是如果孩子回到家跟父母傾訴自己被“欺負”了,

並且有了沮喪、委屈的情緒時, 家長一定要“先安撫情緒、後解決問題”。

你可以向孩子表示, 自己非常理解他的感受, 先不著急做是非對錯的評判, 只是傾聽孩子的想法, 幫助他把情緒發洩出來。

接下來, 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 下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可以聽聽孩子的意見, 再和他進一步的商討, 這些辦法是否都合適。

當然, 家長必須告訴孩子, 要學會保護自己, 下次如果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一定要大聲地喊出來, 表明自己的態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對的!”

如果對方仍要繼續打或是抓住自己, 可以按住對方的手, 把對方的手從自己的身上拿開, 並迅速離開, 確保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告訴孩子, 要是對方還要繼續追打或者場面不可控時, 要立即尋求身邊成年人的保護, 比如家長、老師等。

不一定在每次遇到衝突的時候都需要求助於外力, 但你仍然需要讓孩子明白, 當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時, 老師和家長都是可以保護他們的。

02

情 緒 Emotion

寶寶最近一旦有要求得不到滿足,

就用手打自己的頭, 爸爸媽媽屢勸不改,

應該怎麼處理?

開方

寶寶在1-3歲的階段, 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 但是自己卻不具備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所以, 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 產生挫折感的時候, 又無法用語言來正確表述, 就會發生打自己頭之類自我攻擊的現象。

其實, 這是因為寶寶找不到正確發洩情緒的方式。

作為家長, 第一當然還是先要弄清楚,

寶寶打自己是生理原因還是心理原因。

當孩子頭部疼痛或是耳朵發炎的時候, 寶寶也會通過打自己來緩解疼痛。

如果是生理原因當然就要帶孩子及時就醫, 但要是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心理原因, 就要想辦法幫助寶寶把這個情緒發洩出來。

家長不必過分焦慮, 可以嘗試遞給孩子一個布做的玩偶讓他來發洩, 或者把寶寶轉移到比較柔軟安全的環境。

主要原則就是, 讓他不要傷到自己, 同時你不要過分關注他的行為, 更不要自己也跟著情緒激動起來, 要儘量淡然地面對寶寶。

如果寶寶一時停不下來, 可以簡單地告訴他, 不可以這樣, 然後輕輕地把寶寶的手拿開。

等寶寶的情緒逐漸平穩下來時,

家長可以再跟寶寶進行交流, 慢慢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情緒, 然後商量一個替代的方法。

比如, 播放一些有節奏的音樂, 來教寶寶一起拍手、蹦跳等等, 通過這些沒有傷害的方式, 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總的來說, 家長需要清晰地傳達這樣一個資訊:生氣可以, 但是以消極、發脾氣或者造成傷害的方式發洩怒氣, 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 孩子還需要知道, 如果不用吼叫、發怒、摔東西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還能怎樣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這樣一來, 你也教孩子學會了該如何尋求有效的溝通途徑來解決問題。

03

學 業 Study

一年級小朋友,

放學應該先安排玩還是先寫作業?

詳情

天氣開始回暖了, 想放孩子出去玩兒了, 但是每天多多少少都有作業, 怕玩累了影響做作業的狀態。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作業和玩耍究竟該怎麼分配和平衡?

開方

其實我認為,關鍵問題不在於先玩還是先寫作業,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能夠學會時間管理。

如果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非常好,那麼先做哪一樣事情,都是可以的。

說個稍微有點“馬後炮”的意見,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了。

比如,可以跟孩子說,“現在是白天”、“晚上了,我們都該休息啦”。不管孩子能不能聽懂,這個工作都可以做。

等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告訴孩子,每天的這個時間該起床了,這個時間要吃飯了,看書20分鐘了,需要休息一下了,等等。

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時間表了,可以用一些彩色的筆或者動漫圖畫的方式,讓孩子覺得做這件事情興趣盎然。

接下來,還要幫助孩子執行他自己制定的時間表,如果有些事情沒有做到,需要讓他意識到,自己得為此承受一定的後果。

比如,說好今天要十點出門去超市,但是因為孩子磨蹭晚了20分鐘,那麼,本來是可以在超市自由挑選一樣零食的“權利”,今天就不能兌現了。

父母的態度要堅決而溫和,制定了規則就不要隨意改變。但如果是父母的規則不合理,那麼,也不要為了強調“一致”而將錯誤進行下去,及時調整就行。

等孩子上學了,放學回家後可以讓寶貝先吃點水果點心,休息一下,然後和孩子一起預估一下做作業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把每項作業都分配好時間。

接下來,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是要先玩一會,還是先做作業。

如果孩子做了決定要先玩,那就商量好玩的時間,可以用一個計時器或者沙漏之類的工具,幫助孩子來控制時間。

玩的時間到了之後,提醒孩子要做作業了,孩子如果要繼續玩,就要提醒他,要承擔作業完不成或者晚睡的風險。

點到為止,讓孩子自己來判斷。

另外,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如果發生了拖延的狀況,家長需要瞭解一下,是否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

如果家長能夠幫助解決這個困難,那麼畏難情緒也就不會再有了。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可以讓他在每做30分鐘的作業之後休息5分鐘,不要讓他大段的時間做作業,或者大段的時間玩耍。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怕玩累了影響做作業的狀態。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作業和玩耍究竟該怎麼分配和平衡?

開方

其實我認為,關鍵問題不在於先玩還是先寫作業,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能夠學會時間管理。

如果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非常好,那麼先做哪一樣事情,都是可以的。

說個稍微有點“馬後炮”的意見,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了。

比如,可以跟孩子說,“現在是白天”、“晚上了,我們都該休息啦”。不管孩子能不能聽懂,這個工作都可以做。

等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告訴孩子,每天的這個時間該起床了,這個時間要吃飯了,看書20分鐘了,需要休息一下了,等等。

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時間表了,可以用一些彩色的筆或者動漫圖畫的方式,讓孩子覺得做這件事情興趣盎然。

接下來,還要幫助孩子執行他自己制定的時間表,如果有些事情沒有做到,需要讓他意識到,自己得為此承受一定的後果。

比如,說好今天要十點出門去超市,但是因為孩子磨蹭晚了20分鐘,那麼,本來是可以在超市自由挑選一樣零食的“權利”,今天就不能兌現了。

父母的態度要堅決而溫和,制定了規則就不要隨意改變。但如果是父母的規則不合理,那麼,也不要為了強調“一致”而將錯誤進行下去,及時調整就行。

等孩子上學了,放學回家後可以讓寶貝先吃點水果點心,休息一下,然後和孩子一起預估一下做作業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把每項作業都分配好時間。

接下來,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是要先玩一會,還是先做作業。

如果孩子做了決定要先玩,那就商量好玩的時間,可以用一個計時器或者沙漏之類的工具,幫助孩子來控制時間。

玩的時間到了之後,提醒孩子要做作業了,孩子如果要繼續玩,就要提醒他,要承擔作業完不成或者晚睡的風險。

點到為止,讓孩子自己來判斷。

另外,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如果發生了拖延的狀況,家長需要瞭解一下,是否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

如果家長能夠幫助解決這個困難,那麼畏難情緒也就不會再有了。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可以讓他在每做30分鐘的作業之後休息5分鐘,不要讓他大段的時間做作業,或者大段的時間玩耍。

-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