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27歲女孩獨自隱居深山雜草院,不買衣服,不上網,3年後改造成一家絕美書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田園夢。 我們從田間鄉野聚集, 用鋼筋水泥覆蓋土地, 建造出高樓大廈, 城市越來越宏大、越來越先進, 越來越擁擠、越來越雷同。 於是, 又開始懷念鄉間的自由, 看四季分明、花開花落, 走在田野, 風在身邊、草在眼前。 然而, 心中再嚮往, 真正能做到回歸田園的人, 好像還真沒有幾個。

不過今天要說的一個風華正茂的城市女孩, 不僅久居山林, 看到她的房子, 雜草叢生、破破爛爛, 更像是個岌岌可危的危房。 她就是宋雅靜, 這個27歲的城市姑娘居然一個人住在這裡!

雖然外人充滿了不瞭解, 但是宋雅靜自己卻甘之如飴, 她一個人, 從開荒到設計, 她把這裡慢慢改造成了自己夢想的樣子。

初來乍到, 院子還是一片荒草雜生的景象。 於是宋雅靜一個人開始了除草、搭籬笆、耕地種地, 全然一幅「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原來糊滿舊報紙的土牆土炕

被改造成雅致書房

初來時山上還未通水電, 全靠自食其力, 用水需要去挑水, 用火需要劈柴生火。

就連衛生間都是自建的, 清理掉雜草、垃圾, 把石頭壘砌成石牆, 就成了露天的衛生間。

露天廁所和露天洗澡間

距離她初上山已經過了三年。

圖來自知乎@我桃桃渡河而來

這已經是宋雅靜在終南山上生活的第三個年頭,很多人以為她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沒想到她一呆就呆了三年,而且還沒有打算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

問及初衷,她說,我想建起一個書院,在書院裡創造自己和更多人的未來。

時間回到2016年的4月,那時候的她還在西安讀大學,終南山佇立在遠方,那時候的宋雅靜除了偶爾望到那座山,未曾想過她與它會結下如此的不解之緣。

畢業後,宋雅靜輾轉各個城市,從北京到西藏,又從西藏回到北京,從北京去成都,又從成都回到北京,她好像一隻候鳥,在各個城市中遷移、落腳,再遷移再落腳。

就在這樣不斷試錯的人生中,疲憊不堪的宋靜雅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要做一個書院!

就是這樣,宋雅靜停下了奔波了腳步,開始了和終南山的故事。

聊到山裡生活的苦,宋雅靜笑著說,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你們覺得沒水沒電不方便,我卻覺得回歸自然,而且,沒有光污染的山裡,有漫天繁星點綴黑夜。

山裡的花花草草,迎春、桃李、秀葽、蒲公英等等等,一年四季,仿佛永不落幕的舞臺

糧食完全自產自足,

瓜果蔬菜個個新鮮多汁,

還有永遠不重複的天空、雲彩、太陽、月亮等等,大自然的魔法盡顯其中

光影搖動

風吹樹葉

當然免不了一眾昆蟲

有益蟲有害蟲

其實感受了那麼多山裡的美好,你還會一味覺得生活在山裡苦嗎,很多時候只是視角不同罷了。

她把書院取名為「終南山未來書院」,她解釋到,這個書院不在於培養人,而在於滋養人。

在這裡,你可以吃、住、耕作、登山、也可以讀書進修,書院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最後長成什麼樣由自己確定。

宋雅靜的生活方式慢慢地被人們所接受,很多人想加入宋雅靜,在書院裡長住一段時間。

但是舊址的面積有限,所以宋雅靜在山的另一邊選了新址,算是書院的分院。

書院新址

修繕後的屋頂

原來的土廚房改造成了花草間

原來的土磚房改成了書房

裝了熱水器,建了獨立衛生間,還做了火牆保暖。吃著火鍋,和三五好友聊天說地,與剛上山的第一年比舒服了不少。

吃的方面也更豐富了,前院、後院、山坡上都開了菜地。各種應季的瓜果蔬菜,吃的很健康。

還可以從山裡的野生植物裡取材做成果釀、果醬、花蜜等等。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食材是最豐富的,野生的核桃、栗子、紅棗長滿山裡,還有番茄、黃瓜、柿子、梨等等,等著人們的採摘。

