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青春期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想要成績好,父母先要學會好好說話

 

進入青春期, 父母會產生的兩個最大的疑惑, 一個是孩子怎麼如此叛逆, 另一個就是怎麼學習成績就不好了呢?

父母會覺得,

明明那麼聽話, 成績又那麼好的孩子, 怎麼進入青春期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呢?不僅無法溝通, 就算是孩子早就懂得的道理, 也什麼都不會了。

就像是在《金牌調解》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媽媽說孩子小時候很優秀的學生, 到青春期, 學習成績下降, 老師給父親打電話, 父親對孩子就是一頓劈頭蓋臉地責駡, 直言孩子是無藥可救的人渣。

自從被罵之後, 孩子慢慢地開始不完成作業, 從二十幾名掉到倒數。 父親喜歡把他和堂哥或是別的好孩子作比較, 「你老是去網吧, 人家誰誰都不去。 」「你無藥可救了, 你這個人渣, 你這個廢柴。 」父親的咒駡像魔咒一樣, 終於, 到了初三, 孩子更加自暴自棄, 輟學了。

到了青春期, 很多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成績越來越差,

為什麼會這樣呢?在找到具體的原因之前,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父母與青春期孩子聊天的場景。

場景一:回家就是兩句話, 作業怎麼樣?考試成績怎麼樣?

孩子放學回家, 爸爸在沙發抽煙, 瞄到兒子回來, 就問:「作業寫得怎麼樣?」

孩子回答:「都做了。

爸爸接著問:「考試成績出來了嗎?」

兒子心虛地回答:「出來了。 」

爸爸說:「拿來我看看。 」

接過兒子遞來的試卷, 鮮紅的48分, 分外刺眼。

爸爸火就蹭上來了, 草稿都不用打地開始數落了:「你怎麼這麼笨啊,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 人家就能考好, 你怎麼就考不好, 下次, 你考這麼低的分, 你就別回來了。 」

兒子怏怏地回自己屋, 不再說話。

很多家長, 喜歡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 越比越羡慕, 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人家的孩子那麼聽話。 」「我不上班, 專門陪你寫作業, 還不知好歹。 」「你怎麼這麼笨!」

家長的焦慮往往表現在語言暴力上。 也許我們自己都沒有認識到, 語言暴力的危害, 但卻對孩子來說卻是痛苦的。 從語言上, 孩子會感受到自己並沒有成績重要, 感受到自己的無能。

歇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曾經做過這樣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 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 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 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說, 當父母辱駡自己孩子的時候,

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 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場景二:只要一拿起手機, 或是看電視, 父母就開始嘮叨。

兒子吃完晚飯, 掏出手機坐在沙發上, 看著視頻笑起來。 忙了一天學習, 他喜歡用這種方式放鬆, 可是媽媽邊收拾碗筷, 邊開始嘮叨了:「怎麼又在玩手機,懶得跟豬一樣。屋子也不知道收拾,整天就知道對著手機,也不出去走走,眼睛都給你看瞎掉了。」

兒子放下手機,媽媽繼續嘮叨:「現在是學習關鍵時期,不要放鬆,不要掉鏈子,你看王阿姨家兒子多努力,你要少玩……」

兒子被一連串無休止的嘮叨激怒了,大吼:「媽媽,你別說了。」

媽媽反問:「你這麼脆弱啊,說也說不得啊。」

兒子奪門而出,留著媽媽在屋裡邊哭邊說:「翅膀硬了,管不了。」

其實,對孩子來說,嘮叨不是愛而是一種傷害。嘮叨」是什麼?就是對一件事情反復不停地說。往往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當孩子沒有按她的意思來,她就反復說,孩子會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到最後出現「我偏這樣」的行為。

不管是責駡,還是嘮叨都不是正確的交流方式,不能解決孩子青春期成績下降的問題,有的家長說,這都怪青春叛逆期。

所謂叛逆期是指青少年處於心理的過渡期,這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加強,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子看。他們對於任何事情都持有批判性的態度,這一時期的孩子,由於升學、人際關係等壓力增大,加之父母沒有正確引導,會對外採取不合作的抗拒態度。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成績下降,也不都歸因於青春叛逆期,學習壓力大學習辛苦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首先,孩子學習很辛苦,休息不夠

電視劇《小別離》裡,朵朵沒有考好,黃磊飾演的爸爸安慰朵朵的話堪稱正確溝通的范本:「成績它都是螺旋式上升,知道吧,每次你一退步的時候,就是為下一次進步在蓄力呢,而且不管你考的分數是多少,只要你盡力了,爸媽都能接受。」爸爸建議寒假出去玩,去放鬆一下,用更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

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克裡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靈》裡提到:「悠閒的時候才能學習。」一天的學習很辛苦,在學校沒有機會玩,孩子回家看看電視玩一會手機,也是放鬆也是一種學習,家長應該控制好時間,給孩子喘息的機會,不能用辱駡和嘮叨的方式,釋放家長的焦慮。

「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方式是不對的,畢竟人不是機器。就算是機器,也還需要檢修加油的呢。

