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投資人到企業家,是誰塑造了股神巴菲特?

生在美國, 這樣一個經濟體中, 加上複利、和一些幸運的基因, 綜合在一起促成了我的財富。

巴菲特總是聲稱自己非常的幸運,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要自身具備非凡的素質, 還需要借勢, 還需要不斷塑造、進化自我。 1930年出生在美國, 出生就好比中了彩票, 下面兩幅圖展示“1929 Big Crash“的之後美國經濟和股市):

(美國1871-2009人均GDP實際增長)

(道鐘斯工業指數1900-2010)

時代的紅利, 再加上一些看似平凡卻獨具特色的自我, 造就了股神巴菲特。 今天想談談那些在巴菲特成長中對他的價值觀、投資觀深有影響的人, 是誰助巴菲特刻畫出屬於自己的命運線條?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本傑明·格雷厄姆, 這位恩師對巴菲特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 可以說格雷厄姆構建了巴菲特未經雕琢的投資觀、並將價值投資的思想澆灌了巴菲特的一生。 但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 有另外三個人對他的影響不可忽視, 巴菲特的父親、傳奇金融大師菲力浦·費雪和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無法規避的起點, 而巴菲特的家庭多少給他帶來了一些對投資的興趣和氛圍。 巴菲特的父親在成為國會議員之前, 曾經做過股票交易員, 也成立過自己的投資合夥公司, 在父親的辦公室裡, 巴菲特閱讀了大量的投資相關的書籍刊物, 這是他成長的啟蒙。

巴菲特10歲時候,

父親帶他去紐約證券交易所與紐交所成員共進午餐, 還帶他見了當時高盛的合夥人 - 西德尼·溫伯格。 巴菲特曾說, 那天離開時, 溫伯格在辦公室擁著他問他喜歡什麼股票, 他永生難忘。 父親賦予非同尋常的經歷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童年的巴菲特, 這是教育的作用。 回想10歲時候的自己還在沉迷灌籃高手╮(╯╰)╭

巴菲特11歲時候以每股38.25美元買入了3股他的人生中第一檔股票 – 城市服務優先股, 也是他父親的愛股之一, 巴菲特下了很多功夫研究了圖表, 對此信心滿滿, 股神的炒股竟然是從技術分析開始的~納尼??

但這次炒股初體驗打擊了巴菲特, 買入不久後這檔股票就下跌了30%。 或許從此股神不再相信圖形分析?而後當這檔股票回升到每股40美元時,

巴菲特就急忙賣出, 最終賺了5美元。

真正給巴菲特上了第一堂投資實踐課的是, 隨後股票飆升到每股202美元, 而巴菲特剛回本就跑了。 這種賺個蠅頭小利就跑, 錯過大肥肉的情景是不是特別熟悉?對此巴菲特發誓, 再也不會被成本所牽制, 並且投資需要 —耐心

關於巴菲特如何拜入證券教父格雷厄姆門下的故事已經被描述無數次。 巴菲特20歲的時候讀到了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 如逢甘霖, 這也是我的投資啟蒙書之一。 而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更是第一次讓巴菲特知道股票背後真實的企業價值。 於是, 巴菲特離開奧馬哈前往紐約加入了哥倫比亞大學格雷厄姆的課程,

並且成為格雷厄姆執教20年第一個A+學生。 後來他還在格雷厄姆的投資合夥公司任職。

格雷厄姆可謂是證券投資界的鼻祖, 在當時的金融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格雷厄姆的出現, 將投資從無章可循變成了一門科學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 格雷厄姆的學生中還有大名鼎鼎的約翰·鄧普頓(鄧普頓集團創始人)、約翰·柏格(先鋒基金創始人, 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的建立者)、著名的紅杉基金創始人比爾·魯安跟巴菲特師出同門, 同時在哥大選修了格雷厄姆的課程, 並跟巴菲特一起在格雷厄姆基金工作過, 當巴菲特要結束自己合夥人基金時候, 魯安答應接管一部分合夥人的錢, 這就是紅杉基金的由來, 並且紅杉第一重倉股就是伯克希爾。

格雷厄姆的兩條投資原則, 也是巴菲特所秉承的:

