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街轉角那家店

傳統型旅遊者舉凡到了安特衛普, 大概要以兩座教堂為城市中心, 再抄近路穿到平行街上的鑽石博物館(眼下正在重建, 要到五月初才重新開門), 然後經過幾個小拐彎, 就順著香味兒摸到商業街上去吃最出名的華夫餅了。 這個攤子後身兒不足三百米的地方就是魯本斯故居。 Follow這條黃金小線路, 半天之內你可以一舉拿下安特衛普最名聲在外的幾個景點。 所以網上老有人總結:安特衛普那麼小, 呆一晚足夠了。

但在時裝和藝術愛好者的眼裡, 用腳丈量這個城市時可能需要另一張地圖。

我這張地圖的中心,

是矗立於教堂附近三岔路口上的Dries Van Noten宮殿。 在安特衛普這個城市中, 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名字的時裝店, 在恢弘程度上可以與之比肩, 主街道甚至都由它一分為二成兩條平行小街:一條延續和蕩漾著隔壁街時裝學院MoMu和剛剛票選出來的世界最棒書店Copyright的知識份子氣質;

通過另一條則可直抵教堂, 但我總會在這條小路上的某個岔路口再做左轉, 先去Goodie Foodie吃份被一刀插死的breakfast bagel或者灑滿新鮮莓果的pancake, 然後出門順著路拐上Reynderstraat, 就在馬上要重回大路的那個轉角, 迎頭遇上了我此行買最愛的設計師店鋪Stephan Schneider.

所以抱歉啦, Dries在本篇中僅僅充當了穿針引線的地理位置參照物角色, Stephan Schneider才是我今天想有感而發兩句的重點。

拍攝中幫模特調整細節的Stephan Schneider本人

同樣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的Stephan Schneider看名字就知道其實是德國人, 在網路上能搜到的有關他的資訊十分不慷慨。 但幫助大眾在心目中迅速樹立起設計師畫像的, 就要算他是安特衛普六君子的同門師弟這一背景, 具體說起來, 跟Raf Simons和Veronique Branquinho同年代入社會。

如果不是我歪打正著在Easter長假前的最後一天臨時起意去了傳奇古著店Rosier 41, 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那之後摸到鬧市角落裡低調到隱形的Stephan Schneider店鋪的。 但也正是在Rosier 41、在衣海茫茫的Ann/Dries/CDG/Haider/Balenciaga/Prada/Rick Owens……中, 我一眼就看上了(後來聽說是)上一季全新的Stephan Schneider袍子襯衫並當下墜入情網。

我放一張Rosier41經營的品牌, 如果去安特衛普, 一定不要錯過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我已經手拎臂掛封面Dries禮服式西裝和襯衫、領帶兩條(?)、風衣三件,

口袋裡只有一百歐現金卻在結帳時被告知境外卡不能刷。 Rosier 41的店主大場面想必也見過不老少, 她迅速又精准地指明“離我最近”的兩個銀行提款機路線, 堪稱人形大眾點評。 我一個女的三十六了, 窮困潦倒地走在異國街頭尋找提款機進行人生中的第一次信用卡取現, 如果這還不能足以證明那股突如其來濃烈的愛, 我這輩子就算是沒愛過了。

第二天起來我不甘心, 拉著朋友摸到品牌專賣店考察現有系列了, 又鑽進試衣間一個小時, 回來翻了翻歷史作品, 到此為止Stephan Schneider的風格在我心中才算是塵埃落定下來, 愛, 沉澱了。 那麼首先邀請大家一起欣賞下2018春夏系列Foamalities.

我看到個別電商平臺引進他的設計並留下評價:“…他成功地在巴黎時裝周呈現系列,

品牌一經推出就一步登天, 成為時尚界的寵兒…”——我倒對此持保留意見, 哪裡成為過寵兒了?我認為Stephan Schneider壓根兒就還沒走進公眾視野咧!就連在網上難得一見的設計師採訪中, 他一上來就被採訪者毫不客氣地提問“為何如此stay quiet”。

倒是這句“Stay Quiet”, 講出了我心中Stephan Schneider的設計精髓:他並不製造虛張聲勢的buzz, 卻將大量精力消耗在對面料和細節近乎偏執的把控上。

