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孩子不懂感恩,父母請反省,掌握好「平衡術」,培養出「感恩娃」

@小春哥的忠告 專注于分享陳小春一家新聞趣事和育兒知識, 與你探討最實用的育兒技巧, 讓你從此帶娃變輕鬆。 今天, 小醬將為您提供, 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乾貨。

-------分割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抱有一顆感恩的心, 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是不懂得感恩的。 而面對這個問題, 有許多父母都會表現出疑惑的態度, 也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才能夠教育好孩子。

感恩這個品質, 不只孩子需要具備, 大人也必不可少。 所以, 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不但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 對家庭、對社會也很重要。

(一)父母首先要分得清「你的事」和「我的事」

乍一看這個小標題, 大家可能覺得很簡單, 父母的事與孩子的事, 誰分不清啊!這還用單獨開個標題來說嘛。

可是, 我若舉幾個例子, 你們或許會刷新認知, 反思自己是否也「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例1】

一個媽媽是公司總經理, 我舉辦讀書會的時候她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參加, 我對她的第一感覺是:幹練睿智。 她提到對兒子的養育方式, 說她一直致力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可是直到一天早上, 我送孩子回來時候, 看到她開著車從社區出來和我打招呼, 我剛好和她們同社區的學生家長一起往回走, 於是隨口說道:「這麼近, 她還開車送孩子上學?」

步行六七分鐘的路程, 開車至多能節省兩三分鐘吧。

那個家長說:「她經常開車送。 她和我聊過, 她兒子早上總磨蹭, 她對他說過好多次再不快點她就不管了, 遲到就遲到, 可是每次都會妥協。 」

給孩子準備好早飯, 是父母的事情。 但是, 是否按時出門、上學是否遲到, 遲到會面臨什麼……這些則是孩子的事情。

我們可以催促, 可以擔心孩子遲到將面臨的後果, ……因為我們愛他。

但是同時, 我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為孩子承擔原屬於他的責任。

其他事情, 同理。

我們承擔得越多, 孩子的獨立性越差, 越看不到我們的付出, 越不懂得感恩。

【例2】

群裡老師及家長溝通往來的消息, 我們也能看到一些端倪。 尤其是一二年級的班級群, 比較熱鬧, 一兩條消息就能看出誰在代勞孩子的事情。

當老師說:「某某同學沒交作業。 」

一個家長回復:「老師, 他做完這項作業了, 可能沒找到。 放在第X個兜裡的X位置, 您讓他再找找。 」

當老師說:「某某同學沒帶某某工具。 」

另一個家長回復:「老師, 不好意思, 我馬上給送過去。 是我疏忽了, 抱歉。 」

這樣的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 下面這些話會脫口而出:

「媽媽, 你怎麼又忘了給我拿……?」

「媽媽, 你怎麼放在這裡了, 太難找了!真耽誤事兒。 」

這樣的孩子, 會懂得感恩嗎?

他的眼裡都是別人的錯, 是別人的責任。

所以, 不要以為這是個小課題,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平時為孩子做的事情:

哪些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哪些是我們越俎代庖了?

哪些是我們做得已經習慣到孩子認為就是我們的責任?

分清了這些, 我們才能更好地樹立規矩和界限, 真正教給孩子獨立性和責任感。

(二)一旦發現孩子將「感恩」變成了「應該」, 馬上要「亡羊補牢」!

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分得清「你的事」和「我的事」,也不是每個家長都有能力看得到自己正在越俎代庖,在溺愛孩子。

如果你沒有分清,承擔了一些不該承擔的責任,別沮喪,馬上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比如我,也會傻傻分不清楚。

有兩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一件是幾年前女兒對我的一句質問,一件是昨天晚上剛發生的。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和啟發。

【例1】

幾年前,晚飯做好了,喊孩子們吃飯。

女兒坐在餐桌上,發現粥碗裡沒有勺子,於是對我說:「媽媽,你怎麼沒給我拿勺子?」

這句話讓我很不舒服,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拿勺子碗筷」是孩子們早就可以自己做的事情,而我從未讓他們做過,導致他們以為這件事就是我一個人的責任,我沒拿全,是我的失職。