1

不要虧錢

2

不要忘記第一條

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可以歸納為 :

內在價值:指的是取決於事實的價值, 事實包括公司資產、利潤、現金流、分紅、未來的明確前景、未來盈利能力;

安全邊際:價格顯著低於內在價值是買入;

市場先生:市場短期是投票器, 長期是稱重機, 理性看待股票每天的波動。

人們貪婪和恐懼的情緒變化經常使股價偏離其內在價值, 如果以4毛錢買入價值1塊錢的東西, 未來賺錢的概率遠大於虧的概率 。

巴菲特按照格雷厄姆的理念獲得了早期財富和品牌積累。 1957年, 巴菲特在奧馬哈創立了自己的投資合夥人公司, 他的目標是每年戰勝道鐘斯指數10個點, 並承諾自己投資是基於價值,而不是市場熱點。他嚴格執行了格雷厄姆的標準,選擇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和一些並購帶來的套利機會。在巴菲特合夥公司起航後的第一個5年裡,他取得了驕人的戰績,道鐘斯指數漲了75%,合夥公司承繼是251%。

之後,巴菲特做出一筆令他聲名鵲起的投資。20世紀60年代美國運通公司因醜聞事件股價一度下跌超過50%。巴菲特運用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當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時,果斷出擊。他用了當時合夥人公司25%的資金1300萬美元買入了美國運通,在隨後兩年,美國運通漲到了原來的3倍,這筆投資巴菲特賺了2000萬美元。到1966年,合夥人公司成立的第十年,累計回報1156%,道鐘斯指數同期表現為123%。

巴菲特稱這套撿便宜的方法叫做“煙蒂股”投資,正如在大街上看到一隻殆盡的煙頭,只能最後再抽一口,那一口中發掘所有價值。雖然叫煙蒂股,巴菲特也從中賺了數倍的利潤。

憑心而論,那個年代的股票真的很便宜,比如,巴菲特買入西部保險時候市盈率低於1倍,你沒看錯,是市盈率(PE)。我們來看看時代背景,1943年珍珠港事變、1950年的朝鮮戰爭、1961年古巴導彈危機、1963年甘迺迪遇刺、1965年越戰 … 在這般動盪的年代,人們對市場是悲觀的,滿地都是便宜貨,也正是這樣的市場給了格雷厄姆給了巴菲特撿便宜的黃金時代。事實上,在今天大多數低價股往往是因為它自身原因,而不是市場的原因。

到60年後期格雷厄姆的這套撿便宜方法慢慢出現了瓶頸,當時市場上已經很難發現低價股了,以“漂亮50”為代表的成長股投資正當時,而它們的估值越來越高。巴菲特也意識到煙蒂股投資的局限性,他說:“如果一家價值1000萬的公司,你用800萬買下,假如你以1000萬賣出,利潤是很可觀的,但現實中這可能需要十年去完成,導致你的回報甚至低於平均水準。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敵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的回報將於平庸公司的表現一樣。”

巴菲特漸漸偏離了格雷厄姆的理論,他坦誠,自己在進化。

巴菲特曾說:“我的方法85%來自格雷厄姆,15%來自費雪。”

1962年巴菲特讀完菲力浦·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就跑去三藩市找費雪請教,並為之折服,巴菲特說那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見到費雪。但費雪對巴菲特投資理念影響巨大,就連這兩年伯克希爾最著名的投資蘋果,巴菲特CNBC回答為什麼看好蘋果的時候也提及費雪對他的影響,以及他正式踐行費雪的“閒聊法”去調研蘋果。

費雪的投資理念總結起來就是:

投資品質好的公司;

與能幹的管理層為伍;

什麼叫品質好的公司?多年收入和利潤的成長率高於同行,且未來可持續。這樣的企業首先要處於一個有潛力的市場,要有超水準的銷售成長能力,利潤還得跟收入同步增長,也就是能長期為股東賺錢。對於管理層,費雪會考慮管理層的遠見,忠誠度,處變能力。此外,費雪還會考慮公司的獨特之處,與同行相比,有何競爭優勢。這也就是巴菲特“護城河”理念的初始。

