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魏延「子午穀奇謀」只需要向諸葛亮要幾千兵馬,他為什麼不敢一試?

以正史為依據, 以詼諧為風格, 品讀三國, 從【三國文史】開始

/天空之城

-------------------------------------------------------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 大將魏延曾提出率精兵5000, 經子午道突襲長安。 諸葛亮則率大軍出祁山, 兩軍會師於潼關, 將關中地區一舉拿下。 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子午道奇謀」。

《三國志》對魏延的這個計謀有如下詳細的記載。

【延曰:聞夏侯楙少, 主婿也, 怯而無謀。 今假延精兵五千, 負糧五千, 直從褒中出, 循秦嶺而東, 當子午而北, 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奄至, 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禦史、京兆太守耳, 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東方相合聚, 尚二十許日, 而公從斜穀來, 必足以達。 如此, 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 】

諸葛亮經過深思熟慮後沒有同意, 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 魏延取道子午谷成功的幾率很小。

諸葛亮出漢中北伐的路徑一共有5條: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祁山道。

這幾條道路中, 子午道全長600多裡, 確實距離較短。 但山勢險峻, 樹高林密, 道路崎嶇, 時有塌方, 部分路段只容一人通過。

「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魏延能否順利到達, 是一個未知數。 即使魏延克服重重困難, 按時到達長安, 已屬強弩之末, 還有多少戰力?如果夏侯楙固守待援, 不是「乘船逃走」, 魏延區區5000兵馬, 能抵擋魏軍的救援大軍?

而且, 子午道歷來都是兵家必守之要道, 夏侯楙未必不防。

當年楚漢相爭時, 項羽封劉邦為漢王, 劉邦就是經子午道進入漢中的。 後來劉邦出川時, 也只是利用了子午道, 取道陳倉, 並沒有直接從子午道出來。 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的典故。

(諸葛亮北伐路線圖)

如果夏侯楙稍有點軍事常識, 在子午道的出口處設伏兵, 魏延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即使夏侯楙再「怯而無謀」, 難道其手下也全是草包, 沒人知道子午穀的重要?沒人提前佈防?

所以諸葛亮認為太過冒險。 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很多大將都曾折戟子午道,

曹真率大軍經子午道伐蜀時, 二十多天都沒能走出來。 當然, 這是後事, 魏延不知道。 但至少說明, 在子午道用兵, 成功的機會是很小的。

其次, 諸葛亮還必須考慮蜀國的大局。

蜀國在經歷了夷陵之戰後, 元氣大傷, 國力孱弱。 雖經過諸葛亮數年的勵精圖治, 國力有所恢復, 但和魏國相比, 仍不可同日而語。 蜀國將寡兵少, 五虎上將僅剩趙雲, 第一次北伐時, 諸葛亮雖號稱10萬大軍, 但除去留守軍隊之外, 最多只有6萬左右。

即使魏延出其不意, 拿下長安, 魏國豈能坐視不管, 長安對魏國何其重要, 屆時必將率大軍來奪, 蜀國是放棄, 還是固守?如果固守, 蜀國也必將傾全國之力迎戰, 這對於剛有起色的蜀國無疑是不能承受的, 何況還有和蜀國面和心不合的吳國, 早已虎視眈眈。 如果放棄, 就會勞而無功。 因此, 長安到時將成為「雞肋」。

諸葛亮明白北伐的過程註定漫長而艱辛, 不可能一蹴而就。 他的戰略意圖是先攻佔隴右, 以此為跳板, 後圖長安, 然後進攻關中, 實現「恢復漢室, 還於舊都」的夙願。 因此他說:「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所以,諸葛亮借鑒了當初韓信的計謀,先派趙雲為疑兵,出褒斜道,佯攻郿城,吸引魏軍曹真主力,自己則親率大軍乘機攻取隴右。

正當諸葛亮攻下南安、天水和安定,欲揮師長安時,忽聞街亭失守了。

街亭是蜀國的戰略要地,是隴右通往長安的要道,也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跳板。街亭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失去街亭,北伐計畫將優勢盡失,直接導致諸葛亮其後的北伐更加困難。

於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這樣抱憾而歸。

綜上所述,諸葛亮和魏延所處的角度不同,考慮的重點和層面就不一樣。

魏延從一場戰役出發,想出奇制勝,奇襲長安,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戰術上是沒錯的,只是實施起來不確定因數太多,成功的幾率太小。

劉備去世後,此時的諸葛亮總領蜀國大事,他必須為蜀國的長遠打算,著眼於蜀國的戰略發展和全域。因此,他選擇腳踏實地,不執著於一城一池,緩圖徐近,以實現當初「隆中對」中所提出的的宏大目標。

由此,諸葛亮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穀奇謀」,並非只是區區幾千兵馬的問題。

因此他說:「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所以,諸葛亮借鑒了當初韓信的計謀,先派趙雲為疑兵,出褒斜道,佯攻郿城,吸引魏軍曹真主力,自己則親率大軍乘機攻取隴右。

正當諸葛亮攻下南安、天水和安定,欲揮師長安時,忽聞街亭失守了。

街亭是蜀國的戰略要地,是隴右通往長安的要道,也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跳板。街亭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一旦失去街亭,北伐計畫將優勢盡失,直接導致諸葛亮其後的北伐更加困難。

於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這樣抱憾而歸。

綜上所述,諸葛亮和魏延所處的角度不同,考慮的重點和層面就不一樣。

魏延從一場戰役出發,想出奇制勝,奇襲長安,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戰術上是沒錯的,只是實施起來不確定因數太多,成功的幾率太小。

劉備去世後,此時的諸葛亮總領蜀國大事,他必須為蜀國的長遠打算,著眼於蜀國的戰略發展和全域。因此,他選擇腳踏實地,不執著於一城一池,緩圖徐近,以實現當初「隆中對」中所提出的的宏大目標。

由此,諸葛亮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穀奇謀」,並非只是區區幾千兵馬的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