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貪心婆婆要生活費34萬,卻「專挑特價菜買」花銷僅2萬,兒媳「怒要餘款」成功收服婆婆:將心比心,您是精但我也不傻啊!

李女士最近剛生下了寶寶, 本來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 但李女士卻因為坐月子時給了婆婆一萬月嫂費和一萬買菜錢而和婆婆出現了矛盾。

李女士是一個很通情達理的人, 但是李女士與婆婆的矛盾不是簡單的講講道理就能解決的, 所以李女士和婆婆的矛盾越來越重, 忍不了的李女士憤怒的做出了一個讓老公都很驚訝的事情, 最終把這個貪心的婆婆給「征服」了。

李女士28歲了, 父母開了一家做板材的工廠, 家裡不說太有錢, 但也比大多數普通家庭強很多了, 而李女士老公的家境要比李女士家差很多, 父母都是農民, 還有兩個哥哥, 日子過得很拮據。

但李女士和對象大學交往四年, 感情一直很好, 老公也是一個很努力, 很上進的陽光男孩, 這也是李女士最欣賞老公的地方。

讓李女士很動容的是, 老公是一個對愛情很專一的人, 真心實意的對李女士好,

就算明白李女士的父母不會同意兩人在一起, 還是深深的愛著她, 說就算不嫁給他也沒關係, 能多在一起一天是一天, 就算以後不在一起了, 他也不會有遺憾了。

為了愛情, 娘家在北方的王女士不顧家人反對勸說, 最終嫁給了家在南方的老公, 兩家距離接近900多公裡, 而作為遠嫁的女人, 李女士也是吃了很多苦, 受了很多委屈, 還好有老公疼愛照顧, 一切變的微不足道, 慢慢習慣的王女士感覺生活越來越幸福。

不久後李女士懷孕了, 孩子出生後一家人都非常開心。 作為一個新手寶媽的李女士想請婆婆在月子期間照顧自己和孩子, 但沒想到婆婆卻一副為難的樣子百般推脫。

「我腰間盤突出, 不能幹活, 還要伺候你公公, 我年紀大了?哪有力氣再去伺候你」

李女士多次打電話, 老公也幾次上門請婆婆來幫忙, 但婆婆還是態度堅決的表示不行, 還讓李女士去把千裡之外的母親接來照顧她月子。

李女士也考慮過自己的母親, 但母親出不了遠門, 暈車又不敢讓她一個人坐飛機,

不然也不會幾次死皮賴臉的請求婆婆, 當李女士的父母知道李女士在婆家受委屈後, 直接給李女士打了12萬臺幣過來, 讓李女士請月嫂, 錢不夠再問他們要, 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李女士和老公選好月嫂準備好交錢時, 一直鐵面無情的婆婆卻突然改變主意了, 打電話說願意照顧兒媳坐月子。

婆婆聽說找的月嫂, 一個月工資4萬臺幣, 嚇了一大跳, 看到李女士的娘家這麼捨得給女兒花錢, 她決定自己去照顧兒媳, 但條件是要把月嫂的那份薪水給她。

李女士沒想到婆婆是這樣勢力的人, 本來不想同意, 但老公和她商量了一下, 肥水不流外人田, 這個錢給了別人還不如給婆婆, 婆婆也一定會比月嫂照顧的盡心儘力,

便答應了老公, 把這4萬塊錢給了婆婆, 但婆婆卻說這是工資, 買菜和營養品也要花錢, 李女士又給了婆婆4萬塊錢當做是營養費和買菜的錢。

婆婆滿心歡喜的收下錢便搬了過來, 但婆婆照顧坐月子的工作卻不如老公當時說的那麼盡心儘力了, 跟月嫂更是沒法比。

其他問題先不說, 就吃飯的事情上, 婆婆的做法就讓李女士想起來就來氣。

「我給了她8萬(約34.5萬新臺幣)塊錢, 有4萬(約17萬新臺幣)是買菜的錢, 但我整個月子就吃了兩次豬肚, 三隻三黃雞, 也不是什麼烏雞、柴雞之類的, 燉了幾次小鯽魚湯, 三黃雞一隻不到500塊(約2100新臺幣)錢, 早上她懶得做給我去超市買麵包和牛奶, 晚飯就吃中午剩下的。