從深山裡引來泉水,裝了抽水泵、蓄水箱,這樣就有了自來水。拉了電線通電,但沒有WIFI,信號時有時無,不過對這些並不執著。

衣服基本不買,街也很少逛,生活用品全靠網購,放棄了購物欲,宋雅靜覺得輕鬆不少。

現在的她,種地、做飯、養貓、養狗、看書、喝茶,每天的生活悠然自得。

有朋友來時,需要提前三天預定,宋雅靜會提前曬好被子,準備好房間和床單被褥。住客住幾天,費用多少,全隨客人心,但不能做伸手黨,必須要付費。

編後語:古有詩句: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居深山不問世事乃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生活,然而能做到的還是少之又少,不知道你對此怎麼看呢

圖來自知乎@我桃桃渡河而來

這已經是宋雅靜在終南山上生活的第三個年頭,很多人以為她只是一時心血來潮,沒想到她一呆就呆了三年,而且還沒有打算改變目前的生活方式。

問及初衷,她說,我想建起一個書院,在書院裡創造自己和更多人的未來。

時間回到2016年的4月,那時候的她還在西安讀大學,終南山佇立在遠方,那時候的宋雅靜除了偶爾望到那座山,未曾想過她與它會結下如此的不解之緣。

畢業後,宋雅靜輾轉各個城市,從北京到西藏,又從西藏回到北京,從北京去成都,又從成都回到北京,她好像一隻候鳥,在各個城市中遷移、落腳,再遷移再落腳。

就在這樣不斷試錯的人生中,疲憊不堪的宋靜雅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要做一個書院!

就是這樣,宋雅靜停下了奔波了腳步,開始了和終南山的故事。

聊到山裡生活的苦,宋雅靜笑著說,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你們覺得沒水沒電不方便,我卻覺得回歸自然,而且,沒有光污染的山裡,有漫天繁星點綴黑夜。

山裡的花花草草,迎春、桃李、秀葽、蒲公英等等等,一年四季,仿佛永不落幕的舞臺

糧食完全自產自足,

瓜果蔬菜個個新鮮多汁,

還有永遠不重複的天空、雲彩、太陽、月亮等等,大自然的魔法盡顯其中

光影搖動

風吹樹葉

當然免不了一眾昆蟲

有益蟲有害蟲

其實感受了那麼多山裡的美好,你還會一味覺得生活在山裡苦嗎,很多時候只是視角不同罷了。

她把書院取名為「終南山未來書院」,她解釋到,這個書院不在於培養人,而在於滋養人。

在這裡,你可以吃、住、耕作、登山、也可以讀書進修,書院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最後長成什麼樣由自己確定。

宋雅靜的生活方式慢慢地被人們所接受,很多人想加入宋雅靜,在書院裡長住一段時間。

但是舊址的面積有限,所以宋雅靜在山的另一邊選了新址,算是書院的分院。

書院新址

修繕後的屋頂

原來的土廚房改造成了花草間

原來的土磚房改成了書房

裝了熱水器,建了獨立衛生間,還做了火牆保暖。吃著火鍋,和三五好友聊天說地,與剛上山的第一年比舒服了不少。

吃的方面也更豐富了,前院、後院、山坡上都開了菜地。各種應季的瓜果蔬菜,吃的很健康。

還可以從山裡的野生植物裡取材做成果釀、果醬、花蜜等等。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食材是最豐富的,野生的核桃、栗子、紅棗長滿山裡,還有番茄、黃瓜、柿子、梨等等,等著人們的採摘。

從深山裡引來泉水,裝了抽水泵、蓄水箱,這樣就有了自來水。拉了電線通電,但沒有WIFI,信號時有時無,不過對這些並不執著。

衣服基本不買,街也很少逛,生活用品全靠網購,放棄了購物欲,宋雅靜覺得輕鬆不少。

現在的她,種地、做飯、養貓、養狗、看書、喝茶,每天的生活悠然自得。

有朋友來時,需要提前三天預定,宋雅靜會提前曬好被子,準備好房間和床單被褥。住客住幾天,費用多少,全隨客人心,但不能做伸手黨,必須要付費。

編後語:古有詩句: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居深山不問世事乃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生活,然而能做到的還是少之又少,不知道你對此怎麼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