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問哈弗H6為什麼是神車,但問該怎麼選?

手持15萬以內的預算買臺家用SUV, 兼顧口碑和實用, 怎麼選?銷冠哈弗H6或許很難脫離大家的視線。

眼瞅著第三代H6上市也一段時間了,

性價比如何?和競品比怎麼樣?要不要買呢?看完本期【導購】, 或許就有答案了。

今年1月份, 哈弗H6上市了換代後的2.0T車型(售價區間:13.69-15.49萬元)。 至此, 第三代H6產品陣容得到豐富, 指導價區間落在了11.59萬元-15.49萬元。

如果不是非要購買頂配車型的話, 15萬以內落地H6, 問題不大。 而這個價格, 也恰恰符合許多首購消費者的預算范圍。 H6的江湖地位不必多說, 但是, 人民幣投票之前, 還是要想一想:此次換代的H6值得買嗎?性價比又如何呢?如果要買, 該選哪款呢?同級別同預算, 還能買到哪些車呢?

換代概覽——新車, 新在哪兒?

長/寬/高/軸距均加長

哈弗H6換代前後尺寸參數對比

換代後的H6採用了全新的命名方式, 如Max/Plus……車身尺寸參數也進行了全面的加長, 軸距更是加長58mm至2738mm,

如果從參數來看, 車內空間應該較上一代車型有改善。

內外飾重新設計,

外觀基於上一代六邊形格柵版設計

上一代H6採用的雙外觀設計, 普通版和六邊形格柵版。 換代車型則是綜合了兩款車型的設計特點:一方面, 格柵外擴尺寸與上一代常規版的基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

格柵的外廓形狀採用了接近六邊形的設計。

同時, 大燈設計的更加狹長, 兩側的霧燈區採用細長條設計項目, 下保險杠位置設計基本不變。 整體來看, 其設計風格更加棱角分明, H6的確在主動迎合年輕人的需求。

D柱側窗面積增大,

車輪換裝全新樣式輪轂

尾部採用的是貫穿式尾燈, 不難發現, 這種設計風格正在越來越成為當前主流設計趨勢。 前幾年這種設計更加常見於比亞迪秦等自主品牌, 近兩年我們看到, 上到豪華品牌Q8等BBA車型, 下到主流合資, 如大眾的ID.4, 都逐漸使用了這種設計風格。

而且, 目前前後均採用貫穿式設計也似乎成為了趨勢, 比如小鵬P7、新高爾夫等。

貫穿式的設計的確是能增添不少科技感, 但是越來越同質化的設計, 反倒是越來越難以吊起消費者的胃口了。 當然, 也是仁者見仁。

全液晶儀錶、懸浮式中控屏、旋鈕式換擋

動力參數調整

第三代哈弗H6的1.5T版本在上一代車型的基礎上對動力系統進行了優化,搭載代號為GW4B15A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24kW,最大扭矩285Nm。相較上一代車型來說,最大扭矩輸出范圍由1400轉-3000轉提升到1400轉-3600轉。傳動系統搭載第二代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器。

值得一提的是,換代的1.5T車型搭載的發動機為上一代車型的1.5T高功版發動機。而從目前上市的車型來看,暫時沒有像上一代車型一樣,提供手動擋和低功版1.5T車型。

此外,搭載2.0T發動機的三款車型最大功率為:155Kw,最大扭矩為325Nm,較上一代車型動力參數做了下調(功率下調10Kw,扭矩下調60Nm)。

精簡細分車型,加量也加價

在產品線方面,第三代哈弗H6將車型由之前的16款車型大幅精簡至7款車型,其中1.5T共計4款,2.0T版本共計三款。相對於老款車型而言,換代後的H6價格普遍做了上調。當然,價格提升的同時,配置也進行了升級。

由於此次換代前後,哈弗H6具體車型並非一一對應進行升級換代,而是採用了全新的命名方式命名,因此我們挑選了1.5T的入門、中配及頂配車型與老款車型進行一一對比。考慮到上一代車型中2.0T版本銷售占比非常低,因此2.0T車型暫時按下不表,待1.5T對比完之後,再進行講解。