這些東西怎麼算也不到5千塊錢, 都知道月嫂可是什麼都負責的,產婦和孩子都要管,但她卻不不這樣,我做月子時,一天就中午做一次飯,中午每次都做很多吃不了,晚上再把菜回下鍋,她還覺得她給我吃的很好了。

李女士那時候是真的很生氣,但知情達理的她覺得老公在外邊忙事業本來就很辛苦,家裡這些雞毛蒜皮對的事,李女士基本不告訴老公,給他更多的壓力。

另一點就是月子期間李女士並沒有把婆婆忘壞處想,她總是給婆婆找藉口,認為今天沒有,明天就應該有了吧,但直到快出月子時李女士忍不住了。」

有一天,李女士特意趁著婆婆看起來心情好的時候,問了婆婆菜錢的事情,但婆婆回答的很理直氣壯。

「你給的錢早都花出去了,你吃的可都是好東西,水果是進口水果,燉的野生鯽魚,蔬菜都是有機蔬菜特別貴的那種,雞都是放山上散養三年以上的, 你月子期間奶水能那麼好都是因為吃的好。」

李女士看著婆婆義正言辭的鬼話連篇,心裡都快氣炸了,婆婆買的菜和水果都是在小區門口的小超市購買的,經常能在包裝袋上看到還沒有完全扣掉的門口小超市的標籤,沒想到小超市的東西到了婆婆這裡一過,都成了好東西了!

李女士看著自己的婆婆在自己面前怡然自得的樣子,當時氣的想怒懟婆婆,然而有一肚子怒氣的李女士被氣的當時就語塞了,滿腦子也理不出什麼思緒,只能氣呼呼的回房間了。

躺在房間床上的李女士翻來覆去,越想越氣,終於老公下班回來了,她把事情告訴了老公,決定揭穿婆婆的謊言,把錢要回來,丈夫卻說:「咱又不是就差那點錢,你就別生氣了。別以為這點事和我媽傷了和氣,讓人看笑話。」

李女士卻不這麼認為:「給她8萬塊錢買菜,她才花了不到5千塊(約2萬新臺幣),還告訴我都花完了,這不是錢多錢少的事情,不是我要和她過不去,是你媽媽為了這點錢想和我傷和氣,這個錢我必須要回來。」

吃晚飯時,看到婆婆吃完飯,李女士直接道:「媽,您把買菜錢剩下的給我吧,您這月嫂費賺的也太輕鬆了吧,從來不幫我帶孩子,我一天照顧孩子這麼累,吃的還都是您在門口超市買的特價菜,哪個特價您買哪個吃,買的雞也是從菜市場小販那買的不下蛋的母雞,一天您就做一頓飯,除了看電視,就是出去玩!

月嫂費我就不向您要了,畢竟您也付出來時間和勞動,不管是多少,我都感謝您辛苦的為我付出,但是買菜剩的錢,您覺得不應該給我嗎 ?人不要太精,您是精,但我也不傻啊,先有車,才有轍,您這樣對我,將心比心,您覺得以後我會怎麼對您?」

說完這番話,李女士便回了房間,留下一臉尷尬的老公和聽了李女士一番話以後臉一陣青一陣紅的婆婆,過來一會老公進了房間手裡拿著剩下的錢,說這是媽退回來的買菜錢,看著老公尷尬的模樣,李女士想了想還是把錢又給了老公,讓老公把錢拿給婆婆吧。

「媽,這是您兒媳婦給您的,她說咱們都是一家人,談錢沒事,但互相算計,斤斤計較才讓人心寒,她還說您也不容易,別不舍的花錢 ,讓您拿著這些錢買點好衣服和補品,以後缺錢花了儘管跟我們開口。」

這件事以後,李女士的婆婆就慢慢的改變了,雖然改變不多,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樣自私自利了,還能幫李女士照看下孩子,而且李女士也感受到,婆婆現在很在乎她的看法和意見,對她也比以前要重視的多,也真正的把她當做了一家人對待。

當一開始李女士的利益和感情被婆婆的利己主義侵犯後,李女士選擇先禮後兵,接著就是用以德報怨,以禮相待的態度,最後終於得到了婆婆對她的尊重,李女士有勇有謀,行動力也很強,一般女子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

雖說很多人對「以德報怨」嗤之以鼻,她對我不仁,我為何不能對她不義?理兒是這個理兒,也很解氣,可是解完氣之後呢?難道不在一起過日子了?做一輩子的仇人老死不相往來了?