這個認知,會讓他們看不到我的辛苦,也看不到自己的責任。

所以,那一天我很認真地對女兒說:「玥玥,你長大了,今天和以後,你的碗筷勺子由你自己負責。」

從那次開始,每天晚飯前我都會說:「孩子們,晚飯好了,過來端菜拿筷碗。」

於是,兩個孩子都跟著我忙了起來。現在,玥玥喜歡上了為大家服務的感覺,經常和哥哥搶著做這些事,還會因為來得晚了沒做到而遺憾。昨晚吃包子,玥玥自己給我們調的蒜水,看著我們吃得開心,她很有成就感。

【例2】

從哥哥上一年級開始,我家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沒寫完作業,不能看電視。」

哥哥上一二年級的時候,妹妹上幼稚園,再無聊也要等哥哥寫完作業才能打開電視機。後來妹妹上學了,寫作業慢加上作業越來越多,經常導致哥哥看不成電視。

對此,哥哥經常急躁,催促妹妹快一些。我常對哥哥說:「淏仔,妹妹也想做得快一些,她也願意多一些時間和你玩。」

昨晚,玥玥在那裡寫作業的時候,對我說:「媽媽,哥哥、爸爸和你都在等我寫完作業,然後看電視,是不是?」

說話的語氣不緊不慢,寫作業的節奏不緊不慢,神態好似理所當然。

我的心隨之一顫,自問道:「我是否把責任安錯了位置?」

當淏仔第三次進來問玥玥還有幾項作業的時候,玥玥回答:「別問了,反正今晚你看不成電視了。」

這句沒有任何歉意、仿佛本該如此的話語和表情,讓我更加確定了之前的想法。

於是,我第一次對哥哥這樣說:「淏仔,如果想看就去看吧,把這個門關上,把音量調小,別影響妹妹寫作業就行。」

當玥玥出去上廁所的時候,看到哥哥正在看電視,生氣了,然後帶著情緒寫完作業,快速地洗漱,換睡衣,蓋上被子……全程沒再和我說一句話。

顯然,她把「始作俑者」安在了我頭上,我成了她責怪和發洩情緒的對象。

玥玥昨晚洗漱換睡衣的時間,比之前快了一倍。平時二十分鐘才能做好的事,昨晚不到十分鐘就搞定了。

不是她不會快,而是她不想快。她享受著大家等待她的感覺,享受著她控制著節奏的感覺。這種享受、這種成就感是錯誤的。

但是在之前,我並未意識到事情會朝著這個方法變化。所以,我只能儘快「亡羊補牢」。

【注】——事情要解決,但情緒也要安撫。

雖然我不認為這件事中玥玥的做法是對的,但她的情緒卻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當她一言不發蒙上被子的時候,我走過去,柔聲對她說:「玥玥,媽媽陪陪你,好不好?」

她沒回答,也沒拒絕。頭依然窩在被子裡不出來。

我安安靜靜地躺在她身邊,過了幾分鐘,她探出頭來,看了看我,又鑽了進去。再過幾分鐘,她又鑽出來頭來,然後將頭放在了枕頭上,面對著我閉上了眼睛。我將手伸過去搭在她身上,問她:「玥玥,現在感覺好些了嗎?」

她說:「嗯。」

我說:「那就好,睡覺吧,晚安。」

一直到她睡沉了,我才離開。

事情要解決,情緒也要安撫。這兩者不衝突。唯有這樣,親子關係才不會受到影響。親子關係是根基。根基在,事情(規則)如何調整都好說。根基塌了,我們和孩子間的情感聯結就斷了,尊重、合作、感恩……便都無從談起了。

(三)有些事可以代做,但那應基於「愛」,而不是「應該」

如果一個家裡只剩下規則和界限,那麼這個家便沒了溫度。

要劃分,要分清,不是為了判定責任方,而是為了讓孩子變得獨立和有責任感。但是同時,我們的家應該是溫馨有愛、溫暖如春的。

我們並非不能去幫孩子做任何一件本應他自己完成的事情。有些事情有些時刻,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代做,但是代做的基礎應該是源於「愛」,而不是「應該」。

