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Time-Out」育兒法:孩子挨打,如果出現「3種反應」,爸媽再生氣也要立即停手,傷害無法彌補

美國的執法機構, 在分析犯罪動機時, 常常會分析疑犯的童年。 犯罪心理學認爲:成年人的異端行爲, 通常源自於幼年的經歷。

【「一個小時候被打怕了的孩子, 在成年後, 會用大量的時間去嫁接和排解童年時沒有發洩出來的憤怒。 」】

我的學妹小琳, 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從來都是老師和家長們口中的「模范生」。

然而就是這個「特別懂事兒」的姑娘工作後卻檢查出自己患了重度抑鬱, 醫生瞭解到她的情況以後, 反而建議她先去看心理醫生。

原來小琳的父親奉行挫折式教育理念, 只要她做錯了事, 必定會遭到父親的一頓打罵。

最可怕的是有一次她數學考試只考了70分, 回家後被父親狠狠的教育了一頓。

雖然她已經求父親停手了, 但是暴怒之下的父親一心要給她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

這場疼痛是小琳一輩子忘不了的恐懼, 長大後的她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一直無法坦然面對男性, 快40嵗的年紀, 依然不敢建立親密關係。

她時常覺得孤獨和痛苦, 卻不敢嘗試正常的戀愛和婚姻。

她渴望愛與被愛, 卻無法和任何人保持親密關係, 她異常痛苦。

「打是親, 罵是愛」, 有時候孩子調皮起來, 怎麼說都不聽勸, 父母往往氣不打一處來, 孩子難免要吃上一頓「棍子燒肉」。

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 黨出現3種情況時, 就別再打了, 被讓小琳的悲劇再次重演!

1.孩子傻呆呆的, 不反抗也不哭鬧。

在打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他的情緒, 如果他呆呆愣愣的、不反抗也不哭鬧, 那這時候媽媽就趕緊停下來吧!

就像上述故事中的小琳, 她小時候其實也反抗過自己那位暴怒的父親, 但是家長並未注意到孩子已經崩潰的狀態,

以至於後來小琳被打的時候再無反抗之心。 這種時候其實就已經很不妙了, 孩子心中會有這樣的想法:反正我做什麼也要被打, 反抗了被打的更慘, 總是挨打也習慣了, 他們根本不愛我, 我長大一定要逃離這個家!

總結一下孩子的心路歷程, 那就是:反思自己>>嘗試反抗>>反抗失敗>>委屈>>懷疑父母不愛他>>厭惡父母>>厭惡世界

2.當孩子由小聲抽泣, 變成了含淚假笑。

孩子含淚假笑, 說明孩子的內心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青春期前後。

12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個尷尬的年齡, 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而脆弱。 大人過激的言語, 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 再動手打他時, 孩子會感到自尊心已經被踐踏得一無是處。

孩子進入青春期了, 他們已經不再是父母武力威逼下就可以就范的小寶寶了, 父母的打只會讓他們越來越叛逆, 與父母的願望漸行漸遠。

等經常被打的孩子長大了, 之後成家立業,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有什麼做得不對的, 也可能會打自己的孩子,

這樣影響的就不會是一個家庭了, 還有可能是兩個家庭, 或者是更多的家庭。

3.憤怒地和家長對打

不論是忍氣吞聲任由父母打罵亦或是憤怒地和家長對著打的孩子, 這兩類孩子都代表著兩種極端。

前者是選擇隱忍不發, 麻木不仁的內心不想表達情感, 後者則是被憤怒的情緒掌控了大腦,迫切需要用暴力宣洩憤怒。

當孩子憤怒的擼起袖子和父母對著打時,他們的心中一定是積壓了太多的委屈憤怒和不甘,家長們應該好好地反思自己之前對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太過惡劣才導致孩子對自己有著如此之大的怨氣。

應該停手和孩子交流,尋找出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而不是靠著打罵來強勢鎮壓孩子。

我也捨不得打他啊,但是不打不駡不聽話,怎麼辦?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首先需要儘量保持冷靜,然後言明利害,如果在此之後孩子仍然不聽話,那麼各位不妨嘗試一下國外的「Time-Out」育兒法。

什麼是「Time-Out」育兒法?

相較於打罵來說,「Time-Out」育兒法是一種更加溫和的懲罰方式,普遍適用於3~8歲的孩子。這個規則很簡單,就是通過罰坐或罰站的手段,暫時對孩子的不規范行為採取冷漠對待的方式,讓孩子真的意識到自己錯了。

如果想要獲得長期有效的結果,那麼父母在實施過程中最好銘記這幾點:

1、指出孩子的不規范行為:

先撫平自己的情緒,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他一起分析。語氣平和地告訴他錯在哪、為什麼不應該這麼做,接著再實施接下來的懲罰。

2、制定固定的時間和地點:

在家中劃分出一個懲罰區,這樣在形式上能夠製造出一定的嚴肅性。

然後可以事先準備一個鬧鐘,讓孩子嚴格遵守接受懲罰的時間。

固定的地點和時間會讓懲罰具有更強的儀式感,增加孩子對規則的服從感。

3、將懲罰貫徹到底:

看到孩子眼淚汪汪的樣子,或是聽到孩子服軟認輸的話,許多家長都會感到心有不忍,然後與孩子妥協。

但這種做法會嚴重打破懲罰的儀式感,讓孩子對此重視不起來,事後依舊犯錯連連。

後者則是被憤怒的情緒掌控了大腦,迫切需要用暴力宣洩憤怒。

當孩子憤怒的擼起袖子和父母對著打時,他們的心中一定是積壓了太多的委屈憤怒和不甘,家長們應該好好地反思自己之前對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太過惡劣才導致孩子對自己有著如此之大的怨氣。

應該停手和孩子交流,尋找出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而不是靠著打罵來強勢鎮壓孩子。

我也捨不得打他啊,但是不打不駡不聽話,怎麼辦?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首先需要儘量保持冷靜,然後言明利害,如果在此之後孩子仍然不聽話,那麼各位不妨嘗試一下國外的「Time-Out」育兒法。

什麼是「Time-Out」育兒法?

相較於打罵來說,「Time-Out」育兒法是一種更加溫和的懲罰方式,普遍適用於3~8歲的孩子。這個規則很簡單,就是通過罰坐或罰站的手段,暫時對孩子的不規范行為採取冷漠對待的方式,讓孩子真的意識到自己錯了。

如果想要獲得長期有效的結果,那麼父母在實施過程中最好銘記這幾點:

1、指出孩子的不規范行為:

先撫平自己的情緒,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他一起分析。語氣平和地告訴他錯在哪、為什麼不應該這麼做,接著再實施接下來的懲罰。

2、制定固定的時間和地點:

在家中劃分出一個懲罰區,這樣在形式上能夠製造出一定的嚴肅性。

然後可以事先準備一個鬧鐘,讓孩子嚴格遵守接受懲罰的時間。

固定的地點和時間會讓懲罰具有更強的儀式感,增加孩子對規則的服從感。

3、將懲罰貫徹到底:

看到孩子眼淚汪汪的樣子,或是聽到孩子服軟認輸的話,許多家長都會感到心有不忍,然後與孩子妥協。

但這種做法會嚴重打破懲罰的儀式感,讓孩子對此重視不起來,事後依舊犯錯連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