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要再推開他了!孩子想讓媽媽抱,是因為在抱著的時候,才能跟媽媽更親近

看著自己的寶寶在呵護下, 一天天長大, 而有些寶寶到了已經可以自己走路的年齡, 卻還是會一直嚷嚷著要寶爸或是寶媽抱, 這時候很多寶爸寶媽就不解了, 為什麼寶寶已經可以自己走路了, 照理來說, 應該已經體驗到了自己能走路的樂趣, 可為什麼只要一出門就會要求自己抱著?

最近寶媽群裡, 有些寶媽也是因為這件事情困惑不已, 說自己的大寶今年已經一歲半了, 可只要出門就嚷嚷著讓自己抱, 而且一抱就是好久, 有時候自己的胳膊酸的都撐不住, 可只要放下來, 孩子就會又哭又鬧,

所以這位寶媽對於這件事情也是特別的鬧心。 那麼話說回來, 為什麼寶寶會走路了, 還是會一味的要求家長抱自己呢?

相信你看完以下幾個原因之後, 就真的狠不下心再拒絕了。

01

孩子整天這樣要抱, 累得大人夠嗆, 真的是懶嗎?是不懂事嗎?不知道心疼大人嗎?

孩子的任何行為背後, 都藏著待父母解讀的情緒密碼。

明明早就會走路了, 卻反倒喜歡被抱著, 除了是對走路這項技能失去新鮮感以外, 還和分離焦慮、安全感有關。

孩子慢慢長大, 會走會跑了, 可以和媽媽的身體分離了, 漸漸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這種獨立帶來新奇感的同時, 也令孩子感到焦慮:擔心遠離後失去媽媽的愛和關注, 擔心被拋棄。

尤其是媽媽有事出門造成分離時, 焦慮感更甚。 他們迫切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確認媽媽對自己的愛。

我家Wendy一直都是我自己帶, 可以說是二十四小時形影不離。 有段時間, 因為有事我每天都要出門四五個小時。

一回家, 他就掛我脖子上再也不下來了。 吃飯要抱, 幹活要抱,

我上廁所恨不得也要抱著, 好不容易放下來, 在門外哭天又嚎地。

出門散步要抱著, 買了菜也得一手拎菜一手抱著他, 生生給我練出了一膀子的腱子肉。 第二天出門, 更是抱住大腿往我身上爬, 不讓我走。

其實是因為, 我那幾天的「消失」, 讓他有了分離焦慮, 擔心我不會回家, 我不要他了。 所以只要我在家, 就賴在我身上, 以此確認媽媽還是愛他的。

朋友家跳跳其實也一樣。 朋友帶他到三歲時, 就重回職場了。 忽然分離, 讓跳跳感到焦慮不安, 所以只要看到媽媽, 就總是要抱著, 擔心媽媽又拋下他走了。

心理學家尼古拉斯認為, 孩子想要通過與父母的肌膚接觸獲得安全感, 同時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

02

如果家長要是知道孩子會走路為什麼反而更要抱抱後, 心裡可能會釋然一些。 1.對孩子來說走路真的累

走路時需要腿部很用力, 而孩子腿部肌肉比較柔軟, 耐力不足, 走一段時間就會覺得很累。 如果家長帶著孩子出門, 一般都是牽著孩子走, 孩子有時雙手舉起, 有時一隻手舉起,

但是這都需要用力, 再加上走路, 更加重孩子的疲憊感。 所以孩子走兩步就想抱抱, 是因為真的很累啊。

2.想讓媽媽抱, 是因為只要在抱著的時候, 孩子能跟媽媽更親近

要知道孩子從出生之後, 對於媽媽的依戀感是非常深的, 而這一點也是沒有人可以代替的, 而對於有些剛剛會走路的孩子來說, 由於自身還比較矮小, 走在路上的時候, 會明顯感覺到跟媽媽之間會有很大的差距, 這樣對於比較敏感一些的孩子來說, 就會比較沒有安全感, 也不利於跟媽媽的親近, 所以這時候孩子會嚷求著媽媽抱自己, 這樣孩子心理才會更安心, 也會覺得跟媽媽更親近, 況且被媽媽抱著還能觸摸到媽媽的皮膚, 和媽媽說話溝通也比較方便, 自然也就會和媽媽更為親近,當然如果孩子是因為這個原因想要媽媽抱著,媽媽就會狠不下心拒絕,即使自己累一些辛苦點,也會一直抱著孩子。

