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5.12地震,讓我們都變成了志願者

轉眼間, 地震過去十年, 當年的孩子長成了媽媽;學生走進職場;生意人變成了公益人……

5.12讓一群人蒙難, 也讓一群人從此走上了“公益”之路。

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的社工、志願者、全職公益人、發起人, 講述了他們的汶川地震記憶和救援背後的故事。

奶奶頭上的窟窿, 直到第三天才得到簡單包紮

我叫冷先波, 是感恩兒童活動中心學員曾梓瀚的媽媽。 5.12地震那一年, 我剛剛19歲。 現在, 我的孩子都已經7歲了。


冷先波(曾梓瀚的媽媽)

我的家在四川省什邡縣湔底鎮, 2018年5月12日地震發生的那一刻, 屋裡充滿奶奶嘶聲力竭的求救聲。

倒塌的房屋砸把奶奶的頭砸出了一個窟窿, 血流一臉。

當我們把奶奶送到什邡人民醫院時, 整個醫院地上鋪滿了人。 低泣的, 大叫的, 各種求救命的聲音, 一晚上沒有停息過。 看著身邊重傷不治的人一個個被抬走, 我緊緊地摟住奶奶。 我害怕!

直到第三天, 奶奶才得到簡單的包紮和治療。

5月16日, 我們從成都坐上了往長沙的救助專列。 一到長沙站, 便有等待的護士、志願者沖上火車, 幫忙抬病人進救護車, 幫我們拿行李。 我坐在救護車裡, 看著車站周圍寫著“四川挺住, 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的橫幅, 心裡滿是觸動。

很快, 奶奶被安排在長沙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病房乾淨、整潔、還有鮮花。 中午, 幾名白色T恤的志願者給我們送來午飯。

姐姐說, 她們是湖南師範大學的大二學生, 其中一位高高瘦瘦, 紮著馬尾辮的姐姐送給我一個四四方方的漂亮盒子。 盒子裡面裝的是兩個雞蛋, 雞蛋上有她們手繪的圖案, 兩隻手緊緊的托著一個愛心, 還有一句話:“不要怕, 有我們, 明天一定會更好。 ”這句話很簡單, 但卻讓我空懸著的心落地, 滿是心安。

姐姐們先是幫我們打熱水, 給奶奶擦洗身子, 為奶奶換上她們帶來的乾淨的衣服。 吃完飯後, 她們還陪著奶奶去各個科室做檢查。 奶奶笑著說:“我又多了幾個孫女。 ”隔壁病床的爺爺也說:“就是親閨女也照顧不到這樣啊!”

這些志願者姐姐們每天都來幫忙照顧奶奶, 直到奶奶頭上傷口痊癒, 砸斷的肋骨康復。 我們和她們分開了,

我和奶奶回家了。 我們沒有她們的聯繫方式,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見到她們。

十年過去了, 我現在住在北京援建的京什社區裡。

因為5.12地震, 我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 成為了社區養老中心的一名社工, 同時, 我也是感恩兒童活動中心的志願者。 而我現在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孩子, 一放學就會到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開辦的“義學空間”—感恩兒童活動中心和朋友們一起學習和玩耍。

在一次閒聊中我得知, 奶奶在什邡醫院包紮用的繃帶, 正是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周理事長當時從北京運過來的。

世界真的很大, 我們互不相識;世界其實也很小, 我們被愛心聯繫。 願世上再無災難, 願一切安好!願好人一生幸福快樂!

