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深山裡來了一群“怪人”,天天在村裡轉悠,他們想幹啥

在許多人的眼裡, 故鄉是鄉村, 老人、老樹、老狗。

老得宛若已經失去流動的血液, 連接著通向城市的孤獨與苦楚。

直到有一天, 他們來了;

這個老地方, 活了。

“別靠近那個小房子, 裡面都是拐賣小孩的騙子”

“村子裡一戶人家出生了第三個女兒, 父母把第三個小女兒送到癩子山, 用石頭壓起來, 直到小孩的哭聲徹底消失……”

都說小孩子不記事, 但是正豔卻一直記得小時候聽到的這件事。

2013年, 正豔從香港理工大學畢業, 獲得了社會工作專業的碩士學位。 她依舊時常會想起這個場景, 壓抑, 令她無法釋懷。

2016年, 正豔回到家鄉雲南文山,

建立了一個社工站。 村裡人在背後偷偷說:他們不是來拐賣兒童的就是來騙錢的。

面對無數的質疑和誤解, 正豔並沒有解釋什麼。 她帶領志願者挨家挨戶走訪, 從孩子們喜歡的音樂、繪畫、體育入手, 再到對孤兒進行心理幫扶、為患病兒童對接資源進行治療, 正豔就這樣漸漸的深入了孩子們的家庭和生活。


正豔在社區工作

“小孩子就像海綿, 他們的學習和吸收在逐漸影響每個家庭。 ”受到孩子們歡迎的社工站, 慢慢也在孩子的影響下改變了村裡其他人的看法。


正豔與村民組織社區兒童活動

2017年夏天, 社工站像過大年一樣熱鬧。 家長們早早的將孩子送到這裡, 只為趕上社工站的兒童夏令營。 正豔用了一年的時間,

讓社工站組織的兒童夏令營成為了鄉親們信任的第二課堂。

“不務正業”的小年輕, 究竟想幹啥?

每當李俊出現在老家的村子裡, 總會有鄉親們質疑:這個“不務正業”的小年輕, 總是繞著老人和小孩轉, 他究竟想幹啥?

和外出打工的青年不一樣, 李俊每月都會回到老家看望爺爺。 平時村裡農忙、村民婚喪嫁娶, 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每每看到原本500多人的熱鬧村莊, 現在僅剩下不足100人, 李俊心裡就很不是滋味。

然而, 真正讓李俊整夜睡不著的還不止這些:當村中老人去世, 要送葬卻找不到能出力的青壯年;相依為命的老伴去世後, 孤獨的老人在田地裡幹活時放聲大哭……這一切讓身為社會工作者的李俊無法再熟視無睹。

“孩子在成長, 老人在變老, 時間不等人啊!”

2015年3月, 李俊辭去了原來的工作, 在武定縣註冊了全縣首家公益機構, 全身心投入到家鄉的公益事業中。

機構成立初, 沒有資金和辦公場所, 李俊便想到了家裡的老房子。 “打開門鎖, 蛛網密佈, 草長得快有人高。 在院子裡抓了8條蛇, 還發現許多老鼠洞……”李俊一咬牙, 借了6萬元錢, 將這座閒置了20年的老宅進行翻修改建, 成立社工服務站和留守兒童之家。

選定辦公地點後, 李俊帶領他的團隊開始挨家挨戶走訪。 “在高橋鎮石臘它片區的寄宿學校, 有一個單親女孩因家庭窘困及學業困擾, 時常躲在被子裡哭, 甚至企圖自殺。 ”看到這些孩子, 李俊更加確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李俊和團隊成員每月會探望與陪伴30多個孩子。

