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身經百戰,一處傷痕都沒有,可能嗎?清朝這個將軍告訴你,可能

冷兵器時代, 行軍打仗的將軍身上, 必然會有大大小小的傷疤。 這些傷疤外形猙獰可怖, 卻是武將們曾經衝鋒陷陣的最好紀錄。 也正因為如此, 武將們常常會以身上的疤痕為榮耀, 哪怕到了現代, 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傷疤都會增加一個人的男性氣概。

不過, 在我國晚清時期, 卻有這樣一位名將:征戰沙場58年, 經歷了上百場戰役, 也曾身先士卒, 也曾疲於奔命, 但他的身上, 卻連一處傷疤都找不到。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楊遇春, 他是清朝陝甘總督, 四川人, 能文善武。 楊遇春以19歲的年紀, 中了乾隆年間的舉人,

自此開始了征戰的旅途。

根據《清史稿》的紀錄, “遇春結髮從戎, 大小數百戰, 皆陷陣冒矢石, 未嘗受毫髮傷”, 可見, 楊遇春並非躲在安全地帶的紙老虎, 反而是衝鋒陷陣的爽朗將軍。 他一共活到了77歲, 也就是說, 他為清朝賣了58年的命。 嘉慶皇帝對於這個有本事的年輕將軍特別喜歡, 尤其是在聽說他行軍打仗從未受過傷以後, 連連誇讚他為“福將”。

後來, 楊遇春因為戰功卓著, 升官為一等昭勇侯。 他可不是個喜歡躲在別人身後的將領, 根據《清史稿》的記載, 嘉慶18年, 他奉命征剿叛徒李文成, 在偵察敵情的時候遭遇了埋伏。 當時他只帶了80個親兵衛隊, 而對方卻足足有上千人。 這應該是楊遇春一生中最危險的狀態之一了, 不過即便實力懸殊如此之大,

他依舊毫髮無傷。

當時他的手下, 沒有半點懼色, 廝殺起來以一擋百, 殺出了一條血路來。 而很滑稽的是, 沖出重圍以後, 楊遇春只損失了兩名親兵衛隊的成員, 而李文成則損失了兩百多人。 這樣的戰績, 任何人都會很滿意了, 可偏偏楊遇春並不如此。 他得知自己死了兩個弟兄以後, 又帶著這78個人殺了回去, 將兩個死者的屍首拖了回來。

勇猛和衝動到了這樣的程度, 按理說, 受傷的概率很大, 為什麼他從來沒有受傷呢?運氣肯定是很大一個層面的因素, 但更多的, 恐怕是他為人處世的態度。 對於楊遇春而言, 與他一同廝殺過敵人的, 叫做戰友。 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身份多麼高貴, 否則也不會在力量懸殊極其之大的情況下,

費盡周折將屍首拖回來。

他對部下非常關愛, 而且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尊重。 他極其看不上那些居功自傲和貪墨軍餉的行為, 相反, 他非常廉潔, 也非常重視曾經一同經歷過生死的戰友。 正因為如此, 戰場上, 戰士們所回饋給他的, 是永遠奮不顧身的保護和忠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