我們女人在婚後的生活中,還是需要婆婆的幫助的,婆婆也一樣,在她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時也需要兒媳婦伸出援手,所以啊,我們都要明白見好就收,凡事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自古以來婆媳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其實真的很簡單,有矛盾的,無非就是沒把對方當做是一家人對待,遇到一些事情想的都比較現實,我吃了虧,我得到了什麼利益,我損失了什麼等等之類的。

但是把對方當做是自己家人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一家人只會在乎情分,不會整天講利益,這樣婆媳的關係才會更加牢固,從而產生無法割斷的羈絆。

遇到問題我們別怕事兒,但要記得,無論怎麼樣,始終還是一家人,留三分薄面,日後才好相見。你們覺得呢?

如何將婆媳矛盾化解於無形呢?

第一:距離產生美

當男人自認為沒有足夠強大的能力同時擺平老媽與老婆時,又或者是防患於未然,將她們分開是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不住在一起,婆婆就沒有那麼多機會挑剔兒媳了,兒媳也沒有什麼理由對婆婆不滿。表面上客客氣氣的,日子總能過得去。

兒媳雖然管婆婆叫聲"媽",男人不要妄想老婆真的能把婆婆當成親媽去對待、去照顧。就像對男人來講,他也沒辦法把岳父岳母當成親生父母去孝順,這是同樣的道理。

兒媳對婆婆的尊重與照顧,只是因為婆婆是老公的親生母親,她的角色是兒媳,不是女兒。我們可以要求女兒如何如何照顧她的父母,卻沒理由要求兒媳如何如何孝順她的公婆。大的原則與方向不掉隊,兒媳就是及格的。

第二:沒必要一決雌雄

要說婆婆與兒媳有多麼大的深仇大恨嗎?其實也沒有。之所以形成井水不犯河水的形式,多半由於較勁的心理。

婆婆認為,"我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我是長輩,我是婆婆,你是晚輩,你是兒媳,所以你就得聽我的。"

兒媳也會想,"我的生活我做主,婆婆憑什麼插一腳進來呢,多管閒事。"

如果婆婆能夠明白,兒子與兒媳有自己的生活,尊重他們就好。兒子長大了,成家了,自己這個做母親的應該放手了。

如果兒媳能夠明白,婆婆的想法有時是出於對他們的擔心和愛,對婆婆的怨氣自然會少一半。

所謂理解萬歲,兒媳可以試著站在婆婆的角度,體會一下婆婆的心情到底是怎樣的。婆婆也是從兒媳的身份走過來的,想想年輕時的自己,就能理解兒媳的情緒了。

第三:男人的態度至關重要

現實生活中,一味偏向老媽的男人有很多,偏向老婆的男人卻不多。男人夾在兩人中間很為難,明智的男人、睿智的男人,他會向這兩個女人傳遞這樣的資訊。告訴老媽,"她是我老婆,我愛她,離不開她,和她在一起我才是最幸福的,否則不會把她娶回家。"婆婆對兒媳的態度,至少有一半取決於兒子對兒媳的態度。

男人也要告訴老婆,"她是我老媽,我會尊重她孝順她,希望你也一樣。我不要求你做到像女兒那樣,至少最起碼的禮貌和恭敬必須要有。"

當兩個女人能明白男人的心態之後,婆媳對彼此都會有忌憚了。

婆婆明白兒子眼中兒媳是有份量的,女人也明白老公眼中他的母親是有地位的。男人擺明瞭他的立場,兩個女人自然知道如何相處了。家庭矛盾還是會有,相對來講有了基礎的解決原則。

家庭中的瑣事雖然錯綜複雜,爛事一籮筐,只要耐心捋順,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想要家庭幸福,家裡的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婆媳的事情說簡單就簡單,掌握了其中的竅門,真的不難。婆媳都愛著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同時也愛著她們,家裡只要有了愛,問題一定可以迎刃而解。

