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唐宮夜宴》中出鏡的這些文物彩蛋,你可能需要歷經數年,橫跨世界才能看全……

最近

河南衛視春晚中的一段舞蹈

《唐宮夜宴》

火了

網友們紛紛稱讚其為「神仙節目」

(有點好看, 我也就看了億遍吧)

小姐姐們俏皮、可愛

好像從古畫裡走出來一小姐姐們俏皮、可愛

好像從古畫裡走出來一樣

背景從仕女畫到潑墨山水

再到舞臺上平地起宮牆

感覺自己真的在螢幕前

欣賞了一場宮廷盛宴

節目裡還出現了

婦好鴞尊、蓮鶴方壺 

賈湖骨笛、搗練圖、簪花仕女圖

備騎出行圖、千里江山圖

等七大國寶

就像唐朝少女的

博物館奇妙夜之旅

華美如一場夢境

下麵

就讓小編來帶你瞭解一下

《唐宮夜宴》中

隱藏的「知識點」

隋唐·女俑

舞蹈中最吸引人眼球的

莫過於身著唐代服飾

翩翩起舞的小姐姐們

恍惚間

她們像是從隋唐年間「穿越」而來

又仿佛是博物館藏的女俑

從櫥窗中「走」了出來

不信?你看↓

簪花仕女圖

舞蹈的背景圖為

唐代傳世名畫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卷》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畫面描繪了

春夏之交時節

一群服飾豔麗的貴族婦女

在庭園裡嬉戲、賞花的

閒逸生活片段

是典型的唐代宮廷仕女繪畫

畫中描寫了六位衣著豔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賞花遊園。[3] 畫作不設背景,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1] 全圖六個人物的主次、遠近安排巧妙,景物襯托少而精。兩隻小狗、一隻白鶴、一株辛黃花使原本顯得孤立的人物產生了左右呼應、前後聯繫的關係。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使人物形象顯得豐腴而華貴。而用筆和線條卻細勁有神,流動多姿。濃麗的設色,頭髮的鉤染、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較好地表現了貴族婦女的細膩柔嫩的肌膚和絲織物的紋飾。《簪花仕女圖》是周昉貴族人物畫風格的代表。同時也體現出貴族仕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遊戲於花蝶鶴犬之間的生活情態。[4] 

婦好鴞尊

與《簪花仕女圖》同框的

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文物

比如這件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的

婦好鴞尊

出土時有兩件

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婦好青銅鴞(xiao,音同梟)尊,1976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原器為一對兩隻,一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另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婦好鴞尊,器身銘文「婦好」,造型生動傳神,整體作站立鴞形,兩足與下垂尾部構成三個穩定支撐點,構思奇巧。頭後為器口,蓋面鑄站立狀的鳥,造型雄奇,花紋絢麗,是中國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 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蓮鶴方壺

還有這一件引人注目的

蓮鶴方壺

河南省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

一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後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1] 2015年12月,蓮鶴方壺被運送至北京參展。 [2]

賈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

賈湖骨笛

也出現在畫面之中

賈湖骨笛出土于中國河南省賈湖遺址,距今7800~9000年,是中國最早的樂器實物,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1986-1987年間,賈湖遺址出土20多支精緻的骨笛,分別有5孔骨笛、6孔骨笛、7孔骨笛和8孔骨笛 [1] 賈湖骨笛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賈湖骨笛,改寫了中國音樂史。有關賈湖骨笛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古物》,引起廣泛關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展示了賈湖骨笛。[2-3] 

搗練圖

在開場這段銀幕下方的一張圖是

唐朝張萱的《搗練圖》

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搗練圖》是中國唐代名畫,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後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致的作品,系唐代畫家張萱之作。

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畫作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畫面的右邊還可以看到一隻

三彩駱駝

它的原型

也許與陝西博物院館藏的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有關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高58釐米,長43釐米,施藍、綠、黃等單色釉。駱駝昂首直立於長方形座上,張口嘶鳴狀。駝背鋪有帶花邊圓形墊子,其上搭一平臺,用刻花毯子覆蓋,其上有七個男樂俑盤腿朝外坐於平臺四周,手持笙、琵琶、排簫、拍板、箜篌、笛、蕭正在演奏,中間立一體態豐腴載歌載舞的女子。造型新穎,器形碩大,駱駝健壯,人物表情豐富,形象逼真,陶塑藝術精湛,色彩豔麗,被譽為唐三彩俑中的壓卷之作。[2-3]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為研究唐代雕塑藝術、音樂舞蹈、人物如實提供了寶貴資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藝術、製作工藝發達昌盛的重要物證,也見證了絲綢之路上的交流與融合,2013年8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三彩女立俑