如果說,格雷厄姆教會了巴菲特“不要虧錢”,那麼費雪教了巴菲特如何在不虧錢的前提下迅速累積財富。

格雷厄姆只關注股價相對於公司內在價值是否足夠便宜,但公司業務、管理、運營效率不在他的考慮中,不論什麼公司,一視同仁地以可測量的價值和股票價格作為評估標準。而費雪的理念讓巴菲特關注公司的品質,包括公司的產業前景、業務、管理及盈利增長能力,正是巴菲特沿用至今的,買真正偉大的企業,並且以合理的價格。如果僅僅用格雷厄姆的方式,巴菲特沒有進化,那麼他將錯過可口可樂、錯過蘋果、以及下面你看到伯克希爾目前持有的大多數優質股。

費雪的集中投資原則:不要持有很多股票,只有最好的公司才值得買入。因為他的公司研究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深入瞭解,去對比競品,去跟人聊天,這樣一來就沒有可能覆蓋很多的公司,那麼就減少持股數量,集中研究少數優質的公司,對於大多數平庸的公司,持有得多並不見得好。這也是巴菲特一直秉承的能力圈原則,集中持有你瞭解的公司。

這位每年股東大會跟巴菲特同台唱戲的智者已經跟巴菲特搭檔了40年。芒格與巴菲特的關係早已不僅僅是合夥人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更親密的共生關係,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主語總是“查理和我”,看起來“查理和我”更像一個整體,說他們是事業上的夫妻也不為過吧。

芒格並不完全認可格雷厄姆的理念,他曾說:“格雷厄姆是一個大師,但他的理念形成於大蕭條時期,對市場草木皆兵,這種恐懼後遺症伴隨他的餘生,他的所有投資方法都是為了讓自己停留在安全港中。買那些便宜的煙蒂公司是一種幻像,對於我們那種體量的資金完全不起作用。當你擁有數十億美元甚至數百萬美元時,你不能用這種方法去投資。”敢於批評聖人的人並不多,但細想起來不無道理,格雷厄姆在1929大崩盤之際虧損了70%,而後所有的投資理論都更為保守。

在投資上,芒格是費雪理論的踐行者。是他真正幫助巴菲跨越尋找煙蒂股的思想,進而購買高品質的企業,芒格認為,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支付公平的價格,勝過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價格。這種思想的進化,在1972年伯克希爾收購Sees糖果公司時候充分體現。當時Sees擁有1000萬美元淨資產,出價是3000萬美元,按照格雷厄姆的理論這是淨資產的三倍,太貴了。但是芒格說服巴菲特,最終以2500萬美元成功買下,而這家公司現在還為伯克希爾創造大量現金流,芒格後來評價這筆交易,這是我們第一次為企業品質買單。

除了工作,生活中芒格也給了巴菲特很多的不同的視角,芒格是律師出身,精通科學、哲學、心理學,他認為有思想的人應該運用哲學知識到投資決策中去。從他的大作《窮查理寶典》中我們可以讀到這位將近100歲的老者的普世智慧。

在漫長的伯克希爾經營歲月中,巴菲特和芒格能夠如此默契合作,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平等共識,他們都來自奧馬哈這個樸實的中部小城,有著同樣的處世原則和堅定的信念。並且,在兩人尚未合夥之前,芒格的公司就跟巴菲特的公司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有出色的業績表現,都尋求物有所值的投資對象。

60年代末,芒格開始邁入藍籌印花公司,並最終成為董事長。1978年伯克希爾並購藍籌銀行公司,芒格成為伯克希爾副董事長,至今正好40年。很明顯,巴菲特和芒格是殊途同歸的人,他們從二級市場買股票開始進入投資領域,而後開始走向控股、並購、經營企業的方向。

而今伯克希爾不是一家單純意義上的投資公司,它由一家紡織廠開始,從收購保險業務轉型,用保險源源不斷的浮存金將公司帶進各行各業,有鐵路、媒體、食品、航空、製造業等等。巴菲特也不僅是股神巴菲特,他是伯克希爾的董事長,一個綜合型企業的管理人,他是一個企業家,而他的子公司在所屬行業內表現都不同凡響,所以除了股神之名,他也是“奧馬哈先知”。

