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在大学,农村孩子一定比城市孩子混得差吗?

2018年, 教育部完善了《關于做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的通知》, 在制定制度的同時更加大宣傳, 利好政策不斷。

國家保障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夠進入大學校園學習, 但邁入大學校園的那些農村孩子們, 他們真的過得好嗎?

毀滅夢想的大學校園

阿根來自南疆的一個小地方, 以足球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上海某一所大學學習, 他的普通話很蹩腳。

據他說, 自己在學校除了要學習普通話, 還要學習各類課程, 如果不是因為體育, 他永遠都不可能來到上海。

來到上海開心嗎?

聽到這個問題他沉默了一會兒,

說:“剛開始是挺開心的。 ”

他鄉音太重, 普通話對他來說是很困難的學習課程, 雖然校友們并不會因此而看低他, 然而他始終與別人之間有著交流障礙, 于是他不再擁有親密的伙伴。

家境的貧窮讓他沒有機會去發展需要花錢的其他興趣, 時間都花在兼職上, 就算如此, 他也只能從事類似后廚助手等不與人交流的工作。

父母打電話來, 總是讓他省錢, 多找兼職, 不要和別人攀比, 他的生活費也是斷斷續續的。 這些事情讓他沒有精力再去操場踢球。

后來他真的不再去踢球了, 他開始一邊兼職一邊學習, 如今他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也有了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 但他說:“本來是因為踢球來的, 來了之后卻一腳也沒踢過。

阿根, 已獲本人同意

阿根的經歷讓人唏噓, 但他并不是一個特例。

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的支教機構宣傳資料中曾提到, 在中國貧困地區, 只有5%的優秀學生才能進入大學。 而在這5%的農村孩子中, 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才能“麻雀變鳳凰”。

是什么限制了他們在大學的發展?

父母非但不是助力, 還成為拖累

在一份100人的調查問卷中, 有57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認為父母在自己的成長中起到了反作用, 25人認為父母是助力, 另外18人覺得自己有主導權。

農村父母送孩子上學, 是為了讓孩子爭一口氣, 使自己能夠在左鄰右舍中有一定名望。

他們沒有接受太多的教育, 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 所以他們會不斷要求孩子學習,

可是生活拮據的現狀擺在眼前, 于是他們又會要求孩子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解決自己的生活開支。

成為父母人生唯一期待的孩子, 會在這種環境下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格, 他們害怕父母的期待落空。

心理問題嚴重

2004年的“馬加爵事件”轟動全國, 殺人起因只是因為受不了同窗譏諷。

“為人差”、“難怪別人過生日都不請你”, 因為這幾句話就起意殺害同窗, 心理問題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舉這個例子并不是想說農村孩子因為心理問題就會去做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我要側重的是心理問題難以疏導所導致的后果。

警方在采訪馬加爵時, 他曾說, 殺人是因為別人老在背后說自己的隱私, 把自己的行為、生活習慣當成隱私討論,

他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窮才引起的。

貧窮導致自卑, 農村孩子自卑又敏感, 自尊心及其脆弱, 一旦自尊心受到壓迫, 就會有“出格”的舉動。

外界或許對他們沒有惡意, 但他們就像驚弓之鳥, 一點細微的風吹草動, 都可能“被”傷害。

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處境凄涼?

我曾經就讀的學校有一位女生成為了學校的傳奇, 她從甘肅跑到南方上學, 瘦瘦高高, 臉上有兩朵高原紅, 她在班級里不很出眾, 小組作業也不會搶著做組長, 她總是獨來獨往。

但我經常看到她在籃球場背單詞, 后來我聽說她的英語非常厲害, 打了國外的辯論賽后一舉成名, 出國念書去了。

機緣巧合之下我加了她的微信, 她在朋友圈寫到:人的命就像這琴弦,

拉緊了才能彈好, 彈好了就夠了。

那是史鐵生寫過的一句話, 成為她勉勵自己的格言。

還有出路

從農村長大的孩子, 和城市孩子根本不在同一個起跑線, 嚴格來說, 這兩者根本不在同一條跑道上。

當城市孩子在用PSP打游戲時, 農村孩子還在家門口玩泥巴, 他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好玩的游戲;除了爸爸的三輪車, 還有高鐵、飛機這樣的交通工具, 而他們總有一天要乘著這些交通工具把自己敏感的心敞開給世界。

他們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他們要經受更多的磨練, 要忍受更多的不公......大學只是起步, 也是機遇, 如果自身條件已經不佳了, 還整天吃吃喝喝, 玩玩鬧鬧, 那還有什么競爭資本呢。

混的好壞不算什么,就像史鐵生說的:人的命就像這把琴,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也許重要的只是“拉緊”的那個過程,農村孩子唯一擁有的只有拼命的精神,窮則思變,希望每一個邁入大學校園的農村孩子,都能夠珍惜這個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那么大學四年,你混得怎么樣?

那還有什么競爭資本呢。

混的好壞不算什么,就像史鐵生說的:人的命就像這把琴,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也許重要的只是“拉緊”的那個過程,農村孩子唯一擁有的只有拼命的精神,窮則思變,希望每一個邁入大學校園的農村孩子,都能夠珍惜這個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那么大學四年,你混得怎么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