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倚老賣老!阿嬤上車「還是國外的素質好」強行讓13歲國中生讓座,起身橘子掉落「卻被阿嬤一腳踢開」司機直言:立刻下車

小佳今年13歲, 上初一。 平時上學需要乘坐公交, 但這個時間點人很多, 有上班族、學生黨還有著急去早市買菜的老人。

小佳抱著書包被擠來擠去,

最終落到一個角落裡, 她翻出橘子檢查, 鬆了口氣。 這橘子是媽媽給她帶的, 她想等中午再吃。

終於車上人逐漸下車, 小佳腿站地快麻了, 立刻坐上位置, 還沒有休息幾秒。 下一刻, 有位精神抖擻的老阿姨挎著菜籃子上車。

老人環顧四周, 隨後挪到小佳身邊, 大聲說:「哎呀, 還是國外的素質好, 上車都知道讓座……」

周圍的人都看過來, 小佳臉頰通紅, 不知所措的趕緊起身讓座, 結果懷裡的橘子骨碌碌掉地上, 小佳想要俯身去撿, 被坐下來的老人一腳踢開。

車上的其他人全驚了, 有人出言說:「你幹嘛啊?那是人家孩子的橘子你踢走?強行讓小孩給你讓座, 看你年紀大了也就算了, 你還說什麼國外好, 國外好就別生活在這裡啊!」

老人被說得臉紅, 嘴裡不停罵人。 隨後司機將車一停, 後車門開了, 司機一聲喊道:「下車!那個一直罵人的, 別耽誤別人時間!」

老人最終嘴裡罵罵咧咧地下車走了。

發生這種強行讓座的事情, 生活中不在少數。 不止是在讓座這一件事上,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在面對不公平的現象、或被無理強制要求做某件事時, 勇敢地說「不」。

如何讓孩子勇敢說「不」?

教導自信

自信的孩子能夠更有底氣的去拒絕, 父母在教會孩子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後, 讓孩子相信自己做出的決定, 這其中要有父母在裡面的引導。

鼓勵孩子

父母的鼓勵、安慰言詞對孩子來說也相當重要, 在孩子因異樣眼光而退縮的時候, 父母要第一時間鼓勵安慰孩子。

什麼樣的人需要被照顧?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 什麼樣的人比較需要被照顧。 大部分地區, 7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辦理夕陽紅卡, 有夕陽紅卡的老人一般年紀很大、頭髮花白, 年輕人在身體沒有任何不適或其他不便的情況下, 建議可以考慮讓座, 以及弱病殘孕, 身體不適的病人、行動不便的人、孕婦、抱著很小的孩子的人……這些都是需要被照顧到的群體。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有尊老愛幼的傳統。從史料追溯,尊老愛幼甚至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然後逐漸形成了尊愛老人、關懷幼童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並被繼承下來。

而千百年來,在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觀念的薰陶中,我們每個人也幾乎從小到大都以尊重父母、敬愛長輩為榮,古時的孔融讓梨,子路借米等典故,更通過教材的學習讓孩子們耳熟能詳,並以此作為考量一個孩子的基本標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身體層面變弱的老人,真的是絕對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嗎?我們的尊老愛幼,尊的究竟是因為年紀大而變弱的身體,還是他們由於年齡增長而自帶的輩分呢?

從出語諷刺給自己讓座的年輕人的這位老人的思想來看,她在精神上並不是弱者,甚至她是一位自我感覺良好的強者,是自帶定奪尺度的長輩。只是在當前這個缺乏座位的空間裡,她願意以「弱者」的身份,去獲取一個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可以坐著乘車的機會。

其實,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有尊老愛幼的傳統。從史料追溯,尊老愛幼甚至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然後逐漸形成了尊愛老人、關懷幼童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並被繼承下來。

而千百年來,在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觀念的薰陶中,我們每個人也幾乎從小到大都以尊重父母、敬愛長輩為榮,古時的孔融讓梨,子路借米等典故,更通過教材的學習讓孩子們耳熟能詳,並以此作為考量一個孩子的基本標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身體層面變弱的老人,真的是絕對意義上的弱勢群體嗎?我們的尊老愛幼,尊的究竟是因為年紀大而變弱的身體,還是他們由於年齡增長而自帶的輩分呢?

從出語諷刺給自己讓座的年輕人的這位老人的思想來看,她在精神上並不是弱者,甚至她是一位自我感覺良好的強者,是自帶定奪尺度的長輩。只是在當前這個缺乏座位的空間裡,她願意以「弱者」的身份,去獲取一個給自己帶來好處的可以坐著乘車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