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懿傳》如懿原型:為乾隆生育三個孩子卻被「憑空消失」,比電視劇中的慘多了

無論是從書籍中還是清宮劇中, 我們都能得知乾隆皇帝本性是非常花心的, 再加上他天性多疑的性格, 就算再受寵的妃子在他身邊也待不了多久, 總有新人代替舊人前來陪伴, 因此乾隆在位期間後宮妃嬪的數量可謂是比普通帝王多得多。 其中乾隆一生共冊封有三位皇后、五位皇貴妃、五位妃、六位嬪、十二位貴人、四位常在以及答應一位, 剩下的那些就是沒有冊封過名號的了。 就算撇去後面這些妃嬪、貴人和常在不算, 就輪皇后和皇貴妃的人數也是比別的帝王後宮冊封來得多。

歷史上記載著, 乾隆第一任皇后是富察氏, 也就是歷史上的孝賢純皇后。 富察皇后本與乾隆年紀相仿, 並且還出身大家, 因此早在十六歲那年就被許給了寶親王(還未登基時的乾隆)為嫡福晉。 歷史上記載著富察氏和乾隆相差僅僅一歲, 再加上富察氏生性溫柔懂事,

因此乾隆早年對於富察氏可謂寵愛有加, 甚至在她去世後還寫了無數詩詞賦用來懷念她。

而第二位皇后則是輝發那拉氏, 也就是清宮劇《如懿傳》中如懿的原型, 輝發那拉氏的姑母是雍正帝的皇后烏拉那拉氏, 並且那拉氏三代出了三位皇后,

可以說輝發那拉氏(也就是如懿)的娘家背景是非常顯赫的。 由於如懿比乾隆小了整整七歲, 並且如懿和乾隆相識也是在有了嫡福晉富察氏之後, 因此如懿作為最後一位進入潛邸的側福晉, 其實在起初並沒有那麼受寵。 當年如懿嫁給乾隆時年僅十七歲, 從側福晉到後期封妃, 如懿都沒有懷孕, 直到富察皇后薨逝後, 如懿被封皇后才懷孕。

《如懿傳》中, 乾隆繼後「如懿」原名烏拉那拉 青櫻, 是雍正皇后烏拉那拉氏的侄女, 出身後族, 很是顯赫。 而實際上, 《延禧攻略》中繼後的姓氏輝發那拉氏, 才是正確的。 「那拉」是滿語「太陽」的意思, 那拉氏有很多分支, 如「葉赫那拉」, 「烏拉那拉」, 「輝發那拉」, 「哈達那拉」。 「葉赫」、「烏拉」、「輝發」、「哈達」.最早是四個部族的名字, 合稱「扈倫四部」, 又叫「海西女真」。 在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崛起之後, 扈倫四部陸續被努爾哈赤征服, 融入了女真大部, 只在姓氏上保留了一點痕跡。 作為滿洲大姓, 那拉氏多有皇帝的妃嬪和朝中大臣。 葉赫那拉, 出了大清第一位皇后, 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姐姐,

和最後兩位皇后, 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

烏拉那拉, 出了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 即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生母;之後就是雍正帝的皇后烏拉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 則出了乾隆帝的繼後。 繼後與雍正的皇后沒有血緣關係, 而是出身于一個滿洲鑲藍旗的中等旗人家庭,父親訥爾布為佐領。「佐領」即滿文的「牛錄」,是八旗的基本單位,一個佐領一般管理300人,不算什麼大官,而訥爾布這個佐領普普通通,貌似也沒有什麼突出業績。輝發那拉氏的娘家並不顯赫,但是她在弘曆的妻妾中「起點」不算低——一入寶親王「潛邸」就是側福晉。而高氏-高貴妃,一開始是「格格」,後來才在輝發那拉氏嫁入「潛邸」的那一年稍早時候被「超拔」為側福晉。

福晉、側福晉,翻譯成漢語就是「正妃」、「側妃」,地位相差並不大,而格格則是——「通房丫頭」,相當於《紅樓夢》中平兒的地位。滿人特重出身。高氏封了側福晉,母家還抬入了鑲黃旗,主要是為了獎勵她的父親高斌治水有功,其漢軍旗「包衣」的出身卻是抹不掉的。或者,就因為當時弘曆的妾當中,並沒有一個出身僅次於福晉富察氏,卻又是滿洲大姓的側福晉,雍正才在冊封高氏之後又封了輝發那拉氏。私以為,除此之外,輝發那拉氏還有一個大家都不大注意的優勢——年齡。

