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对越反击战越军钻进山洞打黑枪,解放军趁势“挖地老鼠”

1979年我軍進行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的戰場, 是越南北部邊境淺近縱深地區, 該地區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山岳叢林地形。 越軍在組織防御防御時, 主要依托險要地形和天然洞穴, 構筑各種工事。 特別是在廣西當面的高平、諒山戰場, 越軍利用喀斯特地形(即巖溶地形, 我軍當時稱之為石砬子山)這一天然優勢, 將大小自然洞穴、石縫加以改造, 構筑成掩蔽工事、火器發射陣地和屯兵洞。

由于這種地形上石山重疊、奇峰聳立、多是懸崖絕壁, 工事比較堅固, 火力也很隱蔽, 不便于進攻一方接近, 也遠比一般地形難打。

因此, 越軍在遭到我軍大兵團重拳打擊, 難以組織起有效防御的情況下, 便紛紛化整為零, 鉆山進洞, 依托有利地形與我軍周旋。

我軍為這種攻打鉆入山洞越軍的戰斗, 取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挖地老鼠”。 41軍122師365團5連就是無數個滅鼠連隊中的杰出代表。 該連先后參加了圍殲馬利、長白山之敵和搜剿朔江公路沿線殘敵的戰斗, 共攻克9個山頭, 攻打了63個山洞火力點, 斃敵140名, 俘敵7名。 戰后, 全連榮立集體一等功, 廣州軍區授予他們"“攻堅英雄連”的榮譽稱號。

5連之所以打得好, 關鍵在于非常注意從實戰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吃一塹長一智, 打一個洞進一步。 戰斗之初, 連隊感到最困難的問題是越軍據守山洞, 用短點射向我射擊,

不容易被發現, 即使前面的步兵發現了, 配屬的重火器發現不了, 也無法及時支援。 根據戰斗實踐, 指戰員們想出了兩個辦法:一是各班指定觀察員進行觀察;二是發現敵火力點后及時用曳光彈給重火器指示目標。

這樣一來, 越軍短點射、打黑槍的效果頓時大打折扣。 在攻打平頂山高地時, 越軍憑借設置在半山腰灌木叢中的5個山洞火力點, 用短點射輪換射擊, 企圖阻止5連2、3排的進攻。 由于加強了觀察, 敵人一響槍就被我軍發現, 然后用曳光彈一個洞一個洞地給無坐力炮和重機槍指示目標, 步炮密切協同, 很快就以猛烈的火力殲滅了洞里的越軍, 占領了山頭。

1排和2排在圍殲735高地之敵時, 根據地形和敵情特點,

充分發揮班組的戰斗作用, 采取多路合圍的戰術大膽抵近山洞入口, 和越軍展開近戰, 逐洞分割包圍, 予以各個殲滅。 這種打法迫使越軍自顧不暇, 既不能集中, 又難以支援, 想跑也跑不了, 成了甕中之鱉。

高地左后側山洞的越軍見勢不妙, 只得棄洞逃跑。 他們剛剛跑出來, 就迎面遭到6班長陳淑君帶領的機槍組一陣猛打, 當即有4人被打死。 其余敵人掉轉頭分兩路繼續逃竄, 結果左邊一路撞上5班, 右邊一路撞上3班, 最終13個人一個也沒有跑掉。 這次戰斗, 1排和2排全殲735高地守敵24人, 還炸掉了越軍的一個彈藥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