都知道月嫂可是什麼都負責的,產婦和孩子都要管,但她卻不不這樣,我做月子時,一天就中午做一次飯,中午每次都做很多吃不了,晚上再把菜回下鍋,她還覺得她給我吃的很好了。

李女士那時候是真的很生氣,但知情達理的她覺得老公在外邊忙事業本來就很辛苦,家裡這些雞毛蒜皮對的事,李女士基本不告訴老公,給他更多的壓力。

另一點就是月子期間李女士並沒有把婆婆忘壞處想,她總是給婆婆找藉口,認為今天沒有,明天就應該有了吧,但直到快出月子時李女士忍不住了。」

有一天,李女士特意趁著婆婆看起來心情好的時候,問了婆婆菜錢的事情,但婆婆回答的很理直氣壯。

「你給的錢早都花出去了,你吃的可都是好東西,水果是進口水果,燉的野生鯽魚,蔬菜都是有機蔬菜特別貴的那種,雞都是放山上散養三年以上的, 你月子期間奶水能那麼好都是因為吃的好。」

李女士看著婆婆義正言辭的鬼話連篇,心裡都快氣炸了,婆婆買的菜和水果都是在小區門口的小超市購買的,經常能在包裝袋上看到還沒有完全扣掉的門口小超市的標籤,沒想到小超市的東西到了婆婆這裡一過,都成了好東西了!

李女士看著自己的婆婆在自己面前怡然自得的樣子,當時氣的想怒懟婆婆,然而有一肚子怒氣的李女士被氣的當時就語塞了,滿腦子也理不出什麼思緒,只能氣呼呼的回房間了。

躺在房間床上的李女士翻來覆去,越想越氣,終於老公下班回來了,她把事情告訴了老公,決定揭穿婆婆的謊言,把錢要回來,丈夫卻說:「咱又不是就差那點錢,你就別生氣了。別以為這點事和我媽傷了和氣,讓人看笑話。」

李女士卻不這麼認為:「給她8萬塊錢買菜,她才花了不到5千塊(約2萬新臺幣),還告訴我都花完了,這不是錢多錢少的事情,不是我要和她過不去,是你媽媽為了這點錢想和我傷和氣,這個錢我必須要回來。」

吃晚飯時,看到婆婆吃完飯,李女士直接道:「媽,您把買菜錢剩下的給我吧,您這月嫂費賺的也太輕鬆了吧,從來不幫我帶孩子,我一天照顧孩子這麼累,吃的還都是您在門口超市買的特價菜,哪個特價您買哪個吃,買的雞也是從菜市場小販那買的不下蛋的母雞,一天您就做一頓飯,除了看電視,就是出去玩!

月嫂費我就不向您要了,畢竟您也付出來時間和勞動,不管是多少,我都感謝您辛苦的為我付出,但是買菜剩的錢,您覺得不應該給我嗎 ?人不要太精,您是精,但我也不傻啊,先有車,才有轍,您這樣對我,將心比心,您覺得以後我會怎麼對您?」

說完這番話,李女士便回了房間,留下一臉尷尬的老公和聽了李女士一番話以後臉一陣青一陣紅的婆婆,過來一會老公進了房間手裡拿著剩下的錢,說這是媽退回來的買菜錢,看著老公尷尬的模樣,李女士想了想還是把錢又給了老公,讓老公把錢拿給婆婆吧。

「媽,這是您兒媳婦給您的,她說咱們都是一家人,談錢沒事,但互相算計,斤斤計較才讓人心寒,她還說您也不容易,別不舍的花錢 ,讓您拿著這些錢買點好衣服和補品,以後缺錢花了儘管跟我們開口。」

這件事以後,李女士的婆婆就慢慢的改變了,雖然改變不多,但至少不像之前那樣自私自利了,還能幫李女士照看下孩子,而且李女士也感受到,婆婆現在很在乎她的看法和意見,對她也比以前要重視的多,也真正的把她當做了一家人對待。

當一開始李女士的利益和感情被婆婆的利己主義侵犯後,李女士選擇先禮後兵,接著就是用以德報怨,以禮相待的態度,最後終於得到了婆婆對她的尊重,李女士有勇有謀,行動力也很強,一般女子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

雖說很多人對「以德報怨」嗤之以鼻,她對我不仁,我為何不能對她不義?理兒是這個理兒,也很解氣,可是解完氣之後呢?難道不在一起過日子了?做一輩子的仇人老死不相往來了?