3.得到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于爸媽的陪伴和愛,尤其是爸媽的肢體接觸,所以我們才會經常說要給孩子愛的抱抱。孩子小的時候正是牢固安全感建立的時候,孩子主動向父母索求抱抱,可能是因為當時內心比較恐慌,害怕,想從父母身上得到安撫和安全感,讓自己內心平靜。所以,父母平時多和孩子進行愛的抱抱吧。

4.孩子被抱起來能得到更開闊的視野

孩子天生就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無論什麼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注意。但是試想一下,當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出行的時候,孩子小小的個子被重重人海淹沒,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這時小孩兒的心裡肯定是焦急地,而大人的抱抱卻能夠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滿足他們對外界強烈的好奇。而開闊的視野也能説明孩子獲得新的認識、學習新的知識,所以寶爸寶媽們不妨把孩子抱起來,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噢。

03

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能抱還是儘量多抱,畢竟抱抱是關乎孩子安全感的事。

可如果實在覺得太累抱不動了,辦法也是有的。安全感事大,但也不能本末倒置,累死了媽媽。

1、有商有量

認真又溫和地和孩子溝通

我常跟孩子說:「你想讓媽媽抱,媽媽也很想一直抱你,但我真的有點累了,抱到前面路燈那兒你下來走,等我不累了再抱你好嗎?」

等到了路燈那兒,我提議他自己走時,竟真的同意了。有時候甚至還沒到,人家自己就說:「媽媽可以了,你累了,放我下來吧。」

老母親感動得簡直要涕淚橫流了!

並不是突然變得懂事了,其實是因為剛才我的態度,讓他感覺到,我看見了且理解他的需求,我尊重且願意滿足他的需求。

不是不想抱,只是因為實在抱不動才讓他自己走會兒的。他得到理解,感受到了尊重,自然也就願意配合了。

人物轉移法

孩子要抱時,先推給家裡男人們,爸爸、爺爺、外公、叔叔什麼的,跟他說:「你長大啦,重得媽媽都抱不動了,只有力大無窮的男子漢才能抱得動你呀。」

等下次只有媽媽一個人他又要抱時,就可以說:「你看,男子漢們都不在呀,媽媽一個小姑娘,力氣那麼小,要抱只能抱你到路燈那兒喲。」

娃一看,可不是嘛,除了自己,確實沒有其他男子漢了呀。

裝可憐求安慰

抱不動時,放下他,假裝氣喘吁吁腰都直不起來,順便展示胳膊上抱他被勒的紅印,可憐巴巴地說:「哎呀都紅了,好痛啊,幫我吹吹吧。」

娃吹時,趁熱打鐵吹捧他:「你好厲害呀,都成小男子漢啦,這麼重。然後再哭慘:媽媽是小姑娘,力氣小,都抱不動我們男子漢啦,怎麼辦呀?」

這個時候,我家孩子通常都是牽著我手主動要求自己走,有時實在想抱也會問我就抱一下下可不可以。

讓走路變得有趣

走路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好玩的事,注意力得到轉移,自然想不起來累和求抱抱了。

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比如我家孩子常要我抱而我又特別累的時候,我就開始問他今天幼稚園早餐吃了啥呀,午餐呢,水果呢和下午茶呢,都好吃嗎……

孩子立刻嘰裡呱啦說起來了:「早餐是麵條,裡面還有雞蛋,水果我沒有吃,因為我吃不動了……」

我只需要嗯、哦、這樣啊回應幾句,人家一路嘚嘚嘚說不停,不知不覺就走了好久。

眼看快要說完時,繼續發力:「我猜明天早餐是粥和紅薯,下午茶是綠豆糖水,你覺得呢?孩子立刻興致勃勃猜起來了。」

還可以聊晚飯想吃什麼,週末想去吃什麼之類的,往往走到目的地了,人家還意猶未盡呢。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想要抱,就儘量多抱抱吧。

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不會像有些家長擔憂的那樣,會慣壞孩子,相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孩子反倒會變得通情達理許多。