十年過去, 我仍常常為給老張的那碗素面愧疚

我叫石坤建, 是什邡市馬祖鎮京什社區黨支部書記。


石坤建

5.12地震發生後, 省內各地的朋友都給我打電話, 他們整天都在牽掛著災區的情況, 準確地說, 是在牽掛我和我身邊的人, 有沒有飯吃, 有沒有水喝, 晚上有沒有地方住。 2008年5月13日, 我在四川青神縣的朋友郭志愛給什邡送來了第一批救災物資。 後來, 有十幾批青神縣的志願者陸陸續續地帶著災區急需的物資趕來, 聯繫我做的嚮導。

青神縣的志願者老張, 是我覺得最對不起的一個人。

老張帶著五個人, 兩貨車水和食品, 到達什邡時已是下午兩點多了。 他們堅持要讓我帶他們去山裡面, 把東西送到那些缺水缺吃的老鄉手裡。

其實, 他們本可以把物資送到政府的救災物資接收點, 便可離開。 在他們的堅持下, 我們去到山區裡的八角鎮。 從什邡市區往山裡走的路坑坑窪窪不好走, 躲過一個大坑, 接著還有十個小坑。

從什邡市區到八角鎮不到40公里的路, 我們開了三個多小時。 在八角鎮鎮府工作人員的協調下, 我們終於順利地把兩車救災物資送到附近村。 下山的路比上山更難走, 加上讓行緊急救援車輛, 回到什邡市區已是半夜十二點了。

我請老張他們去我的工廠裡吃碗面, 再回青神縣。 工廠是剛建好的鋼結構廠房, 車間裡的地上睡滿了人, 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 面很快煮好, 但找到調料時, 才發現沒有醬油了。

“不好意思, 張哥、幾位哥哥, 醬油用完了。”我不好意思的解釋道。

“沒關係,有點鹽味就行了。”張哥一行人應道。雖然只加了一點點鹽,大家卻都吃得很香。

“幾位哥哥,把你們餓著了,這個時候才吃晚飯。”我心裡實在愧疚。

這麼多年過去,每當我想起那只放了幾粒鹽的素面,仍感覺內疚。

2012年,什邡搞省級經濟開發區,家裡的土地都被統征了,我們這些失地的農民被統一安置到了北京援建的京什社區。而5.12地震的經歷,讓我意識到除了做生意,還應該為社區做點事。從那時起,我經常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各種公益活動。

那年我高三,正備戰高考

我叫朱婷,2008年5.12地震發生時,是四川省什邡中學高三的學生,正在備戰高考。


朱婷(左二)在義學空間參加活動和大學生志願者合影

地震發生之後,學校停課了。市里一會兒傳說化工廠毒氣洩露;一會又說山裡的堰塞湖沖跨了,洪水要來了;一會兒又警告井水不能喝了,有瘟疫……人心惶惶。

在恐怖、害怕的氛圍中,我聽說,有無數人千里迢迢來到什邡,不吃不喝地幫助老鄉收木耳;我還聽說,在萬里之外,有無數人排著隊為地震傷患獻血;我還聽說,他們不辭勞苦,給災區人民送來急需生活用品……惶恐不安之後,我第一次知道了“志願者”這三個字。

大概是地震發生第五天后,我坐在由志願者送來的帳篷裡,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做點什麼,而不是光在家裡耗著。我聯繫了幾位同學,一起跑到市政府臨時的救災指揮所,提出想做一名志願者,想為救災出一份力。

隨後,我們被安排在一個居民集中取水點,為前來接水的居民服務。每天早上8點忙到晚上12點,我們不間斷地為來這裡取水的居民接水,如遇上年齡大的,還會幫他們搬到三輪車上。曾經,爹媽一直說我是一個弱女子,雖然在農村,卻從來沒幹過重活。但做了幾天搬水志願者,我發現自己開始強大起來,我可以是一個女漢子。

有一天,一個中年人開著一輛車來取水,車裡有五六個居民接水的桶子。他說他是綿竹人,那邊的水沒有人消毒,都不敢喝,只能來什邡取水。因為沒有水,他們整個村裡的人,這幾天只能幹吃麵包,連稀飯都喝不上一口。一聽說綿竹的人沒水喝,周圍幾個老鄉都沖上來幫忙,兩三下便把幾個桶都裝滿了,還幫他搬到了車裡。

看到大家這麼熱情,那個綿竹人又弱弱地說:“我讓村裡其它人也過來拉點水可以嗎?”

