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他小學畢業 耗時6年手工製作15件農具模型 流水會轉生靈活現

73歲的鮑惜友老人, 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鎮人, 做了幾十年裁縫。 他看到許多傳統農具很多人已經不認識了, 更別說使用它們。 為了傳承文化, 只上過小學的他從零開始, 耗時6年製作出15件木制農具模型, 通過水流驅動, 重現了昔日農耕文明。

這組模型由15種古代農具組成, 照實物按比例縮小十幾或幾十倍, 組合在一起占地也就幾平方米。 當攝影師來到後院, 鮑惜友老人給兩個水泵插上電, 模型中間的兩個水管就噴出水來, 隨著水的力量, 15個模型竟然全部動了起來, 生靈活現。

這些模型包括鐵犁、腳踏水車、舂米水碓、揚谷車、石磨,

活動的模型向攝影師展示了過去農業社會從灌溉、種植到加工的整個過程。 而這一組由200多個零部件組成、包含了跨越幾千年歷史的農具模型, 是鮑惜友老人獨自一人花了六年時間手工製作組裝完成。

談到如何萌發製作這些農具模型的想法, 老人說, “2010年, 我到上海世博會參觀的時候, 看到了很多古代農具模型, 還有些都是我自己用過的。 ”鮑惜友老人說, 這些農具現在許多人已不認識了, 更別說使用它們, 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 它們必將漸漸消失, 但這是中國古代農民智慧的結晶, 他希望兒孫們不要忘了這些東西, 決定自己動手做一組模型。

在世博會參觀時看到農具都是分散獨立的, 鮑惜友就想做些創新。

他決定將這些農具組合在一起, 並用水動力制動。

老人做了幾十年裁縫, 卻沒有做過木匠, 只會一些簡單的木匠活。 為了做好這些農具, 除了參觀時記錄下的資訊外, 小學畢業的老人還在電視和書本上查找資料, 更是從自己的回憶中尋找使用這些農具的記憶。 準備好後, 2013 年, 他開始動手製作。

鮑惜友每天敲敲打打做木工活, 鄰居們都知道了他的想法, 覺得他“吃飽了沒事幹”, 勸他放棄。 “總是晚上偷偷摸摸做兩個小時, 做長了眼睛也不行。 ”老人說, 這期間, 他也曾經放棄過, 但家人和兒女們支持他。

完成了所有零部件的製作和農具的安裝後, 他從去年4 月開始組裝、調試, 一個水泵的動力不夠, 他就用兩個水泵;轉輪大小導致速度不搭配,

就又重新製作調整;需要卡位元帶動的齒輪沒辦法找工廠加工, 他就自己用耐磨木材仔細磨刻……, 每一種模型, 每一個零部件無一不傾注了老人全部的心血和汗水!

從參觀世博會後查找資料算起, 到最終把模具組裝完成, 鮑惜友老人花了6年多時間。 他製作了十五種農具模型, 包括人力腳踏水車、舂米水碓、揚谷車等。 去年10月, 各種模型終於完工。

在他的耐心打理下, 15個橫跨幾千年歷史的農具的模型終於全部在水力的帶動下動了起來, 好似一套記載中國農具演變發展進化的教科書。

鮑惜友老人將這些農具組合起來, 製作成可以用水動力就能自動運轉的展示模型, 吸引了很多人來觀看。

鮑惜友老人給這組模型起了一個非常長的名字——仿古式水動力多功能綜合型五穀雜糧碓榨碾磨耕作模擬機具,

還寫了一首詩:“一眼觀千年, 坎坎到如今。 壢壢盡奉塵, 感悟後來人。 ”“大家來看我很高興, 希望大家不要忘了這些古代農具。 ”

鮑惜友老人現場演示他的發明給前來參觀的遊客看。

六年的時間, 天天使用各種工具, 鮑惜友老人勤勞雙手上佈滿了勞作的痕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