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明朝時期北京能抵禦住八旗軍,為什麼防不住李自成?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 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抵達大明王朝的心臟——北京。 隨後, 李自成下令全軍開始攻城。

作為明朝的首都, 北京的城防可以說是天下第一, 用固若金湯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在明朝歷史上, 北京曾多次受到敵軍攻打, 最後都化險為夷。

第一次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 明英宗御駕親征時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打敗並俘虜, 瓦剌大軍順勢越過長城, 包圍了北京。 經過近一個月的激戰, 瓦剌軍毫無進展, 最後只好退兵。

第二次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率部到達了北京城下。

鑒於當時明軍已做好了充分準備, 俺答汗並沒有開始攻城, 而是在北京周圍縱兵劫掠, 明軍也不敢貿然發起攻擊。 八天后, 俺答汗率部退回關外。

第三次是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 後金(即後來的滿清)八旗軍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 進犯北京。 當時八旗軍的戰鬥力非常強悍。 明將李如梅曾評價道:“此賊七千, 足當倭奴十萬。 ”面對敵軍兵臨城下, 崇禎皇帝急召各路明軍飛馳入京, 保衛首都。 明軍和八旗軍在北京城週邊經過近二個月的激戰。 最終明軍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 成功守住了京師, 八旗軍退回關外。

那麼, 這次李自成所率的農民起義軍攻打北京城, 結局又會如何呢?讓許多人都想不到的是, 李自成的軍隊三月十七日開始攻城,

三月十九日淩晨就佔領了北京, 前後不到二天時間。 固若金湯的北京城, 這次到底怎麼了?

如果有人認為是李自成的軍隊戰鬥力太強, 所以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拿下了北京, 那就大錯特錯了。 李自成的軍隊連戰連捷, 士氣很高是事實。 但軍隊中的士兵良莠不齊, 軍紀也不太好, 和滿清(當時後金已改名為大清)八旗軍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 那麼, 為什麼八旗軍兩個月都打不下北京, 李自成才用了不到兩天時間就搞定了呢?答案是明朝的軍隊不行了。

從崇禎皇帝繼位開始, 他就一直面臨兩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一是北邊的滿清步步緊逼;二是南邊農民起義軍的燎原之勢。 這就讓明朝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

大家都知道, 打仗是個非常燒錢的事情, 在經過長達十幾年的馬拉松式戰鬥後, 明朝的財力終於被徹底拖垮。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頻發的天災, 又成了壓垮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到了崇禎朝的最後幾年, 崇禎皇帝已根本無力支付龐大的軍費了, 拖欠軍餉, 士兵嘩變成為了常態。 1644年初, 朝廷拖欠的軍餉高達數百萬兩, 而當時國家能收到的稅款只有江南地區的區區幾萬兩。 朝廷發不出軍餉, 所以對地方部隊的控制力就變得很弱了。 李自成的起義軍到達北京前, 崇禎皇帝急召遼東總兵吳三桂、山東總兵劉澤清、密雲總兵唐通率部進京勤王。 結果, 吳三桂只是做做樣子, 率部緩慢行軍;劉澤清謊稱墜馬負傷來不了;只有唐通把部隊帶到了,

但還沒開戰就向李自成投降了。

當北京被起義軍包圍的時候, 守城官兵已經有近半年沒收到軍餉, 每個士兵只能臨時領取一百枚銅錢, 讓他們自己去買食物。 這樣的軍隊, 你指望他捨生忘死的保衛京城, 顯然不現實。 一個軍官在向上級的報告中說道:你鞭打一個士兵, 他站了起來, 但另一邊的士兵又躺下去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淩晨, 明朝最後一任內閣首輔魏藻德和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了城門, 恭迎李自成和他的大軍進入北京。 絕望中的崇禎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縊殉國, 死時身邊陪伴他的只有一名太監王承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