大家齊聲地說到:“隨時都可以。”

5.12地震改變了我,5.12地震改變了這個世界,5.12地震也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

2013年,我成了京什社區感恩兒童活動中心的志願者,2015年,我成為了一個全職的公益人,我將用一生的時間,投入到志願服務的事業中。我很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在與孩子和孩子家長的接觸中,我發現公益要真正去幫助到一個人,不僅僅只是捐錢捐資那麼簡單,還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堅守不變的初心。

希望在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不僅僅去愛自己生命中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瞬間,也去愛這個世界更多一點。

5.12地震把我從一個生意人變成了公益人

我叫周健,是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的發起人。


周健

記不得是2018年5月16日還是5月18日,我差點哭了。那一天晚上,電視裡預告有6級以上的餘震,還伴有大雨。我給家裡打電話,叫爸爸媽媽不要在屋子裡呆著,出去躲一躲。爸爸堅持在家裡不出去,我倆在電話裡吵起來了。我聽見電話那頭下著雨,嘩啦啦的,還有嘈雜的喊叫聲。姐姐從爸爸手裡搶過電話,對我吼道:“地震沒把人砸死,你們要吵死才心甘?你讓他出去呆哪裡嘛?家裡就只有一把傘,人都站不下!”

姐姐把電話掛了,我把電視的聲音關了。我一個人坐在書房裡抽煙,聽到自己的眼淚掉在木地板上,滴答、滴答、滴答... ...

5 .12地震過去好幾天,我的父母仍在極重災區生活,我卻沒有給他們送回一針一線,我不知道該如何給他們解釋。我想的是他們在城裡生活,房子沒有塌,吃喝拉撒應該沒問題。

我感恩他們全須全尾地活著,讓我能夠沒有顧慮地幫助其它更需要幫助的人。我家裡人不知道,從5月13日開始,我自己捐,也讓身邊的朋友捐。我們還每天組織十多架飛機,把救災物資運往災區。而我四川的朋友,組織了一支志願者隊伍,負責當天從雙流機場,把救災物資送到山區的農村,發到老百姓手裡。

我清晰地記得,5月13日深夜,我們把350箱免捆綁的運動繃帶送到了什邡人民醫院;5月14日白天,我們把第一批救災物資送到了什邡市八角鎮楠木村。

2012年,我想未來的志願服務應該比5.12地震時做得更專業。所以,我和一群朋友,在北京發起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經過實踐,我意識到好的公益應該從身邊做起。從2013年開始,我們在社區裡建設感恩兒童活動中心,其中包括北京援建什邡的災後重建社區——京什社區。

5.12地震把我從一個生意人變成了公益人,5.12地震給了我一條新的生活之路。

如果你想要支持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可以點擊,和他們一起做公益。

醬油用完了。”我不好意思的解釋道。

“沒關係,有點鹽味就行了。”張哥一行人應道。雖然只加了一點點鹽,大家卻都吃得很香。

“幾位哥哥,把你們餓著了,這個時候才吃晚飯。”我心裡實在愧疚。

這麼多年過去,每當我想起那只放了幾粒鹽的素面,仍感覺內疚。

2012年,什邡搞省級經濟開發區,家裡的土地都被統征了,我們這些失地的農民被統一安置到了北京援建的京什社區。而5.12地震的經歷,讓我意識到除了做生意,還應該為社區做點事。從那時起,我經常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各種公益活動。

那年我高三,正備戰高考

我叫朱婷,2008年5.12地震發生時,是四川省什邡中學高三的學生,正在備戰高考。


朱婷(左二)在義學空間參加活動和大學生志願者合影

地震發生之後,學校停課了。市里一會兒傳說化工廠毒氣洩露;一會又說山裡的堰塞湖沖跨了,洪水要來了;一會兒又警告井水不能喝了,有瘟疫……人心惶惶。

在恐怖、害怕的氛圍中,我聽說,有無數人千里迢迢來到什邡,不吃不喝地幫助老鄉收木耳;我還聽說,在萬里之外,有無數人排著隊為地震傷患獻血;我還聽說,他們不辭勞苦,給災區人民送來急需生活用品……惶恐不安之後,我第一次知道了“志願者”這三個字。

