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誰又何嘗沒有fantasy

個把月前, 我收到一份維也納舞會的邀請, 函中指明dresscode是“晚禮服”。 上一次收到如此標注dresscode時我穿了一條full length微蓬裙、黑色鏤空襯衫和高跟鞋, 結果如同女巨人一般跨出電梯的那一刻發現大家都以某種歡迎表演嘉賓的眼神向我致敬:看樣子是期待我從裙子裡突然變出一隻活兔子之類的。 一時間我也搞不清楚了是自己太overdressed了還是別人太自在了。

這次我謹慎地分析了下形勢, 上網搜了搜往屆視頻, 發現連阿姨叔叔輩兒的都穿著拖地長裙和燕尾服去, 就變本加厲很有種地選了帶拖尾的禮服裙, 並且遵從老派朋友給我的建議:還是不要穿無袖的吧?好的,

我給包上。

作為一個很傳統的人, 接下來, 我在選擇珠寶搭配時經歷了大型糾結:一方面我企圖遵循在白天佩戴黃金、夜間場合配搭白色貴金屬+鑽的古早原則;另一方面, 大家也想得到, 我現有的這類珠寶主要問題在於不夠大。

我們女的都知道, 那個晚禮服高跟鞋一旦穿上, 存不存在感的先放在一邊, 珠寶不夠大不夠閃, 老實說真的就是看不出來了, 我在這方面也不是沒栽過跟頭(以後再說。

後來我突然瞥到了舞會的贊助單位裡有FREYWILLE這個牌子, 就一拍大腿很賊地取了個巧:戴了她們的全套琺瑯珠寶。

沒想到把照片發到微博上, 大家紛紛點評“戒指和項鍊好好看”、“手鐲也太別致了!”、“同款項鍊”或者“後知後覺的埃及系列再也不會來了嚶嚶嚶”……還有個別人穿插在其中呼籲其他網友“李總這次的首飾也請大家誇一誇”,

我真的, 太被寵著了吧也?

老實說彼時我心中的大部分震驚都源於竟然有這麼多人認得出, 因為這個小小的、在行業內似乎並沒有同類競爭對手的家族品牌, 相當stay quiet. 但如果你曾留意過她們任何一支創意短視頻, 都不可能錯過在結尾處品牌名稱下漸漸浮現的兩個單詞“pure art”。

究竟敢以“純粹的藝術”為品牌寫下基調的珠寶有什麼淵源, 我今天簡單說兩句。

FREYWILLE祖籍奧地利, 與大家可能猜到的類似, 它的品牌名也源自於兩個姓氏的組合, 前者代表品牌的創立人Michaela Frey女士;後者則是她事業上的搭檔、也是現任品牌CEO的Dr. Friedrich Wille.

事實上, 創始人Michaela Frey絕對也是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她出身富貴, 卻特立獨行地選擇成為藝術家。 其實想想也合理的, 沒錢誰敢當藝術家啊?這個故事打一開頭就讓人嗅到空氣中那一絲必定要站著賺錢的發展走向了。 其實做藝術家的頭些年, Michaela Frey的大部分作品是基於木材質的。 但打仗嘛, 天然材料短缺得厲害, 所以到後期她轉而以琺瑯為主要載體進行藝術創作了, 品牌也就這麼的在1951年應運而生了。

當時二戰後, 社會裡的時裝文化是由New Look領銜拉開序幕的巴黎高級定制黃金年代。 這十年, 是最為浪漫優雅的十年, 我們甚至不需要圖片佐證也可以在腦海裡迅速勾畫出那些極細的掐腰設計、緊致圓潤的肩部線條、綿延無盡的巨幅裙裾。

而相呼應地, 女性珠寶時尚重歸戰前雍容華貴簡潔大氣的潮流, 大顆粒寶石和成套的大型珠寶在數不盡的宴會、雞尾酒會和舞會上散發絕對量級的魅力。 哪怕一流的大師們, 一樣緊緊咬住上層社交圈的需求, 在如何營造極度璀璨上研發到後半夜, 大量專利和創新由此牽引著蓬勃面世。

