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为什么道光皇帝不选择后来主持洋务运动的恭亲王做继承人?

乾隆皇帝死了以后的兩任皇帝, 嘉慶帝和道光帝都是有名的老實人, 他們人品都很好, 為人也很寬厚, 但是他們兩個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處理復雜事物的能力和意愿。

嘉慶皇帝當政期間曾經出過一個著名的“天理教事件”, 北京和河北一帶搞“天理教”的林清在嘉慶十八年(1813)舉行了以攻占紫禁城為主要目的的反清起義。 這場起義之所以震動天下, 是因為參加“天理教起義“的不僅有皇宮里的太監, 甚至還有八旗的佐領(八旗制度下滿人中高級武官);當時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 得到消息后馬上啟程回北京。

在回北京的路上, 謠言滿天飛, 甚至有謠言說天理教已經在皇帝回京的路上埋伏下的重兵;這個謠言流傳之廣, 到了嘉慶帝本人和身邊的侍衛都知道的地步。

這種事換了嘉慶帝父親乾隆帝、爺爺雍正帝, 肯定是調兵遣將或者干脆暫時返回承德, 實在不行嚴厲的處罰傳謠的人。

但是嘉慶帝只是非常無奈的對侍衛們說, 真要是遇到埋伏, 你們就為朝廷盡忠, 朕在這里看著你們;你們盡忠了, 朕也為社稷盡忠。 其實意思就是我這個皇帝和你們一塊死。 這真是一個沒能力的老實人才能想出的解決辦法。

但是呢, 嘉慶帝相比他的父祖, 又很寬厚, 他曾經在夏天召見一名臣子, 看到臣子熱得汗流浹背, 他也不要宮女給自己扇扇子,

陪著這位大臣一塊流汗, 把這位大臣感動壞了。


嘉慶皇帝

道光帝也是如此, 他曾經對對一名即將赴新任的官員說道:

汝此去, 諸事整頓, 我亦說不了許多, 譬如人家一所大房子, 年深月久, 不是東邊倒塌, 即是西邊剝落, 住房人隨時粘補修理, 自然一律整齊, 若任聽破壞, 必至要動大工。 此語雖小, 可以喻大, 是曲突徙薪之論也, 汝當思之。

道光帝這番告誡除了暴露了他本人保守不肯對國政動大手術的復雜內心外, 也體現了他對臣子寬厚仁慈的一面。

但是道光帝和嘉靖帝最大的不同是, 道光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堂堂天朝被外夷給揍了, 還被迫簽署了《南京條約》。 道光帝本人雖然不可能清醒認識到《南京條約》究竟意味著什么,

但是他作為一個封建帝王還是能隱隱約約感覺到“從此天下多事矣”。

因此, 道光帝必須為這個老大帝國選擇一個能夠駕馭復雜局面的繼承人。

但是, 道光帝選擇并不多, 首先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被淘汰出局, 這三位皇子都太小。

就剩下皇四子、皇五子、皇六子。

皇五子奕誴, 道光帝很不喜歡他, 認為奕誴浮躁, 不是一塊做大事的料子, 所以果斷的把奕誴過繼給了自己已經去世八年而無后的三弟惇恪親王綿愷, 降襲為惇郡王。

那么就剩下皇四子奕詝(咸豐帝)和皇六子奕訢。

說實話, 皇四子奕詝外型上并不討喜, 因為根據史料, 奕詝年輕的時候打獵摔瘸了一條腿, 是個瘸子。

而皇六子奕訢則看起來高大英俊, 并且非常聰慧。


恭親王奕

那么, 道光帝為什么會選擇奕詝做皇位繼承人呢?現在沒有準確的史料可以證實, 雖然有野史認為是奕師傅卓秉恬棋差一招, 但是從正史資料看, 卓秉恬并不是奕的正式師傅, 而清朝自乾隆帝開始, 最忌諱皇子結交大臣, 所以奕應該是沒有可能頻繁接觸卓秉恬, 更別說接受卓秉恬支招了。