入門版1.5T H6換代前後裝備及價格對比

入門版車型對比來看,換代後指導價增加了1900元,動力參數提升,且發動機採用缸內直噴的形式進行供油。

多連桿後懸架對於提升舒適性或有一定的幫助。輪轂尺寸提升1英寸,安全性方面的配置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換代後全系標配液晶儀錶,中控屏尺寸也進一步加大。值得一提的是,鹵素大燈升級為矩陣式LED大燈,換代後配置提升幅度較大。但由於是入門版車型,因此取消了電動天窗。且主駕駛位座椅電動調節、前排座椅加熱、分區空調都被取消掉了,從這一點來看,可能會有部分消費者介意這些配置的缺失。

中配版1.5T H6換代前後裝備及價格對比

中配車型價格增加了8000元。不過,從配置來看,換代後中配車型在主動安全方面新增了較多配置,並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等配置均為標配。同時,全速自我調整巡航也進一步提高了駕駛的便利性。

而老款車型的優勢配置在於通風盤式後制動器以及自動防眩目內後視鏡。整體來看,和老款車型相比,中配車型性價比提升幅度比較大,可以重點考慮。

頂配版1.5T H6換代前後裝備及價格對比

頂配車型指導價上調近6000元,配置層面,以安全配置和舒適配置升級為主,和老車型相比,配置層面為增配,因為許多配置老車型本身就有,新車型只是進行了增配操作。增配力度算作中等力度吧。

2.0T及四驅車型上市,具體配置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四款1.5T車型以外,H6後續還上市了三款2.0T版本的車型,其中,中配和頂配的2.0T車型配備四驅功能,為客戶的選擇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2.0T車型在提升動力參數的同時,取消了部分配置,比如倒車雷達、自動泊車、電動尾門、自動防眩目後視鏡等;而且,除了頂配2.0T車型以外,四驅版2.0T車型相較兩驅版2.0T僅增加了四驅系統,價格又增加1萬元,指導價為14.69萬元。這個指導價下,落地15萬就不止了。

而且,你對H6的2.0T的油耗信心有多大?

車型分析——H6應該如何選?

對於一般家用來說,1.5T的動力基本夠用。需要說明的是,上一代H6車型中,2.0T的銷售占比不到10%。因此2.0T的市場熱度只能說一般。因此,我們討論的重點還是上述三款1.5T車型。通過對比不同配置的H6,看下1.5T哪個配置最值得買。

H6各配置及價格對比

對比1.5T的三款車型,中配1.5T和頂配1.5T配置方面其實差異不大,但中配相較於入門級車型配置提升明顯,常規的配置在中配上基本都配齊了。而且,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也看到了,中配1.5T車型相較於老款車型動力參數提升,同時裝備升級明顯,性價比較高。因此,如果在H6內部選一款的話,建議選擇售價為12.89萬的自動兩驅1.5T Max版本。

競品對比——同價位還可以選誰?

如果做橫向對比,這個預算范圍內可選的競品,尤其是自主品牌競品,不在少數。從銷量表現來看,吉利博越Pro、長安CS75 Plus月銷均在2萬臺左右,是距離月均銷量近4萬的H6最近的自主競品,算得上是H6的強敵。

結合前兩者的銷售表現,我們選取其主銷車型:博越2020款1.8TD DCT智聯Pro版(指導價:12.68萬元)和長安CS75 Plus 2021款1.5T自動豪華型(指導價:12.49萬元),與H6的推薦車型:2021款第三代1.5T自動兩驅Max(指導價:12.89萬元)進行對比分析,三者定位基本相同,指導價也差不多,這也著實讓許多選車困難的朋友有些糾結。三者對比具體如何呢?

