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戰1944:世界在等日本投降 日本人卻還在期待勝利

戰爭雖然在1945年8月才結束, 勝負卻早已確定。

1944年底, 日本就喪失了所有籌碼, 全世界都在猜測, 它會在哪一天投降。 可在日本國內, 民眾卻還以為, 戰況雖然艱難, 但勝利也不遠了。

日本人習慣了勝利, 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次也不例外, 就像廣播裡聽到的那樣。

他們不知道, 幸運之神已經離開, 戰爭敗局已定, 數百萬青年成了海外孤魂, 盟軍的炮彈隨時會傾瀉到日本本土。

他們所知道的, 都是國家想讓他們知道的。

1 信息的孤島

日本人的生活離不開廣播。

那時, 大概有一半日本家庭購買了廣播公司的服務,

通常有重要事件發生, 廣播公司會第一時間播報, 當大家開大了聲音收聽這些重要新聞時, 那些沒有購買廣播服務的人也會知道發生了什麼。

遇到戰爭捷報, 廣播公司更會通過高音喇叭廣而告之, 但中途島戰役之後, 這樣的情況就漸漸少了, 不過老百姓並不在意, 畢竟從廣播裡聽到的依然是好消息。

比如塞班島戰役擊斃擊傷美軍3萬人、菲律賓戰役美軍傷亡10余萬人……但廣播不會告知民眾, 美軍這些傷亡背後是戰役的失利以及數倍於敵人的傷亡。

(實際上, 廣播裡的戰報通常會誇大, 實際上, 塞班島美軍傷亡1萬多, 菲律賓戰役美軍傷亡6萬多。 )

日本的廣播制度, 借鑒了德國的「國家時間」模式, 廣播公司根據政府命令,

每天晚上7:30開始, 作為固定的「政府時間」由政府官員進行播報。 而在其他時段, 則會有來自內閣情報局的監督官對廣播內容進行嚴格審查。

老百姓從廣播裡聽到的, 都是國家想讓大家知道的消息。

報紙也是一樣, 人們在上面只能獲得跟廣播相同的消息, 但有一點例外, 報紙會刊登陣亡者名單。

在日本, 葬禮是最重要的事, 有士兵陣亡, 消息會送到士兵的家鄉, 地方報紙也會集中刊登陣亡者名單和人數, 有人想通過名單上的資訊進一步瞭解戰況, 但這並不容易, 因為這並不是國家想讓大家知道的消息。

比如, 1942年11月開始部署在新幾內亞的第十八軍, 原本是日軍準備進攻澳大利亞的主力, 只是, 進攻的命令沒等來,

10萬大軍就在熱帶叢林裡餓死了9萬。

在新幾內亞被俘的日本十八軍士兵

十八軍三個師團中, 大部分士兵來自新瀉縣和宮城縣, 部隊覆滅後, 新瀉和宮城各地的地方報紙確實刊登了陣亡者名單和人數, 但是, 這樣的消息很有地域化, 人們無從得知另一個地方的部隊陣亡情況,

別的地方也不知道此地的情況。

所以, 即便這這些地方的民眾通過報紙上的陣亡者名單大概推測到十八軍遭遇了嚴重打擊, 也只會將其理解為一個孤立事件, 或者說是日軍的局部失利。

當然, 你可能會說, 要是有人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在日本全國走一遍, 不就可以統計全國的陣亡者情況, 從而進一步瞭解國家面臨的軍事敗局了嗎?

這是不可能的。

沒有人會那麼做, 因為誰也不想被當做刺探軍情的間諜被抓起來, 特別是在戰爭期間。

而在全國性的報紙上, 人們只會看到威武出征的特攻隊員照片, 而不會知道某個地方軍團九成人都餓死在某個名字拗口的海島上。

除了廣播和報紙,

老百姓與戰爭的消息連接還有士兵家書。

美國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過一部電影《硫磺島家書》, 講述硫磺島戰役中, 日本軍隊在潰敗後, 決定執行全員玉碎命令, 並將無法寄送回國的訣別信埋起來, 61年後被發現的故事。

日本所謂的士兵家書, 其實就是一張明信片, 按照規定, 日本士兵每個月都可以寄一張回家, 前提是他還活著。

事實上, 士兵在明信片上能夠書寫的內容非常有限, 除了報個平安和幾句思鄉話, 並沒有地方寫別的內容。 而且, 日本軍部對士兵家書有著嚴格的審查制度, 任何有關戰爭的資訊都是不被允許的。

戰爭中後期, 日本幾乎徵召了所有適齡青年加入軍隊, 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 鄉間、小鎮的郵差會忙個不停, 來自海外各地的明信片被投遞到各個家庭。收到士兵家書的家庭歡聲笑語,沒有收到家書的家庭則烏雲密佈。

士兵家書,成了戰時日本民間情緒的晴雨錶。

後來,突然某個地方的明信片越來越少,再後來,郵差自行車的鈴鐺聲也很難再聽到。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以為是郵局出了問題,直到打聽到隔壁村誰誰家的情況也是如此,大家才開始悲觀地意識到,自己家人所在的部隊或許遭到了嚴重打擊。