但我不想把FREYWILLE誕生這件事歸結于豐沃的文化環境催生出珠寶創作的多樣性上, 因為Michaela Frey本人挺無所謂當下刮什麼風的, 在她的觀念裡, 琺瑯作為材質本身其實也沒怎麼貴重(實話), 但那種極富生命力的斑斕美態, 不需要其他寶石的參與和互動, 本身就足夠強了。 這種並不討好潮流的行事風格可以說是珠寶裡的杜鵑了。

一個品牌, 有人負責當藝術家, 就得有人站出來做品牌。

Dr. Friedrich Wille在六七十年代加入後, FREYWILLE其實才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Branding. 一是行走江湖的品牌名確認下來了;更重要地, 24k金粉+琺瑯成為沿襲至今的創作方式;如果你再使勁往深裡挖一挖, 會發現自七十年代起, 在品牌沒有公開的合作歷史中, 時裝世界與FREYWILLE拉上關係的名字就有Yves Saint Laurent、Paco Rabanne和一些我暫時不能透露的品牌。

1977年為Yves Saint Laurent設計的收藏款

有沒有一種次元壁被打破的感覺?

我記得多年前路過國貿的FREYWILLE店, 當時還是個窮學生, 根本連專賣店名字都沒看, 只是單純被櫥窗裡陳列的那些首飾的超正色彩所吸引, 覺得怎麼會有人把珠寶畫得像油畫一樣, 顏色動人。

在手錶珠寶領域, 每當有人提及琺瑯的時候,總少不了一篇萬字長文分門別類地給你梳理琺瑯工藝的種類、哪種比哪種更難、做它們又是如何耗費工時等等等等。對這些我都沒有異議,我甚至還在瑞士某個以琺瑯為特色的高級製錶廠裡對著顯微鏡試圖畫上兩筆。

坦白說,真不是人幹的,一天眼睛就得瞎。而且大家欣賞一下我畫的機器貓,可以說是史上最不被愛的藍胖子了;另外一幅我的創作主題是蒙德里安三元素畫,我就不往上放了,怕大師醒來。

但我想說的是,琺瑯創作並不僅僅關乎於手藝。哪怕我們都知道琺瑯的調色、上色和燒制是多麼耗時耗人的過程,並且稍有差池,會導致整件作品前功盡棄;但在我看來,這些個專業工匠消耗如此體量的精力去呈現的內容,才會是最終決定這件珠寶藝術價值的關鍵一環,也是我想重點談談的內容。

Dr. Friedrich Wille與太太Simon Grunberger-Wille

FREYWILLE現任的創作總監是Simon Grunberger-Wille, Dr. Friedrich Wille的太太,自八十年代她加入並率領新一代設計團隊起,品牌綿延至今的設計基調才算正兒八經的定下來:從經典藝術品當中獲得靈感——無論是書籍、博物館、還是繪畫作品——並進行重新解讀。

所以不同於琺瑯作品總喜歡圍繞著自然元素做文章、或者直接將名畫搬上錶盤這些傳統做法,FREYWILLE的設計師實際上是把自己對經典的解讀與經典本身打碎了再融合在一起進行再創作。

我曾在外網好不容易搜到某篇報導,其中談到這個品牌從來不按季發新品,新品的主題更是毫無規律可循,往往依賴于設計師們最近又去哪兒耍了、讀到了什麼精彩的故事、又或者欣賞了怎樣恢弘的一系列展覽。

在她們曾經的創作裡,我特別喜歡紀念克林姆特系列的表達。以前看藝術書,中野京子老師介紹克林姆特時選用的修飾詞是“紅塵浪子”,暗示了他對男女情欲之瞭若指掌。

畫作本身男女交纏於金光閃閃的背景之中,一邊是爛漫山花一邊是萬丈深淵,你再回頭看時代背景,是統治歐洲領域最廣的哈布斯堡家族七百年來覆滅前最後的華光。所以這幅畫有愛、有情欲,還有下一秒就要死亡的肅穆氣氛。

