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你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LOVE心專注男人的成功勵志, 職場乾貨。

我是圓圓, 一個專注于成功勵志的文字輸出者。

山腰總是最擠的, 你得去山頂看看, 希望我的文字讓大家早些找到成功的路。

-------這是分割線-------

人人都想變富, 可只有少數人成了富人。

是其他人不夠聰明, 不夠努力嗎?

真相其實是:他們被自己的認知, 困住了。

查理·芒格曾說:「想要得到一件東西, 最穩妥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

這裡的「配得上」, 指的就是認知。

否則, 即使你中了500萬彩票, 也會在一段時間後, 又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 成不了富人。

那怎樣的認知, 才能讓自己「配得上財富」呢?

巴菲特的人生智慧, 給了我啟發。

在巴菲特的著作中, 心眼兒發現他提到了3個認知非常重要:想變富?

光埋頭苦幹真不夠!記住這3點, 至少能讓你少走幾年彎路, 快速積累出財富!

01 認清自己的邊界

巴菲特雖然很牛, 也曾經歷過低谷。 1999年, 互聯網行業迅速崛起。

IT產業的爆發性成長, 催生了很多世界級富豪, 也給更多人帶來了「股市瘋狂上漲」的紅利。

就在大家都看好新興產業時, 巴菲特卻說, 我不看好。

此言一出, 就引來無數的批評。

有人說, 巴菲特是為自己錯過了「IT風口」而找的藉口,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再加上, 那年巴菲特的投資收益比往年都低, 「巴菲特神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很多人在等著看他的笑話。

但是, 這些負面言論並沒有影響巴菲特, 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 反復重申他對 IT 產業的不看好。

後面的事情, 你就非常熟悉了。

進入新千年, 科技股泡沫破滅, 很多投資人都破產了, 而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毫髮無損。

難道說, 巴菲特是先知嗎?他怎麼知道IT業會大跌?

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他只在自己的能力圈裡做事。

IT產業不在他的能力圈裡, 他既不瞭解, 也沒興趣瞭解, 自然不會投資。

那什麼是能力圈呢?就是你最擅長, 最有興趣做的事情。

你要集中精力把圈內的事做好, 至於圈外的事, 就最好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這就像棒球比賽中, 擊球手只有在【有效范圍】內擊中目標, 才能得分。

巴菲特只在自己瞭解的領域裡投資, 才使得小錢變大錢, 最終積累出驚豔全球的財富。

如果隨便來一個球, 就打一下, 不僅很快會耗盡自己的體力, 更容易出現失誤, 而被三振出局!

這個認知, 說起來大家都懂, 但具體做起來時, 就不那麼容易了。

比如說, 看著別人買IT股票賺錢了, 你能毫不動心?

「不就是電腦嘛, 我也用過。 」於是就跟著一起投了。

但是, 熟悉和能力, 並不能簡單地劃等號。

一個人坐飛機的次數再多, 也不代表他非常瞭解航空業, 更不意味著他買航空股票能賺錢。

天天刷手機的人, 也不會在投資社交媒體這件事上, 百發百中。

如果僅僅因為使用過某產品或服務, 就覺得自己很瞭解, 應該投資他家公司, 就是在能力圈外做事, 極易失敗!

巴菲特說:瞭解能力圈的界限, 比知道這個圈的大小更重要。

你的時間和才能畢竟有限, 一定要聰明地加以分配。 好鋼用在刀刃上!