如果我們將巴菲特的投資生涯階段性的分類,可以分為4個階段:

懵懂少年的炒股體驗

撿“煙蒂股“的純價值投資青年

投資優秀的公司的股神

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偉大企業家

無論股神還是企業家,今天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獨成一派,實際融合了 安全邊際+精選公司+長期持有,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企業,與時間做朋友。

並承諾自己投資是基於價值,而不是市場熱點。他嚴格執行了格雷厄姆的標準,選擇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和一些並購帶來的套利機會。在巴菲特合夥公司起航後的第一個5年裡,他取得了驕人的戰績,道鐘斯指數漲了75%,合夥公司承繼是251%。

之後,巴菲特做出一筆令他聲名鵲起的投資。20世紀60年代美國運通公司因醜聞事件股價一度下跌超過50%。巴菲特運用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當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時,果斷出擊。他用了當時合夥人公司25%的資金1300萬美元買入了美國運通,在隨後兩年,美國運通漲到了原來的3倍,這筆投資巴菲特賺了2000萬美元。到1966年,合夥人公司成立的第十年,累計回報1156%,道鐘斯指數同期表現為123%。

巴菲特稱這套撿便宜的方法叫做“煙蒂股”投資,正如在大街上看到一隻殆盡的煙頭,只能最後再抽一口,那一口中發掘所有價值。雖然叫煙蒂股,巴菲特也從中賺了數倍的利潤。

憑心而論,那個年代的股票真的很便宜,比如,巴菲特買入西部保險時候市盈率低於1倍,你沒看錯,是市盈率(PE)。我們來看看時代背景,1943年珍珠港事變、1950年的朝鮮戰爭、1961年古巴導彈危機、1963年甘迺迪遇刺、1965年越戰 … 在這般動盪的年代,人們對市場是悲觀的,滿地都是便宜貨,也正是這樣的市場給了格雷厄姆給了巴菲特撿便宜的黃金時代。事實上,在今天大多數低價股往往是因為它自身原因,而不是市場的原因。

到60年後期格雷厄姆的這套撿便宜方法慢慢出現了瓶頸,當時市場上已經很難發現低價股了,以“漂亮50”為代表的成長股投資正當時,而它們的估值越來越高。巴菲特也意識到煙蒂股投資的局限性,他說:“如果一家價值1000萬的公司,你用800萬買下,假如你以1000萬賣出,利潤是很可觀的,但現實中這可能需要十年去完成,導致你的回報甚至低於平均水準。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敵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的回報將於平庸公司的表現一樣。”

巴菲特漸漸偏離了格雷厄姆的理論,他坦誠,自己在進化。

巴菲特曾說:“我的方法85%來自格雷厄姆,15%來自費雪。”

1962年巴菲特讀完菲力浦·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就跑去三藩市找費雪請教,並為之折服,巴菲特說那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見到費雪。但費雪對巴菲特投資理念影響巨大,就連這兩年伯克希爾最著名的投資蘋果,巴菲特CNBC回答為什麼看好蘋果的時候也提及費雪對他的影響,以及他正式踐行費雪的“閒聊法”去調研蘋果。

費雪的投資理念總結起來就是:

投資品質好的公司;

與能幹的管理層為伍;

什麼叫品質好的公司?多年收入和利潤的成長率高於同行,且未來可持續。這樣的企業首先要處於一個有潛力的市場,要有超水準的銷售成長能力,利潤還得跟收入同步增長,也就是能長期為股東賺錢。對於管理層,費雪會考慮管理層的遠見,忠誠度,處變能力。此外,費雪還會考慮公司的獨特之處,與同行相比,有何競爭優勢。這也就是巴菲特“護城河”理念的初始。

如果說,格雷厄姆教會了巴菲特“不要虧錢”,那麼費雪教了巴菲特如何在不虧錢的前提下迅速累積財富。

格雷厄姆只關注股價相對於公司內在價值是否足夠便宜,但公司業務、管理、運營效率不在他的考慮中,不論什麼公司,一視同仁地以可測量的價值和股票價格作為評估標準。而費雪的理念讓巴菲特關注公司的品質,包括公司的產業前景、業務、管理及盈利增長能力,正是巴菲特沿用至今的,買真正偉大的企業,並且以合理的價格。如果僅僅用格雷厄姆的方式,巴菲特沒有進化,那麼他將錯過可口可樂、錯過蘋果、以及下面你看到伯克希爾目前持有的大多數優質股。