顯然FREYWILLE在創作中選用了大量出現在原畫中的裝飾性金箔色,並放大了其中對愛和憧憬的部分,在我看來,“就讓氣氛恰好停留在’死也甘心’前的甜蜜當中吧”很可能是設計師想要傳遞的狀態。而當你意識到畫家、畫的背景、以它為靈感進行再創作的FREYWILLE,這三者統統來自于奧地利維也納時,會覺得我的天,連上宇宙wifi了這是。

其實克林姆特的並不唯一,早在九十年代的時候,莫内基金會就輾轉找到FREYWILLE,希望她們可以以莫内的畫作為靈感創作一系列紀念款式;再之後,百水、穆夏……這些藝術家以及他們持有的藝術風格都成為FREYWILLE紀念大師系列的靈感來源。

莫内系列鳶尾花圖案的款式我也有欸

我們總覺得藝術這個詞聽起來很宏大是不是?但其實它的力量恰恰就存在於那麼簡單的事物中:一幅畫、一件珠寶、一種花紋和色澤、一片花海。上一代藝術家通過這些線索把資訊傳遞給未知的下一代,讓我們重新去構想那時世界的樣子,然後從藝術中找到別處兒沒有的東西:內心翻湧著經典帶來的美好。

百水的作品與FREYWILLE以此為靈感的作品

所以到此為止,如果我們強拉回主題,我會堅持認為過硬的匠人燒制手藝是將這些fantasy由夢想變為現實的技術保障,但好作品的核心,是對藝術的理解和表達。這些東西,更加稀有。

不過話說回來,與藝術極高的相關度並不代表FREYWILLE因此而喪失掉日常搭配度,它的珠寶單品,我覺得最珍貴的部分恰恰是實用度非常高,是那種初一眼看會在心裡打鼓“會不會戴上太俗太花”,但上手就有極大改觀。特別是在擁滿金銀鑽的場合,它總成為我另闢蹊徑的差異化首選。

雖然開篇那種戴法算是致敬品牌之舉,但因為準備時間太有限,其實我搭得一般。對於這些在視覺上已經擁有豐富細節的款式,我認為入門者最便捷的搭配方式就是大面積淺色,進階者再從圖案和珠寶的形態上找呼應,營造某種飄逸隨性並懂得適可而止的藝術家氣質。

有沒有擔心過某些太過繁複的細節會導致穿著者自身的異域氣質太過強烈?我很少會並希望大家也不要,因為將它們戴出門於我們而言可能更像是在進行某種神秘的實驗,那些試圖努力跨到自己心理安全界線另一端的人,收穫到的,很可能是某些吸引眼球卻不離奇古怪、富有新意卻依然尊重傳統的搭配法則。

而這些,在那些叫得出名號的時尚評論家心目中,正是所有中正平和穿衣者對搭配的最高追求。

每當有人提及琺瑯的時候,總少不了一篇萬字長文分門別類地給你梳理琺瑯工藝的種類、哪種比哪種更難、做它們又是如何耗費工時等等等等。對這些我都沒有異議,我甚至還在瑞士某個以琺瑯為特色的高級製錶廠裡對著顯微鏡試圖畫上兩筆。

坦白說,真不是人幹的,一天眼睛就得瞎。而且大家欣賞一下我畫的機器貓,可以說是史上最不被愛的藍胖子了;另外一幅我的創作主題是蒙德里安三元素畫,我就不往上放了,怕大師醒來。

但我想說的是,琺瑯創作並不僅僅關乎於手藝。哪怕我們都知道琺瑯的調色、上色和燒制是多麼耗時耗人的過程,並且稍有差池,會導致整件作品前功盡棄;但在我看來,這些個專業工匠消耗如此體量的精力去呈現的內容,才會是最終決定這件珠寶藝術價值的關鍵一環,也是我想重點談談的內容。

Dr. Friedrich Wille與太太Simon Grunberger-Wille

FREYWILLE現任的創作總監是Simon Grunberger-Wille, Dr. Friedrich Wille的太太,自八十年代她加入並率領新一代設計團隊起,品牌綿延至今的設計基調才算正兒八經的定下來:從經典藝術品當中獲得靈感——無論是書籍、博物館、還是繪畫作品——並進行重新解讀。