在畫面的最右

有一位婀娜多姿的唐代「仕女」

顏色看不大清楚

今天,我們可以去陝西歷史博物館

一睹三彩女立俑的風采

三彩女立俑 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

明皇幸蜀圖

接著一個轉場

正前方迎面向觀眾徐徐而來的是

《明皇幸蜀圖》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明皇幸蜀圖》,傳為唐代山水畫家李思訓(一說李昭道)創作的大青綠設色絹本畫。作品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1] 作品描繪人馬行走於崇山峻嶺間。畫上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禦題詩:青綠關山迥,崎嶇道路長。客人各結束,行李自周詳。總為名和利,那辭勞與忙。年陳失姓氏,北宋近乎惠」。[2] 《明皇幸蜀圖》體現了二李畫派的典型風格,時代特徵明顯,是反映唐代山水畫面貌的重要傳世作品。

明皇幸蜀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

《明皇幸蜀圖》之後

是很多人熟悉的

宋朝畫作《千里江山圖》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家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 

備騎出行圖

《千里江山圖》的左邊是

隋代壁畫《備騎出行圖》

現藏于山東博物館

備騎出行圖

《備騎出行圖》隋 佚名 壁畫 縱90釐米 橫60釐米 山東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婦墓徐敏行夫婦墓是于1976年在山東嘉祥縣英山發現的。此壁畫繪在墓室四壁與門洞內外。有《徐侍郎夫婦宴享行樂圖》、《徐侍郎出行儀仗圖》、《徐侍郎夫人出遊圖》,以及侍衛、門吏諸像。有人物、也有山水。所畫人物都用鐵線描,平塗顏色。著色以重彩為主,個別處兼施淡彩。這裡所選的是《出行圖》中四個侍衛像,姿態不同,表情各異,用筆簡練勁健,可見其獨特風采。

樹下美人圖

緊接著,隨著舞蹈動作的展開

螢幕裡出現了三副畫卷

右邊是《樹下美人圖》

現藏日本熱海美術館

《樹下美人圖》是唐代畫家佚名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日本熱海美術館。這幅畫是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紙本屏風畫之一。畫面上個體態豐滿的女子.穿著長裙,赤朱敷色。她右手執胸前披帛.左手輕挽帛端,神態自然嫺靜。她的右面後側有一著藍衣麻鞋的女侍,回頭看望。圖中人物豐滿健碩、雍容高貴,是唐代仕女畫的特徵。

樹下美人圖

侍馬圖

中間是《侍馬圖》

佚名,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和右邊的《樹下美人圖》一樣

也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188號墓出土

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侍馬圖》,唐,佚名,屏風,絹本設色,縱53.7釐米,橫23.6釐米。侍馬圖侍馬圖這是一幅具有濃郁西域風情的侍馬圖,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188號墓出土,共八扇木框紫綾邊牧馬屏風,每扇均繪有鞍馬和侍馬人。西域之馬與中原之馬的確具有不同的特點,在畫家的筆下表現得更強健挺拔。

小編數了數

要看全《盛唐夜宴》中

出現的文物

至少要跑8家博物館

其中不少畫作並未展出

尚需等待時機

畫中描寫了六位衣著豔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賞花遊園。[3] 畫作不設背景,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1] 全圖六個人物的主次、遠近安排巧妙,景物襯托少而精。兩隻小狗、一隻白鶴、一株辛黃花使原本顯得孤立的人物產生了左右呼應、前後聯繫的關係。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使人物形象顯得豐腴而華貴。而用筆和線條卻細勁有神,流動多姿。濃麗的設色,頭髮的鉤染、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較好地表現了貴族婦女的細膩柔嫩的肌膚和絲織物的紋飾。《簪花仕女圖》是周昉貴族人物畫風格的代表。同時也體現出貴族仕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遊戲於花蝶鶴犬之間的生活情態。[4] 

婦好鴞尊

與《簪花仕女圖》同框的

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文物

比如這件出土於安陽殷墟婦好墓的

婦好鴞尊

出土時有兩件

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婦好青銅鴞(xiao,音同梟)尊,1976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原器為一對兩隻,一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另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婦好鴞尊,器身銘文「婦好」,造型生動傳神,整體作站立鴞形,兩足與下垂尾部構成三個穩定支撐點,構思奇巧。頭後為器口,蓋面鑄站立狀的鳥,造型雄奇,花紋絢麗,是中國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 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鎮院之寶」之一。

蓮鶴方壺

還有這一件引人注目的

蓮鶴方壺

河南省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

一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後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1] 2015年12月,蓮鶴方壺被運送至北京參展。 [2]

賈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

賈湖骨笛

也出現在畫面之中

賈湖骨笛出土于中國河南省賈湖遺址,距今7800~9000年,是中國最早的樂器實物,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1986-1987年間,賈湖遺址出土20多支精緻的骨笛,分別有5孔骨笛、6孔骨笛、7孔骨笛和8孔骨笛 [1] 賈湖骨笛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賈湖骨笛,改寫了中國音樂史。有關賈湖骨笛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古物》,引起廣泛關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展示了賈湖骨笛。[2-3] 