不過,這種資訊的交流,僅僅限於鄉里間。而且,即便幾個月沒有收到明信片,士兵家屬仍然會等著政府消息或報刊陣亡名單的驗證。

所以,民眾始終無法獲得真實全面的戰況資訊,他們在由政府製造的資訊孤島中,繼續享受著戰無不勝的喜悅,當然不會覺得日本會輸。

「不讓全體國民察覺戰爭的失利,並在無法收集相關資訊的情況下繼續戰爭,這就是1944年日本的情況。」

2 短波與股票裡的秘密

總有人,會瞭解到真相。

內閣情報局可以通過通信、廣播審查對輸送給民眾的消息進行過濾,但對短波頻道的攔截卻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通過短波偷聽敵臺,成為少數具備無線電技術基礎的民眾獲得更多戰爭情況的手段。

日本法律規定,只有通訊社和報社才能夠使用短波通訊,個人使用短波頻道,很有可能招致憲兵上門。所以,直到戰爭結束,才有人敢說出自己曾經收聽敵臺的經歷。

這些短波廣播,一些是盟國專門針對日本民眾的日語宣傳廣播,一些則是其他國家的英語廣播。前者容易被認為是刻意的虛假宣傳,而懂英語的人如果冒點風險,收聽到外國的短波頻道,還是能瞭解一些真實戰況的。

還有少數精明的商人,在股票交易變化中,察覺到了戰爭即將結束的信號。

沒錯,戰爭持續不斷,日本的股票交易也沒停歇。

從1943年起,在太平洋戰場失去海空優勢後,日本運輸船只在海上不斷被擊沉,失去了外部資源輸入,日本經濟陷入窘境。

鋼材都拿去造了槍炮,日本沒有建造船舶的鋼材,也缺少驅動船舶的發動機和燃料,船舶企業和民用紡織品企業股票交易幾近停滯。

但從1944年底開始,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變化。

船舶和紡織這些與軍工無關的民用行業股票開始上漲,上漲意味著購買增加,這是市場對擺脫戰爭恢復民生的社會需要的反應,有人判斷,距離戰爭結束或許不遠了。

在交易行情裡窺探社會潛在的需求變化,這是日本商人的強項,他們在德川幕府時期就從米市交易的行情波動中發明了K線這樣神奇的指標,這次在股票交易的異動中嗅出戰爭即將結束的信號,並不奇怪。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民眾終於在廣播裡聽到了戰爭結束的消息,雖然不是他們期待的方式。

只是不知道,在廣島和長崎,還有沒有能發出聲音的喇叭。

來自海外各地的明信片被投遞到各個家庭。收到士兵家書的家庭歡聲笑語,沒有收到家書的家庭則烏雲密佈。

士兵家書,成了戰時日本民間情緒的晴雨錶。

後來,突然某個地方的明信片越來越少,再後來,郵差自行車的鈴鐺聲也很難再聽到。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以為是郵局出了問題,直到打聽到隔壁村誰誰家的情況也是如此,大家才開始悲觀地意識到,自己家人所在的部隊或許遭到了嚴重打擊。

不過,這種資訊的交流,僅僅限於鄉里間。而且,即便幾個月沒有收到明信片,士兵家屬仍然會等著政府消息或報刊陣亡名單的驗證。

所以,民眾始終無法獲得真實全面的戰況資訊,他們在由政府製造的資訊孤島中,繼續享受著戰無不勝的喜悅,當然不會覺得日本會輸。

「不讓全體國民察覺戰爭的失利,並在無法收集相關資訊的情況下繼續戰爭,這就是1944年日本的情況。」

2 短波與股票裡的秘密

總有人,會瞭解到真相。

內閣情報局可以通過通信、廣播審查對輸送給民眾的消息進行過濾,但對短波頻道的攔截卻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通過短波偷聽敵臺,成為少數具備無線電技術基礎的民眾獲得更多戰爭情況的手段。

日本法律規定,只有通訊社和報社才能夠使用短波通訊,個人使用短波頻道,很有可能招致憲兵上門。所以,直到戰爭結束,才有人敢說出自己曾經收聽敵臺的經歷。

這些短波廣播,一些是盟國專門針對日本民眾的日語宣傳廣播,一些則是其他國家的英語廣播。前者容易被認為是刻意的虛假宣傳,而懂英語的人如果冒點風險,收聽到外國的短波頻道,還是能瞭解一些真實戰況的。

還有少數精明的商人,在股票交易變化中,察覺到了戰爭即將結束的信號。

沒錯,戰爭持續不斷,日本的股票交易也沒停歇。

從1943年起,在太平洋戰場失去海空優勢後,日本運輸船只在海上不斷被擊沉,失去了外部資源輸入,日本經濟陷入窘境。

鋼材都拿去造了槍炮,日本沒有建造船舶的鋼材,也缺少驅動船舶的發動機和燃料,船舶企業和民用紡織品企業股票交易幾近停滯。

但從1944年底開始,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變化。

船舶和紡織這些與軍工無關的民用行業股票開始上漲,上漲意味著購買增加,這是市場對擺脫戰爭恢復民生的社會需要的反應,有人判斷,距離戰爭結束或許不遠了。

在交易行情裡窺探社會潛在的需求變化,這是日本商人的強項,他們在德川幕府時期就從米市交易的行情波動中發明了K線這樣神奇的指標,這次在股票交易的異動中嗅出戰爭即將結束的信號,並不奇怪。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民眾終於在廣播裡聽到了戰爭結束的消息,雖然不是他們期待的方式。

只是不知道,在廣島和長崎,還有沒有能發出聲音的喇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