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新加坡拥有约80年历史的庙宇,如今搬走了

据小马了解到, 位于文庆路上段、挨着加冷河的两层楼老排屋私宅地1契2月31日到期。 地契到期后, 所有191个单位的用户已迁离。

由于经费不足,

益善堂已经无法在土地昂贵的新加坡找到新址, 于是决定将庙宇的神像都搬迁到120公里外柔佛峇株巴辖的万灵寺。

严世忠养了一窝漂亮的鸡, 一窝又生出一窝, 每天早上他会用勺子和铁盘敲响, 呼唤鸡群前来吃早餐。

他摘下野草上的穗子,

揉碎后, 放在盘子上。 母鸡就领着一群小鸡, 前来享受精心准备好的早餐。 搬到组屋后, 他就得把这些宠物一一送人。

严世忠与他养的鸡。 (蔡家增摄)

严世忠从小就在这里长大, 现在左邻右舍大多是外地劳工, 来自中国、印度和泰国等。

这片后花园, 也是一个菜圃花园,

荷兰豆、秋葵、木瓜和各种花果蔬菜, 都长得特别好。

秋葵。 (蔡家增摄)

他的中国邻居正在菜园里摘了几把菜, 准备煮午餐。

摘菜准备午餐的中国邻居。 (蔡家增摄)

邻居从家乡带来的辣椒, 在菜圃里长得特别好。 (蔡家增摄)

这里就是即将被拆除的芽笼三巷, 也是城国一处被遗忘了的角落。

鸟瞰即将在2020年12月31日被拆除的芽笼三巷。 (蔡家增摄)

再过几天, 12月31日, 住在此处的居民都得另觅住所。

位于文庆路上段附近的191间排屋的60年私宅地契将在今年底到期。住户正在搬家和清除房子,将土地归还给政府。这也是新加坡首次有民宅屋契到期而土地必须归还给政府的案例。根据发展蓝图,这里将建造更高的组屋。

(蔡家增摄)

面积约两个足球场的芽笼三巷,位于新加坡市区的边缘,临着加冷河,地点便利,闹中取静。

60年前这里遍布甘榜和沼泽。1958年发生大火,将甘榜夷为平地,当时的英殖政府就建造了这些排屋,并让灾民购买。有当地老人凭着模糊的记忆告诉我们,父母是以约5000新币买下这些地契为60年的排屋。

排屋里除了住了本地人和外地劳工之外,还有16个单位为宗教场所,包括华人庙宇、印度庙宇和教堂等,展示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和宗教和谐共处的特色。其中一些已经找到合适的地方搬迁。

这里的印度庙内也供奉着弥勒佛。(蔡家增摄)

拥有约80年历史的益善堂的理事一早就聚集在益善堂内。这家由福州闽侯人发起的家庙,最早位于樟宜,之后搬到芽笼23巷,并于上世界80年代搬到芽笼三巷。 数次的搬迁史,见证了城国的发展历程。

由于经费不足,益善堂已经无法在土地昂贵的新加坡找到新址,于是决定将庙宇的神像都搬迁到120公里外,马来西亚柔佛州峇株巴辖的万灵寺。

益善堂的信徒和理事主要来自福州闽侯,庙里的神像大多也是由福州请过来的,他们称之为家乡神。

庙里的信徒说,主神麻三相公是同乡人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神像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偷偷由福州闽侯带过来新加坡的。

麻三相公。(蔡家增摄)

庙里有约两百位仙家,在搬迁神像之前,都必须进行退神仪式,敦请神灵暂时离开神像。

由于疫情关系,万灵寺的住持无法亲临现场,只好通过视讯的方式,和位于新加坡的徒弟一起进行退神仪式。

万灵寺住持的新加坡徒弟在进行退神仪式。(蔡家增摄)

退了神后,信徒们将神像由神龛中移出来,准备装上货车,暂时先送往货仓,等合适的日子才送到柔佛。

庙里的神像、法器和家具等都将一一运送到马来西亚,当地庙宇的住持承诺,将根据新加坡原来设计来摆放。

没有后人认领的祖先牌位也将进行宗教仪式,并由灵位搬下来、擦干净后,在熊熊大火中化掉……

(蔡家增摄)

位于文庆路上段附近的191间排屋的60年私宅地契将在今年底到期。住户正在搬家和清除房子,将土地归还给政府。这也是新加坡首次有民宅屋契到期而土地必须归还给政府的案例。根据发展蓝图,这里将建造更高的组屋。

(蔡家增摄)

面积约两个足球场的芽笼三巷,位于新加坡市区的边缘,临着加冷河,地点便利,闹中取静。

60年前这里遍布甘榜和沼泽。1958年发生大火,将甘榜夷为平地,当时的英殖政府就建造了这些排屋,并让灾民购买。有当地老人凭着模糊的记忆告诉我们,父母是以约5000新币买下这些地契为60年的排屋。

排屋里除了住了本地人和外地劳工之外,还有16个单位为宗教场所,包括华人庙宇、印度庙宇和教堂等,展示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和宗教和谐共处的特色。其中一些已经找到合适的地方搬迁。

这里的印度庙内也供奉着弥勒佛。(蔡家增摄)

拥有约80年历史的益善堂的理事一早就聚集在益善堂内。这家由福州闽侯人发起的家庙,最早位于樟宜,之后搬到芽笼23巷,并于上世界80年代搬到芽笼三巷。 数次的搬迁史,见证了城国的发展历程。

由于经费不足,益善堂已经无法在土地昂贵的新加坡找到新址,于是决定将庙宇的神像都搬迁到120公里外,马来西亚柔佛州峇株巴辖的万灵寺。

益善堂的信徒和理事主要来自福州闽侯,庙里的神像大多也是由福州请过来的,他们称之为家乡神。

庙里的信徒说,主神麻三相公是同乡人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神像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偷偷由福州闽侯带过来新加坡的。

麻三相公。(蔡家增摄)

庙里有约两百位仙家,在搬迁神像之前,都必须进行退神仪式,敦请神灵暂时离开神像。

由于疫情关系,万灵寺的住持无法亲临现场,只好通过视讯的方式,和位于新加坡的徒弟一起进行退神仪式。

万灵寺住持的新加坡徒弟在进行退神仪式。(蔡家增摄)

退了神后,信徒们将神像由神龛中移出来,准备装上货车,暂时先送往货仓,等合适的日子才送到柔佛。

庙里的神像、法器和家具等都将一一运送到马来西亚,当地庙宇的住持承诺,将根据新加坡原来设计来摆放。

没有后人认领的祖先牌位也将进行宗教仪式,并由灵位搬下来、擦干净后,在熊熊大火中化掉……

(蔡家增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