【如何區分】

(1)「愛」帶來感恩

當我們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是開心的,對我們是感激的;

當我們不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覺得是正常的。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偶爾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孩子代做。

比如,前一天晚上作業多寫得太晚,早上叫不醒。我會再讓她多睡十分鐘,然後幫她一起穿衣服,讓她享受一個美好的清晨。

但是在平時,孩子都是自己穿衣服的。

我幫她穿,她笑得像朵花一樣,一臉的幸福。我不幫她,她自己一個人穿得也很好。

(2)「應該」製造自私/巨嬰

當我們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覺得我們應該這樣做;

當我們不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覺得我們錯了,會埋怨指責我們。

——這種情況下,我們便要反思是否之前做得太多了,還是給孩子引導的價值觀錯了。然後,及時與孩子溝通,調整我們的言行,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孩子的認知。

(四)結束語——育兒是個平衡術

育兒,不是做卷子,有絕對的「對」與「錯」。

育兒,更像是一門藝術,沒有對錯之分,更多的是「平衡」。

當我們發現我們的愛偏向於「溺愛」的時候,孩子露出自我/自私的苗頭時,我們就要往回收一收;

當我們發現我的方式偏向於「控制/嚴厲」的時候,孩子有些畏縮/自卑的時候,我們就要把愛往外放一放。

做好這個平衡,我們的育兒便會輕鬆很多,孩子也會在我們的愛與支持下更好地成長。

-------分割線-------

感謝您的閱讀,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那小醬的「小春哥的忠告」粉轉大家不要錯過了哦~~喜歡小春哥的快來吧!

馬上要「亡羊補牢」!

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分得清「你的事」和「我的事」,也不是每個家長都有能力看得到自己正在越俎代庖,在溺愛孩子。

如果你沒有分清,承擔了一些不該承擔的責任,別沮喪,馬上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比如我,也會傻傻分不清楚。

有兩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一件是幾年前女兒對我的一句質問,一件是昨天晚上剛發生的。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和啟發。

【例1】

幾年前,晚飯做好了,喊孩子們吃飯。

女兒坐在餐桌上,發現粥碗裡沒有勺子,於是對我說:「媽媽,你怎麼沒給我拿勺子?」

這句話讓我很不舒服,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拿勺子碗筷」是孩子們早就可以自己做的事情,而我從未讓他們做過,導致他們以為這件事就是我一個人的責任,我沒拿全,是我的失職。

這個認知,會讓他們看不到我的辛苦,也看不到自己的責任。

所以,那一天我很認真地對女兒說:「玥玥,你長大了,今天和以後,你的碗筷勺子由你自己負責。」

從那次開始,每天晚飯前我都會說:「孩子們,晚飯好了,過來端菜拿筷碗。」

於是,兩個孩子都跟著我忙了起來。現在,玥玥喜歡上了為大家服務的感覺,經常和哥哥搶著做這些事,還會因為來得晚了沒做到而遺憾。昨晚吃包子,玥玥自己給我們調的蒜水,看著我們吃得開心,她很有成就感。