其次,學習難度增加,孩子難免會有畏難情緒

丁磊曾經在出席母校奉化中學的遷校儀式上發表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當年慘痛的學習經歷,在高中讀書期間,全班54個同學,他倒數第六名。

被老師罵,拖了班級的後腿。高考語文不及格,英語也不好,母親著急地讓他向優秀的同學取經。他說中國的教育傾向於全面發展,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把每門功課學好,有的數理化好,但討厭死記硬背,所以語文英語之類的文科就學不好,有的不善於抽象思維,所以對數理化就害怕。

網上流行的段子說,小學父母態度都很蠻橫,因為學的父母都會,到了初中高中,父母只能當保姆了,因為啥也不會。

青春期課業繁重,知識難度上升,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和孩子都面臨嚴峻考驗,飯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家長在孩子畏難的時候說:「加油,寶貝,我相信你。」多多提供幫助,而不是一味責怪孩子。

第三,學習遲遲沒有好結果,孩子缺乏成就感。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習得性無助」,動物在多次嘗試失敗的實驗裡,會放棄努力,人何嘗也不是。學習沒有成績,努力總是得不到提高,日積月累,孩子就會喪失搏一搏的勇氣,「乾脆腳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有個女孩考不好後說:「我很難過,沮喪,不知道該怎麼走出來。」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多點鼓勵,比如對孩子說:「你的努力我能看到,你的每一次進步都值得肯定。」

多誇誇孩子,與自己比,不與其它好同學比,正面鼓勵有助於孩子建立信心。

浙江甯海中學趙啟超琛因為被清華大學錄取,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他高一排名班級倒數第一。趙啟琛母親說:「我別的忙幫不上,就是不抱怨,不管孩子考得好不好,從來不罵孩子。」確實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去責怪孩子落後,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有效的溝通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第一點, 父母要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少年說》中有這樣一個男孩,叫龔灝,內向而倔強。自從進入青春期,他就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自主意識非常強,他希望他想做的事情都能遂願。當父親阻擋他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他會生氣,會產生壞情緒,會發脾氣。他很自責,內疚,每次都沒控制好脾氣,他也希望能和父母好好溝通,但是家人又經常訓斥他,他喊話希望父母多理解他,多溝通,而不是批評他。

多溝通是化解危機的好辦法,正確的溝通能幫我們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厭學,甚至自殘自殺。

蘇格拉底說:「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

我們對待別人的需求更加的遲鈍,溝通的藝術是消除誤解,解決問題。所以父母要觀察,孩子傷腦筋行為的背後含義,齊心協力幫孩子度過難關。

第二點,孩子比以往更需要父母,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

女孩的青春期從10-12歲開始,男孩則從12-14歲開始,當孩子到達青春期的時候,很多父母反應,孩子不愛交流了,不講實話了,有小秘密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家分析認為:「與兒童有所不同,青少年能夠權衡自身行為的好壞利弊,但他們更關注這些行為能否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刺激,而不是安全與否。」

這個時期孩子容易頹廢、自負、暴躁、激動。家長要更關心孩子,妥善解決問題。想讓孩子順利發展,父母更要做好健康的心理引導,培養好的生活習慣,感受父母的愛,以朋友的方式談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跟孩子硬碰硬。

第三點,父母要持續學習,尤其是學習那些與青春期孩子有關係的事情

鄭淵潔的父親名叫鄭洪升,在鄭洪升看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為人父這麼多年,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我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我們家長也不能停止學習。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不讀書我們會形成自我為中心的經驗和自以為是的看法。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事情,多學習跟青春期有關的事情,我們才能指導孩子看什麼書,做什麼事,交什麼友,在孩子迷途的時候,把他帶回正軌。

不僅如此,提升自己也能分散一部分精力,讓孩子輕鬆點,營造輕鬆學習的家庭環境。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好好說話,心平氣和地說話,孩子才會健康優秀。

邊開始嘮叨了:「怎麼又在玩手機,懶得跟豬一樣。屋子也不知道收拾,整天就知道對著手機,也不出去走走,眼睛都給你看瞎掉了。」

兒子放下手機,媽媽繼續嘮叨:「現在是學習關鍵時期,不要放鬆,不要掉鏈子,你看王阿姨家兒子多努力,你要少玩……」

兒子被一連串無休止的嘮叨激怒了,大吼:「媽媽,你別說了。」

媽媽反問:「你這麼脆弱啊,說也說不得啊。」

兒子奪門而出,留著媽媽在屋裡邊哭邊說:「翅膀硬了,管不了。」

其實,對孩子來說,嘮叨不是愛而是一種傷害。嘮叨」是什麼?就是對一件事情反復不停地說。往往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當孩子沒有按她的意思來,她就反復說,孩子會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到最後出現「我偏這樣」的行為。