所以不同於琺瑯作品總喜歡圍繞著自然元素做文章、或者直接將名畫搬上錶盤這些傳統做法,FREYWILLE的設計師實際上是把自己對經典的解讀與經典本身打碎了再融合在一起進行再創作。

我曾在外網好不容易搜到某篇報導,其中談到這個品牌從來不按季發新品,新品的主題更是毫無規律可循,往往依賴于設計師們最近又去哪兒耍了、讀到了什麼精彩的故事、又或者欣賞了怎樣恢弘的一系列展覽。

在她們曾經的創作裡,我特別喜歡紀念克林姆特系列的表達。以前看藝術書,中野京子老師介紹克林姆特時選用的修飾詞是“紅塵浪子”,暗示了他對男女情欲之瞭若指掌。

畫作本身男女交纏於金光閃閃的背景之中,一邊是爛漫山花一邊是萬丈深淵,你再回頭看時代背景,是統治歐洲領域最廣的哈布斯堡家族七百年來覆滅前最後的華光。所以這幅畫有愛、有情欲,還有下一秒就要死亡的肅穆氣氛。

顯然FREYWILLE在創作中選用了大量出現在原畫中的裝飾性金箔色,並放大了其中對愛和憧憬的部分,在我看來,“就讓氣氛恰好停留在’死也甘心’前的甜蜜當中吧”很可能是設計師想要傳遞的狀態。而當你意識到畫家、畫的背景、以它為靈感進行再創作的FREYWILLE,這三者統統來自于奧地利維也納時,會覺得我的天,連上宇宙wifi了這是。

其實克林姆特的並不唯一,早在九十年代的時候,莫内基金會就輾轉找到FREYWILLE,希望她們可以以莫内的畫作為靈感創作一系列紀念款式;再之後,百水、穆夏……這些藝術家以及他們持有的藝術風格都成為FREYWILLE紀念大師系列的靈感來源。

莫内系列鳶尾花圖案的款式我也有欸

我們總覺得藝術這個詞聽起來很宏大是不是?但其實它的力量恰恰就存在於那麼簡單的事物中:一幅畫、一件珠寶、一種花紋和色澤、一片花海。上一代藝術家通過這些線索把資訊傳遞給未知的下一代,讓我們重新去構想那時世界的樣子,然後從藝術中找到別處兒沒有的東西:內心翻湧著經典帶來的美好。

百水的作品與FREYWILLE以此為靈感的作品

所以到此為止,如果我們強拉回主題,我會堅持認為過硬的匠人燒制手藝是將這些fantasy由夢想變為現實的技術保障,但好作品的核心,是對藝術的理解和表達。這些東西,更加稀有。

不過話說回來,與藝術極高的相關度並不代表FREYWILLE因此而喪失掉日常搭配度,它的珠寶單品,我覺得最珍貴的部分恰恰是實用度非常高,是那種初一眼看會在心裡打鼓“會不會戴上太俗太花”,但上手就有極大改觀。特別是在擁滿金銀鑽的場合,它總成為我另闢蹊徑的差異化首選。

雖然開篇那種戴法算是致敬品牌之舉,但因為準備時間太有限,其實我搭得一般。對於這些在視覺上已經擁有豐富細節的款式,我認為入門者最便捷的搭配方式就是大面積淺色,進階者再從圖案和珠寶的形態上找呼應,營造某種飄逸隨性並懂得適可而止的藝術家氣質。

有沒有擔心過某些太過繁複的細節會導致穿著者自身的異域氣質太過強烈?我很少會並希望大家也不要,因為將它們戴出門於我們而言可能更像是在進行某種神秘的實驗,那些試圖努力跨到自己心理安全界線另一端的人,收穫到的,很可能是某些吸引眼球卻不離奇古怪、富有新意卻依然尊重傳統的搭配法則。

而這些,在那些叫得出名號的時尚評論家心目中,正是所有中正平和穿衣者對搭配的最高追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