我們女人在婚後的生活中,還是需要婆婆的幫助的,婆婆也一樣,在她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時也需要兒媳婦伸出援手,所以啊,我們都要明白見好就收,凡事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自古以來婆媳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其實真的很簡單,有矛盾的,無非就是沒把對方當做是一家人對待,遇到一些事情想的都比較現實,我吃了虧,我得到了什麼利益,我損失了什麼等等之類的。

但是把對方當做是自己家人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一家人只會在乎情分,不會整天講利益,這樣婆媳的關係才會更加牢固,從而產生無法割斷的羈絆。

遇到問題我們別怕事兒,但要記得,無論怎麼樣,始終還是一家人,留三分薄面,日後才好相見。你們覺得呢?

如何將婆媳矛盾化解於無形呢?

第一:距離產生美

當男人自認為沒有足夠強大的能力同時擺平老媽與老婆時,又或者是防患於未然,將她們分開是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不住在一起,婆婆就沒有那麼多機會挑剔兒媳了,兒媳也沒有什麼理由對婆婆不滿。表面上客客氣氣的,日子總能過得去。

兒媳雖然管婆婆叫聲"媽",男人不要妄想老婆真的能把婆婆當成親媽去對待、去照顧。就像對男人來講,他也沒辦法把岳父岳母當成親生父母去孝順,這是同樣的道理。

兒媳對婆婆的尊重與照顧,只是因為婆婆是老公的親生母親,她的角色是兒媳,不是女兒。我們可以要求女兒如何如何照顧她的父母,卻沒理由要求兒媳如何如何孝順她的公婆。大的原則與方向不掉隊,兒媳就是及格的。

第二:沒必要一決雌雄

要說婆婆與兒媳有多麼大的深仇大恨嗎?其實也沒有。之所以形成井水不犯河水的形式,多半由於較勁的心理。

婆婆認為,"我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我是長輩,我是婆婆,你是晚輩,你是兒媳,所以你就得聽我的。"

兒媳也會想,"我的生活我做主,婆婆憑什麼插一腳進來呢,多管閒事。"

如果婆婆能夠明白,兒子與兒媳有自己的生活,尊重他們就好。兒子長大了,成家了,自己這個做母親的應該放手了。

如果兒媳能夠明白,婆婆的想法有時是出於對他們的擔心和愛,對婆婆的怨氣自然會少一半。

所謂理解萬歲,兒媳可以試著站在婆婆的角度,體會一下婆婆的心情到底是怎樣的。婆婆也是從兒媳的身份走過來的,想想年輕時的自己,就能理解兒媳的情緒了。

第三:男人的態度至關重要

現實生活中,一味偏向老媽的男人有很多,偏向老婆的男人卻不多。男人夾在兩人中間很為難,明智的男人、睿智的男人,他會向這兩個女人傳遞這樣的資訊。告訴老媽,"她是我老婆,我愛她,離不開她,和她在一起我才是最幸福的,否則不會把她娶回家。"婆婆對兒媳的態度,至少有一半取決於兒子對兒媳的態度。

男人也要告訴老婆,"她是我老媽,我會尊重她孝順她,希望你也一樣。我不要求你做到像女兒那樣,至少最起碼的禮貌和恭敬必須要有。"

當兩個女人能明白男人的心態之後,婆媳對彼此都會有忌憚了。

婆婆明白兒子眼中兒媳是有份量的,女人也明白老公眼中他的母親是有地位的。男人擺明瞭他的立場,兩個女人自然知道如何相處了。家庭矛盾還是會有,相對來講有了基礎的解決原則。

家庭中的瑣事雖然錯綜複雜,爛事一籮筐,只要耐心捋順,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想要家庭幸福,家裡的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婆媳的事情說簡單就簡單,掌握了其中的竅門,真的不難。婆媳都愛著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同時也愛著她們,家裡只要有了愛,問題一定可以迎刃而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