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內向是性格,不是缺陷!我們要允許孩子不一樣,給他們「內向」的自由

前幾天, 朋友帶著孩子來家裡做客。

進門後, 那個9歲的孩子一直拽著他媽媽的手腕, 看起來挺怕生。

他媽媽一直催促他向我問好, 小孩被催了幾次後, 怯生生地叫了聲阿姨好。

不久一個人躲在角落默默翻兒童故事書了。

我朋友一臉抱歉又擔憂的解釋:「他太內向了, 多包涵。 」

我笑了笑表示理解。

接著她歎了一口氣說:「唉, 很擔心他以後會吃虧。 」

讓我想了之前看到的後臺留言:

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上四年級, 很內向, 不願意和別人說話, 在班上也不是很合群。

現在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報一個語言班或者播音班。

相信很多家長也有這樣的煩惱, 覺得孩子內向不好。

總是希望通過一些辦法, 讓他們變得更善於社交、更開朗活潑、更討人喜歡。

有些家長還會認為內向是種性格缺陷, 容易被冷落被排擠, 在社會交際上容易吃虧。

其實, 內外向就像男女性別一樣, 並沒有優劣之分。

01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受:熱搜上那些明星家的孩子, 仿佛永遠有秀不完的、令人嘖嘖稱奇的才藝。

可是唯獨吳鎮宇的兒子費曼格外讓人心疼。

前些日子, 費曼在微博上自曝從未跟任何人袒露過的秘密:

他有舞臺恐懼癥和社交焦慮。

原來, 在更早之前貝兒分享自己彈鋼琴的視頻之後, 有粉絲在評論區讓費曼也秀秀自己的才藝。

費曼拒絕之後, 怕粉絲誤會自己不禮貌, 做了這個視頻懇求網友考慮自己的感受。

要知道, 勇敢地坦誠自己敏感恐懼的費曼, 今年還沒滿12歲。

好在這條微博評論底下, 都是粉絲滿滿的理解和鼓勵肯定。

老母親居然看得有點淚目 縱觀費曼的微博, 不難看出, 小小年紀的費曼有多麼有趣豐富的精神世界。

6年過去了, 當初那個在節目上羞羞澀澀的孩子長高長胖了。

依舊內向, 但也絲毫不影響到他愈發優秀善良。

02

生活中, 我們總是盯著內向孩子的沉默寡言、不喜歡社交, 卻往往忽視了他們更善於觀察、喜歡思考的優勢。

有研究表明, 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

牛頓、愛因斯坦、巴菲特、紮克伯格、周星馳、梁朝偉……這些在各自領域取得卓越成績的人, 都是內向性格的人。

宮崎駿就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 當有人採訪他或者注視著他的時候, 他會特別緊張, 畫也畫不好,

他好怕醜啊。

他的樣子, 天真又執著, 像極了一個單純的孩子:有點害羞, 有些內向。

上帝總是公平的。 越是內向的人, 越容易擁有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和創造力。

有時候, 內向的力量是超乎想像的。

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 一位7歲的男孩, 平日裡喜歡閱讀。

其中最愛是那幾套幾乎有他三分之一體重的書《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反反復複逐字逐句,一看最少幾個小時。

長大一點,他便經常一個人待在地下車庫裡,專心搗鼓自己的事。

連媽媽叫吃飯,也不予理會。

慢慢的,他被母親誤認為是心理有疾病的孩子,被強行拉去看醫生。

心理醫生觀察他好久,給出了一個建議:「你最好不要干涉他。」

這位男孩就是微軟的創始人,後來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內向的孩子傾向于在內部的世界裡沉思,也喜歡自省。這些孩子會把自己對周圍的人、事、物的觀察,經過自己的判斷而得出一個結論。

看似「悶葫蘆」的孩子,往往也是「心裡最有主意」的孩子,外界的說法往往不容易影響到他們。

越成長,內向的強大,孩子自身對問題的判斷和主見就越發的重要。

Wendy媽有話說:

老母親們,與其把孩子逼成「平平無奇」的外向者。

不如學著接納自己的孩子:

如果他見生人就往自己屋裡躲,隨他。

如果他被陌生人開玩笑尷尬得滿臉通紅,護著他。

如果他不敢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陪伴著他。

很多時候內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為了討好大人,表現出的「擰巴」。

比把孩子改造成「交際花」更加有意義的,是放下指責和挑剔,幫孩子接納自己。

從而挖掘出他們身上的閃光處,讓他們更加舒適地找到和這個社會的連接點。

武志紅有一句話說的好:

「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對外向者的嘉獎。」

如果說內向的人有一件事必須要做,那就是做自己。

不要迎合別人的期待,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才能在人群找那個找準自己的定位。

要相信,內向的孩子,自有力量,也自帶光芒。

其中最愛是那幾套幾乎有他三分之一體重的書《世界圖書百科全書》,反反復複逐字逐句,一看最少幾個小時。

長大一點,他便經常一個人待在地下車庫裡,專心搗鼓自己的事。

連媽媽叫吃飯,也不予理會。

慢慢的,他被母親誤認為是心理有疾病的孩子,被強行拉去看醫生。

心理醫生觀察他好久,給出了一個建議:「你最好不要干涉他。」

這位男孩就是微軟的創始人,後來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內向的孩子傾向于在內部的世界裡沉思,也喜歡自省。這些孩子會把自己對周圍的人、事、物的觀察,經過自己的判斷而得出一個結論。

看似「悶葫蘆」的孩子,往往也是「心裡最有主意」的孩子,外界的說法往往不容易影響到他們。

越成長,內向的強大,孩子自身對問題的判斷和主見就越發的重要。

Wendy媽有話說:

老母親們,與其把孩子逼成「平平無奇」的外向者。

不如學著接納自己的孩子:

如果他見生人就往自己屋裡躲,隨他。

如果他被陌生人開玩笑尷尬得滿臉通紅,護著他。

如果他不敢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陪伴著他。

很多時候內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為了討好大人,表現出的「擰巴」。

比把孩子改造成「交際花」更加有意義的,是放下指責和挑剔,幫孩子接納自己。

從而挖掘出他們身上的閃光處,讓他們更加舒適地找到和這個社會的連接點。

武志紅有一句話說的好:

「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對外向者的嘉獎。」

如果說內向的人有一件事必須要做,那就是做自己。

不要迎合別人的期待,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才能在人群找那個找準自己的定位。

要相信,內向的孩子,自有力量,也自帶光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