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弄潮儿:故宫前的市场经济 公家大红旗租给游客拍照一次两毛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騰訊圖片《鵝眼》欄目推出“人人都是弄潮兒”系列圖片策劃, 講述經典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撫今追昔, 一張張生動影像見證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和思維觀念帶來的巨大變化。

本文原題:故宮、紅旗車與市場經濟?攝影:李曉斌

1980年我剛來《新觀察》雜志當記者, 有一次到故宮午門附近采訪拍照。 80年代初, 市場經濟剛剛興起, 來午門參觀的游人眾多。 當時我先拍了一些游客在午門前留影的照片, 之后才看到排隊等待坐上紅旗車留影的人。

這是改革開放之初, 有具體時代特征的一個場景。

當時市場剛剛開放, 與紅旗車留影顯得很時髦, 也許現在看來這是一種虛榮的表現, 但當時的人們只是純粹地抱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之所以注意到這個畫面, 是因為覺得眼前的景象很有沖擊力:故宮象征著古老的封建王權, 而紅旗車則是現代生活、新鮮事物的代表, 對比之下顯得很有意思。 此外, 車前羞答答拍照收費的牌子傳遞了至少兩方面的信息, 一方面說明1980年城市的市場經濟已經開始展開, 另一方面, 我們從 “收費兩角”也能推斷出當時的物價水平。

拍攝這張照片時, 我有意突出強調車前的標語, 因為我覺得這塊牌子代表著重要的時間點——改革開放初期。 “在不影響我處工作的前提下”這句話也很有意思,

體現了擁有這輛紅旗車的單位既想在市場經濟下創收, 又害怕領導批評的矛盾心理。 我為照片起名為《故宮、紅旗車與市場經濟》, 意圖傳達出森嚴封閉的故宮在象征新生活的紅旗車面前的一種被開放、被解禁的感覺。

這張照片也是命途多舛, 2000年前基本上未在國內攝影媒體上發表過。 直到2002《變革在中國》出版, 它才初次與人們見面。 原因很簡單, 由于在拍攝時強調突出牌子, 導致整個照片的構圖出現了問題, 當時的《新觀察》和其他媒體, 認為這張照片嚴重破壞了構圖原則, 因此拒絕了發表這張照片。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后, 這張照片開始廣泛被各類媒體使用。 例如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文明雜志》封面等,

我認為雖然這張照片在攝影構圖上有缺陷, 但造成這種缺陷的那塊牌子恰恰是歷史和時代的見證, 這張照片是為歷史服務的, 我認為構圖的形式要服從內容的需要。

作者簡介:

李曉斌, 1955年生于北京, 1970年去河南當兵, 1974年復員, 1975年在中國革命歷史博特館文物擔任修復組工人, 1976年參加“四五運動”拍攝大量圖片, 北京“四月影會”創辦人之一。 1978年—1980年中央實驗話劇院美工、攝影, 1980年—1989年任《新觀察雜志》編輯、記者。 1989年—2002年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室, 現為自由職業攝影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