H6 vs博越Pro:尺寸、配置碾壓後者,但價格稍高,動力稍遜色

作為同級別產品,H6的推薦車型在長/寬/高/軸距方面全面領先博越Pro主銷車型;

配置方面,H6多出了前排側氣囊、全車安全帶未系提醒、駕駛輔助一系列功能、360全景影像、多駕駛模式可選、遠端啟動、全液晶儀錶、抬頭顯示、前排座椅加熱、矩陣式LED大燈、外後視鏡折疊/加熱以及感應雨刷等一系列安全、舒適以及科技配置,配置方面高下立判。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博越Pro一無所長。後者搭載1.8T發動機,最大功率135Kw(184馬力)、最大扭矩300Nm,且同樣搭載七擋濕式雙離合,動力參數相較H6高出了一截。

此外,從全國的平均成交價以及某網站報價來看,H6對比車型裸車價約為12.5萬左右(各地或有差異,具體可諮詢當地經銷商),比博越Pro貴了近1.5萬,後者的價格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因此,這兩款車中,如果看重配置,首推H6;如果注重動力和價格,博越Pro可以重點考慮。不過,由於H6配置到位,且以科技和安全配置為主,如果不差那1萬5,個人還是建議H6。

H6 vs CS75 Plus:尺寸、價格、動力相當,配置碾壓後者,但後者顏值更勝一籌

和CS 75 Plus相比,H6的價格及尺寸優勢並不明顯。不過,CS 75 Plus搭載的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H6則搭載7擋濕式雙離合,兩種變速箱各有優劣,看個人選擇。

配置方面,在上述對比過程中出現的碾壓局面也同樣出現在和CS75 Plus的對比中。H6這邊基本能給到的配置都給到了,至於CS 75 Plus嘛,相比之下,配置就差點意思了……

從價格層面來看,目前CS75 Plus裸車價在12萬左右,這個價位和H6相比並沒有太大優勢。不過,長安近兩年家族式的設計語言在CS 75Plus上得以體現,高顏值仍是其一大核心亮點。因此,如果看臉,CS75 Plus是個不錯的選擇。

因此,在這兩款車中做選擇就變得簡單了許多:注重配置,選H6;注重顏值,選CS 75 Plus。

除了自主競品,合資品牌要不要看一看?

實不相瞞,在對比的過程中,也看了下當前主流合資SUV產品的價格。像CR-V、皓影著這種就不要比了,因為價格比H6貴大幾萬了。

往下看,上汽大眾的途嶽、一汽-大眾的探歌價格也都不便宜,主銷車型的裸車價基本都在14萬以上了。雖然預算和H6似乎相差不大,但從空間、配置來看,H6更是全面碾壓了。因此,綜合來看,這個價位的預算,H6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車型推薦——到底該買誰?

經過前面的對比分析,大家對這幾款車應該有個大概的瞭解了,最後為大家簡單總結下:

15萬以內的SUV,第三代H6是性價比不錯的選擇。在配置方面全面領先同級競品;

具體來看,不太推薦2.0T版本的車型,畢竟上一代2.0T的銷售占比僅不到10%,市場認可度並不高。至於油耗嘛……不過,後面上市的2.0T中配和高配車型搭載四驅系統,如果有需求,可以考慮;

如果對於動力和四驅需求不大的話,建議選擇指導價為12.89萬的2021款第三代1.5T自動兩驅Max版本車型,性價比相對較高;

如果注重動力,對於空間和配置的需求並不強烈,且手頭預算吃緊的話,同級競品中,指導價為12.68萬元的博越2020款1.8TD DCT智聯Pro版可以重點考慮,或許13萬左右就可以落地。

當然,如果就看顏值,指導價為12.49萬元的長安CS75 Plus 2021款1.5T自動豪華型可以重點考慮。

以上,希望能對各位選車用車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當然,在對比分析過程中,自然是仁者見仁,希望各位在購車時可以多看多選,最終買到自己喜歡的車~

動力參數調整

第三代哈弗H6的1.5T版本在上一代車型的基礎上對動力系統進行了優化,搭載代號為GW4B15A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24kW,最大扭矩285Nm。相較上一代車型來說,最大扭矩輸出范圍由1400轉-3000轉提升到1400轉-3600轉。傳動系統搭載第二代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器。

值得一提的是,換代的1.5T車型搭載的發動機為上一代車型的1.5T高功版發動機。而從目前上市的車型來看,暫時沒有像上一代車型一樣,提供手動擋和低功版1.5T車型。

