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孩子的3種壞毛病,是「智力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華仔之旅 煮字療饑, 剖析情感, 與你一起獨立和改變。 今天, 小醬將為你提供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 期待能給你帶來快樂。

-------分割線-------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體會, 很多小時候活潑好動甚至調皮搗蛋的孩子, 長大之後都能獲得一定的成功, 但很多人又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可能暗示了孩子智商或者情商上的一些天賦, 可是很多家長卻把這當做孩子的壞習慣進行打壓。 但結果很多孩子, 家長越是打壓他越是叛逆, 最終只能激化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其實如果家長們對這些「壞習慣」加以良性引導的話,

那麼孩子將來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那麼下面小醬就說說3個容易被父母當成孩子「壞習慣」的行為:

1、話匣子

其實孩子們都是話匣子, 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停不下來, 這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很無奈。 但家長們要知道,

這樣的孩子往性格外向, 長大後也非常容易成功, 也更容易擁有自己的交際圈。

可是很多家長在面對說個不停的孩子的時候, 往往會讓孩子閉嘴或者完全不理會孩子, 其實這樣做都是不可取的。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告訴孩子在哪些場合可以講話、跟不同的人怎麼講話、不要沒禮貌的打斷別人說話等。

2、愛跟父母爭辯的孩子

父母都喜歡「言聽計從」的孩子, 但這樣的孩子長大會怎麼樣呢?大家可以看一下這些年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是否都屬於這樣的孩子。

還有這樣的孩子如果長大後到社會上也「言聽計從」的話, 他能有多大的成就。 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小愛同父母進行真正爭辯的孩子, 在長大後往往會比較自信、有創造力和合群。 愛爭辯也意味著孩子更有主見、邏輯思維能力更強。

所以, 父母不能把愛爭辯的孩子等同于頑皮的孩子而進行打壓。 正確做法應該是, 父母應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 尊重孩子發言的權利, 循循善誘, 以理服人。

3、好動的孩子

小醬朋友的女兒從小就愛動, 用她奶奶的話說就是一會兒都不閑著。 這可害苦了看她的奶奶, 而奶奶也一直覺得她有多動症, 還讓我們帶她去醫院檢查一下。

但事實上, 孩子是不是多動症很好判斷, 就是看她是否在她做喜歡做的事情時也愛動。

比如孩子在看他喜歡看的動畫片的時候是否也是跑東跑西的, 如果不是, 那孩子就不是多動症。

事實上, 愛動的孩子, 往往思維更活躍, 運動細胞更發達, 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強, 身體更好、也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 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定是錯不了的。

-------分割線-------

如果你也喜歡小醬, 請一定不要錯過小醬的粉專「華仔之旅」, 期待你的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