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前紀元】研究稱:4萬年前地球磁場翻轉改變了人類進化,災難可能再次發生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 地球最近的發生地磁偏轉的時間為41000到42000年前, 當時地球磁場強度降低到了現在的6%, 整個地球暴露在了太陽風以及宇宙射線的侵蝕之下;導致了一系列嚴重的氣候災難, 並且引發了當時一些物種的衰敗和滅絕, 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智人的行為。

並且科學家強調稱, 未來地球磁場反轉可能會再次發生, 而且距離我們很近。

大約4萬年前地球上當時不止智人這一個人種, 還有我們熟悉的遍佈歐亞大陸的尼安德特人, 它們從體型上來說更加的強壯、結實, 但身高能矮小一些。

尼安德特人在智人10萬年前走出非洲之前, 就已經在歐亞大陸生活了20萬年的時間, 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當地的環境, 是優秀的叢林獵手。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衰落及其後來的消失, 生物學家給出了一些猜測, 大部分猜測都指向了智人的擴張,

與尼安德特人發生了空間和食物上的競爭, 導致尼人的滅絕。

但這些解釋都不足以說明, 最先達到歐亞大陸的尼人為什麼會敗給晚來的智人?最近的研究就將尼人的衰敗歸結到了環境的變化。

42000年前地球磁場減弱, 地球失去了保護層, 大量的帶電粒子轟擊大氣破壞了臭氧層,

導致紫外線輻射增強, 當時極光不僅僅是在南北極可以看到, 在地球任何地方的夜晚都可以看到絢麗的燈光秀。

被電離的大氣常常會發生雷暴天氣, 整個地球看起來就像是末日來臨一樣, 在這樣的高輻射的環境下地球上的生物苦不堪言,

當時不僅尼人衰落, 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很多大型生物都發生了滅絕。

尼人的衰落才讓智人有了可乘之機, 直到戰勝它們。

而智人能夠倖免與輻射的影響, 是因為我們智人找到了一種躲避輻射的方式, 大約在42000年前大量的洞穴藝術紅色赭石手印集中出現, 科學家認為洞穴成為了智人的庇護所, 還有人類最早的「防曬霜」。

上圖中的紅色手印是在西班牙一處洞穴發現的, 年代大約在42000萬年, 這樣的洞穴壁畫在各地出現得非常頻繁, 且年代都跟地磁偏轉的時間相符。

智人當時不僅有洞穴, 它們還會把紅色赭石塗抹在身上, 起到了防輻射的作用, 這種往身上塗抹紅色赭石的習慣, 現在還能在很多非洲土著群體中看到, 例如納米比亞的土著就有這樣的習慣。

磁極的偏轉所帶來的氣候變化, 似乎解釋了4.2萬年前在地球上發生的一系列的物種滅絕現象。

科學家如何知道磁極在4.2萬年前發生了偏轉?又如何將磁極偏轉與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的?

磁極偏轉的發生會在地質底層中留下痕跡,我們知道帶電粒子或者磁性粒子會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偏轉,而帶電粒子或者磁性粒子會出現在火山的噴發出來的熔巖當中。

這些磁性粒子就像是指南針一樣能夠告訴科學家當時地磁的北極在哪個方位,並且在熔巖當中留下偏轉的跡象。

所以通過以上的發現,科學家就能夠知道在地球的歷史中哪個時期發生了磁場偏轉。

但在此項研究之前,科學家一直沒有把4.2萬年前的磁極偏轉與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因為磁極偏轉帶來的氣候變化的證據。

這一次,科學家在紐西蘭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保存了4萬多年的貝殼杉,這顆樹非常完整,甚至連樹皮都完好無損。

科學家在這顆直徑2.5米的貝殼杉中發現了放射性碳14水準的劇烈變化,由於樹木生長的年輪可以告訴我們準確的時間段,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碳14水準在4.1萬年前到4.2萬年前之間非常高。

這個時間正好與磁極偏轉的時間,也有全球生物的衰敗和滅絕、以及人類在洞穴中留下的紅色手印時間正好對應。

所以科學家就將以上的所有事件聯繫在了一起,認為磁場的變化,引發了氣候災難,進而引發了生物的滅絕,以及對人類的進化和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那麼地球磁場是咋產生的?為何會出現飄逸?下一次反轉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地球就像是一臺不斷旋轉的發電機一樣,它能產生磁場得益於地球的自轉,以及核心當中熔融的鐵外殼。

那裡的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和太陽表面的溫度相當,如此高的溫度就導致大量的原子被電離,形成自由地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帶負電的電子。

由於原子核較重它就會沉降到核心,電子較輕就會上升到地幔,因此在熔融的核心就形成帶電粒子層。

地核的旋轉所帶來的寇里奧利力,就會使得核心當中的帶電粒子發生偏轉移動,移動的帶電粒子就會產生電流,進而產生貫穿全球的巨大磁場。

按理來說地球的磁極應該和地理的南北極是一樣固定的,不會發生飄移。但是地球非常巨大,再加上宇宙中的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引力的作用,就會導致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自轉的時候,並不是完全同步的,總是會發生微小的錯位。