3年來, 他們走訪了300多個家庭, 進行了2580人次的家訪, 共識別出240名困境兒童進行資助和陪伴。

如今, 昔日荒草叢生的老宅裡, 每天都洋溢著孩子們的歡笑聲。 寒暑假期, 還吸引了來自香港、臺灣、北京、上海的青年志願服務者。

寂靜、衰老的村莊, 再一次煥發出了青春。

你的回憶裡有我, 這就足夠了

阿煒, 一個“半路出家”的社工, 曾經不想結婚生子, 也不喜歡孩子, 如今卻欣然成為了“孩子奴”。

直到現在阿煒還深刻的記得, 1995年北京世婦會召開, 他坐在電視機前, 第一次聽到NGO、民間組織、公益這些詞。 “NGO是啥意思呢?”阿煒好奇地想。 在那個時候, 公益對於許多人來說還很陌生。

沒想到後來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

阿煒成為了一名公益人, 並在日後開啟了他全職青少年事務服務的生涯。

11年的流動打工經驗, 使阿煒擁有更多對困境兒童和困境家庭的瞭解, 也更容易走進這些孩子們的內心。

對於許多孩子來說, 他們時常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兩種身份中切換。 “每次看到孩子離開社區, 雖然心裡不舍, 但是都祝福他們, 為這段共同的旅程感到幸運。 ”

“2014年魯甸地震後, 我們給返鄉小朋友挨個打電話, 卻發現有一個孩子不在了。 心痛, 卻也慶倖在他短短的生命中, 認識並説明過他。 ”很多時候, 想到能陪伴這些孩子一段人生旅程, 看著他們一點點長大, 內心的欣慰與充實感是難以言喻的。


小朋友的阿煒哥哥

雖然總有分別的一天, 但是阿煒最欣慰的是, 孩子們都會帶走兩樣東西:一段開心的童年回憶,和可以讓他們終生受用的能力和好習慣。

這世上終究不會有誰能夠陪誰走完一輩子,但是那些互相溫暖的回憶,將是引導一個人一生走在善良之道上的榮光。

正豔說:“土地就像村民的母親,希望年輕人都能夠擁有回得去的故鄉。”

李俊說:“看到服務中心的燈亮著,心裡就暖暖的,這是我的家,是心歸屬的地方。”

阿煒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很榮幸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那些回到鄉村的青年,成為了故鄉的守望者,並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讓自己感到溫暖和踏實的歸宿。

也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故鄉才不會成為他鄉。

1+1+1=200+100+2000?

透過1個青年運營1個鄉村社區服務中心,説明至少200名兒童和老人,推動至少1個合作社發展,帶動100個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脫貧,間接影響2000人。

如果你想要讓更多青年將鄉村社區運營起來,可以點擊,進行捐贈。

或者,你也可以通過如下途徑進行捐贈:

1、在微信-錢包-騰訊公益-搜索“鄉村守望者在雲南”;

2、複製打開連結

“http://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31255”;

3、掃描下方二維碼獻出愛心。

孩子們都會帶走兩樣東西:一段開心的童年回憶,和可以讓他們終生受用的能力和好習慣。

這世上終究不會有誰能夠陪誰走完一輩子,但是那些互相溫暖的回憶,將是引導一個人一生走在善良之道上的榮光。

正豔說:“土地就像村民的母親,希望年輕人都能夠擁有回得去的故鄉。”

李俊說:“看到服務中心的燈亮著,心裡就暖暖的,這是我的家,是心歸屬的地方。”

阿煒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很榮幸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那些回到鄉村的青年,成為了故鄉的守望者,並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讓自己感到溫暖和踏實的歸宿。

也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故鄉才不會成為他鄉。

1+1+1=200+100+2000?

透過1個青年運營1個鄉村社區服務中心,説明至少200名兒童和老人,推動至少1個合作社發展,帶動100個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脫貧,間接影響2000人。

如果你想要讓更多青年將鄉村社區運營起來,可以點擊,進行捐贈。

或者,你也可以通過如下途徑進行捐贈:

1、在微信-錢包-騰訊公益-搜索“鄉村守望者在雲南”;

2、複製打開連結

“http://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31255”;

3、掃描下方二維碼獻出愛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