當弘曆還是四阿哥-寶親王(雍正十一年封的)時,他的「潛邸」妻妾的年齡是這樣的:福晉富察氏(富察皇后),比弘曆小一歲(實際上是小六個月);格格富察氏(皇長子生母,與富察皇后同姓但不同宗,地位不高,乾隆繼位後追封哲憫皇貴妃),年齡沒有記載,應該比弘歷年齡略長;格格高氏(高貴妃),年齡不詳,但肯定大於輝發那拉氏;格格蘇氏(純妃)和格格金氏(嘉妃),都是小弘曆三歲;格格柯裡葉特氏(愉妃)小弘曆四歲;格格黃氏(怡嬪),沒有年齡記載。而輝發那拉氏,是這些女人中年齡最小的,她比弘曆小七歲,比福晉富察氏小六歲。像《如懿傳》描述的,「如懿」和弘曆是青梅竹馬,而且在選福晉時和富察氏是競爭關係,那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弘曆娶富察氏的時候,「如懿」只有九歲,還完全是個小姑娘。真實版的「如懿」嫁給弘曆,是在雍正十二年,弘曆與富察氏成婚七年以後,當時她十七歲,是最後一位嫁入「潛邸」的女子。雍正給弘曆選了這麼一位年齡偏小、出身較高的側福晉,其實有作為「後備福晉」-「後備皇后」的意思。因為是「潛邸」的側福晉,乾隆繼位之後,輝發那拉氏被封為嫻妃,「排序」上僅次於富察皇后和高貴妃,排第三。名分雖有,她在宮裡卻被「雪藏」多年。一個明證就是,那些年皇宮裡不斷地有孩子出生,光是皇后富察氏就生了兩子兩女,輝發那拉氏卻一直沒有生育。

由此可見如懿早期是不受乾隆寵愛的,真正和乾隆青梅竹馬的是富察皇后,當富察皇后薨逝之後,如懿才開始慢慢被重視起來,並且還成功為乾隆生下了三個孩子。聽起來好像如懿的命運即將慢慢好轉,可如懿真正被封為皇后時年齡已經三十二歲了,這個年齡放在古代已經不再年輕了,雖說乾隆每次出巡都會帶上如懿一起,但終究還是出了問題。至於安葬呢,乾隆不但沒有在自己未來的陵寢中給她留一個位置(之前去世的富察皇后、高貴妃、嘉貴妃、哲妃都與乾隆合葬),反而把她的棺材隨便地塞到了純貴妃的陵寢裡,並且不設靈位。再然後,所有關於輝發那拉氏在宮中的「痕跡」,包括畫像,也都被「抹去」了。

比如這幅《塞宴四事圖》,描繪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帶領各宮嬪妃、王公大臣到木蘭圍場(今承德圍場縣)圍獵的情況,畫中幾位元宮裝貴婦,其中應該包括繼後烏拉那拉氏。不過這幅畫已經明顯地被塗抹修改過了,比如最右邊的這位貴婦,仔細看臉上有兩對眉毛!而根據位置判斷,前排左側這位穿黃袍的貴婦,應該就是繼後,但是現在這幅畫中,她的頭部被畫成了皇貴妃魏佳氏的模樣。對於這位陪他走過了大半生、為他主持後宮事務多年、還為他生過三個孩子的女人,乾隆為何如此絕情呢?據他自己說,是因為繼後在杭州時,突然性情大變,做出了「斷發」之舉。

那麼為什麼剪個頭髮就讓乾隆如此暴怒呢,這其實和滿清的習俗有關係。輝發那拉皇后去世後12年,也就是乾隆43年,乾隆解釋了他生氣的原因,「乃至自行剪髮則國俗最忌者」,原來按照滿洲的舊習俗,丈夫或者長輩去世,妻子要剪下額前的一縷頭髮,以寄託哀思。同時可能也表達一種,至親去世,無心打理容顏的意思。那拉皇后和乾隆及皇太后一同南巡,自己不管不顧的剪掉頭發,又是所謂何來呢,她的丈夫和婆婆都還健在,這顯然不是為了寄託哀思。那麼反過來看,這不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嗎?

至於那拉皇后到底是生氣剪掉頭發,還是詛咒乾隆或者皇太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乾隆顯然是認為後者了,所以大光其火,將她圈禁起來。30多年夫妻,一點恩情也不講,除了帝王的冷酷,還有一點就是乾隆並不喜歡那拉皇后,他深愛的其實還是富察皇后,對那拉皇后就是一個禮儀上的尊重,所以處理起來絕不手軟。

而是出身于一個滿洲鑲藍旗的中等旗人家庭,父親訥爾布為佐領。「佐領」即滿文的「牛錄」,是八旗的基本單位,一個佐領一般管理300人,不算什麼大官,而訥爾布這個佐領普普通通,貌似也沒有什麼突出業績。輝發那拉氏的娘家並不顯赫,但是她在弘曆的妻妾中「起點」不算低——一入寶親王「潛邸」就是側福晉。而高氏-高貴妃,一開始是「格格」,後來才在輝發那拉氏嫁入「潛邸」的那一年稍早時候被「超拔」為側福晉。