大概是地震發生第五天后,我坐在由志願者送來的帳篷裡,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做點什麼,而不是光在家裡耗著。我聯繫了幾位同學,一起跑到市政府臨時的救災指揮所,提出想做一名志願者,想為救災出一份力。

隨後,我們被安排在一個居民集中取水點,為前來接水的居民服務。每天早上8點忙到晚上12點,我們不間斷地為來這裡取水的居民接水,如遇上年齡大的,還會幫他們搬到三輪車上。曾經,爹媽一直說我是一個弱女子,雖然在農村,卻從來沒幹過重活。但做了幾天搬水志願者,我發現自己開始強大起來,我可以是一個女漢子。

有一天,一個中年人開著一輛車來取水,車裡有五六個居民接水的桶子。他說他是綿竹人,那邊的水沒有人消毒,都不敢喝,只能來什邡取水。因為沒有水,他們整個村裡的人,這幾天只能幹吃麵包,連稀飯都喝不上一口。一聽說綿竹的人沒水喝,周圍幾個老鄉都沖上來幫忙,兩三下便把幾個桶都裝滿了,還幫他搬到了車裡。

看到大家這麼熱情,那個綿竹人又弱弱地說:“我讓村裡其它人也過來拉點水可以嗎?”

大家齊聲地說到:“隨時都可以。”

5.12地震改變了我,5.12地震改變了這個世界,5.12地震也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

2013年,我成了京什社區感恩兒童活動中心的志願者,2015年,我成為了一個全職的公益人,我將用一生的時間,投入到志願服務的事業中。我很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在與孩子和孩子家長的接觸中,我發現公益要真正去幫助到一個人,不僅僅只是捐錢捐資那麼簡單,還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堅守不變的初心。

希望在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不僅僅去愛自己生命中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瞬間,也去愛這個世界更多一點。

5.12地震把我從一個生意人變成了公益人

我叫周健,是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的發起人。


周健

記不得是2018年5月16日還是5月18日,我差點哭了。那一天晚上,電視裡預告有6級以上的餘震,還伴有大雨。我給家裡打電話,叫爸爸媽媽不要在屋子裡呆著,出去躲一躲。爸爸堅持在家裡不出去,我倆在電話裡吵起來了。我聽見電話那頭下著雨,嘩啦啦的,還有嘈雜的喊叫聲。姐姐從爸爸手裡搶過電話,對我吼道:“地震沒把人砸死,你們要吵死才心甘?你讓他出去呆哪裡嘛?家裡就只有一把傘,人都站不下!”

姐姐把電話掛了,我把電視的聲音關了。我一個人坐在書房裡抽煙,聽到自己的眼淚掉在木地板上,滴答、滴答、滴答... ...

5 .12地震過去好幾天,我的父母仍在極重災區生活,我卻沒有給他們送回一針一線,我不知道該如何給他們解釋。我想的是他們在城裡生活,房子沒有塌,吃喝拉撒應該沒問題。

我感恩他們全須全尾地活著,讓我能夠沒有顧慮地幫助其它更需要幫助的人。我家裡人不知道,從5月13日開始,我自己捐,也讓身邊的朋友捐。我們還每天組織十多架飛機,把救災物資運往災區。而我四川的朋友,組織了一支志願者隊伍,負責當天從雙流機場,把救災物資送到山區的農村,發到老百姓手裡。

我清晰地記得,5月13日深夜,我們把350箱免捆綁的運動繃帶送到了什邡人民醫院;5月14日白天,我們把第一批救災物資送到了什邡市八角鎮楠木村。

2012年,我想未來的志願服務應該比5.12地震時做得更專業。所以,我和一群朋友,在北京發起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經過實踐,我意識到好的公益應該從身邊做起。從2013年開始,我們在社區裡建設感恩兒童活動中心,其中包括北京援建什邡的災後重建社區——京什社區。

5.12地震把我從一個生意人變成了公益人,5.12地震給了我一條新的生活之路。

如果你想要支持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可以點擊,和他們一起做公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