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換個方式跟孩子說話,一切就變得簡單了!高情商父母的親子溝通技巧,值得家長們去學習

前幾天,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不管是成人還是孩童, 都有兩個自我, 一種像是嬰孩時期的自我, 想哭就哭, 這時期的溝通都是無效的, 因為他們只願意停留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另一種則是成長中的自我, 這個自我理性懂事, 願意為對方著想。

而孩子在父母面前展現的往往是嬰孩時期的自我, 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密的人。 所以, 瞭解我們的孩子, 學會溝通, 才能保護好孩子心中的兩個自我。

01

天氣一熱, 女兒的頭髮黏糊得不像樣。 抓她去洗澡, 小姑娘懶起來一萬個不樂意。

「我們去洗澡吧。 」,

「不要。 」

「不洗澡的孩子,

不乖哦。 」

「不要!」

好說歹說, 孩子依舊不為所動。

老公看我敗下陣來, 於是他到閨女面前, 就說了一句話:

「我們玩水去吧!」

只見一道身影從床上一躍而下。

「好啊!好啊!走吧~」女兒還催促她爸爸。

同一個事情, 換個不同說法, 孩子的反應就不同了。

當媽的在很多事情上都苦口婆心,

洗臉刷牙、穿衣穿鞋, 這些小事總能讓媽媽內心絕望:「到底怎樣才能讓他乖乖聽話、自己管好自己啊」。

其實, 換個方式跟孩子說話, 一切就變得簡單了。

02

變「你」為「我」, 讓說話變得有效

父母跟孩子對話, 常常感到無力, 說出去的話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不受指令。

慶慶媽工作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本想在沙發上坐一會兒休息一下, 利用這個時間看看晚報。

但慶慶非要媽媽跟他玩, 他拉著媽媽的胳膊, 爬到媽媽大腿上, 把報紙弄成一團。 慶慶媽實在是沒精力, 就跟慶慶說, 「你去找別的東西玩」。

慶慶還是不依不饒, 慶慶媽實在不耐煩了, 就說:「你再這樣媽媽要生氣了」。 慶慶聽到媽媽這麼說, 開始委屈地大哭起來。

其實, 換成對方是個大人,

我們可能會委婉地表述我們的不便, 請求對方理解。 但面對孩子, 父母常常用指揮、命令的語氣, 孩子聽到這些控制性言語, 自然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到底怎樣講話孩子才聽得進去呢?有效的方法是放棄「你」的口吻, 嘗試用「我」來表達。

如果慶慶媽媽一開始對孩子說, 「我很累了, 想休息, 現在也沒力氣和你玩, 你看怎麼辦呢?」, 結果可能會不太一樣。

這樣說, 既表達了自己的需求, 還讓孩子充分掌握了主動權, 讓他發揮創造力解決面臨的問題。 有可能, 孩子會做出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反應。

父母在孩子面前真誠地表露自己, 也可以讓孩子敞開心扉表達自己, 這樣, 親密的親子關係建立好了, 父母所有的生活智慧和建議才能被孩子接受。

把事情變有趣, 孩子乖乖「就范」

有時候, 我們想讓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比如想讓孩子睡前刷牙, 或者想讓孩子把作業做好。 好說歹說還是沒有用, 這個時候, 可以把這項「任務」變成有趣的事情, 引起孩子的興趣。

大多數孩子喜歡有趣的遊戲, 他們覺得好玩, 才會積極主動去完成。 這就像上文提到的我女兒不肯洗澡, 同樣的一件事, 我老公把洗澡說成「玩水」, 孩子一下子就接受了。

如果孩子對於你的提議, 還是沒有太大興趣, 你可以跟孩子商量, 他喜歡用哪種方式來進行, 一起協商出雙方可以接受的結果。

不要一味地要孩子接受, 強制執行, 孩子厭倦的情緒會更大。 通常情況下, 孩子自己選擇的東西, 會更有興趣進行。

03

高情商父母的親子溝通技巧!值得家長們去學習

場景1 | 當孩子做的和你想的不一樣時

學習溫和且堅定的語彙, 有助於避免不尊重的言語, 並且能強化合作。

留意練習重點是使用「但」這個字。

① 同理感受:

我知道你想繼續玩, 但現在是晚餐時間嘍。

② 表現理解:

我知道你想看電視勝過做功課,但作業需要先做喔。

③ 用不激化對抗的方式表達期望:

使用「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的句型

例如:當你刷完牙後,我們就可以一起講故事,這比用「除非你……,否則我就……」的句型好。

④ 提出詢問:

你是想自己做這件事,還是想要/需要我的説明?

⑤ 邀請合作:

我不能強迫你,但我需要你的幫忙,我才曉得該如何做。

⑥ 轉移及重新導向:

你不想要刷牙,但我不想要付牙醫帳單。我們來比賽誰先到達浴室!

⑦ 有限的選擇:

我知道你還想玩,但現在已經到了上床時間,你想聽一個還是兩個故事?

⑧ 達成協議:

如果我讓你……那你什麼時候能……?