此外,搭載2.0T發動機的三款車型最大功率為:155Kw,最大扭矩為325Nm,較上一代車型動力參數做了下調(功率下調10Kw,扭矩下調60Nm)。

精簡細分車型,加量也加價

在產品線方面,第三代哈弗H6將車型由之前的16款車型大幅精簡至7款車型,其中1.5T共計4款,2.0T版本共計三款。相對於老款車型而言,換代後的H6價格普遍做了上調。當然,價格提升的同時,配置也進行了升級。

由於此次換代前後,哈弗H6具體車型並非一一對應進行升級換代,而是採用了全新的命名方式命名,因此我們挑選了1.5T的入門、中配及頂配車型與老款車型進行一一對比。考慮到上一代車型中2.0T版本銷售占比非常低,因此2.0T車型暫時按下不表,待1.5T對比完之後,再進行講解。

入門版1.5T H6換代前後裝備及價格對比

入門版車型對比來看,換代後指導價增加了1900元,動力參數提升,且發動機採用缸內直噴的形式進行供油。

多連桿後懸架對於提升舒適性或有一定的幫助。輪轂尺寸提升1英寸,安全性方面的配置也得到了提升。

此外,換代後全系標配液晶儀錶,中控屏尺寸也進一步加大。值得一提的是,鹵素大燈升級為矩陣式LED大燈,換代後配置提升幅度較大。但由於是入門版車型,因此取消了電動天窗。且主駕駛位座椅電動調節、前排座椅加熱、分區空調都被取消掉了,從這一點來看,可能會有部分消費者介意這些配置的缺失。

中配版1.5T H6換代前後裝備及價格對比

中配車型價格增加了8000元。不過,從配置來看,換代後中配車型在主動安全方面新增了較多配置,並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等配置均為標配。同時,全速自我調整巡航也進一步提高了駕駛的便利性。

而老款車型的優勢配置在於通風盤式後制動器以及自動防眩目內後視鏡。整體來看,和老款車型相比,中配車型性價比提升幅度比較大,可以重點考慮。

頂配版1.5T H6換代前後裝備及價格對比

頂配車型指導價上調近6000元,配置層面,以安全配置和舒適配置升級為主,和老車型相比,配置層面為增配,因為許多配置老車型本身就有,新車型只是進行了增配操作。增配力度算作中等力度吧。

2.0T及四驅車型上市,具體配置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四款1.5T車型以外,H6後續還上市了三款2.0T版本的車型,其中,中配和頂配的2.0T車型配備四驅功能,為客戶的選擇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2.0T車型在提升動力參數的同時,取消了部分配置,比如倒車雷達、自動泊車、電動尾門、自動防眩目後視鏡等;而且,除了頂配2.0T車型以外,四驅版2.0T車型相較兩驅版2.0T僅增加了四驅系統,價格又增加1萬元,指導價為14.69萬元。這個指導價下,落地15萬就不止了。

而且,你對H6的2.0T的油耗信心有多大?

車型分析——H6應該如何選?

對於一般家用來說,1.5T的動力基本夠用。需要說明的是,上一代H6車型中,2.0T的銷售占比不到10%。因此2.0T的市場熱度只能說一般。因此,我們討論的重點還是上述三款1.5T車型。通過對比不同配置的H6,看下1.5T哪個配置最值得買。

H6各配置及價格對比

對比1.5T的三款車型,中配1.5T和頂配1.5T配置方面其實差異不大,但中配相較於入門級車型配置提升明顯,常規的配置在中配上基本都配齊了。而且,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也看到了,中配1.5T車型相較於老款車型動力參數提升,同時裝備升級明顯,性價比較高。因此,如果在H6內部選一款的話,建議選擇售價為12.89萬的自動兩驅1.5T Max版本。

競品對比——同價位還可以選誰?

如果做橫向對比,這個預算范圍內可選的競品,尤其是自主品牌競品,不在少數。從銷量表現來看,吉利博越Pro、長安CS75 Plus月銷均在2萬臺左右,是距離月均銷量近4萬的H6最近的自主競品,算得上是H6的強敵。

結合前兩者的銷售表現,我們選取其主銷車型:博越2020款1.8TD DCT智聯Pro版(指導價:12.68萬元)和長安CS75 Plus 2021款1.5T自動豪華型(指導價:12.49萬元),與H6的推薦車型:2021款第三代1.5T自動兩驅Max(指導價:12.89萬元)進行對比分析,三者定位基本相同,指導價也差不多,這也著實讓許多選車困難的朋友有些糾結。三者對比具體如何呢?