費雪的集中投資原則:不要持有很多股票,只有最好的公司才值得買入。因為他的公司研究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深入瞭解,去對比競品,去跟人聊天,這樣一來就沒有可能覆蓋很多的公司,那麼就減少持股數量,集中研究少數優質的公司,對於大多數平庸的公司,持有得多並不見得好。這也是巴菲特一直秉承的能力圈原則,集中持有你瞭解的公司。

這位每年股東大會跟巴菲特同台唱戲的智者已經跟巴菲特搭檔了40年。芒格與巴菲特的關係早已不僅僅是合夥人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更親密的共生關係,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主語總是“查理和我”,看起來“查理和我”更像一個整體,說他們是事業上的夫妻也不為過吧。

芒格並不完全認可格雷厄姆的理念,他曾說:“格雷厄姆是一個大師,但他的理念形成於大蕭條時期,對市場草木皆兵,這種恐懼後遺症伴隨他的餘生,他的所有投資方法都是為了讓自己停留在安全港中。買那些便宜的煙蒂公司是一種幻像,對於我們那種體量的資金完全不起作用。當你擁有數十億美元甚至數百萬美元時,你不能用這種方法去投資。”敢於批評聖人的人並不多,但細想起來不無道理,格雷厄姆在1929大崩盤之際虧損了70%,而後所有的投資理論都更為保守。

在投資上,芒格是費雪理論的踐行者。是他真正幫助巴菲跨越尋找煙蒂股的思想,進而購買高品質的企業,芒格認為,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支付公平的價格,勝過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價格。這種思想的進化,在1972年伯克希爾收購Sees糖果公司時候充分體現。當時Sees擁有1000萬美元淨資產,出價是3000萬美元,按照格雷厄姆的理論這是淨資產的三倍,太貴了。但是芒格說服巴菲特,最終以2500萬美元成功買下,而這家公司現在還為伯克希爾創造大量現金流,芒格後來評價這筆交易,這是我們第一次為企業品質買單。

除了工作,生活中芒格也給了巴菲特很多的不同的視角,芒格是律師出身,精通科學、哲學、心理學,他認為有思想的人應該運用哲學知識到投資決策中去。從他的大作《窮查理寶典》中我們可以讀到這位將近100歲的老者的普世智慧。

在漫長的伯克希爾經營歲月中,巴菲特和芒格能夠如此默契合作,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平等共識,他們都來自奧馬哈這個樸實的中部小城,有著同樣的處世原則和堅定的信念。並且,在兩人尚未合夥之前,芒格的公司就跟巴菲特的公司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有出色的業績表現,都尋求物有所值的投資對象。

60年代末,芒格開始邁入藍籌印花公司,並最終成為董事長。1978年伯克希爾並購藍籌銀行公司,芒格成為伯克希爾副董事長,至今正好40年。很明顯,巴菲特和芒格是殊途同歸的人,他們從二級市場買股票開始進入投資領域,而後開始走向控股、並購、經營企業的方向。

而今伯克希爾不是一家單純意義上的投資公司,它由一家紡織廠開始,從收購保險業務轉型,用保險源源不斷的浮存金將公司帶進各行各業,有鐵路、媒體、食品、航空、製造業等等。巴菲特也不僅是股神巴菲特,他是伯克希爾的董事長,一個綜合型企業的管理人,他是一個企業家,而他的子公司在所屬行業內表現都不同凡響,所以除了股神之名,他也是“奧馬哈先知”。

如果我們將巴菲特的投資生涯階段性的分類,可以分為4個階段:

懵懂少年的炒股體驗

撿“煙蒂股“的純價值投資青年

投資優秀的公司的股神

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偉大企業家

無論股神還是企業家,今天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獨成一派,實際融合了 安全邊際+精選公司+長期持有,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企業,與時間做朋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