搗練圖

在開場這段銀幕下方的一張圖是

唐朝張萱的《搗練圖》

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搗練圖》是中國唐代名畫,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系盛唐時的一幅重要的風俗畫,對後世繪畫風格有重大影響,是唐代仕女畫中取材較為別致的作品,系唐代畫家張萱之作。

此圖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製勞動操作時的情景,在長卷式的畫畫上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現出唐代仕女畫的典型風格。

畫作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

畫面的右邊還可以看到一隻

三彩駱駝

它的原型

也許與陝西博物院館藏的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有關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高58釐米,長43釐米,施藍、綠、黃等單色釉。駱駝昂首直立於長方形座上,張口嘶鳴狀。駝背鋪有帶花邊圓形墊子,其上搭一平臺,用刻花毯子覆蓋,其上有七個男樂俑盤腿朝外坐於平臺四周,手持笙、琵琶、排簫、拍板、箜篌、笛、蕭正在演奏,中間立一體態豐腴載歌載舞的女子。造型新穎,器形碩大,駱駝健壯,人物表情豐富,形象逼真,陶塑藝術精湛,色彩豔麗,被譽為唐三彩俑中的壓卷之作。[2-3]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為研究唐代雕塑藝術、音樂舞蹈、人物如實提供了寶貴資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藝術、製作工藝發達昌盛的重要物證,也見證了絲綢之路上的交流與融合,2013年8月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三彩女立俑

在畫面的最右

有一位婀娜多姿的唐代「仕女」

顏色看不大清楚

今天,我們可以去陝西歷史博物館

一睹三彩女立俑的風采

三彩女立俑 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

明皇幸蜀圖

接著一個轉場

正前方迎面向觀眾徐徐而來的是

《明皇幸蜀圖》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明皇幸蜀圖》,傳為唐代山水畫家李思訓(一說李昭道)創作的大青綠設色絹本畫。作品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1] 作品描繪人馬行走於崇山峻嶺間。畫上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禦題詩:青綠關山迥,崎嶇道路長。客人各結束,行李自周詳。總為名和利,那辭勞與忙。年陳失姓氏,北宋近乎惠」。[2] 《明皇幸蜀圖》體現了二李畫派的典型風格,時代特徵明顯,是反映唐代山水畫面貌的重要傳世作品。

明皇幸蜀圖(局部)

千里江山圖

《明皇幸蜀圖》之後

是很多人熟悉的

宋朝畫作《千里江山圖》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家具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 

備騎出行圖

《千里江山圖》的左邊是

隋代壁畫《備騎出行圖》

現藏于山東博物館

備騎出行圖

《備騎出行圖》隋 佚名 壁畫 縱90釐米 橫60釐米 山東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婦墓徐敏行夫婦墓是于1976年在山東嘉祥縣英山發現的。此壁畫繪在墓室四壁與門洞內外。有《徐侍郎夫婦宴享行樂圖》、《徐侍郎出行儀仗圖》、《徐侍郎夫人出遊圖》,以及侍衛、門吏諸像。有人物、也有山水。所畫人物都用鐵線描,平塗顏色。著色以重彩為主,個別處兼施淡彩。這裡所選的是《出行圖》中四個侍衛像,姿態不同,表情各異,用筆簡練勁健,可見其獨特風采。

樹下美人圖

緊接著,隨著舞蹈動作的展開

螢幕裡出現了三副畫卷

右邊是《樹下美人圖》

現藏日本熱海美術館

《樹下美人圖》是唐代畫家佚名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日本熱海美術館。這幅畫是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紙本屏風畫之一。畫面上個體態豐滿的女子.穿著長裙,赤朱敷色。她右手執胸前披帛.左手輕挽帛端,神態自然嫺靜。她的右面後側有一著藍衣麻鞋的女侍,回頭看望。圖中人物豐滿健碩、雍容高貴,是唐代仕女畫的特徵。

樹下美人圖

侍馬圖

中間是《侍馬圖》

佚名,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和右邊的《樹下美人圖》一樣

也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188號墓出土

現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侍馬圖》,唐,佚名,屏風,絹本設色,縱53.7釐米,橫23.6釐米。侍馬圖侍馬圖這是一幅具有濃郁西域風情的侍馬圖,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188號墓出土,共八扇木框紫綾邊牧馬屏風,每扇均繪有鞍馬和侍馬人。西域之馬與中原之馬的確具有不同的特點,在畫家的筆下表現得更強健挺拔。

小編數了數

要看全《盛唐夜宴》中

出現的文物

至少要跑8家博物館

其中不少畫作並未展出

尚需等待時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