因此地磁的南北極就會在地殼表面發生飄逸。

由於我們人類對地球本身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就連產生磁場的機制也是理論上的猜測,所以我們並不能預測出磁場發生偏轉的規律和週期。

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磁極在發生偏轉的時候會伴隨著磁場強度的減弱,而且我們也能夠測量出磁極相對于地理南北極偏移的速度。

這就是為什麼指北針它所指的方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理北極,因為地球磁場北極向地理北極的西北方向一直漂移,從19世紀測量到今天,飄逸的速度在加快。

而且科學家還發現在過去170年裡,地球的磁場已經減弱了大約9%,所以說地球的磁極正在緩慢的偏轉,未來磁場強度還將進一步減弱。

因此研究人員警告說,下一次災難性的極地翻轉「可能馬上就要發生」,這個時間週期可能會在幾千年,或者是幾萬年。

現代人類在面對磁場強度降低、偏轉的時候,所遭受到的危害要大於古人,因為我們現在全球的電網、衛星通訊、電子設備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

如果磁場強度進一步降低,甚至降低到現在的6%,太陽一次微弱的爆發,都會使得人類的生活癱瘓。

想想沒有電、沒有網路的日子,到時可不是簡單地不出門、抹點防曬霜就能完事的。

磁極偏轉的發生會在地質底層中留下痕跡,我們知道帶電粒子或者磁性粒子會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偏轉,而帶電粒子或者磁性粒子會出現在火山的噴發出來的熔巖當中。

這些磁性粒子就像是指南針一樣能夠告訴科學家當時地磁的北極在哪個方位,並且在熔巖當中留下偏轉的跡象。

所以通過以上的發現,科學家就能夠知道在地球的歷史中哪個時期發生了磁場偏轉。

但在此項研究之前,科學家一直沒有把4.2萬年前的磁極偏轉與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因為磁極偏轉帶來的氣候變化的證據。

這一次,科學家在紐西蘭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保存了4萬多年的貝殼杉,這顆樹非常完整,甚至連樹皮都完好無損。

科學家在這顆直徑2.5米的貝殼杉中發現了放射性碳14水準的劇烈變化,由於樹木生長的年輪可以告訴我們準確的時間段,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碳14水準在4.1萬年前到4.2萬年前之間非常高。

這個時間正好與磁極偏轉的時間,也有全球生物的衰敗和滅絕、以及人類在洞穴中留下的紅色手印時間正好對應。

所以科學家就將以上的所有事件聯繫在了一起,認為磁場的變化,引發了氣候災難,進而引發了生物的滅絕,以及對人類的進化和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那麼地球磁場是咋產生的?為何會出現飄逸?下一次反轉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地球就像是一臺不斷旋轉的發電機一樣,它能產生磁場得益於地球的自轉,以及核心當中熔融的鐵外殼。

那裡的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和太陽表面的溫度相當,如此高的溫度就導致大量的原子被電離,形成自由地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帶負電的電子。

由於原子核較重它就會沉降到核心,電子較輕就會上升到地幔,因此在熔融的核心就形成帶電粒子層。

地核的旋轉所帶來的寇里奧利力,就會使得核心當中的帶電粒子發生偏轉移動,移動的帶電粒子就會產生電流,進而產生貫穿全球的巨大磁場。

按理來說地球的磁極應該和地理的南北極是一樣固定的,不會發生飄移。但是地球非常巨大,再加上宇宙中的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引力的作用,就會導致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自轉的時候,並不是完全同步的,總是會發生微小的錯位。

因此地磁的南北極就會在地殼表面發生飄逸。

由於我們人類對地球本身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就連產生磁場的機制也是理論上的猜測,所以我們並不能預測出磁場發生偏轉的規律和週期。

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磁極在發生偏轉的時候會伴隨著磁場強度的減弱,而且我們也能夠測量出磁極相對于地理南北極偏移的速度。

這就是為什麼指北針它所指的方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理北極,因為地球磁場北極向地理北極的西北方向一直漂移,從19世紀測量到今天,飄逸的速度在加快。

而且科學家還發現在過去170年裡,地球的磁場已經減弱了大約9%,所以說地球的磁極正在緩慢的偏轉,未來磁場強度還將進一步減弱。

因此研究人員警告說,下一次災難性的極地翻轉「可能馬上就要發生」,這個時間週期可能會在幾千年,或者是幾萬年。

現代人類在面對磁場強度降低、偏轉的時候,所遭受到的危害要大於古人,因為我們現在全球的電網、衛星通訊、電子設備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

如果磁場強度進一步降低,甚至降低到現在的6%,太陽一次微弱的爆發,都會使得人類的生活癱瘓。

想想沒有電、沒有網路的日子,到時可不是簡單地不出門、抹點防曬霜就能完事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