所以, 不妨現在就拿出紙筆, 把你擅長的、做過深入調研研究的領域都寫出來。

然後,只在這個范圍裡投入,你會更容易成功。

02 忽略外部評價

在長達幾十年的投資生涯裡,經歷過多次股災,卻依然保持著不俗的投資收益,除了堅持在能力圈裡做事,巴菲特還有一個法寶,就是不關注外界評價。

比如剛才提到的,在大家都看好IT業,等著看他笑話的時候,巴菲特還能堅持自己的判斷,就是依賴於這個認知。

但這又是個非常反人性的認知。

人是社會動物,做什麼事都習慣站在別人的視角來審視一下,非常看重外部的世界對自己的評價看法。

而巴菲特則不同,他從不關注外部世界是如何評價自己,而是根據自己的內在標準和價值觀行事,不會受到外界干擾和權威的影響。

也就是說,巴菲特是個極度有主見,能獨立思考的人。

這個認知讓巴菲特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能夠獨立而理性地做判斷,尤其在做重大金融決策的時候,不會搖擺不定,堅持自己的投資準則。

那怎樣才能做到「不在乎別人評價」呢?

答案就是使用【內部記分卡】。

這是巴菲特從父親那裡得到的最珍貴禮物。

有一次,他與父親去看棒球比賽。比賽間隙,主持人會介紹一下觀眾席上的社會知名人士。

沒想到,在介紹巴菲特的父親時,全場噓聲一片。

換成別人,要麼慚愧得無地自容,要麼勃然大怒,而巴菲特的父親就站在那裡,一言不發,非常坦然。

從那以後,巴菲特決心做一個和父親一樣,不隨大流,不在意別人看法的人。

心眼兒則曾經是個只用【外部記分卡】的人。

上學時,就要爭第一名;工作了,也要當模范、爭獎狀……即使只是個虛名,也非常非常地看重。

結果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除了這些「沒用的榮譽」,什麼都沒留下。

而一塊入職的同事,早就憑著真本事,成了業務骨幹,甚至提拔成了領導。

所以,你現在做的事情,是為了滿足別人對你的期待,還是你真正需要的成績呢?

如果是為了滿足別人,就不妨及時調整方向。

只有堅持自己內心的信念,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才更有可能過上你期待的生活。

03 持續學習

在巴菲特的投資前期,他一直遵循老師格雷厄姆的「煙蒂原則」,買的都是非常便宜的股票。

那段時間,只要謹記「買入就是為了賣出,絕不貪戀」的原則,就能賺到錢。

可這個方法說到底,賺的是個辛苦錢。

在經濟低迷、資本市場不成熟的時候,很有效。

可隨著經濟好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股票市場,便宜的股票越來越少,撿便宜的事就越來越難了。

於是,巴菲特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一是找到便宜的煙蒂公司非常困難;

二是當時他那時已經是百萬富翁,他需要為更大規模的資金,找到更合適的投資管道。

所以,他是如何打破瓶頸,讓自己的事業繼續發展壯大的呢?

這就說到了巴菲特合作多年的一個好搭檔,查理·芒格。

芒格的投資策略,為他打開了思路。

與巴菲特不同,芒格不滿足於只盯著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來考察公司。

他認為這些研究報告只能反映公司的部分問題,他更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無形資產方面的內容。

比如說,經營管理水準、品牌的持久性、商業模式、以及行業前景等等。

所以,巴菲特後來總結說:芒格幫助我從猿進化成人。如果不是他,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已經是個非常成功的投資人了,而芒格還是個很普通的律師。

巴菲特不僅沒以前輩自居,還虛心向芒格學習投資理念,才得以幫助自己積累出更多的財富。

曾經有位小夥子問巴菲特:如何才能成為偉大的投資者?

巴菲特的回答是:學一切可學的知識。

所以,你還有什麼理由,不讀書學習,讓自己不斷保持進步呢?

04 寫在最後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也不是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認知水準!

可以說,你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而你虧損的每一分錢,也都是因為你認知的局限而導致的。

希望今天分享的3個認知,能夠幫你在未來的發展中,走得更順,更成功!

--------這是分割線-------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希望圓圓的文章對您有幫助。

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會優秀。

更多的文章請您繼續關注「LOVE心」,期待您的成功!