新買的還沒來得及拍, 用Stephan Schneider經典的小領圖示範一下。

我買了一件新系列鵝黃色經典小領襯衫, 它在身袖連接處做了微微的小蝙蝠設計, 袖子自上至下稍稍放寬一點點, 落在手腕之上的七分處, 袖口似乎完全沒被處理過, 但在試穿過程中,

你總會發現在哪兒被精心安排了一道褶或者一個小層疊, 並借由它決定了整件襯衫的最終呈現效果——一種好像被精心調試過的隨意。

無論男裝女裝, 這個褲型的直筒長褲太美麗且好穿了

還有一條藏青色的直筒褲, 看似平淡無奇, 但上身之後我留意到側面從胯部直接壓出一個小層次。 這樣的處理, 既不張揚, 又讓有心的穿著者和觀察者感歎細節豐富。 並且不知道他到底對這些普通的材質做了什麼手腳, 令棉也可以擁有十分藝術的飄逸效果, 修身卻寬鬆, 為身體留有適度舒適空隙。 它們的確美麗、乾淨、安靜。

更重要地, 這樣的衣物似乎帶有一種滿不在乎和漫不經心的氣質, 把那些在外表上刻意追求一絲不苟完美精緻的人都比了下去。

Stephan Schneider+NOMOS,以德國設計師配德國腕表

彼時Rosier 41的衣服買到手連熨都沒顧得上,我就上身拍了這組照片。前幾天發到朋友圈,有人評價性冷淡風格,有人提到禪意,劉老師(我媽)從客廳舉著手機來到書房進行現場點評:挺得體的。跟著話鋒一轉:這又是在啥我不知道的時候買的衣服?

Stephan Schneider當然也有過叛逆期,他曾在另個媒體採訪中吐露心聲,表達十八九歲的自己想要快速逃離出那個德國小城,在那樣的心理狀態下,服裝成為可供宣洩的出口,用來“provoke and to be different.”。猜結果會怎麼樣?以時裝為事業的他煩透了這個圈子裡人人試圖標新立異to be different,“反時尚”的饑餓感反而被更猛烈地激發。

寫到這兒我突然忘了是誰曾對著我感慨:特立獨行有啥難度啊?難的不是做一個普普通通看似沒啥特點的人嗎?全民特立獨行了。

我覺得Stephan Schneider就是這根腦筋盤開了,他的理念此後似乎就定在了“並不把那些對時裝的龐大胃口真正大聲說出口”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必須暫時被克制,時裝在他手裡轉化為用來呈現穿著者職業背景、審美品位,甚至日常的工具,而並非當下潮流的展示台又或者某些熱門元素的排列組合。更重要地,他一再堅守的底線是穿著者應當在他的衣物中感到完全舒適且放鬆才對。

講到這兒必須放一張實拍的專賣店照片了,這家被稱為“全球旗艦店”的小店不過是安特衛普安靜小街拐角的石頭建築,地上地下兩層每層只得一排陳列,風格像引進了皮沙發的小龍女家。

當時試穿時,我請唯一男店員幫拿相中的襯衫長褲時曾明確告知尺碼,但他卻自作主張地送來完全不同尺寸並解釋:“不要管那些數字,你穿這些會好看,其實每件衣服適合你的尺碼都不一定是相同的”。他講得沒錯,Stephan Schneider的女裝有著酷似男性化衣物的形狀,但在材質和細節上卻極為細膩輕盈。我喜歡這種性別上的模糊感,因為被稱之為“好穿”的衣物其實會帶給我們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舒適感。

當然衣服本身也並非獨立存在的,衣服是衣服,人是人,不是那樣的,它們是穿衣者思想和身體的某種延續。

事實上也曾有人追問他他的衣服到底做給誰,Stephan答:我想應該是那些並不追著時尚和潮流走的人、那些不會走出試衣間時依然沒有想法要靠一個完全的陌生人給建議的人。

言外之意,他的顧客心裡都很有準譜兒,無論是對美還是對自己。在店裡買衣服的時候我也曾向店員請教:常常來光顧的,都是些怎樣的人。他想了想答:建築師、設計師……大部分是那些以創意為生的人。回國後的某天我隨意翻看之前提到的那本Dries Van Noten自製安特衛普推薦名錄,Stephan Schneider的名字一樣赫然在列。