福晉、側福晉,翻譯成漢語就是「正妃」、「側妃」,地位相差並不大,而格格則是——「通房丫頭」,相當於《紅樓夢》中平兒的地位。滿人特重出身。高氏封了側福晉,母家還抬入了鑲黃旗,主要是為了獎勵她的父親高斌治水有功,其漢軍旗「包衣」的出身卻是抹不掉的。或者,就因為當時弘曆的妾當中,並沒有一個出身僅次於福晉富察氏,卻又是滿洲大姓的側福晉,雍正才在冊封高氏之後又封了輝發那拉氏。私以為,除此之外,輝發那拉氏還有一個大家都不大注意的優勢——年齡。

當弘曆還是四阿哥-寶親王(雍正十一年封的)時,他的「潛邸」妻妾的年齡是這樣的:福晉富察氏(富察皇后),比弘曆小一歲(實際上是小六個月);格格富察氏(皇長子生母,與富察皇后同姓但不同宗,地位不高,乾隆繼位後追封哲憫皇貴妃),年齡沒有記載,應該比弘歷年齡略長;格格高氏(高貴妃),年齡不詳,但肯定大於輝發那拉氏;格格蘇氏(純妃)和格格金氏(嘉妃),都是小弘曆三歲;格格柯裡葉特氏(愉妃)小弘曆四歲;格格黃氏(怡嬪),沒有年齡記載。而輝發那拉氏,是這些女人中年齡最小的,她比弘曆小七歲,比福晉富察氏小六歲。像《如懿傳》描述的,「如懿」和弘曆是青梅竹馬,而且在選福晉時和富察氏是競爭關係,那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弘曆娶富察氏的時候,「如懿」只有九歲,還完全是個小姑娘。真實版的「如懿」嫁給弘曆,是在雍正十二年,弘曆與富察氏成婚七年以後,當時她十七歲,是最後一位嫁入「潛邸」的女子。雍正給弘曆選了這麼一位年齡偏小、出身較高的側福晉,其實有作為「後備福晉」-「後備皇后」的意思。因為是「潛邸」的側福晉,乾隆繼位之後,輝發那拉氏被封為嫻妃,「排序」上僅次於富察皇后和高貴妃,排第三。名分雖有,她在宮裡卻被「雪藏」多年。一個明證就是,那些年皇宮裡不斷地有孩子出生,光是皇后富察氏就生了兩子兩女,輝發那拉氏卻一直沒有生育。

由此可見如懿早期是不受乾隆寵愛的,真正和乾隆青梅竹馬的是富察皇后,當富察皇后薨逝之後,如懿才開始慢慢被重視起來,並且還成功為乾隆生下了三個孩子。聽起來好像如懿的命運即將慢慢好轉,可如懿真正被封為皇后時年齡已經三十二歲了,這個年齡放在古代已經不再年輕了,雖說乾隆每次出巡都會帶上如懿一起,但終究還是出了問題。至於安葬呢,乾隆不但沒有在自己未來的陵寢中給她留一個位置(之前去世的富察皇后、高貴妃、嘉貴妃、哲妃都與乾隆合葬),反而把她的棺材隨便地塞到了純貴妃的陵寢裡,並且不設靈位。再然後,所有關於輝發那拉氏在宮中的「痕跡」,包括畫像,也都被「抹去」了。

比如這幅《塞宴四事圖》,描繪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帶領各宮嬪妃、王公大臣到木蘭圍場(今承德圍場縣)圍獵的情況,畫中幾位元宮裝貴婦,其中應該包括繼後烏拉那拉氏。不過這幅畫已經明顯地被塗抹修改過了,比如最右邊的這位貴婦,仔細看臉上有兩對眉毛!而根據位置判斷,前排左側這位穿黃袍的貴婦,應該就是繼後,但是現在這幅畫中,她的頭部被畫成了皇貴妃魏佳氏的模樣。對於這位陪他走過了大半生、為他主持後宮事務多年、還為他生過三個孩子的女人,乾隆為何如此絕情呢?據他自己說,是因為繼後在杭州時,突然性情大變,做出了「斷發」之舉。

那麼為什麼剪個頭髮就讓乾隆如此暴怒呢,這其實和滿清的習俗有關係。輝發那拉皇后去世後12年,也就是乾隆43年,乾隆解釋了他生氣的原因,「乃至自行剪髮則國俗最忌者」,原來按照滿洲的舊習俗,丈夫或者長輩去世,妻子要剪下額前的一縷頭髮,以寄託哀思。同時可能也表達一種,至親去世,無心打理容顏的意思。那拉皇后和乾隆及皇太后一同南巡,自己不管不顧的剪掉頭發,又是所謂何來呢,她的丈夫和婆婆都還健在,這顯然不是為了寄託哀思。那麼反過來看,這不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嗎?

至於那拉皇后到底是生氣剪掉頭發,還是詛咒乾隆或者皇太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乾隆顯然是認為後者了,所以大光其火,將她圈禁起來。30多年夫妻,一點恩情也不講,除了帝王的冷酷,還有一點就是乾隆並不喜歡那拉皇后,他深愛的其實還是富察皇后,對那拉皇后就是一個禮儀上的尊重,所以處理起來絕不手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