把你擅長的、做過深入調研研究的領域都寫出來。

然後,只在這個范圍裡投入,你會更容易成功。

02 忽略外部評價

在長達幾十年的投資生涯裡,經歷過多次股災,卻依然保持著不俗的投資收益,除了堅持在能力圈裡做事,巴菲特還有一個法寶,就是不關注外界評價。

比如剛才提到的,在大家都看好IT業,等著看他笑話的時候,巴菲特還能堅持自己的判斷,就是依賴於這個認知。

但這又是個非常反人性的認知。

人是社會動物,做什麼事都習慣站在別人的視角來審視一下,非常看重外部的世界對自己的評價看法。

而巴菲特則不同,他從不關注外部世界是如何評價自己,而是根據自己的內在標準和價值觀行事,不會受到外界干擾和權威的影響。

也就是說,巴菲特是個極度有主見,能獨立思考的人。

這個認知讓巴菲特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能夠獨立而理性地做判斷,尤其在做重大金融決策的時候,不會搖擺不定,堅持自己的投資準則。

那怎樣才能做到「不在乎別人評價」呢?

答案就是使用【內部記分卡】。

這是巴菲特從父親那裡得到的最珍貴禮物。

有一次,他與父親去看棒球比賽。比賽間隙,主持人會介紹一下觀眾席上的社會知名人士。

沒想到,在介紹巴菲特的父親時,全場噓聲一片。

換成別人,要麼慚愧得無地自容,要麼勃然大怒,而巴菲特的父親就站在那裡,一言不發,非常坦然。

從那以後,巴菲特決心做一個和父親一樣,不隨大流,不在意別人看法的人。

心眼兒則曾經是個只用【外部記分卡】的人。

上學時,就要爭第一名;工作了,也要當模范、爭獎狀……即使只是個虛名,也非常非常地看重。

結果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除了這些「沒用的榮譽」,什麼都沒留下。

而一塊入職的同事,早就憑著真本事,成了業務骨幹,甚至提拔成了領導。

所以,你現在做的事情,是為了滿足別人對你的期待,還是你真正需要的成績呢?

如果是為了滿足別人,就不妨及時調整方向。

只有堅持自己內心的信念,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才更有可能過上你期待的生活。

03 持續學習

在巴菲特的投資前期,他一直遵循老師格雷厄姆的「煙蒂原則」,買的都是非常便宜的股票。

那段時間,只要謹記「買入就是為了賣出,絕不貪戀」的原則,就能賺到錢。

可這個方法說到底,賺的是個辛苦錢。

在經濟低迷、資本市場不成熟的時候,很有效。

可隨著經濟好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股票市場,便宜的股票越來越少,撿便宜的事就越來越難了。

於是,巴菲特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一是找到便宜的煙蒂公司非常困難;

二是當時他那時已經是百萬富翁,他需要為更大規模的資金,找到更合適的投資管道。

所以,他是如何打破瓶頸,讓自己的事業繼續發展壯大的呢?

這就說到了巴菲特合作多年的一個好搭檔,查理·芒格。

芒格的投資策略,為他打開了思路。

與巴菲特不同,芒格不滿足於只盯著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來考察公司。

他認為這些研究報告只能反映公司的部分問題,他更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無形資產方面的內容。

比如說,經營管理水準、品牌的持久性、商業模式、以及行業前景等等。

所以,巴菲特後來總結說:芒格幫助我從猿進化成人。如果不是他,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在認識芒格之前,巴菲特已經是個非常成功的投資人了,而芒格還是個很普通的律師。

巴菲特不僅沒以前輩自居,還虛心向芒格學習投資理念,才得以幫助自己積累出更多的財富。

曾經有位小夥子問巴菲特:如何才能成為偉大的投資者?

巴菲特的回答是:學一切可學的知識。

所以,你還有什麼理由,不讀書學習,讓自己不斷保持進步呢?

04 寫在最後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也不是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認知水準!

可以說,你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而你虧損的每一分錢,也都是因為你認知的局限而導致的。

希望今天分享的3個認知,能夠幫你在未來的發展中,走得更順,更成功!

--------這是分割線-------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希望圓圓的文章對您有幫助。

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會優秀。

更多的文章請您繼續關注「LOVE心」,期待您的成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