真的很感慨,在以創新和與眾不同為核心生命力的那個世界,含蓄和克制反而被如此推崇。

而說回產品本身,我首推長褲,因為它對大多數身材適中的普通人而言,很容易試一條愛一條的。Stephan Schneider在季與季間對褲型鮮做改動,用他的話說是強調一種“延續性”,所以你大可不必講究年份,隨喜好購入。

我幾乎把現有版型都試了一遍,這些長褲大多剪裁很舒適,修身而寬鬆,不做卷邊或者褶皺處理,總而言之就是盡可能的樸素,特別適合搭配他的一字型口袋襯衫,營造一種輕微的常春藤風格。

其次是襯衫。雖然風評Stephan是塑造形狀的行家裡手,但他堅持聲稱自己對織物和細節更為迷戀,所以請試著去體會那些褶皺、夾層、弧線和垂墜設計當中的隱喻,我特別喜歡圓乎乎黑扣子和疊層二合一的設計,這些看起來“平凡”的衣物當然不簡單,只是在外向求勝的年代堅持不過度設計而已。

最後是牛仔外套或者短款夾克。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它們,我朋友一米五幾,穿最小號剛剛完美,從試衣間走出來的刹那是有一種手工匠人的純粹感和樸素感在的,我跟店員搶麥點評“要買!”。而且Stephan本人特長之一就在於對於衣物形狀的塑造上,落在挺括材質上,更將招牌優勢放大。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猛一眼看“平凡”的衣物我認為並不適合審美上的新手和入門者,反而屬於那些自信的、有天賦的穿著者衣櫥——他們的個人氣質已經不可替代,通過這種氣質,再將簡單設計的深層內涵層層解讀出來,並與服裝融為一體。

要知道,看起來effortless是需要effort的,只不過這種effort並不在明面兒上,懂得此中門道的人不可被超越。

其實想去安特衛普的人,大部分心心念的都是Antwerp Six,特別是時尚工作者,這六個名字和在心中已經背到滾瓜爛熟的成名歷史和創作理念是她們自證擁有一流品位的最省力手段。

但在安特衛普真實地停留了兩周之後,我覺得這批皇藝出來的比利時設計師,其實都很淡淡的離世俗挺遠,他們在時裝世界裡並非僅僅代表著一種籍貫,而真的是某種精神和文化上的共鳴。

對很多買衫人來說,消費人不知我懂的品牌時尋求的更多的是一種財力之外的、虛榮心上的滿足感,但Stephan Schneider卻用安靜的設計將我的虛榮心打翻在地。我認同他那些蘊含在簡單設計中的無聲咆哮,也覺得自己有配得上的樸素淡泊。這個世界,有人願意用Logo和簇新的新衣告訴別人自己是誰;也有人想要精心準備,以便營造出從未曾準備的樣子。

這樣的人,只要你願意找,在鬧市中依然能夠覓得蹤跡。

Stephan Schneider+NOMOS,以德國設計師配德國腕表

彼時Rosier 41的衣服買到手連熨都沒顧得上,我就上身拍了這組照片。前幾天發到朋友圈,有人評價性冷淡風格,有人提到禪意,劉老師(我媽)從客廳舉著手機來到書房進行現場點評:挺得體的。跟著話鋒一轉:這又是在啥我不知道的時候買的衣服?

Stephan Schneider當然也有過叛逆期,他曾在另個媒體採訪中吐露心聲,表達十八九歲的自己想要快速逃離出那個德國小城,在那樣的心理狀態下,服裝成為可供宣洩的出口,用來“provoke and to be different.”。猜結果會怎麼樣?以時裝為事業的他煩透了這個圈子裡人人試圖標新立異to be different,“反時尚”的饑餓感反而被更猛烈地激發。

寫到這兒我突然忘了是誰曾對著我感慨:特立獨行有啥難度啊?難的不是做一個普普通通看似沒啥特點的人嗎?全民特立獨行了。

我覺得Stephan Schneider就是這根腦筋盤開了,他的理念此後似乎就定在了“並不把那些對時裝的龐大胃口真正大聲說出口”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必須暫時被克制,時裝在他手裡轉化為用來呈現穿著者職業背景、審美品位,甚至日常的工具,而並非當下潮流的展示台又或者某些熱門元素的排列組合。更重要地,他一再堅守的底線是穿著者應當在他的衣物中感到完全舒適且放鬆才對。