⑨ 拿出行動來表達,不要光說:

減少爭辯,平靜的牽起孩子的手,展示給他看該做的事情,或是直接帶他去該去的地方。

⑩ 溫和的跳針式重複:

我愛你,但答案是不行。

場景2:鼓勵孩子不要只是說「你好棒」

① 描述性的鼓勵:

我注意到╱我發現__________。

例如:我注意到╱我發現你今天穿了新鞋子。

這是最簡單,卻也是最常被忘記的鼓勵,不一定要帶入個人的評價,也不一定要刻意講什麼好聽的話,單純是讓孩子感受到他被看見了,有人注意到他的不一樣,就能建立連結。

② 肯定特質與能力的鼓勵:

你真是個__________(正向特質形容詞)的孩子+具體行為描述。

例句:你真是個認真的孩子,把字寫得整整齊齊。

③ 感謝式的鼓勵:

感謝你╱謝謝你的__________(具體行為+貢獻)。

例如:感謝你╱謝謝你剛剛自己玩,讓媽媽可以早點把事情完成。

有時,對孩子表達具體的感謝就是最好的鼓勵方式,不一定非得要給獎品。

④ 看重努力與進步的鼓勵:

描述表現+指出具體觀察到的努力或進步。

例句:你不用媽媽幫忙,自己就能穿好衣服,真的是進步很多。

⑤ 授權式的鼓勵:

陳述支持信心的客觀證據+我相信你__________。

例句:你每天出門都願意練習穿鞋,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學會的。

這種賦予力量的鼓勵,會讓孩子感受到更有力量。

場景3:用提問取代命令

學習當個「提問型家長」,而非「命令型家長」。

用詢問取代告知,可以促進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並讓他們感受自己擁有能力。

① 你需要什麼?

② 你對此有什麼感受?

③ 你現在想做什麼?

④ 我怎樣才能幫到你?

⑤ 你需要我為你做些什麼呢?

⑥ 你覺得怎樣才可以解決問題呢?

-------------------------------------------------

命令型家長這樣說/提問型家長這樣說

去刷牙/你該怎麼做,才會讓牙齒保持乾淨?

不要忘了帶外套/如果不想外出著涼,需要帶些什麼呢?

別跟弟弟打架/去和弟弟商量一下,你們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快去把地板擦乾淨/喔喔,你覺得現在應該如何清理打翻的牛奶?

Wendy媽有話說:

父母子女一場,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悲喜,是註定在失望和希望交織中的一場修行。有時候,父母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安慰的擁抱、一句溫言軟語,足以讓孩子說出那份不安的絕望,化解他們心中的無助和恐懼。

不要讓溝通障礙變成親子關係的攔路虎,父母,愛,子女,缺一不可才是真正的幸福。

② 表現理解:

我知道你想看電視勝過做功課,但作業需要先做喔。

③ 用不激化對抗的方式表達期望:

使用「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的句型

例如:當你刷完牙後,我們就可以一起講故事,這比用「除非你……,否則我就……」的句型好。

④ 提出詢問:

你是想自己做這件事,還是想要/需要我的説明?

⑤ 邀請合作:

我不能強迫你,但我需要你的幫忙,我才曉得該如何做。

⑥ 轉移及重新導向:

你不想要刷牙,但我不想要付牙醫帳單。我們來比賽誰先到達浴室!

⑦ 有限的選擇:

我知道你還想玩,但現在已經到了上床時間,你想聽一個還是兩個故事?

⑧ 達成協議:

如果我讓你……那你什麼時候能……?

⑨ 拿出行動來表達,不要光說:

減少爭辯,平靜的牽起孩子的手,展示給他看該做的事情,或是直接帶他去該去的地方。

⑩ 溫和的跳針式重複:

我愛你,但答案是不行。

場景2:鼓勵孩子不要只是說「你好棒」

① 描述性的鼓勵:

我注意到╱我發現__________。

例如:我注意到╱我發現你今天穿了新鞋子。

這是最簡單,卻也是最常被忘記的鼓勵,不一定要帶入個人的評價,也不一定要刻意講什麼好聽的話,單純是讓孩子感受到他被看見了,有人注意到他的不一樣,就能建立連結。

② 肯定特質與能力的鼓勵:

你真是個__________(正向特質形容詞)的孩子+具體行為描述。

例句:你真是個認真的孩子,把字寫得整整齊齊。

③ 感謝式的鼓勵:

感謝你╱謝謝你的__________(具體行為+貢獻)。

例如:感謝你╱謝謝你剛剛自己玩,讓媽媽可以早點把事情完成。

有時,對孩子表達具體的感謝就是最好的鼓勵方式,不一定非得要給獎品。

④ 看重努力與進步的鼓勵:

描述表現+指出具體觀察到的努力或進步。

例句:你不用媽媽幫忙,自己就能穿好衣服,真的是進步很多。

⑤ 授權式的鼓勵:

陳述支持信心的客觀證據+我相信你__________。

例句:你每天出門都願意練習穿鞋,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學會的。

這種賦予力量的鼓勵,會讓孩子感受到更有力量。

場景3:用提問取代命令

學習當個「提問型家長」,而非「命令型家長」。

用詢問取代告知,可以促進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並讓他們感受自己擁有能力。

① 你需要什麼?

② 你對此有什麼感受?

③ 你現在想做什麼?

④ 我怎樣才能幫到你?

⑤ 你需要我為你做些什麼呢?

⑥ 你覺得怎樣才可以解決問題呢?

-------------------------------------------------

命令型家長這樣說/提問型家長這樣說

去刷牙/你該怎麼做,才會讓牙齒保持乾淨?

不要忘了帶外套/如果不想外出著涼,需要帶些什麼呢?

別跟弟弟打架/去和弟弟商量一下,你們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快去把地板擦乾淨/喔喔,你覺得現在應該如何清理打翻的牛奶?

Wendy媽有話說:

父母子女一場,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悲喜,是註定在失望和希望交織中的一場修行。有時候,父母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安慰的擁抱、一句溫言軟語,足以讓孩子說出那份不安的絕望,化解他們心中的無助和恐懼。

不要讓溝通障礙變成親子關係的攔路虎,父母,愛,子女,缺一不可才是真正的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