【例2】

從哥哥上一年級開始,我家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沒寫完作業,不能看電視。」

哥哥上一二年級的時候,妹妹上幼稚園,再無聊也要等哥哥寫完作業才能打開電視機。後來妹妹上學了,寫作業慢加上作業越來越多,經常導致哥哥看不成電視。

對此,哥哥經常急躁,催促妹妹快一些。我常對哥哥說:「淏仔,妹妹也想做得快一些,她也願意多一些時間和你玩。」

昨晚,玥玥在那裡寫作業的時候,對我說:「媽媽,哥哥、爸爸和你都在等我寫完作業,然後看電視,是不是?」

說話的語氣不緊不慢,寫作業的節奏不緊不慢,神態好似理所當然。

我的心隨之一顫,自問道:「我是否把責任安錯了位置?」

當淏仔第三次進來問玥玥還有幾項作業的時候,玥玥回答:「別問了,反正今晚你看不成電視了。」

這句沒有任何歉意、仿佛本該如此的話語和表情,讓我更加確定了之前的想法。

於是,我第一次對哥哥這樣說:「淏仔,如果想看就去看吧,把這個門關上,把音量調小,別影響妹妹寫作業就行。」

當玥玥出去上廁所的時候,看到哥哥正在看電視,生氣了,然後帶著情緒寫完作業,快速地洗漱,換睡衣,蓋上被子……全程沒再和我說一句話。

顯然,她把「始作俑者」安在了我頭上,我成了她責怪和發洩情緒的對象。

玥玥昨晚洗漱換睡衣的時間,比之前快了一倍。平時二十分鐘才能做好的事,昨晚不到十分鐘就搞定了。

不是她不會快,而是她不想快。她享受著大家等待她的感覺,享受著她控制著節奏的感覺。這種享受、這種成就感是錯誤的。

但是在之前,我並未意識到事情會朝著這個方法變化。所以,我只能儘快「亡羊補牢」。

【注】——事情要解決,但情緒也要安撫。

雖然我不認為這件事中玥玥的做法是對的,但她的情緒卻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當她一言不發蒙上被子的時候,我走過去,柔聲對她說:「玥玥,媽媽陪陪你,好不好?」

她沒回答,也沒拒絕。頭依然窩在被子裡不出來。

我安安靜靜地躺在她身邊,過了幾分鐘,她探出頭來,看了看我,又鑽了進去。再過幾分鐘,她又鑽出來頭來,然後將頭放在了枕頭上,面對著我閉上了眼睛。我將手伸過去搭在她身上,問她:「玥玥,現在感覺好些了嗎?」

她說:「嗯。」

我說:「那就好,睡覺吧,晚安。」

一直到她睡沉了,我才離開。

事情要解決,情緒也要安撫。這兩者不衝突。唯有這樣,親子關係才不會受到影響。親子關係是根基。根基在,事情(規則)如何調整都好說。根基塌了,我們和孩子間的情感聯結就斷了,尊重、合作、感恩……便都無從談起了。

(三)有些事可以代做,但那應基於「愛」,而不是「應該」

如果一個家裡只剩下規則和界限,那麼這個家便沒了溫度。

要劃分,要分清,不是為了判定責任方,而是為了讓孩子變得獨立和有責任感。但是同時,我們的家應該是溫馨有愛、溫暖如春的。

我們並非不能去幫孩子做任何一件本應他自己完成的事情。有些事情有些時刻,我們可以幫助孩子代做,但是代做的基礎應該是源於「愛」,而不是「應該」。

【如何區分】

(1)「愛」帶來感恩

當我們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是開心的,對我們是感激的;

當我們不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覺得是正常的。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偶爾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孩子代做。

比如,前一天晚上作業多寫得太晚,早上叫不醒。我會再讓她多睡十分鐘,然後幫她一起穿衣服,讓她享受一個美好的清晨。

但是在平時,孩子都是自己穿衣服的。

我幫她穿,她笑得像朵花一樣,一臉的幸福。我不幫她,她自己一個人穿得也很好。

(2)「應該」製造自私/巨嬰

當我們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覺得我們應該這樣做;

當我們不幫孩子做的時候,孩子覺得我們錯了,會埋怨指責我們。

——這種情況下,我們便要反思是否之前做得太多了,還是給孩子引導的價值觀錯了。然後,及時與孩子溝通,調整我們的言行,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孩子的認知。

(四)結束語——育兒是個平衡術

育兒,不是做卷子,有絕對的「對」與「錯」。

育兒,更像是一門藝術,沒有對錯之分,更多的是「平衡」。

當我們發現我們的愛偏向於「溺愛」的時候,孩子露出自我/自私的苗頭時,我們就要往回收一收;

當我們發現我的方式偏向於「控制/嚴厲」的時候,孩子有些畏縮/自卑的時候,我們就要把愛往外放一放。

做好這個平衡,我們的育兒便會輕鬆很多,孩子也會在我們的愛與支持下更好地成長。

-------分割線-------

感謝您的閱讀,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那小醬的「小春哥的忠告」粉轉大家不要錯過了哦~~喜歡小春哥的快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