講到這兒必須放一張實拍的專賣店照片了,這家被稱為“全球旗艦店”的小店不過是安特衛普安靜小街拐角的石頭建築,地上地下兩層每層只得一排陳列,風格像引進了皮沙發的小龍女家。

當時試穿時,我請唯一男店員幫拿相中的襯衫長褲時曾明確告知尺碼,但他卻自作主張地送來完全不同尺寸並解釋:“不要管那些數字,你穿這些會好看,其實每件衣服適合你的尺碼都不一定是相同的”。他講得沒錯,Stephan Schneider的女裝有著酷似男性化衣物的形狀,但在材質和細節上卻極為細膩輕盈。我喜歡這種性別上的模糊感,因為被稱之為“好穿”的衣物其實會帶給我們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舒適感。

當然衣服本身也並非獨立存在的,衣服是衣服,人是人,不是那樣的,它們是穿衣者思想和身體的某種延續。

事實上也曾有人追問他他的衣服到底做給誰,Stephan答:我想應該是那些並不追著時尚和潮流走的人、那些不會走出試衣間時依然沒有想法要靠一個完全的陌生人給建議的人。

言外之意,他的顧客心裡都很有準譜兒,無論是對美還是對自己。在店裡買衣服的時候我也曾向店員請教:常常來光顧的,都是些怎樣的人。他想了想答:建築師、設計師……大部分是那些以創意為生的人。回國後的某天我隨意翻看之前提到的那本Dries Van Noten自製安特衛普推薦名錄,Stephan Schneider的名字一樣赫然在列。

真的很感慨,在以創新和與眾不同為核心生命力的那個世界,含蓄和克制反而被如此推崇。

而說回產品本身,我首推長褲,因為它對大多數身材適中的普通人而言,很容易試一條愛一條的。Stephan Schneider在季與季間對褲型鮮做改動,用他的話說是強調一種“延續性”,所以你大可不必講究年份,隨喜好購入。

我幾乎把現有版型都試了一遍,這些長褲大多剪裁很舒適,修身而寬鬆,不做卷邊或者褶皺處理,總而言之就是盡可能的樸素,特別適合搭配他的一字型口袋襯衫,營造一種輕微的常春藤風格。

其次是襯衫。雖然風評Stephan是塑造形狀的行家裡手,但他堅持聲稱自己對織物和細節更為迷戀,所以請試著去體會那些褶皺、夾層、弧線和垂墜設計當中的隱喻,我特別喜歡圓乎乎黑扣子和疊層二合一的設計,這些看起來“平凡”的衣物當然不簡單,只是在外向求勝的年代堅持不過度設計而已。

最後是牛仔外套或者短款夾克。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它們,我朋友一米五幾,穿最小號剛剛完美,從試衣間走出來的刹那是有一種手工匠人的純粹感和樸素感在的,我跟店員搶麥點評“要買!”。而且Stephan本人特長之一就在於對於衣物形狀的塑造上,落在挺括材質上,更將招牌優勢放大。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猛一眼看“平凡”的衣物我認為並不適合審美上的新手和入門者,反而屬於那些自信的、有天賦的穿著者衣櫥——他們的個人氣質已經不可替代,通過這種氣質,再將簡單設計的深層內涵層層解讀出來,並與服裝融為一體。

要知道,看起來effortless是需要effort的,只不過這種effort並不在明面兒上,懂得此中門道的人不可被超越。

其實想去安特衛普的人,大部分心心念的都是Antwerp Six,特別是時尚工作者,這六個名字和在心中已經背到滾瓜爛熟的成名歷史和創作理念是她們自證擁有一流品位的最省力手段。

但在安特衛普真實地停留了兩周之後,我覺得這批皇藝出來的比利時設計師,其實都很淡淡的離世俗挺遠,他們在時裝世界裡並非僅僅代表著一種籍貫,而真的是某種精神和文化上的共鳴。

對很多買衫人來說,消費人不知我懂的品牌時尋求的更多的是一種財力之外的、虛榮心上的滿足感,但Stephan Schneider卻用安靜的設計將我的虛榮心打翻在地。我認同他那些蘊含在簡單設計中的無聲咆哮,也覺得自己有配得上的樸素淡泊。這個世界,有人願意用Logo和簇新的新衣告訴別人自己是誰;也有人想要精心準備,以便營造出從未曾準備的樣子。

這樣的人,只要你願意找,在鬧市中依然能夠覓得蹤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