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愛,不是一味的放縱;規矩,是教育的根本】育兒專家:遇到3種情況,爸媽「該出手時,就出手」,教會孩子懂得規矩

前不久, 前跳水「 女皇」郭晶晶——企業家霍啟剛的太太, 在訪談節目, 大談育兒觀, 引發觀眾熱議。

在節目中, 她談及對兒子的教育時, 說起這樣一件小事。

規定孩子做作業時, 必須專心致志, 只有完成了作業, 才可以玩樂。

哪怕是爺爺來看孩子, 只要孩子們作業沒做完, 郭晶晶同樣會堅持原則「不給公公面子」, 爺爺也只能等孫子先把功課做完, 才能和他一起玩。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 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 收穫一種性格。 」

教會孩子懂得規矩, 是育兒的根本責任。

《家庭教育》一書中說:「有規矩的自由是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放肆。 」

無條件愛孩子, 是為人父母的本能;

讓孩子在有原則、有規矩的愛中成長和不斷前行, 是我們的責任。

在美國, 有位父親在超市中教女兒道歉的視頻, 堪稱教科式的守規矩。

視頻中的小女孩, 沖姐姐發脾氣, 打掉姐姐手上的東西。

爸爸要求小女孩立即向姐姐道歉, 可她拒不道歉, 還耍賴躺在地上不起, 並強調自己不是故意的, 只是不小心而已。

父親蹲下來, 耐心地說:「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 你都必須道歉。 」

無論小女孩如何哭鬧撒潑, 還是姐姐主動讓步不要她道歉,

父親堅持認為, 只要做錯事, 不管對方是否原諒, 道歉是最基本的原則。

事情不論大小, 對方是否介意, 做錯事就必須向人道歉。

對原則的堅持, 就是讓孩子懂得犯錯後的正確應對的規矩, 防止孩子以後以「不小心」為藉口, 故意傷害別人。

教育的本質, 是「度」, 也是「分寸」

我們現在提倡「人性」教育。 不打不罵, 不語言施壓。

但「人性」教育, 不是「放縱」教育。

父母控制自己, 是為了讓孩子更能懂得爸媽的「愛」。

但, 愛不是一味的放縱。

俗話說, 無規矩不成方圓,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 只是有時候掌握不好那個「度」。

在認知和行為上, 不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 有時便會對環境以及身邊的人造成威脅。

比爾蓋茨曾說:「孩子幼小時, 用原則管束他們, 是家長的天職。

愛孩子是無條件, 但一定是有原則的。

真正的愛孩子, 不是讓他一味放縱和無限的自由, 而是教會他遵守規則和做人的道理。

李玫瑾教授:遇到3種情況, 父母是可以「出手」的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 即使他們犯錯, 也不忍心過分責怪孩子。

也許孩子三、四歲時只會通過哭鬧、耍賴等方式讓父母妥協, 但等他們到了十三、四歲時, 一旦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 就可能做出一些極端行為來威脅父母。

那時候再想好好管教孩子, 可能為時已晚。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就應該給孩子立好規矩, 並堅定執行。

只有樹立起父母的權威, 對孩子「恩威並施」, 才能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教養和習慣。

1)孩子做了非常危險的事情;或者造成非常惡劣的後果

由於孩子認知上的不足, 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 他們更願意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

在滿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時, 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力量。

比如從高空丟東西, 若是真的砸到了樓下的人或者是車, 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 還會威脅到路人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可以在事情發生那一刻,及時「出手」,並且用嚴厲的眼神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他承擔後果,比如懲罰不可以再新買玩具等。

有一顆敬畏的心,從心往外地遵守社會規則,並且「長教訓」。

還有些孩子的行為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之前就有報導小學生為了尋求刺激,相約進行「自*」體驗,這種沒有邊界的體驗,看似遊戲,實則是事故。

父母若及時發現,也要進行心理干預,積極和孩子溝通,甚至可以嚴肅地拉住孩子的手,「該出手時就出手」。

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有多麼可怕。

2)對長輩不尊敬,目無尊長事關孩子品格的問題,是家庭的教養問題。

尊重長輩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如果孩子從小沒有禮貌,長大後也會「目中無人」。

父母應該從小教孩子懂禮貌,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尊重長輩的行為,應及時糾正。

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和諧,都是在一定的秩序下建立起來的。

沒有規矩的孩子會變得無法無天,無法適應社會,長大後甚至走上極端。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從小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和規矩。

對長輩不尊敬,這樣的行為,必須嚴懲!讓孩子明白「規矩」。

這就是教養的問題,

3)頻繁說謊,引導無效

孩子總是說謊,一開始可能是無意識的,出於自我保護,或者覺得好玩,但是如果總是故意說謊,父母就要認真對待了。

可以用嚴肅的態度和孩子溝通,讓他承擔說謊後的結果。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一些行為,父母需要嚴肅對待,必要時也可以通過「棍棒教育」讓孩子引以為戒。

當然,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和父母的期望充滿「矛盾」,更多時候,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感染孩子,良好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只有當規矩與愛成為統一體時,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還會威脅到路人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可以在事情發生那一刻,及時「出手」,並且用嚴厲的眼神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他承擔後果,比如懲罰不可以再新買玩具等。

有一顆敬畏的心,從心往外地遵守社會規則,並且「長教訓」。

還有些孩子的行為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之前就有報導小學生為了尋求刺激,相約進行「自*」體驗,這種沒有邊界的體驗,看似遊戲,實則是事故。

父母若及時發現,也要進行心理干預,積極和孩子溝通,甚至可以嚴肅地拉住孩子的手,「該出手時就出手」。

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有多麼可怕。

2)對長輩不尊敬,目無尊長事關孩子品格的問題,是家庭的教養問題。

尊重長輩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如果孩子從小沒有禮貌,長大後也會「目中無人」。

父母應該從小教孩子懂禮貌,如果發現孩子有不尊重長輩的行為,應及時糾正。

社會和人際交往的和諧,都是在一定的秩序下建立起來的。

沒有規矩的孩子會變得無法無天,無法適應社會,長大後甚至走上極端。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從小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和規矩。

對長輩不尊敬,這樣的行為,必須嚴懲!讓孩子明白「規矩」。

這就是教養的問題,

3)頻繁說謊,引導無效

孩子總是說謊,一開始可能是無意識的,出於自我保護,或者覺得好玩,但是如果總是故意說謊,父母就要認真對待了。

可以用嚴肅的態度和孩子溝通,讓他承擔說謊後的結果。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一些行為,父母需要嚴肅對待,必要時也可以通過「棍棒教育」讓孩子引以為戒。

當然,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和父母的期望充滿「矛盾」,更多時候,父母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感染孩子,良好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只有當規矩與愛成為統一體時,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