雖然現在有很多聲音認為道光帝選擇錯了接班人, 但是僅從咸豐帝和恭親王奕之后歲月的所作所為來看, 道光帝的選擇并沒有錯誤。

因為對于傳統王朝而言, 一個在人事斗爭領域的聰明人比一個很有做事能力的人更適合做封建皇帝, 更別提咸豐帝另一個優點就是因為他有殘疾,

所以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惡意, 直白點說, 咸豐帝比奕更冷血, 更堅韌。

咸豐帝繼位之初所作所為和他的爺爺嘉慶帝、曾祖父雍正帝一般無二, 他廢黜了道光朝老臣權傾朝野的穆彰阿(曾國藩老師)和耆英, 重用閑散宗室肅順, 這多么像雍正重用鄂爾泰, 嘉慶帝賜死和珅?

而且他借著咸豐八年的科場舞弊案處死柏葰更能看出咸豐帝內心的冷血, 柏葰其實是道光朝難得的清官, 清史稿說他“素持正”、“勤慎無咎”, 但是柏葰很反感肅順施政方針, 經常帶頭抵制, 由于他為官清正, 咸豐帝和肅順都沒有什么很好的辦法;結果借著科場舞弊案柏葰的傭人收受賄賂的由頭, 殺了柏葰。

咸豐帝還在柏葰被殺案中充分表演, 一會“垂淚”,一會詢問各親王大臣“柏葰有無屈抑”,還表現被肅順“威逼”,不得不殺柏葰。其實大家仔細想想,肅順是閑散宗室,全靠咸豐帝提拔才能最終主持朝政,肅順明顯就是咸豐帝樹立的幌子;而且清朝最重上下名分,肅順何德何能敢“威逼”咸豐帝?


電影《垂簾聽政》里的咸豐帝與慈禧

咸豐帝死時讓肅順等八名大臣輔政,同時又給予慈禧與慈安兩枚印章,這是很明顯讓兩邊互相牽制,這也說明咸豐帝“心臟”,但是他的這種“心臟”對于帝王來說又是非常可貴的品質,

反觀奕,在甲申易樞之前,很多時候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不知不覺之間犯了慈禧的忌諱,對于手下收受賄賂也是聽之任之;然而甲申易樞之后,似乎一下子被打擊殘了,遇事敷衍搪塞,行事拖沓,用歐美學者的話說“改革似乎一下子就停滯了”,很明顯感受到奕抗壓能力很差,比自己哥哥咸豐帝差遠了。

因為咸豐青年時期的殘疾,所以他的抗壓能力和心眼都比奕多不少,而奕則更像是溫室里的花朵,受不了一點兒打擊。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道光帝沒選擇奕而選擇咸豐帝,站在封建帝王的角度是正確的。

一會“垂淚”,一會詢問各親王大臣“柏葰有無屈抑”,還表現被肅順“威逼”,不得不殺柏葰。其實大家仔細想想,肅順是閑散宗室,全靠咸豐帝提拔才能最終主持朝政,肅順明顯就是咸豐帝樹立的幌子;而且清朝最重上下名分,肅順何德何能敢“威逼”咸豐帝?


電影《垂簾聽政》里的咸豐帝與慈禧

咸豐帝死時讓肅順等八名大臣輔政,同時又給予慈禧與慈安兩枚印章,這是很明顯讓兩邊互相牽制,這也說明咸豐帝“心臟”,但是他的這種“心臟”對于帝王來說又是非常可貴的品質,

反觀奕,在甲申易樞之前,很多時候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不知不覺之間犯了慈禧的忌諱,對于手下收受賄賂也是聽之任之;然而甲申易樞之后,似乎一下子被打擊殘了,遇事敷衍搪塞,行事拖沓,用歐美學者的話說“改革似乎一下子就停滯了”,很明顯感受到奕抗壓能力很差,比自己哥哥咸豐帝差遠了。

因為咸豐青年時期的殘疾,所以他的抗壓能力和心眼都比奕多不少,而奕則更像是溫室里的花朵,受不了一點兒打擊。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道光帝沒選擇奕而選擇咸豐帝,站在封建帝王的角度是正確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