H6 vs博越Pro:尺寸、配置碾壓後者,但價格稍高,動力稍遜色

作為同級別產品,H6的推薦車型在長/寬/高/軸距方面全面領先博越Pro主銷車型;

配置方面,H6多出了前排側氣囊、全車安全帶未系提醒、駕駛輔助一系列功能、360全景影像、多駕駛模式可選、遠端啟動、全液晶儀錶、抬頭顯示、前排座椅加熱、矩陣式LED大燈、外後視鏡折疊/加熱以及感應雨刷等一系列安全、舒適以及科技配置,配置方面高下立判。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博越Pro一無所長。後者搭載1.8T發動機,最大功率135Kw(184馬力)、最大扭矩300Nm,且同樣搭載七擋濕式雙離合,動力參數相較H6高出了一截。

此外,從全國的平均成交價以及某網站報價來看,H6對比車型裸車價約為12.5萬左右(各地或有差異,具體可諮詢當地經銷商),比博越Pro貴了近1.5萬,後者的價格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因此,這兩款車中,如果看重配置,首推H6;如果注重動力和價格,博越Pro可以重點考慮。不過,由於H6配置到位,且以科技和安全配置為主,如果不差那1萬5,個人還是建議H6。

H6 vs CS75 Plus:尺寸、價格、動力相當,配置碾壓後者,但後者顏值更勝一籌

和CS 75 Plus相比,H6的價格及尺寸優勢並不明顯。不過,CS 75 Plus搭載的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H6則搭載7擋濕式雙離合,兩種變速箱各有優劣,看個人選擇。

配置方面,在上述對比過程中出現的碾壓局面也同樣出現在和CS75 Plus的對比中。H6這邊基本能給到的配置都給到了,至於CS 75 Plus嘛,相比之下,配置就差點意思了……

從價格層面來看,目前CS75 Plus裸車價在12萬左右,這個價位和H6相比並沒有太大優勢。不過,長安近兩年家族式的設計語言在CS 75Plus上得以體現,高顏值仍是其一大核心亮點。因此,如果看臉,CS75 Plus是個不錯的選擇。

因此,在這兩款車中做選擇就變得簡單了許多:注重配置,選H6;注重顏值,選CS 75 Plus。

除了自主競品,合資品牌要不要看一看?

實不相瞞,在對比的過程中,也看了下當前主流合資SUV產品的價格。像CR-V、皓影著這種就不要比了,因為價格比H6貴大幾萬了。

往下看,上汽大眾的途嶽、一汽-大眾的探歌價格也都不便宜,主銷車型的裸車價基本都在14萬以上了。雖然預算和H6似乎相差不大,但從空間、配置來看,H6更是全面碾壓了。因此,綜合來看,這個價位的預算,H6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車型推薦——到底該買誰?

經過前面的對比分析,大家對這幾款車應該有個大概的瞭解了,最後為大家簡單總結下:

15萬以內的SUV,第三代H6是性價比不錯的選擇。在配置方面全面領先同級競品;

具體來看,不太推薦2.0T版本的車型,畢竟上一代2.0T的銷售占比僅不到10%,市場認可度並不高。至於油耗嘛……不過,後面上市的2.0T中配和高配車型搭載四驅系統,如果有需求,可以考慮;

如果對於動力和四驅需求不大的話,建議選擇指導價為12.89萬的2021款第三代1.5T自動兩驅Max版本車型,性價比相對較高;

如果注重動力,對於空間和配置的需求並不強烈,且手頭預算吃緊的話,同級競品中,指導價為12.68萬元的博越2020款1.8TD DCT智聯Pro版可以重點考慮,或許13萬左右就可以落地。

當然,如果就看顏值,指導價為12.49萬元的長安CS75 Plus 2021款1.5T自動豪華型可以重點考慮。

以上,希望能對各位選車用車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當然,在對比分析過程中,自然是仁者見仁,希望各位在購車時可以多看多選,最終買到自己喜歡的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