不管是責駡,還是嘮叨都不是正確的交流方式,不能解決孩子青春期成績下降的問題,有的家長說,這都怪青春叛逆期。

所謂叛逆期是指青少年處於心理的過渡期,這時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加強,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子看。他們對於任何事情都持有批判性的態度,這一時期的孩子,由於升學、人際關係等壓力增大,加之父母沒有正確引導,會對外採取不合作的抗拒態度。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成績下降,也不都歸因於青春叛逆期,學習壓力大學習辛苦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首先,孩子學習很辛苦,休息不夠

電視劇《小別離》裡,朵朵沒有考好,黃磊飾演的爸爸安慰朵朵的話堪稱正確溝通的范本:「成績它都是螺旋式上升,知道吧,每次你一退步的時候,就是為下一次進步在蓄力呢,而且不管你考的分數是多少,只要你盡力了,爸媽都能接受。」爸爸建議寒假出去玩,去放鬆一下,用更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

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克裡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靈》裡提到:「悠閒的時候才能學習。」一天的學習很辛苦,在學校沒有機會玩,孩子回家看看電視玩一會手機,也是放鬆也是一種學習,家長應該控制好時間,給孩子喘息的機會,不能用辱駡和嘮叨的方式,釋放家長的焦慮。

「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方式是不對的,畢竟人不是機器。就算是機器,也還需要檢修加油的呢。

其次,學習難度增加,孩子難免會有畏難情緒

丁磊曾經在出席母校奉化中學的遷校儀式上發表演講。演講中,他分享了自己當年慘痛的學習經歷,在高中讀書期間,全班54個同學,他倒數第六名。

被老師罵,拖了班級的後腿。高考語文不及格,英語也不好,母親著急地讓他向優秀的同學取經。他說中國的教育傾向於全面發展,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把每門功課學好,有的數理化好,但討厭死記硬背,所以語文英語之類的文科就學不好,有的不善於抽象思維,所以對數理化就害怕。

網上流行的段子說,小學父母態度都很蠻橫,因為學的父母都會,到了初中高中,父母只能當保姆了,因為啥也不會。

青春期課業繁重,知識難度上升,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和孩子都面臨嚴峻考驗,飯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家長在孩子畏難的時候說:「加油,寶貝,我相信你。」多多提供幫助,而不是一味責怪孩子。

第三,學習遲遲沒有好結果,孩子缺乏成就感。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習得性無助」,動物在多次嘗試失敗的實驗裡,會放棄努力,人何嘗也不是。學習沒有成績,努力總是得不到提高,日積月累,孩子就會喪失搏一搏的勇氣,「乾脆腳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有個女孩考不好後說:「我很難過,沮喪,不知道該怎麼走出來。」家長應該多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多點鼓勵,比如對孩子說:「你的努力我能看到,你的每一次進步都值得肯定。」

多誇誇孩子,與自己比,不與其它好同學比,正面鼓勵有助於孩子建立信心。

浙江甯海中學趙啟超琛因為被清華大學錄取,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他高一排名班級倒數第一。趙啟琛母親說:「我別的忙幫不上,就是不抱怨,不管孩子考得好不好,從來不罵孩子。」確實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去責怪孩子落後,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有效的溝通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第一點, 父母要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少年說》中有這樣一個男孩,叫龔灝,內向而倔強。自從進入青春期,他就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自主意識非常強,他希望他想做的事情都能遂願。當父親阻擋他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他會生氣,會產生壞情緒,會發脾氣。他很自責,內疚,每次都沒控制好脾氣,他也希望能和父母好好溝通,但是家人又經常訓斥他,他喊話希望父母多理解他,多溝通,而不是批評他。

多溝通是化解危機的好辦法,正確的溝通能幫我們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厭學,甚至自殘自殺。

蘇格拉底說:「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

我們對待別人的需求更加的遲鈍,溝通的藝術是消除誤解,解決問題。所以父母要觀察,孩子傷腦筋行為的背後含義,齊心協力幫孩子度過難關。

第二點,孩子比以往更需要父母,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

女孩的青春期從10-12歲開始,男孩則從12-14歲開始,當孩子到達青春期的時候,很多父母反應,孩子不愛交流了,不講實話了,有小秘密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家分析認為:「與兒童有所不同,青少年能夠權衡自身行為的好壞利弊,但他們更關注這些行為能否給自己帶來快樂和刺激,而不是安全與否。」

這個時期孩子容易頹廢、自負、暴躁、激動。家長要更關心孩子,妥善解決問題。想讓孩子順利發展,父母更要做好健康的心理引導,培養好的生活習慣,感受父母的愛,以朋友的方式談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跟孩子硬碰硬。

第三點,父母要持續學習,尤其是學習那些與青春期孩子有關係的事情

鄭淵潔的父親名叫鄭洪升,在鄭洪升看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為人父這麼多年,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我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我們家長也不能停止學習。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不讀書我們會形成自我為中心的經驗和自以為是的看法。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事情,多學習跟青春期有關的事情,我們才能指導孩子看什麼書,做什麼事,交什麼友,在孩子迷途的時候,把他帶回正軌。

不僅如此,提升自己也能分散一部分精力,讓孩子輕鬆點,營造輕鬆學習的家庭環境。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好好說話,心平氣和地說話,孩子才會健康優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