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隱居深山千年古寺10年:兩位老人一飯一菜一院一貓,清修生活令遊客羡慕

深山老林, 與世隔絕, 千年古刹, 晨鐘暮鼓。 如此意境, 正是當下浮躁又快節奏的現代文明世界中所缺失的。 不論是工作, 還是生活, 大多數都在一種緊張的漩渦裡掙扎著。 因此, 當我在秦嶺腹地, 遇見這座唐代古寺的時候, 腦海裡頓時想起開頭那十六個字。

復興寺, 位於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長角壩鎮沙窩村內, 坐落在巍峨、神秘的秦嶺腹地, 依著潺潺的沙窩子河, 這座古老的寺院據悉始建于唐代, 院內殘存的一通古樸斑駁石碑上, 通過字跡不清的碑文中, 隱約可見其落款為「唐」、「弘道「。 由此推測, 復興寺至少已有1000多年歷史。

復興寺古稱佛爺廟, 從門口看去, 兩尊獅子守門, 紅牆藍瓦, 翹角飛簷, 看起來較新。 走進去還建有天王殿、老殿、大雄寶殿各一座。 除了一些唐代遺跡, 感覺這裡較新, 原來, 歲月變遷, 老佛寺早消失在人們視線中。

據稱, 這座古寺至清朝乾隆年間經歷過3次重修, 六七十年代後失火僅剩兩垛山牆, 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由信眾自發籌資進行重建而成現在的樣子。 在一樓一面外牆上, 寫滿信眾捐贈者名單。

每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廟離不開守寺人的精心管理, 圍繞寺廟轉一圈, 發現門口處兩位老媽媽在聊天擇采, 從穿著上看, 是生活在這裡的守寺人。

一隻貓在寺廟門口曬太陽, 穿藍色衣服的老人看大家特別喜歡這只安靜的貓,

笑著說, 這是她們養在寺廟裡的, 很乖。

寺院裡不斷迴圈播放著佛音, 外面不斷有香客前來, 樓上大堂裡香火繚繞。 和兩位老人聊天得知, 她們是一對出家的師徒, 在這裡一起生活有十年, 穿黃衣服的老人今年90歲, 正準備做飯洗菜穿青衣的68歲。 由於對廟堂知識瞭解不多,沒敢問她們為何穿的衣服顏色不一樣。

68歲老人說,之所以她和師傅會選擇留在這裡,是因為這裡遠離城市,依山而居空氣好環境好安靜。老人手中的菜,她說是她自己在牆外種的,還特別給到訪的幾位朋友嘗嘗,說這種菜可以生吃,有種甜味。

藍衣68歲老人說,師傅年紀大了,平時她每天燒燒香在寺院裡轉轉,日常生活多由她打理。

說話間,看90歲老人在寺院裡悠閒地走來走來,精神矍鑠。本想和老人家聊聊天,但她普通話說的不太好,所以沒能瞭解到她更多情況。在院子燒完香後,90歲老人發現地上臉盆裡有水,轉身端起倒進一旁的小樹林裡,步伐很快。

中午時分,擇完菜,68歲藍衣老人準備去做飯了。廚房位於一層小院的東側一角,跟隨老人走進去,廚房很小很簡單還有點昏暗,是農村的燒柴灶,但廚房內十分規整乾淨。

問68歲燒飯老人平時她們兩人都咋吃,老人非常和藹可親,說我們一生無欲無求只為修得內心平靜,生活上很簡單,就是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一碗飯一碗菜就夠了。說完,老人蹲下身去點火,她要把剛才洗好的菜下鍋炒一炒,她說電鍋裡米飯煮好了,這是她和師傅的午飯。

小編和幾位同行朋友作為遊客和老人聊完天走出復興寺,內心突然有點依依不捨,有人說好羡慕這樣的生活,有人說看得都好想留下來住幾天。如果是你,你覺得自己最多能在這種環境裡住幾天呢?

由於對廟堂知識瞭解不多,沒敢問她們為何穿的衣服顏色不一樣。

68歲老人說,之所以她和師傅會選擇留在這裡,是因為這裡遠離城市,依山而居空氣好環境好安靜。老人手中的菜,她說是她自己在牆外種的,還特別給到訪的幾位朋友嘗嘗,說這種菜可以生吃,有種甜味。

藍衣68歲老人說,師傅年紀大了,平時她每天燒燒香在寺院裡轉轉,日常生活多由她打理。

說話間,看90歲老人在寺院裡悠閒地走來走來,精神矍鑠。本想和老人家聊聊天,但她普通話說的不太好,所以沒能瞭解到她更多情況。在院子燒完香後,90歲老人發現地上臉盆裡有水,轉身端起倒進一旁的小樹林裡,步伐很快。

中午時分,擇完菜,68歲藍衣老人準備去做飯了。廚房位於一層小院的東側一角,跟隨老人走進去,廚房很小很簡單還有點昏暗,是農村的燒柴灶,但廚房內十分規整乾淨。

問68歲燒飯老人平時她們兩人都咋吃,老人非常和藹可親,說我們一生無欲無求只為修得內心平靜,生活上很簡單,就是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一碗飯一碗菜就夠了。說完,老人蹲下身去點火,她要把剛才洗好的菜下鍋炒一炒,她說電鍋裡米飯煮好了,這是她和師傅的午飯。

小編和幾位同行朋友作為遊客和老人聊完天走出復興寺,內心突然有點依依不捨,有人說好羡慕這樣的生活,有人說看得都好想留下來住幾天。如果是你,你覺得自己最多能在這種環境裡住幾天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