也請珍惜抱著孩子的親密時光吧,孩子長大是瞬間的事。

到時候,你想抱人家也不會給你抱咯。關鍵是,就算人家願意給你抱,你也未必抱得動了呀。

自然也就會和媽媽更為親近,當然如果孩子是因為這個原因想要媽媽抱著,媽媽就會狠不下心拒絕,即使自己累一些辛苦點,也會一直抱著孩子。

3.得到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于爸媽的陪伴和愛,尤其是爸媽的肢體接觸,所以我們才會經常說要給孩子愛的抱抱。孩子小的時候正是牢固安全感建立的時候,孩子主動向父母索求抱抱,可能是因為當時內心比較恐慌,害怕,想從父母身上得到安撫和安全感,讓自己內心平靜。所以,父母平時多和孩子進行愛的抱抱吧。

4.孩子被抱起來能得到更開闊的視野

孩子天生就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無論什麼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注意。但是試想一下,當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出行的時候,孩子小小的個子被重重人海淹沒,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這時小孩兒的心裡肯定是焦急地,而大人的抱抱卻能夠讓他們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滿足他們對外界強烈的好奇。而開闊的視野也能説明孩子獲得新的認識、學習新的知識,所以寶爸寶媽們不妨把孩子抱起來,給他們一個學習的機會噢。

03

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能抱還是儘量多抱,畢竟抱抱是關乎孩子安全感的事。

可如果實在覺得太累抱不動了,辦法也是有的。安全感事大,但也不能本末倒置,累死了媽媽。

1、有商有量

認真又溫和地和孩子溝通

我常跟孩子說:「你想讓媽媽抱,媽媽也很想一直抱你,但我真的有點累了,抱到前面路燈那兒你下來走,等我不累了再抱你好嗎?」

等到了路燈那兒,我提議他自己走時,竟真的同意了。有時候甚至還沒到,人家自己就說:「媽媽可以了,你累了,放我下來吧。」

老母親感動得簡直要涕淚橫流了!

並不是突然變得懂事了,其實是因為剛才我的態度,讓他感覺到,我看見了且理解他的需求,我尊重且願意滿足他的需求。

不是不想抱,只是因為實在抱不動才讓他自己走會兒的。他得到理解,感受到了尊重,自然也就願意配合了。

人物轉移法

孩子要抱時,先推給家裡男人們,爸爸、爺爺、外公、叔叔什麼的,跟他說:「你長大啦,重得媽媽都抱不動了,只有力大無窮的男子漢才能抱得動你呀。」

等下次只有媽媽一個人他又要抱時,就可以說:「你看,男子漢們都不在呀,媽媽一個小姑娘,力氣那麼小,要抱只能抱你到路燈那兒喲。」

娃一看,可不是嘛,除了自己,確實沒有其他男子漢了呀。

裝可憐求安慰

抱不動時,放下他,假裝氣喘吁吁腰都直不起來,順便展示胳膊上抱他被勒的紅印,可憐巴巴地說:「哎呀都紅了,好痛啊,幫我吹吹吧。」

娃吹時,趁熱打鐵吹捧他:「你好厲害呀,都成小男子漢啦,這麼重。然後再哭慘:媽媽是小姑娘,力氣小,都抱不動我們男子漢啦,怎麼辦呀?」

這個時候,我家孩子通常都是牽著我手主動要求自己走,有時實在想抱也會問我就抱一下下可不可以。

讓走路變得有趣

走路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好玩的事,注意力得到轉移,自然想不起來累和求抱抱了。

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比如我家孩子常要我抱而我又特別累的時候,我就開始問他今天幼稚園早餐吃了啥呀,午餐呢,水果呢和下午茶呢,都好吃嗎……

孩子立刻嘰裡呱啦說起來了:「早餐是麵條,裡面還有雞蛋,水果我沒有吃,因為我吃不動了……」

我只需要嗯、哦、這樣啊回應幾句,人家一路嘚嘚嘚說不停,不知不覺就走了好久。

眼看快要說完時,繼續發力:「我猜明天早餐是粥和紅薯,下午茶是綠豆糖水,你覺得呢?孩子立刻興致勃勃猜起來了。」

還可以聊晚飯想吃什麼,週末想去吃什麼之類的,往往走到目的地了,人家還意猶未盡呢。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想要抱,就儘量多抱抱吧。

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不會像有些家長擔憂的那樣,會慣壞孩子,相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孩子反倒會變得通情達理許多。

也請珍惜抱著孩子的親密時光吧,孩子長大是瞬間的事。

到時候,你想抱人家也不會給你抱咯。關鍵是,就算人家願意給你抱,你也未必抱得動了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